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旌旗 > 第三百九十六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

三国旌旗 第三百九十六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

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4:01 来源:笔趣阁

伊籍和吕介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们在刘备的阵营之中,他们就是打酱油的,伊籍还好一些,深得刘备信任,吕介完全是就是刘备急病乱投医的结果了,刘备实在找不出统领水军的将领了。(.)

所以两个人非常明智扮演好傀儡角sè,向刘备讯问对策。

伊籍和吕介根本就不用向刘备报告战况,丹徒距离江陵千里开外,信使就算速度再快也需要一个月上下才能赶个来回,张飞根本就支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刘备早就预料到张飞的状况了,只是刘备还在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何取舍?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刘备想要救援张飞千难万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救援张飞,让张飞抛弃手下兵卒,带着少数人突围,这样做,张飞存活的几率还会大点,伊籍的水军还能保存下来。

只要水军得以保留,李重在短时间内就过不了大江,过不了大江,刘备就不会陷入两线开战的尴尬地步,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曹cāo,虽然曹cāo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至少还有希望不是。

久经沙场的刘备很清楚这个问题,不光刘备清楚,诸葛亮,司马先生等热你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没人敢对刘备名言,原因就是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太好了。

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就不用重复了,想让刘备狠下心来,放弃救援张飞,太难了。再说了,张飞真要是死了还好说,万一张飞活着回来,知道是自己提议让他自生自灭的,依照张飞的火爆脾气,哼哼……

上面的问题虽然很难取舍,但刘备还是很快做出决定,命令伊籍和吕介全力救援张飞。

刘备的这个决断并不出乎诸葛亮等人的意料,但就算如此,诸葛亮等人还是暗暗叹了口气,心中无奈至极。

自古忠义两难全,刘备到最后,也没舍弃掉兄弟情义。

这确实是个忠义之间的取舍问题,刘备和张飞关羽的关系更接近兄弟,而不是君臣。要说到忠,不管刘备的人品如何,刘备确实算得上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

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汉王朝,而不是说献帝刘协,刘备的忠是广义的忠心,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汉王朝雄风,延续刘氏江山。

而董承王子服等人忠是忠于汉室朝廷,忠于小皇帝刘协,虽然这些人的忠过于狭隘,接近于愚忠,但这些人的人品确实值得敬佩。

相对比来说,曹cāo李重等人也算得上忠,但他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小皇帝刘协,也不是大汉王朝,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华夏民族。

打个比方,就像效忠于某党和效忠于某民族一样,这里面的对错就不分析了,不过千百年后,估计人们能记得的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岳武穆诛仙阵破敌,朱元璋北伐等等,不多说了。

上面的问题不说对错,但从战略意义上说,刘备的决定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简直是葬送江山的决定。

李重也不傻,别人能猜到刘备的决定,李重同样猜得到,甚至李重都能笃定刘备会如何取舍。所以李重一边压制张飞,一边在广陵和大江之间布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用来对付刘备的水军。

李重的兵力很充足,特别是骑兵很充足,但骑兵就算再厉害也没用,战马不是壁虎,爬不上城墙的。所以李重只留下少部分骑兵震慑广陵,让张飞不敢随便派兵出城就可以了,剩下的骑兵都被李重用来对付伊籍和吕介了。

现在李重的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留下一万对付张飞,剩下两万对付吕介和伊籍,已经有杀鸡牛刀的嫌疑的。

诚然,这两万骑兵如果到大江上和刘备打水战,估计去多少沉多少,但如果对付伊籍和吕介上岸的水军,那真是怎么打怎么赢。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伊籍和吕介刚派出信使没几天,刘备的军令就到了,军令简单至极:不惜一切代价给张飞创造突围的机会!

