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男儿行 > 第九十五章 迎新 (中)

男儿行 第九十五章 迎新 (中)

作者:酒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8:08 来源:笔趣阁

第九十五章迎新(中)

“呯!”“呯!”“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天才黑,扬州城内,鞭炮声便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断。UU小说,uu234

竹节小炮每文新钱可以买到一百个。手指头粗的震天雷每文新钱能买到十个。点着了尾巴就能窜上天空的起花每文新钱刚好能买一打儿。能在半空中绽放的烟花身价不菲,小的每个高达五文,大号的十五至五十文不等。

若是往年有人敢不到午夜就点起烟花爆竹凑热闹,一定会被家中长者用拐杖敲得满脑袋是包,“败家子,败家子,怪不得年年受穷,这种糟蹋法,给一座金山早晚也得败个干净!”

长者们会这样骂,因为长者知道日子有多苦,前路有多难测。但是最近这两年,长辈的脾气就变好了很多。甚至还有白胡子的爷爷手里拿着一挂竹节小鞭儿,专门拆散了发给孙子辈们开心。即便是不小心被点爆竹的线香烧到了胡子,也不会生气,只是扬起头来哈哈一笑。

没什么值得烦躁的,过年么,还不就图一个喜庆热闹?!孙儿们愿意听个响声,就多买些烟花爆竹来玩呗!左近不过是几十文的事情,不值得操一回心。老大出息,已经在作坊里干到了匠师。老二今年成了三级工,等过完年能识够了一千个字,便也有资额去考个匠师当。家里头的老三稍微瓷笨些,至今还是个一级普工。可即便如此,每月工钱也有整整一吊大通宝呢!并且年底还有花红可拿!

三个孩子每月的薪俸加在一起,每月能拿到七吊淮扬大通宝。换成过去那种小平钱,差不多就是十八吊。这可是过去掌柜们一年才能拿到的俸禄,并且还得是城内排得上号的大门脸儿。如今南城人家一个月就拿到了,作为一家之长,老人们又何苦大过年的给儿孙们脸色看?这钱么,该花还是得花。今晚花得越仗义,明年就来得越痛快。

况且这烟花爆竹声,也不是白听。据巷子口那位少了一支胳膊周坊长说,战场上万枪齐鸣,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个动静儿。而你忍住惊慌,平心静气地听从长官们招呼,战死的可能就会降低一大半儿。即便不小心挂了彩,只要能熬过牛头马面的催逼,从军队的医馆里爬出来后,下半辈子就基本有了着落。

而吴国公他老人家仗义,凡是替他老人家卖过命的,只要不死,肯定会给个安排。就像独臂坊长本人,早在入伍之前,不过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破落户。而现在,却吃上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非但每月都有两吊半新钱可拿,府衙和县衙的官老爷们,还会时不时前来探望。那人脉,那面子,就让同巷子里住着的街坊邻居,走在路上腰杆都比别人直上三分。

甭看坊长周老爷识字不多,可他平时说的那些话也在理儿。要想不再过鞑子统治下的那种苦日子,就得有人去给吴国公扛枪。谁也甭指望别人家的孩子阵前打生打死,自己家的孩子就该蹲在后边享清福。

所以让孩子们从小就习惯枪炮的动静,长大后才会更有出息。万一能比坊长大人运气更好些,在军队里熬个出身,那整个家族就都跟着一飞冲天了。不信你看吴公他老人家身边的那些大帅们,有几个是天生的富贵命儿。早年间还不是城南住窝棚的命儿,转眼间就阵前取了功名,转眼间就骑上了高头大马,出入皆有亲兵随行!(注1)千百年来,老百姓始终是最好糊弄,也最为实际。你可以忽悠他们一次两次,但你忽悠不了他们一辈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账本儿,日子该怎么过,怎么才能让子孙比自己过得更好,一笔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

原来蒙古老爷当政的时候,谁家孩子想要出息,要么读书考取功名,要么混进衙门去为虎作伥。所以百姓们争先恐后将孩子往这两条路上塞,哪怕是父辈们吃糠咽菜,甚至坑蒙拐骗都在所不惜。

而如今,出人头地的路子多了,大伙便更懂得量力而行。孩子若是聪明好学,那小学、走县学、府学这三级台阶就是首选。孩子若是心灵手巧,百工技校便是捷径。若是孩子生得人高马大,又天生喜欢打架斗殴,讲武堂大门便成为家长们从小给他竖立的奋斗目标。若孩子啥都不灵光,那从小把他培养成傻大胆儿,也不妨剃发从军,凭借性命和热血赌这辈子的功名!

眼前路子看得清楚,心里账本儿算得明白,这淮扬的除夕夜,就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呯!”“呯!”“啪啪啪啪啪”“呯呯呯!啪啪啪!”.....,烟花爆竹声音谁听在耳朵里也莫嫌烦,别的地方的人倒是想听个热闹呢,他得有这样的家底儿和心情!

