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61 外交成就 下

海上长城 461 外交成就 下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海唐国使团在开罗的外交活动,说是成功.但是直接利益相关海唐国的成就却一项也没有达成。无论贷款或者武器供应,技术共享。

使团人员虽然活动积极,但是看到成就却实在是难以让袁总理满意。就在会议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

广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海唐军曾经给麦克阿瑟提供了两名精锐飞行员,帮助美国陆军航空兵提高对抗日军零式战机的能力。对此,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中将甚为感激,而且李广也和阿诺德有些小小交情。

这次开罗会议,对于美英中苏四国来说,那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活动。不仅各国首脑来了,连海陆空三军的代表,甚至是最高指挥官也来了。美国没有空军司令,为了在外交活动中所谓的对等,阿诺德中将乃是代表美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独立空军的。

能在正式场合,做美国空军代表,意义非凡。阿诺德中将有了野望,自然是春风得意。

麦克阿瑟要打菲律宾,那是最高机密,阿诺德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海唐军要和麦大帅合作,海唐军已经派出了一百名飞行员和一百名参谋军官,他很清楚。对于海唐军飞行员的素质,阿诺德还是略知一二的。

海唐军帮助麦克阿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帮助他阿诺德的空军力量。只要是一个心态正常的将军,没有不爱护自己士兵生命的,为了和海唐军更好合作。阿诺德私下里免不了和海唐国使团交流一番,袁总理颜外长正四处寻觅突破口,因此双方交流相当融洽。

不过,阿诺德是军人。而且不是麦克阿瑟那种喜欢插手政治的军人。所以,袁总理在阿诺德将军身上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闲聊中,袁总理提到,海唐国使团下一站是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

李广历史学的差,根本不知道开罗会议之后,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而袁总理自然也不是神仙,美英方面保密严格,蒋委员长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罗斯福下一站是德黑兰。

这时,阿诺德将军意想不到的发挥了作用。罗斯福上飞机时。阿诺德就随口提了一句,海唐国外交使团也是要奔赴德黑兰的。罗斯福突然来了兴趣,袁总理因此得以踏上美国总统专机。

罗斯福对于海唐国的某种不知所谓的恶感并没有消失,但是他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美国有美国感兴趣的东西--锡兰。

锡兰军事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是以二战时期的军事观点衡量的话。锡兰比大唐岛所处位置都要重要的多。

以前,那里是英国人的地盘。美国人难以插手。但是。现在机会出现,锡兰正在要求独立,而海唐国又高风亮节的支持,罗斯福如何看不到美国有了插手机会。

英国人对锡兰的态度是,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当然他所谓的这个别人是海唐国。如果美国插手。英国人能玩的花招就极为了了。

罗斯福有意,袁总理识趣。于是乎两个外国高官,就决定了锡兰的利益。而且还做的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考虑到锡兰临时政府总理就在另一架飞机上。

这一下。罗斯福开心了。

在罗斯福心目中,美国就是救世主。接下来他认为海唐国的要求无非是有关援助贷款的问题。因为,袁总理早就表示过,海唐军费开支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最多支持到四四年年中。

但是,令罗斯福惊诧的是,海唐国正式提出的是对日本的战后的处置方案。

袁总理慷慨陈词,日本对中华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威胁。为了使得日本永远不再危害世界。

战后,海唐国要求分得日本北方领土--也就是北方四岛和附属的一些岛屿。

中国在日本本土南方占据琉球群岛。

这样一来,形式上就形成了一种南北夹击,南北合力,禁锢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再也无能作恶。

现代人,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多一块领土总是好事。但是事实上,海唐国提出的北方四岛,在所有人眼中(除了苏联),包括美国眼中都是鸡肋。

对于海唐国来说,拥有这么一块领土,是永远的累赘和麻烦。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

或许战胜日本之后,禁锢日本还容易做到。但是北方四岛正好围困了苏联在远东的出海口。冲突是必然的。

对上那么一个老大帝国,很好玩吗?

