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93 英国老矣

海上长城 493 英国老矣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李广离开大唐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呆了几日,然后又陪同麦克阿瑟慰问并犒赏三军。四四年的圣诞节美军唐军联合在冲绳岛琉球王国古代都城盛大阅兵式,李广以及麦克阿瑟两人大大的表演了一番。

琉球,根据开罗会议的协商,将会成为中国领土,但是此刻却无蒋委员长一兵一卒,实在是有点令人扼腕。

军务或者杂务众多,忙忙碌碌,时间过得极快,李广甚至觉得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个把月就过去了。

麦大帅是倾情演出,李广是乐在其中。

没有办法不乐的。

归程时,李广乘坐的不是相对安全的护航驱逐舰,而是震倭号运输巡洋舰。而且,更怪的是--李广还不喜欢在相对舒适的舰长室呆,没事老往闷热的底舱转悠,甚至还有点找虐的倾向--偶尔晚上还会在环境恶劣的底舱睡觉。

底舱没有美女,只有一堆冷冰冰的金属--整整七十五吨黄金,另外还有一麻袋一麻袋的乱七八糟的玩意。

自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但是海唐经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库中黄金白银李广倒是见识过不少,却从未能暖热,就花销了出去。

这七十五吨黄金,实实在在的是李广所见到的最大一批。黄金有种难以言传的魔力,这玩意实在是过于激动人心,使得李广竟至于难以淡定。故此呆在底舱自虐,好像也可以理解?

李广历史学的不好。但是关于山下奉文宝藏的故事,李广还是有所了解的。日军在南洋搜刮了无数黄金珠宝艺术品,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由于美军进攻菲律宾非常突然。海路又被盟军封锁的严严实实,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倒是想把大批的黄金珠宝都送回本土,但是却未能成行。因此,在美军逼近马尼拉时,山下奉文就把大批的宝藏藏在了马尼拉以北的山林之中。

历史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李广认为小鬼子肯定也来不及把黄金送回本土,于是早早的就打起了好主意。

当美军六月份占领马尼拉时。山下奉文乘坐飞机仓皇逃命,结果运气不如历史上那般的好,被盟军战机击落。掉进大海喂鱼去了。

李广筹划已久,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大笔的宝藏,但是在美军地盘上搞动作,难度颇高。本着“不贪不占”的原则。李广再次展现了伟大的人品。不吃独食的优良品质令人赞叹,于是李广和麦克阿瑟一拍即合,一笔关于黄金的“小生意”很快就达成协议。

因此,在美军攻占马尼拉之时,麦克阿瑟以兵力不足为由,无暇看管日军俘虏。于是在菲律宾战役中俘虏的两万多日军战俘,全部交给了海唐军。这些战俘,自然是要送到大唐岛为海唐的基础建设出力流汗的。日军战俘好用。这已经是海唐公认的事实了。

审讯俘虏的差事就顺理成章的被海唐军掌握,林丽丽所属的军事情报部一展身手。唐美合作所训练出来的特工们刑讯手段实战效果不错,关于宝藏的秘密也被海唐情报部剥茧抽丝,逐渐揭露。

于此同时,海唐以协助美军清剿逃匿山林的日军残兵为由出兵一个最精锐的丛林营。而带队军官则是海唐军唯一的特种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

两军关系正是最亲密时间段,唐军在吕宋岛上几乎是横行无忌。这只小部队的指挥权比较特别,直接归麦大帅指挥,其他美军将领根本无权过问。其实也没有人敢问,打下马尼拉之后,麦大帅的声望正是如日中天,霸道一点,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因此,左山东的行动在菲律宾自由无比。

经过小半年的辛苦,日军十二个藏宝地相继被海唐军特种小队和丛林营发现。

这批宝藏,如果以道德高标准要求的话,应当是战后归还给东南亚各国。如果是以基本的道德要求的话,这批宝藏麦克阿瑟应当交给美国政府。

麦大帅是个纯粹的人,为名也为利。

于是乎,麦大帅和李广两人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非常黑心的就吞了这笔巨额财宝。历史上,麦大帅也贪了这笔财宝,但是经手人实在太多,他要照顾各个方面,落在他自己手里的不过是七点五吨黄金。这次麦大帅和李广合作愉快,由于海唐军担纲了关于宝藏的所有事情,美军对此完全不知情。因此,麦大帅在和李广的合作中,获得的利益要大的多,麦大帅整整分到了三十七点五吨黄金。不过,这些黄金暂时归海唐保管。

人生有三铁:一起扛过枪,一起“飘过长”,一起分过赃。麦克阿瑟和李广现在至少有两铁了。可以肯定,未来的战争分赃中,海唐的利益绝对是有保障的。

对了,有些人比如特战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思想风格就不怎么合格。具体表现在:船舱中那些麻袋装的艺术品,珠宝之类的玩意,麦大帅一无所知。

