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862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黄浦江里种荷花

穿越1862 第二百四十二章 黄浦江里种荷花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8:20 来源:笔趣阁

王庆眼光闪动着,心头对沈秉成是一百个恨。但他脑子很清醒,沈秉成是丁日昌都搞不定的大人物,自己斧头帮势力虽大,却全是下层人物,根本拿这位上海道台没任何办法。

帮派势力从来都是上层人物眼中的尿壶,有事了拿来用,很紧待;没事了,有多远扔多远,半点不心疼。

这句话是斧头帮发展前景上佳时,刘暹转告王庆的一句话。但是王庆是不理解的,但这些年过去了,他是真正的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现在李鸿章要搞轮船公司,跟秦军‘结盟’,一块来抢洋人的地盘。自己斧头帮笼罩着的‘工友会’能真正的从中帮一点小忙,所以朱其昂和那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对斧头帮和颜悦色。但要指望他们这些人来为斧头帮在沈秉成面前说话,那是痴心妄想。

“川沙抚民厅就只接到你们的招呼?那些狗腿子们会这么卖力?”

“不想得罪我斧头帮,只是做做样子给沈秉成看?你当老子是傻子吗?”

王庆疾言厉色,言语中似就想把棉布片再盖在王元斌的脸上。“慢,慢。还有席正甫,是席正甫的一个兄弟前日见了川沙通判吴大人。”

东山席家席正甫,当今上海四大买办之一,苏州吴县东山人。上海英商汇丰银行第二任买办。

同治五年,也就是西历1866年当上了英商汇丰银行的跑街,西历1869年,席正甫代表汇丰银行买办王槐山。与清政府商谈西南戡乱借款事宜。最后,汇丰银行以比当时高得多的利息。借给了清政府三百万两十年期借款。这笔贷款的成功,开创了汇丰银行政治贷款的先例。将该行从财务窘境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席正甫从此得势,既当上了汇丰银行买办,更受到了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的赏识。

从此,晚清的官僚大吏为了获得巨额贷款,他们争相拉拢席正甫,李鸿章还特意上书北京替他保荐官职,席正甫接受了二品衔红顶花翎,又捐了道台一职。其借着与清廷的密切关系和汇丰银行买办的身份。左右逢源,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从西历1870年到现在1872年,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三笔,地方重臣向汇丰银行借款五笔,全由席正甫一手经办,他由此得到大量佣金之余,汇丰银行也通过席正甫的上下沟通,业务在蒸蒸日上,为此对他更加优渥。

中国人历来都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席正甫也是如此。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介绍亲友、熟人进入此时的外商银行,一个肉眼可见的东山帮正在冉冉升起。

“席正甫?”王庆冷笑。真的是如人意料啊,席家来人。他还以为是谈高桥镇土地建库房之事呢。前头根本就没丝毫的去怀疑。

竟然是席家!

席正甫与唐廷枢、徐润、郑观应三人,合称当今洋务四大买办。原时空中,其四人中有三人的命运与李鸿章的轮船招商总局有着无法隔分的牵连。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时候。唐廷枢和徐润已经名满东南。他们两个都已经给各自的外国洋行东主在中国打下了“大好江山”。可是李鸿章一召唤他们,二人就立刻放弃了在洋行优厚的待遇。而投奔草创中的招商局。他们此举有一部分原因或许是李鸿章此时的社会地位和其人格魅力,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两位都有一颗报国之心。身为中国人,看到外国洋行在中国商业横行,心头始终不是滋味。愿进招商局,或许有点是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虽然现在轮船招商局还没正式成立,王庆却明白——秦军的南洋船运公司已经开始插手广州至上海线路,现在正与三大洋商大打出手。唐、徐二人这段时间可没少与来到上海的范德榜见面商谈。在王庆看来,这二位当算是‘自己人’。甚至于现在美国的旗昌洋行,看重徐润,正欲高薪聘请他。只不过,徐润已经决定投奔轮船招商总局。【旗昌洋行的金能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开通上海-汉口航线,现今时候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

而郑观应,现在正与人合伙经营公正轮船公司。但就王庆从范德榜那里得到的消息看,郑观应也是准备入股轮船招商总局的。

四大买办中,自始至终只有席正甫一人,对李鸿章的招揽置之不理。而且,席正甫屡次牵头汇丰银行的贷款协定,每每利率也都要高出市场比率不少,真真是国贼汉奸无二。

“席正甫本人我不敢动。席家的枝叶,爷就先给你削断一支。”王庆冷笑后,就直接当着王元斌的面吩咐了下去:“告诉高桥镇的人,把那姓席的,给我扔进黄浦江里种荷花。”

……

二月份,随着南洋船运公司正式跨足上海,随着范德榜来到上海,一家不怎么显眼的商店在南京路上开业了。

这家商店与传统的中国式买卖不一样,更似一个小百货商店。售卖:粮食、布匹、盐巴、糖果、火柴、卷烟、铁器、茶叶等等。里面结构就如同前世中国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每个柜台一个人,另有一个掌柜和两个收银员。这个掌柜也这家商店的老板,是秦军内部的人。不属于情报处,他来到上海,任务只有一个——专心专意的做生意,赚钱。

上海人对于这样的商店很欢迎。各种类的货物都有涉及,而且明码标价,价格还不比别家的贵,所以开业当天生意就十分火爆。

尤其是商店里贩卖的糖果。不管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还是纯白色奶糖,亦或是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冰糖,立刻就名扬苏沪。不到旬月,就从外来糖的手中抢走了大量份额。

一个月过去,商店的盈利能力让范德榜震惊。赫然高达上万块鹰洋!

而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刘暹一声令下,正三月里,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汉口等等,大清国十五个对外开放口岸中,超过一半城市中出现了这样的商店的身影,并且每个城市里还都不是一家两家。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一五一四,两个城市开了九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