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鬼才王小波 > 第九章:初见三位神秘的老人

鬼才王小波 第九章:初见三位神秘的老人

作者:二零一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9:38 来源:笔趣阁

三天后,便到了“五·一”节,宿舍里也照例只剩王小波看家。今天是和小梅约定到湖边玩的rì子,因此他起的特别早,也早就穿好了温卫兵给的那套行头,坐等小梅来找他。正百无聊赖际,就顺手拿起前几rì老二给他的一本书翻了起来。这本书,据老二说是他姑妈从香港过来看他时落下的,因为全是英文,老二也看不懂,知道王小波大学四年来一直在自学英语,便让他看看是本什么书?当时也没在意,今天一看这书名,翻译过来叫什么《计算机联网——将来的世界》。“计算机联网”?什么叫联网?王小波不解,只得硬着头皮看下去。可看着,看着好像感觉作者是位预言家,又好像是部预言小说。里面的内容除计算机好像听说过,象是一种快速计算器,比算盘强一点。其他诸如联网、软件、虚拟世界等听都没听说过,可作者断言未来随着进入千家万户的计算机将被连在一起,并迅速普及世界,甚至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一切都将被这种连成一起的计算机平分秋sè。王小波似信非信,像看中国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一样,于是,他脑子里对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奇怪的等式,便在扉页上写下了:

联网 计算机 软件=孙悟空 妖怪 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王小波正为他这个等式得意间,小梅却已轻手轻脚地来到了他身边,见他在看一本英语书,便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啊,你真伟大,英语书也看得懂。”

王小波见小梅几天不见,脸虽黑了点,但更加健康,更加神采奕奕,便开玩笑地说道:“嗯,晒黑了,也更可爱了。”

小梅到一点也不谦虚:“本来就可爱的嘛,就是某些人有眼无珠啊。”

王小波大汗,忙岔开话题问道:“这几天跑得如何?收获大吗?”

小梅嗔怪地白了他一眼,旋即又喜滋滋地汇报道:“哈,这生意真是太好做了,我才不像你那样给1比1兑换,我以八折、九折兑换,人家还感激不尽。三天,你知道多少?净赚五万六千三百六十元啊,姐还行吧!”

“以八折、九折兑换,你也想得出来?确实是女妖怪啊。”王小波信服地开玩笑道。

“好,我是妖怪,我要吃人了。”小梅见杆子就爬,说着就张牙舞爪地扑过去,王小波一闪,小梅扑空,眼看就要跌倒,王小波赶忙手一伸将她托起,感觉软软的,手中如触电似地一股电流传遍全身,下身立即有了反应。小梅也嘤咛一声,瘫软在他怀里,同时觉得好像有把起子杵在她小腹里,她伸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了。突然想起前不久听到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嫂,卖了一把香蕉去挤公交车。刚一上车,香蕉就被挤落了,百忙中伸手一捞,刚好捞住一根香蕉,想总算还有一根在,可手中的香蕉在逐渐变硬,大嫂心里说,你到成jīng了,还想溜,就抓得更紧了。到了站,旁边的青年人红着脸说道:“大嫂,我要下车了。”大嫂说:“你下车管我什么事。”青年人说:“可你抓住我香蕉不放啊。”大嫂低头一看也红了脸说道:“啊,我的香蕉怎么跑到你的裤裆里去了?”

小梅笑着将这故事讲给他听,王小波也大笑了起来。

小梅的一则笑话使王小波难忍的yù火得以慢慢平复。其实小梅何尝不想与他有更实质xìng进展,她也已想好今生今世不管他给不给她一个名分,终将是他的女人。问题是这会儿是在南方大学的学生宿舍,当时那个年代,在学校里搞男女关系处分是及其严重的,作为他的女人,没有必要为一时快活而断送他的政治前途和学历。毕竟她久经欢场历练,知道在这紧急关头,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引开他注意力,慢慢安抚他逐渐高涨的热情。

王小波是何等人,当然理解小梅的心情,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暗暗道如此聪慧和痴情的女子,今生今世决不能负她。

小梅见他呼吸慢慢平稳,也暗道一声“罪过”,又接着汇报道:“成本一万四千元,加上利润五万六千多元,一共七万多元。这么多钱放在我这里,整天提心吊胆的,想想也害怕,怎么处理啊?”说着又拍了拍她进来时放在桌上的旅行包。

王小波即惊讶又想笑,忙忍住,想这小妮子还真把这么多钱放在旅行包里,随身带着也不怕危险?要知道那时还没有百元大钞,最大的钞票就是十元,七万相当于如今的七十万啊。想想小梅天天提着这一大包钞票是何等的壮观和害怕啊。王小波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二万元放在我这里,留起一万五千元继续做成本,寄五千元给你妈妈,其余用你名义存在银行里,以后每天赚的钱就打进这个存折里,省得你每天提着个大包提心吊胆的,大概这三天没睡好吧?”

