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远东之虎 > 第四百零六章 教育

远东之虎 第四百零六章 教育

作者:贪狼独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11 来源:笔趣阁

哈哈……先不要谈论你们的军事话题,我这次来的目的相信你也很清楚!”罗斯福笑着打断了屠千军的话,轻声道:“屠,国会和商人们想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毕竟这关系到很多事情。我们必须得知道你的想法。”

屠千军闻言微微一笑,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哪怕是詹森都不会这么直接的问出这句话来。只有罗斯福会这么做,而且问出来的话让人感觉理所当然!或许这就是个人魅力的所在吧!

“下一步当然是好好的在满洲发展,多寻找写矿产和你们合作。”屠千军笑着对罗斯福轻松的道:“虽然这次我胜利了,可我麾下的将士们损失太大了。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将士的安排、各级官员的调整、政务的重新布置……等等这些会花去我大量的时间。”

罗斯福闻言点了点头,这些事情分开来看很是琐碎而且不多。但堆积起来那么是很恐怖的,尤其是在旧政权崩溃而新政权还没有做好接收准备的时候。

打理一个政权比打理军队要困难,各项法律和规定的制定、各级官员的选拔与安置……等等事情足以让屠千军焦头烂额了。

“但,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全面的普及教育的问题。”屠千军肃然的对着罗斯福与艾森豪威尔沉声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就在于教育!如果教育没有普及到,这是当权者的失败。所以下一步我打算先要普及开教育。”

据曾在吉林做过校长的李鼎彝回忆说,“每当孔子诞辰日,张作霖都会脱下戎装,穿着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坦言自己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师,特地赶来致谢”云云。

李鼎彝甚至说:“张作霖最震撼我的,则是他那个‘40%财政支出用于教育’”。1926年,北大毕业后。任吉林六中校长,为了生计,又任教于吉林女子师范、吉林大学等校。

李鼎彝是谁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很多人会认识。那就是曾经蹲过湾湾国府大狱的李敖!

而张作霖对于教育的关注与投入无疑是民国年间最大之人!

1916年10月27日,张作霖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县。决议案指出“中国兴学十余年,毕业生千万数。其优异者,赫耀里闾。平庸者或执教鞭,或事庸书舍,余则无业可操,学校多一毕业学生,即国家增一无业游民,贫累家庭,贻讥社会。考其主因以学校教育纯属空谈,遂致积弊日深。几乎不可挽救。”

并称“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张作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课余时间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寓于普通教育中。为此,他特于1917年12月2日训令各道尹、省辖各学校,强调学校教育务注重实用。

甚至发函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对于图画、手工、算术各课程,毋徒专求美观,务当注重实用主义”,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他还派人对全省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以了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何种职业最受欢迎等情况。以便制定实施职业教育之标准。张作霖还指定办理职业学校专款抽收园圃捐,用作此项专款,使奉省教育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经济保证。

在张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紧进行职业学校筹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职业学校总数达45所,省立6所。县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他也没有节省!1916年10月28日,他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一。

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学款应占岁出40%的标准,并严订办法,如“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

甚至,他还直接指定了各项法律来保证下辖的教育能够完成。在1919年10月,奉天省教育厅成立之前,由张作霖亲自过问而制订出来的关于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规就有二十多项,涉及教育行政,教育视导,教育经费,初、中、高等教育,师范、职业,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东大初建,在聘请师资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外省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唯恐来东北大学教书,月薪用奉票发给,一旦奉票贬值,必至影响收入,因此不愿应聘来东大。

了解此情况,张作霖当即作出决定:“凡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并不许拖欠。”

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张作霖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甚至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

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到了后期东北方面给予章士钊等人竟高达80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这在当时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而张作霖的不惜血本,也迅速的壮大了东大的师资力量!

据东北大学1928年的统计,在其128名职教员中,留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

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其余40名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其教授阵容之盛,远非其他大学可比!

至1920年代末,东北大学己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大也不过有学生2000人而已!由此可见东大当年之盛况!

资助留学,也是张作霖盛举之一!

1916年夏天,张作霖下令对奉省20个县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看奉天省到底派出了多少留学生。

当他发现整个奉省在日本留学的仅有68人时,张作霖摇头了,这也太少了,如何能支撑东北的发展?!不够用啊!

于是,张作霖于1917年6月和12月,分别派出两批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这些留学生也真给张作霖争气!两年后,就有26人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官立学校学习,这份成绩在当时居全国第二!

到了1918年,仅仅两年之后,奉省的留日学生即达150余人,翻了一倍还多。等到1925年,奉天省已有232名留学生到外国学习。

为便于掌握留学生情况,张作霖还特派有经验的经理员到日本,对留学生加以管理,制定《奉天省管理留日学生暂行规则16条》,要求必须遵守。

1919年日本物价飞涨,留日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使学生安心向学,张作霖下令对公费学生增加学费额数,对自费生由教育厅制定了《奖励自费留日学生办法》、《奖励留日专门大学自费规程》等条文规定。

在规定中自费生考入奉省指定的专门大学,学习指定学科者,给予额定的奖励金,奖金额数根据所在学校学科程度、地方生活状况和学年考试成绩,分为甲乙丙三等,分别每年给日金600、500、400元。这或许是国内第一个奖学金制度了。

好玩儿的是,创建这个奖学金制度的竟然是胡子出身的张大帅。

到后世,师范类院校学生免收学费,每月还有补助。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张作霖时期,奉天的师范学校就已免收学费了,而且还发给伙食费,这些费用全由奉天省政府买单。

奉天的师范学校不仅有免费三餐,而且标准还不低。

例如: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伙食早餐为大米粥、咸菜;中午大米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饭四菜一汤,皆为素菜。

星期六午餐改善伙食,有坛肉、木须肉、烧黄花鱼,烩海参等。另有其他如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伙食也是非常丰盛的。而这些都是张作霖严令支持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历史上伪满时期传出张作霖要下葬的消息后,张作霖老家海城的乡绅听说要安葬张作霖,联齤名上书,请求将张作霖安葬在海城。

而在奉天的张作霖当年的老部下,也纷纷出面,请求把张作霖安葬在已完工的元帅林。报纸上也刊出一些呼吁文章,吁请伪满洲国当局给张作霖风光下葬?

张作霖的下葬竟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事出有因哪!若非他生前如此行事,死后六年儿子都逃到关内了,为何如此多关注?!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冒着风险发文怀念,甚至为他呼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