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重生之超级强国 > 327章 工业之痛

重生之超级强国 327章 工业之痛

作者:牧场星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9:10 来源:笔趣阁

“谢谢刘局长的关心。不过,刘局长,你也知道有句话叫事在人为吗?虽然我对卢江工业目前的情况还不了解,但我对卢江工业的评价却要比你乐观一些!还希望刘局长以后支持我的工作,我们一起,努力把卢江的企业搞上去!”

“那是,那是!赵书记以后有事,尽管吩咐,工业局一定冲在最前面!”刘红新拍着胸脯说道。

将刘红新二人送走,赵无极对文达说,“轻工局,二轻局,你打电话叫他们把材料送过来就行,用不着再跑了。”

“是。赵书记。”文达将拿回来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堆放在赵无极的办公桌上,便回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去了。

“这两个老官油子!”赵无极自嘲地笑了笑,他哪会听不出刘红新话中的意思。他是关心自己这个县委副书记?错!他是代表企业来“谈判”的,甚至是来“要挟”县委和县政府的,如果不给拨款,如果银行不给贷款,想叫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没那个本事,要不,赵书记你来?

也可以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下马威”:我们就这个样子了,你能怎么着?

至于转换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凭什么我要改革,就这个样子,不是很好嘛,企业干部拿着高工资,吃香的喝辣的,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岂不是说要把自己的享受给改掉?

当然,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也有一部分人,还是想把企业给搞好,但受限于他们的观念、能力,却始终不得要领。原因自然是形势变了,他们这些“计划”时代的产物,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这就像过去跳“忠字舞”跳得很好的,突然改跳“交谊舞”。从内到外都无法适应。

工业局拿过来的材料,只有工业局口径管理的企业的材料,而不含轻工业、第二轻工业,这种机构设置,本身就是扯蛋!不要说地方,仅说中央,八十年代的机械工业部就有七个,排序从第一机械部要排到第七机械工业部,中央都是以这种理念和方式来治理国家,又怎么怪得了下面呢。

卢江工业企业(不含轻工业和第二轻工业)。只有36家,说白了,这些企业就是指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但是,在卢江的统计中,这个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这36家重工业、化学工业中,排名第一的是卢江钢铁厂。在赵无极的记忆中,这个具有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生铁和8万吨钢的企业,后来被一个民营钢铁集团给兼并了。目前。钢铁厂是卢江县的利税大户,仅去年,就为县委政府上缴了800万元利税。约占全县工业利税的三分之一。

钢铁厂是个大厂,全厂在编和退休人员近万人。其中退休人员4100人,在岗人员5300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3300人,管理、服务、运输、仓储人员2000人左右。拥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450人。其中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59人。

这个人员结构,是典型的吃“大锅饭”的产物。

排名第二的是化肥厂,生产氢胺。少量生产尿素,其产品主要供应卢江县境内的农业生产。排名第三的是机械厂,其规模比化肥厂稍少,生产矿山机械,主要产品为鼓风机和小型排水机。

其他类型的工厂,不但规模小,而且分类似乎也不该在工业局,譬如轧钢厂、工业容器厂、仪器厂、五金制件厂、机砖厂、汽车修理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水泥厂,这些工厂,规模大的有近千人,规模小的也就二三十人。

虽然轻工局和二轻局还没把具体资料拿来,但文达已经从县委工业委员会里拿来了全县各类工业企业名录,这个基本名录,虽然没有动态数据,但基本数据却比较完整。

看到轻工业企业一栏,赵无极稍为露出了一点笑脸容,赵无极的笑容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是这些企业,相对而言,比较有前途,因为卢江和附近市县,能为之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同时,市场销售方面的工作也非常好做。

赵无极最为感兴趣的是卢江县制药厂,该厂拥有工人640人,其中退休工人120人,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1人,虽然卢江制药厂目前是生产西药的,而且只为大制药厂生产原料药,但并不影响赵无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庞大制药集团的信心。制药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属于“高精尖特”产业,后世,西川有几大制药集团都是华夏著名企业和品牌,说明西川非常适合发展制药产业。

卢江食品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企业,卢江食品厂,与卢江肉联厂不同,这个企业,竟然是生产饼干、桃酥等食品的。厂子的规模也非常小,只有员工120人。