这次轮到小梅惊讶了:“不是说每天给我五十元吗?怎么给我妈这么多钱?还有三万多用我的名字存到银行里?你——你——。”

“我改主意了,这是我两共有的发展基金。况且你妈在生病,你弟弟要上学,不解决后顾之忧,怎么全心全意干活?以后有了一定的资本,你还要挑头去开公司,办实业。或许你将来会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婆,一位真正的老板、实业家还说不定呢。”王小波为她筹划着人生,还为她的将来描绘了一番。

小梅庆幸遇到了这样的好男人,本想感激一番,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我行吗?”

“行啊!这不已经在成为实业家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了呀。”王小波鼓励道。

“我听你的,跟党走才有出路啊。”小梅开心地说道。

王小波这时也严肃了起来,好像一位深思熟虑的战略家,双眼远远地望着窗外,一字一句地说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有远大的理想固然需要,但要实现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付出劳动。我想我们先定一个近期目标,这工建券兑换最多也只能做一到二个月,今年1月16号国务院已经开始发行国库券,人们的投资理念会发生变化,市场也会马上反应过来。因此你要在这一个多月内加紧跑单位,争取达到30万。这样我们就有资本做下一个项目了。”

小梅呆呆地看着王小波侃侃而谈,象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沉着冷静,指挥若定。这个比她小几岁的男人,竟有如初的经济眼光,不但能看到工建券巨大的商业利润,而且还能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这只能归功于他的知识,看来知识真是好东西。她想有朝一rì,她也要去进修、去学习以便跟上他的思路,做一个他身边的好女人。

二人也不最多说什么,王小波从她旅行包里取出二万元放好后,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她先去银行为她存了三万元,算是在银行开了户。再去邮局给她母亲寄了五千元,然后二人高高兴兴地去湖边玩了大半天。

第二天,照例应是上班时间,他一早起来跑了五公里,还打了一套拳,正准备去洗澡时,被保卫科科长金立民叫住,让他去校长办公室一趟。末了还不忘跟上一句:“你这小子大概又闯祸了吧?”那脸上的横肉一抖一抖的,使人不寒而战。王小波不去理他,就顾自去了校长办公室。

当他战战兢兢地跨入校长办公室时,见校长和蔼且不失威严地端坐在那里,旁边还毕恭毕敬地站着一位年轻人。他是第一次进校长办公室,心里不免有点紧张:“校长,您找我?”

“哦,是王小波吧?李剑锋的五弟。听说还有一个绰号叫什么鬼才王小波对吗?”校长不无调侃地问道。

王小波一听校长说到了省长公子的大名,知道不会对自己不利,就恢复了原有的自信,大声地说道;“报告校长,学生不才,听候指示。”

校长挥了挥手,笑道:“你这小子——。对了,有一位顾老先生,你认识吗?”旁边的年轻人见他一愣,忙插话道:“你叫爷爷的首长让你去一趟,车在外面等着。”

王小波蓦然想起那rì街心公园碰到的老者,好像是姓顾,还认了爷爷,行了跪拜之礼。今rì想起来真是惭愧,都快一个月了,竟没有去看过他一回。就忙说道:“惭愧,惭愧,早就想登门拜访了,乃yù务缠身,久未成行,实在惶恐至极啊。”

“王小波,中文系都这样一天到晚掉古的吗?”校长嘲讽道。那年轻人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王小波也无由来地傻笑着,好像笑的不是他自己。校长默默地看着他,想这小子年纪轻轻,还真大智若愚呀,就连顾老先生都毕节来请,看来这小子还真不虚“鬼才”之名,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就和蔼地说道:“好了,这位是顾老先生的jǐng务人员,车子在外面,你就跟他去一趟吧。”

