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旌旗 >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切为了时间

三国旌旗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切为了时间

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4:01 来源:笔趣阁

李重和孙策都是杀伐果断之人,几乎没经过什么扯皮的过程,双方立即达成协议,李重再次出兵历城,孙策和周瑜出兵下邳。

下邳只有臧霸带领两万军队驻守,对于孙策和周瑜这对黄金组合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无论在兵力、武将的勇猛、统兵能力、谋士的智慧上,孙策都占据绝对的上风。而李重这里就要困难得多,曹仁、夏侯惇、贾诩也堪称黄金组合,有李重忙活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曹cāo还是更加重视李重一些。

这不是说曹cāo认为李重要比孙策的实力强,而是地理原因决定的,南船北马,孙策位处江南,骑兵上有天然的劣势。就算孙策占领了徐州、豫州,曹cāo也有信心,等自己缓过劲来,用铁骑将孙策逐回江南。

但是李重不同,李重占据了幽州、并州,士卒彪悍,有稳定的战马来源,能在野战和自己抗衡,甚至……曹cāo认为,李重的军队素质已经超过自己的军队了。

建安年(201年)chūn,李重兵出高唐,进攻历城。由太史慈带领一万兵卒为先锋,甘宁和廖化带领一万兵卒护卫粮草,李重自己带着四万大军为军。

但这一次,李重却发现,曹仁和夏侯惇的战略极度出乎意料,在历城至高唐的官道上,曹仁设下十道营寨,用以抵挡自己的大军。另外,夏侯惇带领三千jīng骑游荡在管道两侧,不停的sāo扰侵袭。

连续攻克了曹仁的两座营寨之后,李重豁然发现,曹仁的目的并不是守住历城,而是耽搁自己进军的速度。

这并不难猜,如果曹仁将自己手下的三万军队分散开来,那么历城之内的守军不会太多,根本挡不住李重的万大军。更重要的是,曹仁的防守并不是十分坚决,基本上曹仁的营寨一旦损坏严重,曹仁就会放弃死守,转而撤退到下一个营寨。

召集众人商议过后,李重很沮丧的得出一个结论,曹cāo已经有放弃青州的意图了,现在和自己比的就是时间。如果曹仁和夏侯惇能拖到曹cāo击败马超,那么曹cāo就会立即掉过头来和自己决战。如果夏侯惇坚持不到曹cāo击败马腾,那么曹cāo就会有选择的放弃青州。

总之,李重很气愤,他气愤的是曹cāo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为什么把曹仁、夏侯惇、贾诩都放到青州,而不是放到下邳和孙策死拼。

难道自己的人品不好吗?穿越者不都是幸运女神的姘头吗?

……历城和高唐之间的官道上,曹仁正和太史慈厮杀,刀光飞舞、枪影呼啸。

双方交战了上百招,曹仁败退回营寨之,太史慈钢枪一指,近万大军呼啸而上,猛攻曹仁的营寨。

李重的兵卒像蚂蚁一样,蜂拥而上,一波又一波的攻打曹仁的营寨,不到一个时辰,曹仁的营寨就四处冒烟,摇摇yù坠了。曹仁见势不妙,呼喝一声,放火烧了营寨,用以抵挡李重的追兵,带着残余的兵卒逃之夭夭了。

占据了曹仁的第三座大营,李重立即停下进兵的步伐,因为李重发现,如果一个营寨一个营寨的打下去,没有半年时间根本别想打下十座营寨,到那时候都是夏天了,怎么渡过济水都是问题。

简单的商议一下,李重决定再次分兵:太史慈带领一万步卒绕过官道上的营寨,南下渡过济水,直接攻打历城,再派赵云接替太史慈的位置,继续攻打曹仁。

李重这一手不算高明,但对于曹仁来说,却是难以化解。曹仁的兵力差李重太多了,战争的兵力对比并不绝对,用三万人对抗万人,虽然是二比一的比例,但弱势一方不一定失败,可是如果用一百人对抗二百人,再jīng妙的指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果真在李重分兵以后,曹仁只能在各个营寨抽调兵卒回防历城,这样一来,李重进军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到了三月,李重终于推进到济水附近,但很可惜,现在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济水就真的是济水了,连一块冰都没有,李重只能打造浮桥渡河。

建造浮桥是很无奈的举动,因为这样一来,李重必须拿出一部分兵力驻守浮桥,不然的话,一旦被贾诩后这个老狐狸算计到浮桥的具体位置,派兵偷袭烧毁了浮桥,李重的数万大军就真的yù哭无泪了。

到了现在,李重的用兵也渐渐沉稳起来,这是必然规律。

初到三国,李重一穷二白,手下无兵无将,想要成事必然要冒风险,用兵自然是以诡道为主,幸运的是,李重有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这才能有惊无险的发展起来。

可是到了现在,李重占据两州之地,手下有十万大军,臣武将也不在少数,自然就不会冒险了,李重也有了沉稳的资本。

同时,李重又接到一个消息,马超在泾水大破曹cāo,杀的曹cāo割须弃袍,靠着许褚拼死护卫才逃出生天。而且西凉的羌人也派兵协助马超,看起来曹cāo已经必败无疑了。

但李重知道,这也就是马超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唯一让李重不确定的是,马超战败之后到底会落到什么地步,是在西凉苟延残喘,还是提前投靠大耳贼。

可以这么说,三国发展到后期,诸侯之间的胜败看的就是各方诸侯的实力对比,人为因素要小了许多。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虽然是以少胜多,但其也有必然因素,并不完全是周瑜和陆逊的功劳。

曹魏能一统天下,归根结底靠的就是曹cāo打下的雄厚底子,蜀国的诸葛亮再妖孽也还是被司马懿活活拖死。假设一下,如果将司马懿和诸葛亮换个位置,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估计会比司马懿还过分。

李重这里战事艰难,孙策和周瑜进展去极其顺利,两个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开赴到下邳城下,依照臧霸的抵抗强度来说,不出一个月,二人就会攻下下邳,进而占领徐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