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大上海皇帝 > 第九七一章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争锋

在历史上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全世界44个国家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以及可调整的固定国际货币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事务进行磋商,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两大机构运转至今。

这个体系通过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这个体系在经历了多次美元危机后彻底崩溃,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个两个重要的机构得以保留下来,即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了,但它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元取代黄金作为国际基础货币地位。

布雷顿体系为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确立了三原则:(1)不歧视、多边主义和对所有签署国实行最惠国待遇。这个很好理解,即在贸易往来上不搞歧视。实行多方合作,对于所有签署协议的国家实行最惠国待遇;(2)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来扩大贸易;所谓贸易壁垒就是人为制定的限制;(3)所有签署国之间实行无条件互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世界贸易制度或执行贸易政策的普遍准则。

布雷顿森林体系造就了美元特殊的货币地位,即“美元特权”,什么是美元特权呢?是指:其他国家当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不平衡时,都不得不进行一番痛苦的国内政策调整,如削减公共支出和降低进口等;美国则不然,它长期处于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的状况,却可以通过印刷美元,弥补逆差。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手段。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接受美元为本国的外汇储备。简单地说就是其他国家都必须“挣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否则不能进行国际交易,因为美元是国际支付货币,而美国则可以自己“印刷”美元这种国际支付手段,想想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美国人想什么时候印刷钞票就什么时候印刷钞票。而其他国家则要拼死拼活地赚美元。

法国总统戴高乐生前反复强调‘美元特权‘。曾经想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挑战美元特权,这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遭到非议,原因之一是金的生产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且又给产金大国--前苏联和南非新的特权,因此不了了之。

除了戴高乐之外,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比利时人特里芬敏锐指出了美元特权的不合理性,在美元-黄金固定汇率制下,美国政府保证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法国就是这么做的),而美国的黄金储备无法应付所有债权人的兑换,美元按固定汇率的可兑换性必然受到人们的怀疑,从而产生对美元的信心危机,这证明清偿能力的创造机制与国际对该制度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说明‘美元特权‘对美国也是有成本的。

美国不计代价地追求世界政治军事霸权,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美国则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给予的金融特权,通过印刷纸币来支付这些高昂的成本。

越战期间,美国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用滥用到极点,当时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剧增,但约翰逊总统既不降低进口,也不增税,也不削减公共支出,反而还发起了扩大社会福利的‘大社会‘计划。换了其他国家,如果在政治外交上支付如此巨额的成本,仅仅依靠本国自身的经济实力恐怕造就破产了,或者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

但美国不必担心,它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培植的美元信誉,巧妙地将成本分摊给它的主要盟国,尤其是西德、日本。面对苏联的威胁,出于政治和战略的需要,西德和日本同意为美国因在海外采取独霸行动而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作为交换,美国也必须宽容盟国利用霸权制度来促进他们的经济繁荣,这意味着美国必须忍受同盟国的贸易逆差,只要盟国不要将盈余的大量美元立即向美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如果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就必须为今后几十年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毫无限制的挥霍买单,这不是摆明了要当冤大头吗?东方霸可没这么傻,美国现在虽然猖狂,但华泰国并不怕它,美国想强迫华泰国签署这份布雷顿森林协议,做梦!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在这片广袤的国家森林中,坐落着著名的蒙特?华盛顿饭店,这座建于1902年的饭店因为举办布雷顿森林会议而闻名天下。当年选择这里开会的原因之一,是这里被大片森林环绕,没有什么娱乐或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原本布雷顿会议是在7月1日召开,为期20天的时间,但在这个世界整整推迟了两个月。

第一天的会议并没有值得说道的,作为经济学家的各国政府代表们只是各自发表了自己对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看法,以及期待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际金融秩序等等。

时隔一天,会议正式进入了状态,各国政府代表分别发表了意见,其中以英国政府代表的意见最为特别,同时也最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英国人知道战后他们的国际地位必然会大幅度下降,经济形势也非常不乐观,英镑称霸全球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因此,英国人提议成立一个不受任何力量左右的国际金融平台来完成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

很显然,英国人的提议虽然赢得了很多国家的赞同,但是却遭到了美国人的强烈反对,美国人当然不甘心,他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又拿出那么多钱财和物资支援各国打战,眼看着马上就可以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英国人竟然使出这么一招,美国立马表示反对。

而华泰国政府代表经济学家凯恩斯则设想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货币联盟,由它取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发行国际通用货币。这个计划与英国人提出的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政论家约翰?内伦尖锐指出:凯恩斯是一个极力鼓吹以经济帝国主义取代政治帝国主义,以金融资本垒筑帝王宝座的投机者。

美国人作为东道主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其他各国代表们也不得不给面子,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助理怀特伺机提出了他的计划,英国和华泰国当然不同意,这三方说话是最有话语权的,会议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在二战爆发以前,英国的英镑虽然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信誉度,但英镑也不是国际结算货币,战争开始之前没有哪一种货币是国际结算货币,国际金融秩序非常混乱,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买东西都必须支付对方的货币,各国都必须储备很多国家的货币,这对国际贸易非常不方便。

现在战争结束了,各国都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国际贸易交流,这样可以迅速恢复经济,但是这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该如何建立呢?现在华英美三国都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其他各国都不知道该支持谁最好,不过显然美国人是最强势的,许多国家在战争期间都得到过美国的援助,怎么说也要报答一下,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支持美国。

华泰国和英国代表一看情况不妙,当即双方结成联盟,并将双方的计划进行合并,双方经济学家紧急磋商,以双方的原计划为底稿将双方计划中相同的部分提出,又对有分歧的方案进行协商,最后形成一份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计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