卢江丝厂在卢江县,亦是一个大型企业,有员工1500余人,华夏的丝绸产业,一直受外贸形势的影响,因为丝绸虽然原产于华夏,但后来的华夏人并不特别喜欢穿丝绸。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最后建立在苏杭一带,那里的蚕丝质量,比西川的更高。

卢江还有一个印刷厂。这个厂,如果纯粹搞印刷,前途未必明朗,因为后世的大印刷厂,大多集中于大城市,譬如平原市,几张市民报,就可以养活一个印刷集团。卢江的印刷厂,要想搞活,必须走以包装为主印刷为辅的路子,可以改名为“印刷包装厂”,为工业企业提供产品包装。

卢江,毕竟只是一个县,因此,更高级的譬如电子电器、精密机器、钟表行业等,在卢江属于空白。

赵无极重点解剖了卢江钢铁厂、卢江机械厂、卢江化肥厂、卢江丝厂这四根“台柱”,在某种意义上,卢江的这四个工厂,是卢江工业的旗帜,是卢江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骄傲。但是,这种骄傲没有过几年,现在就陷入了举步为艰的境况。

这些厂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是数不胜数,但有些基本的问题却是共有的。

第一,产品质量差,产品品种单一。卢江钢铁厂生产的螺纹钢,如果只比梓州钢厂低100块钱1吨,别人都不愿意接手,普遍售价要低150—200元/吨。问题的关键就是质量不好。化肥厂生产的氢胺,只有本县的农民使用,邻县的农民根本就不会买,而只要家居邻县附近的,则去买邻县的化肥。

虽然化肥也属于调拨物资,但在两县交邻的地区,也有互相买他地产品的现象。机械厂现在是半停产半生产,其鼓风机只能销往梓州几个山区县的小矿山,国有大矿或省属矿山以上。连卢江生产的鼓风机看都不看一眼。

至于丝厂,因为检验标准全国一样,毕竟,是用于出口的嘛。但是。生产出来的生丝及丝织产品,合格品竟然只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一等品竟然只有百分之四十。理论上讲,丝厂要赚钱。一等品必须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合格品必须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蚕茧的价格并不便宜。都是几块钱一斤甚至十几块钱一斤,在这个时代的物价下,农民养蚕,还是可以挣到钱的。

第二,债务负担重。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率达60%以上,有的,甚至资不低债,靠举债度日。以钢铁厂为例,钢铁厂虽然每年能给卢江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利税,但其银行负债达12亿,如果要按规定支付利息,就要支付掉8000万元以上,钢铁厂之所以看起来很红火,是因为地方政府强迫银行停止了利息支付,否则,不只是钢铁厂要破产,就是银行也要破产。

钢铁厂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全厂的固定资产折旧之后,还不足12亿元,造成这一恶果的,是几年之前的卢江县领导,盲目进口了一套大型设备,结果与国有设备严重不配套,勉强生产后,造成了一次重大伤亡事故,死亡了30余人,伤残了近百人。这套设备的引入,造成了当时的县长垮台,从而给了副县长蔡国安的机会。

当时作为县委副书记的蔡国安,利用本地家族力量,强行将事故压了下去,从而成就了蔡国安的政绩,让其一跃而成卢江县长。而那台引进的达3亿华夏币的设备,因为主要控制器件的烧毁,最后成了一堆废铁,一直裸露在钢铁厂的围墙之内。而这3亿,全部是银行贷款。伤了元气的卢江钢铁厂,从此一蹶不振!

第三,则是管理不科学,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经营。这种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经营,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行政手段”既指政府的胡乱干预,同样也指企业内部的“行政手段”。因此,这个时候的企业管理体制,依然是行政管理体制那一块。

譬如卢江钢铁厂,因其规模,被上级确定为县团级单位,但其内部机构却是按市一级政府来设定的。厂党委之下,有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办公室;党委书记至少一正三副;此外,还有工会、共青团、妇联,都有专门的科室,每个科室至少3-5人。

厂部这边,就更多了。厂长一正三副或五副,厂办公室,还有下设的秘书科、综合科、机关服务科;计划调拨处、物资处、生产处、技术处、安全处、销售处、运输处、车辆管理处等,如果后世的人穿越到那个时代,看到企业内部的那些办公室牌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