“呯!”“呯!”“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充满喜庆味道的鞭炮声中,灯火辉煌的淮扬大总管府的灯火,显得高大神秘。

不过,里边的人,做得事情从传统士林角度,可是一点都不高大。

只见他们一个个坐在椅子上,气喘嘘嘘。有的人额头上汗珠滚滚,有的人则息得抓耳挠腮,还有人,双手握拳,呈全身戒备状。仿佛稍有风吹草动,就准备一跃而起。

“本年度,户局在徐、宿、睢、谯四地共设立屯村六百四十个,安置男丁三十一万七千,女子二十九万两千六百,十二岁以下幼童六十三万五千三百二十几九人。按每户授良田十亩,薄田和山地二十亩算,共分出田产七百五十一万亩。其中八成以上人家,年底已经有了存粮,明春不需要大总管府再继续补贴。另外一成半左右人家.....”大厅左侧朝向中央的前排桌椅后,户局副主事李慕白昂首挺胸,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读得抑扬顿挫。

“另外一成半人家为什么没打下足够的粮食来?户局可否调查清楚原因?”朱重九用手指敲了一下桌案,大声打断。

“是因为,大部分都是因为家中壮劳力生病!”李慕白先想了想,然后快速给出答案,“各县的户科吏员和屯长,都下去查访过。因为那边很多地方都被黄河淹没过,地里埋着人畜的尸体,阴气太重。而愿意下去分田立户的人家,通常都没什么老人。所以当家的男人一病,地就无法收拾了!”

“张主簿,你将此事列入明春需要追踪的一类目标。李主事,我再问你。户局有什么对策没有?还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呢,他们究竟是因为什么没有饭吃?”朱重九吩咐幕僚们将此事重点记录在案,然后继续追问。

“有,有!”李慕白听得心头一凛,赶紧大声补充,“户局已经责成各地户科,明年继续按照今年标准,向没饭吃的人家补贴口粮。另外极小的一部分人家,是担心种了原田主的地,今后被蒙古朝廷清算,所以宁愿向附近的寺院租地种,也不愿意动分给他们的田产。对于这类人家,户局已经决定,将分给他们的田产收回来,明年另作安排!”

“还有这种人,那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报名下去屯田?!”朱重九眉头一皱,心里多少有些懊恼。但转念间,他就将懊恼抛在了九霄云外。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当佃户当习惯了,不适应自己做地主,也说不定。况且睢、徐、谯、宿四地年初才正式转到了自己手里,也难怪有人会怀疑自己保不住它们。

想到这儿,他将目光转向其他人,笑着征询,“对于户局的汇报,大伙有什么意见没有?有的赶紧提,都这么晚了,别等会耽误了回去吃团圆饭!”

“呵呵呵!”众文武会心而笑,旋即,开始七嘴八舌地提问。以李慕白的学识和圆滑,当然将大多数问题都给应付了过去。然而,当轮动内务处主事张松时,后者却出人意料地使了一记阴招。

“敢问李主事,既然明知道黄泛区阴气种,在征募百姓去屯田时,户部为何不多做一些提防?”

“有啊,当时都发了汤药的。但张主事也应该知道,很多汤药未必管用!”李慕白被问得微微一愣,旋即快速出言自辩。

“那可教导百姓像当年主公初临扬州时,往棚屋里头洒石灰,把水坑都填死,把粪便定点排放收集?可曾指点百姓把水烧热了再喝?”

“当然,下官可是亲眼看着那本,那本防疫条例发下去的!”李慕白眉头紧皱,声音渐渐变得有些硬。

张松在故意给自己出难题,以当年在赵君用麾下的斗争经验,他非常迅速地就意识到了对方来者不善。但张松为什么要给自己出难题,他却是百思不解。按说内务处的开销,根本不走户局,而是大总管的私库直播。户局想得罪内务处都没机会,怎么可能彼此成了仇家?

正困惑间,却又见到张松冲着自己拱了拱手,咄咄逼人地追问,“既然有百姓宁愿做佃户,那户局何不另外拨出荒田来,租给他们耕种?反正田皮和田骨都是官府的,即便将来有麻烦,也找不到他们头上!”

“李主事这个提议非常及时,户局明年就可以按此提议执行!”不止一个人发觉张松来势汹汹,户局主事于常林也站了起来,抢在李慕白被问倒之前接过对方的杀招。

“余主事虚怀若谷,张某佩服!”张松非常礼貌地朝于常林拱了下手,继续问道,“那张某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有百姓故意装作没打下粮食来,混官府的补贴,户局该如何应对?虽然这种人不会多,但要说当家男子病了,地里头就颗粒无收,恐怕也不太正常!”