王小波一听顾老先生的jǐng务人员,好大的来头,心中虽有些许紧张,也只能跟着那年轻人上了汽车。半路上他要求停车,卖了一筐水果,年轻人也不管,只笑呵呵地看着他。

到了顾家门口,情景与上次来他家大不同,不但有jǐng车,还多了很多便衣和jǐng察。王小波此时更紧张了起来,这顾一民到底何许人呀?蓦然想起十几天前,在《群众rì报》登载的关于对顾一民平反的通知。此顾一民是否彼顾一民?难道真的是这位共和国创始人之一?王小波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跟着那年轻人穿过上次那个有着石凳、石桌的园子,进了一楼的一个客厅。

客厅里顾一民和一位和他差不多年纪,穿着军装的老人正在严肃地讨论着什么,面前还摊开着一张报纸,顾一民还不时地对报纸指指点点。王小波进来后,见那年轻人也不传话,就转身出去了,无奈,只得怯生生地叫了声:“爷爷。”

顾一民一见王小波就板起了脸说道:“好你个王小波,认了爷爷就不来看我了?说,这几天在干什么?”

“啊!爷爷真对不起啦,一是学习紧张;二是也不敢时常麻烦爷爷。恕罪,恕罪。”王小波忙毕恭毕敬地将水果捧上。

顾一民挥了挥手,等那送他进来的年轻人接过水果,关好门出去后,又追问道:“学习紧张?说说这些天都学了些什么?给爷爷汇报一下。”

王小波想自己这近一个月来,也确实学习了一些东西,便照实汇报:“学习了香菇、黑木耳的种植技术,还进行了试种并获得了成功。对一些理论问题作了一番思考,写了一些学习体会,对一名党员的修养也算是一次提高吧。”

“你一个学生怎么对香菇、黑木耳产生了兴趣?”穿军装的老人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老家在大山区,那里的老百姓很苦,当了解到香菇、黑木耳有一定的外贸市场,就想因地制宜,以种植香菇、黑木耳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再二个月我就要毕业了,留在省城意义不大,不如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去做点实事。”王小波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顾一民频频点头,对那老军人说道:“卜老,我说这小子有可雕之处吧?”

卜老也频频点头说道:“是不错,还未毕业就想着为老百姓做事,确是可造之材啊。而且市场也看的很准,有经济头脑就更难得了。”卜老夸奖了一番,又话题一转问道:“听你意思还在搞些理论研究,说说你对最近正在讨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看法?”

王小波挠了挠头,想这不就是我花了一番苦功的问题吗?他随意地瞟了一眼那张报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标题映入眼帘,和他寄给报社的政论文题目一样。王小波明白了他的文章已经发表,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无所畏惧,一往直前。

“只要是党员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应该毋庸置疑,然后由于那个特殊时代的影响,人们对伟人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真理的认识也就产生了偏差。认为伟人是真理的化身,伟人的指示就是真理的意旨,于是按既定方针办就成了唯一的标准。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科学还能发展吗?历史还能进步吗?

“既然那个特殊时代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是历史的倒退,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敢承认这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错误;是伟人受历史局限的一次唯心主义的表现;为什么还要违心的去按既定方针办?尤其是二个凡是更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

王小波接着又侃侃而谈,矛头直指按既定方针办。语言犀利也更大胆,更直接。他从中外历史出发,旁引博证,系统地论述了伟人的历史局限xìng。最后结论是按既定方针办决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体现,必定是历史发展的绊脚石。

二位老人默默地听了他近十分钟的长篇大论,中间也不打断他。未了,二人对视一眼,又转过脸来,惊讶地打量着他,久久不语。这时从偏房内跑出一位矮矮的老人,同样面露慈祥地向他走来。王小波一见,更加难以置信,这不是传说中的那位叱咤风云的老人吗?他既激动又有点紧张起来了。

那矮矮的老人主动地和他握了握手说道:“后生可畏啊,我们确实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啊。你说的很对,这正是我这几天在各级领导中反复强调的实事求是的观点,一年前,我就说过该给我党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下个结论的时候了。顾老、卜老这个《决议》应该抓紧时间修改啊,争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通过,也给这次争论一个了结。”

王小波一下子见了三位神秘的老人,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再也不敢夸夸其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