至少,罗斯福虽然对苏联的体制有深深的恶感,但是他也不敢贸然直接率领美国对上苏联的。

看看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就知道了,美国和苏联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直接军事面对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罗斯福认为,海唐国这是被仇恨蒙蔽了眼光。日本好地方多呢,比如开罗会议已经决定,战争结束后剥夺日本自从一战起占据的海外领土,比如加罗林群岛。

假如海唐国提出在那里要点好处,美国也会答应的。战争不就是分赃吗?只要美国占了好处的大头,其实并不在乎几个太平洋上的小岛的。

此举绝对是昏招。

罗斯福是这么想的。因此就想立即答应。不过在其智囊,也是号称美国历史上地位最显赫,最优秀的国务卿--康德尔.赫尔,一番耳语之后,条件变成了:战争结束前,海唐国能打下北方四岛,这个约定算数。

很狡猾,很明显想让海唐国在战场上多出力气,帮美军分担压力。

袁总理“执迷不悟”,竟然还一再要求,这次飞机上的会晤,形成了一个书面文字。

开罗会议,在历史上有宣言,有协商。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密约文本。而海唐国得到的这个其实也不算很正式的文件,实乃是开罗会议唯一的合约性文件。由于只有美国和海唐国签字,以至于后世有无数的纠纷。但是,无论如何纠纷,土地到手,解释权就看实力了。

谈话告一段落,罗斯福饶有兴趣的询问海唐国对伊朗的看法。

袁总理答:“我海唐国认为,伊朗为反抗轴心国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主权独立。此外,鉴于伊朗经济落后。我建议以美国为首。我海唐国愿为辅助,帮助伊朗建立石油工业,让伊朗人民早日富起来。”

要知道,伊朗的状况现在很是糟糕。自从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干脆就没有任何通告。直接就占领了伊朗北部。而伊朗南部,则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伊朗别的没有。可是石油却是哇哇的。在二战这个年代。英国人每年至少在伊朗开采六百万吨石油。这个数目,放到二十一世纪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年头,却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数字。

更令人眼红的是,其石油的预期储量。

袁总理此行,其实就是为了伊朗的石油而来。只不过海唐国力量弱。只能剑走偏锋,准备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趣,罗斯福有兴趣。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手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手机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日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日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反攻,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机的机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独立。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然海唐只是一个小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上的支持,不好说。但是雪中送炭,令巴达维极为感激。因此,签订关于波斯湾海上石油勘探权的文件,相当顺利。

更令巴达维激动的是,德黑兰会议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全都表示,支持伊朗在战后获得独立。美国是想分一杯羹,苏联是和稀泥(他已经占了不少地盘,看看和伊朗接界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知道了。),而英国则是无奈的答应。但是不管怎么说,伊朗经过这一次会议,独立已成必然。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一个巧合。不过海唐国是最先表达的善意,因此收获的友谊更加丰硕。

虽然,因为李广的不学无术,海唐国失去了一次影响中国的机会。但是,袁总理轻松的完成了李广交代的另一项任务。

向斯大林要点人才。

海唐国什么人才都缺。连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冷门”人才也缺。战争中,这些人才本来是用场不大的。但是,海唐国一年来,电影事业实在是发展的令李广极为不满。

他一再交代,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要投其所好,照顾欧洲人的思维拍电影。

但是从国内来的那帮电影人,拍出来的实在不知道算个什么玩意,好好的剧本创意全都糟蹋了。李广实在看不下去。想赚美国人的钱,很难。

当然了,当初拍摄《第一滴血》耗资百万美金,请的是好莱坞的高手组合,加上动用战舰战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话,怕是没有五百万美金下不来。而国内这些电影制片人,仅仅拿五十万到五百万唐元,也就是一千美金到一万多美金的投入拍电影,收益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电影的布景,音乐,国内的那帮电影人搞的简直是拙劣到了极点。所以,看似战争中用场不大的音乐绘画人才,海唐国也是需要的。

在海唐国的人才列表中,还有一批生物,理论物理,数学专家。

总之,这些人,在战争环境下,基本上属于没有用,或者用场不大的。

至于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科目的人才,海唐国干脆就没有提,提了也是白搭,苏联人正忙着造武器弹药呢。

上次,苏联人曾经提供过一批囚犯技术人员,但是现在苏联战场吃紧,能干活的,统统不给。

因此,海唐国这次要的就是不能干活的,于是斯大林满口答应。几个月后,海唐国得到了一批数量超过六百的人才。

几年后,斯大林才发现,研究核弹,苏联人才竟然出现了断层。没有办法,这年头,研究核物理的人,即使是苏联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人的。其中十多名核物理学家,如果李广对苏联的核验发有了解的话,将会知道,这些人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等苏联想要回去,有点难哈。

对于这样的外交结果,李广还是满意的,他开始筹谋下一步海唐军整体的战略方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