接到刘备的军令,吕介和伊籍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来,心中根式叫苦连连。但刘备的军令到了,也不能抗命,只能依令行事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伊籍驻守大营,吕介出兵救援张飞。

这个决断很正确,也很无奈,伊籍本来就是个文官,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所以出兵的责任只能落到吕介身上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吕介也不是带兵突击那块料,这种亡命举动还是赵云、吕布、马超、张飞这种猛人来干最合适。救援张飞的计划其实简单至极,没有什么智慧可讲,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就是水兵上岸,然后派兵向广陵方向冲杀,再冲杀,一直打到广陵城下,扰乱李重围城的军队,接应张飞突围就可以了。

吕介第一次出兵救援张飞带了五千人,这不是扯淡吗?五千水军上岸,要冲破两万骑兵的层层封锁,别说吕介了,就是吕布也白给。

奇迹之所以称作奇迹,就是因为创造出这种奇迹的都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都有猪脚光环加持,很明显,吕介在历史上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光环加持,就算有,那也是龙套光环而已。

小龙套吕介带领的五千人连十里都没冲出去,就被赵云率领的骑兵冲杀干净了,五千兵卒伤亡大半,就连吕介自己都惨死在赵云枪下,一命呜呼。也算是吕介倒霉,遇见了赵云,不然的话,吕介就算兵败,也不一定会惨死当场。

但赵云负责阻击刘备的水军可不是意外,骑兵出身的赵云并不擅长攻城战,张飞又受伤了,短时间内不敢出城冲杀,所以赵云被李重发配到这里很正常。

一战之下,五千水军世上三千余人,这还是赵云过于谨慎,没敢追到江边,不然的话,吕介的五千水军一个也跑不了,谁见过水军比骑兵跑得快了?

就在吕介身死的第三天,广陵的张飞也带伤出城冲杀了一次,结果孤掌难鸣,被李重硬生生打了回去。

张飞也是没法,现在广陵被李重团团包围,到江边的路上也被赵云带领骑兵层层封锁,根本就没办法和伊籍的水军取得联系,两人根本就没办法确定出兵的时间,张飞也只能撞大运了。

最后还是陆逊出了个主意,白天就别出兵了,一举一动都落到李重眼皮底下,还是夜间出城为妙。夜间出城好处多多,不但能点火当做信号,让伊籍出兵接应。而且骑兵在夜间作战,战斗力怎么说也会大点折扣不是。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陆逊的军事才华确实很出众,几次冲杀下来,张飞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码两个人在时间上能踩上点了,基本上就是点火之后两个时辰,张飞和伊籍一起出兵。

当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张飞的信号,李重也同样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但总体来说,陆逊的提议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兵力问题,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够了。几次大战过后,伊籍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也就和甘宁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无奈之下,伊籍只能暂时停止救援张飞的举动,抽调沿江各县的兵卒补充兵力,再就地招募兵卒,嗯……就是拉壮丁。

也就是说,无论胜败,丹阳郡和吴郡沿江的兵卒已经被伊籍抽调的差不多了,防御力大大降低,甘宁已经有能力进攻沿江各县了。可现在伊籍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刘备的军令已经明说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飞。

十天之后,伊籍勉强凑了两万五千兵卒,展开第二轮救援活动。

但就算这样,伊籍也杀不透赵云的防线,在到广陵的路上留下一具具尸体。这很正常,论到打仗,赵云能完爆伊籍十条街,更何况赵云的优势太大了,以逸待劳,优势兵力,优势兵种,优势地形,伊籍能赢才不科学。

从这里,也能看出刘备最大的劣势了,那就是缺乏骑兵。

多了不说,如果伊籍手中有一万骑兵,可能结果完全就是两样。别看赵云兵多,但赵云的战线也非常长,广陵的东西南三个防线,都在伊籍的攻击范围之内,甚至北方都不是绝对安全地带。

如果伊籍有骑兵,赵云就只能平均分配兵力了,相对来说、赵云防线就会薄弱一些。可伊籍没有骑兵,赵云完全可以通过骑兵的机动力来弥补战线的薄弱问题、

这就是地理的优势,南船北马,不是说说而已。

在古代,大多数战乱,南北割据的情况,都是北方集团取得胜利,骑兵优势就是一个主要因素。

把长江当做分界线,北方集团可以好整以暇的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南方集团只要有一次疏忽就完了。

可南方集团不行,他不能训练骑兵,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木头又都是,没有战马你拿什么训练骑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太祖北伐才被改变,必须要承认,朱元璋的胜利是有前提条件的,朱元璋能击败元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的意志在起作用,华夏民族的力量,永不磨灭的民族jīng神。

…………

***,开chūn了,总停电,呜呼哀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