-------

一个国家,即便是小国,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事事岂能尽如人意,当李广回到大唐岛,时间正好是四五年的二月四日--在这一天,二战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雅尔塔会议召开。

关于这个会议,历史盲的李广却知道的很清楚,不仅仅是内容,更是知道准确的时间地点。但是,偏偏是李广知道的最清楚的一次重大会议,海唐也做足准备,却无缘与会。海唐国所有的外交活动全都没有奏效,‘蹭会“失败。这是李广这个先知先觉者投机历史的穿越人士的一大失败,李广觉得别扭非常。

原因很容易分析。美英苏都不希望海唐出现在雅尔塔会议的会场上,哪怕是旁听也不行。

历史的车轮进入四五年,这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胜利。但是分赃谈判已经是定下基调的时候了。这种关乎世界格局的游戏,海唐虽然在世界格局中声望日隆,却暂时仍然无资格参与的。说到底,实力决定地位才是真理。

对此,李广很不满,却也无奈。

但是,一则从英伦三岛传来的消息。却使得李广兴-奋起来。就在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开会时,一件影响了二战进程的大事终于爆发--英国经济崩溃了。

关于这场经济崩溃,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分析的出:英国经济崩溃的起因在于海唐国发现了英镑伪-钞。

其实发现伪钞本身算不得大事,战争中双方各出损招。谁家都有伪-钞作祟。英国造德国的马克,德国造英国的英镑,本来就是必然的招数。

但是,在不同的情形之下。结局就大相径庭了。要知道此时的英国经济远比历史同期危险。历史上的四四年。英国的军费支出是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出头,而当下由于李广这只蝴蝶的存在,英帝国-军费支出已经占了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五。

英国虽然虚拟经济的比重不如美国,但是百分之六十五的军费支出抛除虚拟经济成分,差不多相对于百分之七十上下。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数据,其危险程度和日本在四四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军费支出其实是一个等级。只不过,大英帝国有数百年资本经验,掌控经济的手段高超。直到四四年底,并没有出现经济崩溃。

至于伪-钞。英国政府是心知肚明。英国印刷德国马克,德国伪造英镑,这本来就是战争的一部分。

德国伪-钞计划名曰“安德鲁行动”。最早提出发行大量假英镑来搞垮英国经济的是狂热的纳-粹分子阿尔弗雷德.瑙约克斯。纳-粹-党-卫军高官海德里希很欣赏这个念头,并将美元也列入伪造目标。

海德里希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帝国中央保安总局第四局。1942年夏,党卫军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开设了印刷伪-钞的工厂,伯恩哈德.克鲁格少校领导伪造工作。纳粹为此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雕刻专家、造纸技术专家和数学专家,后者专门负责推算英镑纸币的编号规则。

由于没有合适的纸张,纳粹早期造出来的印钞纸在紫外线下的颜色与真正的英镑不一样。直到1943年从土耳其买来英格兰银行造钞的专用亚麻后,才生产出合适的纸张。

德国人一贯认真,即便是造假也极为认真,他们把假币分为4个等级:完美的、接近完美的、有瑕疵的和不合格的。德国本来最初计划将不合格品空投到英国,但是为了不被发现,最终还是将之销毁。

完美的假-钞储存起来供德国间谍在敌国和中立国使用。接近完美的和有瑕疵的假-币成批运往占领区,还有部分假-币分配到中立国的德国大使馆兑换成当地货币。?

德国特工曾专门携带一批假英镑前往瑞士兑换,并大胆地要求检验这些英镑的真伪(他解释说这些英镑是在黑-市买来的)。经提醒,银行从中拣出了约10%的“伪-币”,将剩下的全额收下,并为这名特工的“诚实”感谢不迭。

海唐是极为偶然才发现了英镑伪-钞。无独有偶,英国也是通过偶然机会才发现假英镑的存在:一位英格兰银行职员偶然发现她手中两张钞票的序列号竟然一样。?

但是,对于经济规律掌握精深的英国经济学家深知一点,伪-钞对经济的损害程度,绝对不是伪-钞的总金额大小决定的,德国印刷的英镑数量绝对数量其实很难伤害英国经济。但是伪-钞会引起战争中本来就情绪不稳的国民恐慌,世界恐慌,从而使英镑贬值,英国经济崩溃。?

