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旌旗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无解乌龟流

三国旌旗 第二百一十九章 无解乌龟流

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9:43 来源:笔趣阁

其实李重心中还有无数的毒计没用出来呢,什么谣言啊!夜袭啊!等等等等,但是着所有的计谋在管统的乌龟流面前都是纸老虎。

管统就是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想要中水县,可以,拿人命来填吧。

李重也不是没想过放水淹城,但是查看了一下地形,李重只能放弃了这个恶毒的心思,没有别的,中水县的地势太高,真要是放水的话,淹的是中水县还是李重自己的大营,那就不好说了。

还好中水县的居民不知道李重还有如此恶毒的想法,不然的话,城头上怕是又要多出几千义勇军来了。

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无论管统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注定不是李重的对手,无它,实力相差太大而已。

李重手下有三万兵卒,而中水县只有三千兵卒,加上助战的民夫也不过五千人,李重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再者中水县也没有多少粮草储备,如果李重能够围城三个月,都不用动手,中水县就能土崩瓦解。

但是李重却没有时间在这里和管统僵持,原因很简单,李重实在是信不过袁谭。

没错,李重就是信不过袁谭,袁谭能和曹cāo僵持多长时间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袁谭败得太快,那么曹cāo就可以挟着胜势横扫河间郡、渤海郡,打通前往幽州的通道,而幽州的袁熙却被太史慈和高览牵制在代郡附近,根本腾不出手来抵御曹cāo的攻势,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cāo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幽州大部分地区。

这是典型的,吃苦我来,享福你去的行为,李重哪有这么好心。

为什么李重不直接在武垣县北上,杀入幽州呢,原因是这样的,如果李重依照这条路线北上,万一曹cāo战败的话,袁谭反手就能捏死李重的后勤路线,将李重孤立在幽州,孤军深入,四面皆敌,再没有后勤给养,结果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问了,李重不是早就断定袁谭打不过曹cāo了吗,为什么还有还怕曹cāo战败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李重自认为如果自己深入幽州,曹cāo怕是不败也得败了。

将心比心,李重自认为要是和曹cāo换个位置,自己一定会使出借刀杀人的好把戏,所有人都能那个看得出来,在北方,对曹cāo威胁最大的人既不是袁谭,也不是袁熙,而是rì渐崛起的李重。

所以李重宁愿在中水县和管统打生打死,也不愿意冒险进入幽州。

不是李重杞人忧天,南皮的曹cāo还真有这个打算,一旦李重孤军深入,进入幽州,自己马上就“大败”而回,给袁谭留下充裕的时间收拾李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曹cāo从来没把袁谭当做对手,袁谭在曹cāo的眼里只是一个随时可以击败的对手,想什么时候打,就是什么时候打。

现在能放在曹cāo眼里的人只有孙策、刘表、马腾,还有渐渐崛起的李重,谁也不愿意多一个对手不是。

就连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都不入曹cāo的法眼,那只是两个守家犬而已。

那就打吧,李重回转中水县之后也发狠了,昼夜不停的攻打中水县,一到夜晚,想个数里就能看到冲天的烟火。

李重的攻击就像重锤一样轰击着中水县的防御,每一次敲打,都会造成一点裂痕,而这种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扩大。

到了第五天,李重兵卒的伤亡已经增加到五千人,损失了接近六分之一的战斗力,但是管统也不好受,兵卒伤亡也在两千上下,手中可用的兵卒只有一千来人。

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这个伤亡比例还算正常,但是管统却极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随着守城物资的消耗,双方的伤亡比例会逐渐减小,一旦到了那个时候,管统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李重的攻势了。

如果能再有一些守城的物资,管统认为自己还能坚持一个月,虽然不知道这一个月能发生什么,但总有个希望不是。

又鏖战了一夜,看到身边只剩下数百名兵卒,管统终于死心了,下令将全城的粮草都聚集起来,一把火烧了个jīng光,打造船只的器械当然也不会放过,统统付之一炬,管统已经有些流氓思想了。

你不是想要中水县吗?好!我给你,但我也不能让你好受,临走的时候我也得给你留下数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收拾妥当,管统带着数名亲兵打开东门,渡过泒水,直奔南皮去了。

别问管统怎么渡过泒水的,管统虽说不怕死,但也不愿意无谓的牺牲,给自己留一条小船在正常不过了。

这边的李重还毫不知情呢,直到第二天攻打中水县的时候才发现,管统居然不在城头指挥,这才发现事情不对,没有管统压阵,李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攻破了中水县,等进到城内,李重这才确定管统早就跑了,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重那个恨啊,早知道,就在东门设下几支伏兵了,就不信管统还跑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重又嘿嘿的yīn笑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放走管统也是好事,能给曹cāo增加些麻烦李重还是很乐意的。

接下来李重就清闲了,大军别想再进一步了,军粮还不够中水县数万张嘴吃的呢,除非李重能狠下心肠饿死这些居民,但无论是在良心上,还是在面子上,李重都不能无视这数万居民,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接受了这些饥民,坏处很多,比如粮草供应压力增大,出兵的时间延长,等等……好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赚一个好点的名声。

为了这点好名声,李重还要在饥民面前装出一幅和煦的样子,不住的嘘寒问暖,殊不知李重已经心疼的要吐血了。

本来李重还有将中水县的饥民迁到武垣县就粮的打算,但是在无数白发苍苍的老头打出故土难离这个旗号之后,李重华丽丽的败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