“这儿....,他们,他们只是说粮食不够吃,没说,没说颗粒无收啊?!”于常林哪里顾得上如此琐碎的细节,立刻被问愣住了,沉吟了好一阵儿,才喃喃地回应。

“如果我是寻常人家,看到邻居不干活却能从官府拿口粮。而我自己打了粮食,还要交两成的赋。我肯定明年也装着家中有人生病,收成不足!”张松摇了摇头,笑着提醒。

“这.....”于常林和李慕白两个人头上,双双渗出了汗珠。,对方所咬的位置,恰恰是他们日常施政的疏漏之处,一时间,根本没有办法给出合理解释。

“还有....”见二人节节败退,张松鼓起余勇,继续步步紧逼,“年中的时候,主公宣布对有孩子当兵的人家,在税赋方面给予照顾。刚才听李主事的汇报,城里开生意的买卖人,户局的确给减税了。可乡下屯田的这些人家,可没见户局给予任何减免!”

“啊!”张松被吓了一跳,赶紧拿起自己念过的文稿快速翻动。直翻得大汗淋漓,也没翻出相关字样。

他的顶头上司于常林面皮更薄,此刻已经尴尬得几乎无地自容。主动绕过桌子,走到大厅中央冲着朱重九躬身请罪,“启禀主公,是下官做事疏忽,忘记了减免屯田户中军眷的田税。下官知罪,请主公惩处!”

“我事先说过,今天咱们是做年终考评,不是问罪于人。况且你们平素工作卖力不卖力,我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朱重九笑了笑,摇着头回应。

“多谢大总管宽宏!”于常林闻听,赶紧带领其麾下的属官一起面红耳赤地道谢。

“不过!你们啊,辛苦归辛苦,但来年做事还需要加倍仔细!别出了错,还得让同事帮你们补窟窿!”朱重九又笑了笑,和颜悦色地数落。

“是!”于常林、李慕白等人红着脸,讪讪地回应。

“坐下吧,准备听最终审核结果!”朱重九冲着他们挥了挥手,大声宣布。“对户局的报告大伙还有什么想法没有?有就快一些,没有的话,就交给评审团做最终考评!!”

“没了!”众人笑着摇头,然后重新打起精神,将目光对准临时推出来的评审团长苏明哲。

在众人殷切的期盼当中,苏明哲迅速跟逯鲁曾、冯国用等评审专员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站起身来,大声宣布,“根据户局的年终汇报和廷议结果,参照大总管府本月出台的年终考核方案,本评审团最终认定,户局今年的整体考绩为优等偏下。正副主事官员明年俸禄建议上调一级,本年度的分红则按三级丁等派发。该局其他官员的升迁和奖惩,由该局自行审议,然后交吏局和大总管府最终核查后,即可执行!”

“轰!”话音刚落,大厅内立刻响起了一片交头接耳之声。

很多反应快的人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内务处主事张松是盯上了户局的位置,想给他自己换一个不得罪人的差事干,所以才赶在最后的关头忽然发难。但看得出来归看得出来,大伙却谁也无法替于常林和李慕白等人喊冤,毕竟张松那几口都咬在了正地方,并非鸡蛋里挑骨头。

而评审团的所给出的最终结果,却也算公道。于常林等人拿了优等偏下,不会耽误今后的晋升。俸禄上调一级,也算对他们今年所取得政绩的鼓励。

不过,他们金钱方面上的损失,却绝对堪称惨不忍睹。大总管府年底从淮扬商号里头拿到了数十万贯的红利,而这其中至少有三成以上,按照规矩要分给大总管府的核心人物。以一局主事的级别,分红每差一等就是几百贯的区别。从甲等落到丁等,每人至少损失了两千余贯,足够他们几个人牢记一辈子。(注2)听着底下的噪杂议论声,朱重九想了想,将头转向坐在自己身边的中兵参军刘基,“伯温,朱某这个这个办法如何?铜臭味虽然重了些,比推人出去抽鞭子管用多了吧?!”

不愿让对方感到尴尬,他的声音也压得很低。但是刘伯温听了,依旧立刻涨红了脸,“主公这个举措,微臣闻所未闻!!”

深深吸了口气,刘伯温尽量让自己不至于活活被郁闷致死,“连官员尽职不尽职,都能折算成铜钱来衡量,主公算学之精,也的确震硕古今。但是此法否有效,微臣以为,现在说起来还为时尚早!”

“那就留待明年这时候再说,有一年功夫,足够你我看到结果!”朱重九笑了笑,脸上的自信写了满满。

注1:城南。中国古代城市受排水和空气流通等诸多因素影响,通常以北为贵。城南属于下风下水,多为贫民百姓的居住之所。

注2:按照书中当时米价,一斤米为两文淮扬大铜钱。一文淮扬大铜钱的价值,相当于人民币一元。一贯为一千元,两千贯则为200万人民币。想想,也的确够肉痛的。呵呵,小说家戏言,切莫对号入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