因此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对在流通市场中发现的假英镑数量保持缄默,甚至主动接受明知是伪-钞的英镑。因此也根本不可能向外界提醒:有英镑伪-钞的存在。

于是乎。海唐在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英镑伪-钞公诸于众,一下子就打破了英国本来就脆弱的经济平衡。

关于这一点。海唐是绝对否认有恶意的。而且从内心中,李广也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英国人虽然腹诽,但是却难以指责海唐的,要知道海唐在公布英镑伪-钞之前,还是通过英国驻海唐大使馆进行了确认,只能说英国外交官们太不专业,缺乏金融知识。和国内沟通不畅,没有及时制止。

后来,有经济学家分析的比较中肯:英国经济崩溃。海唐发现伪-钞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因为英国在战时采取的是战时经济管制,类似于计划-经济,钞票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大(外贸方面就影响巨大了),虽然英国早已经严重透支了经济潜力。但是在严密的经济管制情况下。崩溃并不那么容易发生。

某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金坚。事实上民众的信心的确对经济至关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信心的威力就显露的淋漓尽致。

战时的英国,物资相当缺乏,民众生活艰难,已经维持了数年。而四五年,盟军对德国是有效抵抗和有效反击时段,甚至可以说节节胜利之时,应当说民众本应该信心高昂。发生经济崩溃实在不大可能。

但崩溃却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本来应当士气高昂的民众。在此时却丧失了信心。无他,盟军在法国境内的战争过于残酷,德军也并不像历史上那般,已经精疲力尽,还手无力。历史上英国在整个二战中,阵亡士兵不过十余万,但是由于种种不同,英军仅仅在法国战场上半年时间就阵亡超过十万,伤亡总数已经超过五十万。

请注意,这个五十万伤亡乃是真正的英国人,而不包括殖民军在内。五十万军人的伤亡,对于总人口只有不到四千万的大英帝国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痛。

战争还在拉锯,胜利遥遥无期,英国人不知道要死多少,才能看到胜利,因此英国民众的心理已经脆弱到了极处,当伪-钞事件一开始传播,英国民众的心理立刻崩溃。

英国民众辛辛苦苦的工作,支援战争,口袋中赚点英镑本就辛苦,心理一旦崩溃,全国出现大面积的无理性的疯狂购买,百姓们毫无理智的在购买他们所能购买的一切,无论有用还是无用的。据说有平民购买了足足够家庭食用一百年的食盐。至于罢-工游-行更是如火如荼。

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不是蝴蝶效应了,而是多米诺骨牌崩塌,英国不仅是民用经济停滞,连军工产业也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英镑不仅仅在英伦三岛急速贬值,在世界各地也开始疯狂贬值。

英国经济的崩溃,能求助的只有也只能是美国。但是,在世界的角落,非洲的最南端--南非,却不得不小小的求助于海唐。

英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南非,这块殖民地在英国人眼中的分量实际上并不比号称女王皇冠的印度稍弱。

二战时期,英国不少殖民地实际上经营困难,并不能为大英帝国带来多少收益,但是印度和南非却是英国的两棵摇钱树,而且还能为英国提供大量的炮灰,重要性自不待言。

英国经济崩溃,自然是要对殖民地扒皮抽筋的搜刮,由此带来的是南非各族土著的反抗。为了稳定南非,英国不得不求助于海唐。海唐经济虽然不怎么样,但是粮食却是世界上少有的净出口国,甚至还控制了部分南美洲的食品出口。而粮食在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却是最为重要的物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枪炮。

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海唐自然不会客气。加之李广正生气,无缘参与雅尔塔会议,于是乎海唐也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海唐外交部欢欣鼓舞,小刀锋利。最终:以英国经济崩溃为契机,海唐在南非开普敦西部获得了一块约四平方公里的“租界”--名曰:西开区。

在大英帝国殖民地中画出一块租界,实在是世界殖民历史上的奇观。虽说这片租界,海唐不仅没有主权,连治权也不完整,但,无论怎么说都是租界,小小的值得骄傲一把。

一小块地皮,李广其实并不在意,这年头在印度洋或者太平洋上随便划拉一下,也不止这么多收益。

但是这一小块地皮的意义和作用却是无可比拟的,它标志着海唐在未来插手南非内政,有了极好的一块跳板。经济上,得到这一小块租界,海唐和南非的贸易开始紧密,更重要的是英镑没落,唐元正式的渗透进南非经济。

英国经济出现崩溃,美国负担再次加重。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力量强大无匹,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有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潜力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崩溃,或者说到什么程度才会崩溃?

英国经济崩溃,算的上大事件,严重的影响了盟军的攻势.。要知道,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和英军基本上是平分战斗任务的。而事实上,美军的伤亡比英军还要惨重几分,英国因为军心动荡无力进攻,美国人自然不会拿人命去填补英军的空缺。故此大军陈兵巴黎城下,却迟迟难以组织进攻。于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进攻竟然难以持续。岌岌可危的希特勒德国竟然由此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总体上,这场经济危机使得盟军进攻行动推迟了三四个月,直到四五年五月,攻克巴黎的战役才再次开始火爆。

英国这场经济崩溃,在美国帮助下,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不再。国势的没落已经不可阻挡,英人除了黯然,只能是如同丘吉尔所言:“坚强”的黯然神伤了。

这段历史公案中,难道除了拉导火索,海唐就没有其他“责任”吗?

哦,还有最根本的一点。美国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好像执行的的确不那么顺畅,英国在战场损失又远超历史上的水准,早已透支了英国经济。始作俑者--李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