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八十九章 马来亚

海上长城 第八十九章 马来亚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早在四月份,苏紫紫从巴拿马运河回到石像岛,当时带了百多人,都留在了乌拉圭的工厂。那是苏紫紫在巴拿马运河认识的华人电信高手林丽丽的族人。

林丽丽一家祖籍福建,祖上就出海讨生活,大多居住在马来亚。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中相当有威望,主要从事橡胶和农业。华人勤奋,积攒下不少家业。但是这个时代的华人不仅受到殖民统治者英国人的打压,而且还时时刻刻受到马来亚人的威胁。

马来西亚华人,又称马来西亚华裔或为华裔马来西亚人,简称大马华人、大马华裔及马华,是马来西亚籍的华族。他们大多自称为华人或唐人,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移民。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自称中国人、华人及华侨。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个民族,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是同时代抵达马来亚。马来西亚拥有原住民,但不是马来人,其实马来人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入马来亚的,但是这些马来人自称为土著,导致很多人认为马来西亚人就是指马来人的现象。

华人初到马来西亚时多开设私塾以教育下一代,当时的私塾多半以《三字经》、《千字文》或《四书五经》等做为教材。

在南洋,办学初期英殖民zhèng fǔ多半对其采取放任态度;然而到了1920年,殖民地英国zhèng fǔ见华人势力rì渐庞大,逐颁布《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对其进行阻挠和打压。愚昧的马来人充当了英国殖民zhèng fǔ打压华人的工具。

华人南来马来亚以,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华人社群认为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林丽丽的爷爷林城万在就是吉隆坡当地华人社团的头领之一,在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中,举着大旗进攻满清的总督府,当场阵亡。

一代代的马来华人期盼母国强大,为海外游子撑腰,为此付出了血,付出了金钱。抗战开始后,无数华人解囊捐赠,无数青年走上了抗rì的征途,无数人血洒疆场。

但是据李广所知,直到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马来亚的华人还是被压迫,甚至屠杀。在九月份,欧战开始后,林丽丽带了吉隆坡华人社团的首领林方达,也就是林丽丽的父亲,来到了石像岛。

李广对于林方达的观感很奇妙,在李广的感觉中此人属于那种真正为理想而战的英雄。林方达变卖的家产,组织了两百多华人青年,在深山老林中和英国人,马来亚人作战。李广实在没有想到,南洋也有华人的游击队。而且已经战斗十年时间了。

林方达的游击队情形不容乐观,现在经济困难,武器弹药严重缺乏,一支小部队在几乎全是敌对势力的包围圈中生存极为艰难。

林方达的志向叫李广震惊--他要在马来亚建立一个华人主导的国度,使得数百万华人能够dú lì自主不受异族的奴役。为了这个目标他已经奋斗了二十多年,从民国建立到现在一直在和英国殖民当局做抗争,所有的和平手段他都一一尝试,但是都毫无结果,一次次都是以中国人流血为结局。最终他选择了武力抗争。一个本来是拿笔杆子的文人,现在拿起了枪。

李广知道历史他对许多事情可以不用思考就得出结论,但是作为林方达,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一点点摸索中选定了武力这条道路。其中血泪多少,可想而知。

林方达以血的代价得到的结论,和华人另一个领袖陈嘉庚不同,虽然两者都是为了华人的zì yóudú lì而努力。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从抗战爆发起,就发动东南亚八百万华侨,为中国筹集了巨额外汇。这些海外儿女,为的是有那么一天母国强大,海外游子有个庇护。

李广知道,陈嘉庚为中国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也知道,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南洋华侨并没有得到他们想得到的母国支持,仍然一次次的经受着异族的欺凌。应该说,母国,无论是蒋zhèng fǔ还是共和国zhèng fǔ对于这些海外游子是有亏欠的。

即使站在二十一世纪人的角度,也很难说林方达所选的道路是错误的。但是在二战的大环境中,林方达的理想注定会破灭。如果说有机会的话,应当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机会最大。但是中国的内战使得这一点机会也失去。

马来亚华人的抗争,不是没有效果,新加坡就是经过几代华人的努力而建立的。李广不熟悉历史,他不知道林方达是不是在其中具体作用,但是他肯定,dú lì的辉煌背后有着林方达的血。

四十七岁的林方达此时已经如同一个老头子,干瘦的身躯,满头白发。常年的野外生存已经严重的破坏了他的健康。无力的身躯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为华人而战,为子孙而战,李广为这个不是老人的老人不屈的jīng神震撼。

林方达此来石像岛,是来考察李广的。这个老人自知命不久矣,为了手下的两百多华人游击队,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继承者。

李广对于这位为了南洋华人奋斗一辈子的勇士心存极大的敬意,李广自认只是一个小人物,到了这个时代除了想为中国抗rì做出一些贡献,最大的想法就是抗战结束后在石像岛过个富家翁,最好有苏紫紫和袁然两个美女陪着。

而眼前这位须发皆白的中年人带给李广的震撼是无比巨大的。文艺作品中,有些人天生有着震撼人心的气质,但是李广没有见过。而林方达没有什么气质,但是却具备了一种jīng神的感召力,李广如今的成就应该说远超林方达,但是他知道自己在jīng神上远远不如。

这个人是华人的jīng神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这样的人物,实为大幸。

这样的人才真正的传承了民族jīng神。后世的几十年教育从来没有给李广灌注如此一种jīng神,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为民族而战。眼前的这个人是如此纯粹,舍弃了家业,数十年餐风露宿,为了南洋华人的dú lì而战。

李广从未在现实中见到过这样的人,圣人也不过如此。

林方达如同一个导师,一点点把自己数十年的心得体会,吐露给李广,李广也没有太多避讳的谈了自己对战局和历史的预料(屁的预料,根本就是知道历史。)

当李广谈到,这场世界大战,中国人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世界大战结束,那时华人如果组织得当,加上母国的支持,应当有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度的机会。

林方达眼睛一亮,道:“期待会有那么一天。”

“会有的。”李广道,其实李广心中只是在安慰这个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他并不确定,新加坡那种模式的dú lì是不是林方达的理想。

李广虽未对林方达做出什么保证,但是内心中此时也存了一个念头,如果,如果有可能,自己是不是可以在未来某个时候推动一下新加坡的dú lì,甚至建立一个真正的华人国度?

李广有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面罗列了他所知的一些历史。但是在他的记录中没有一条是关于马来亚华人的,林方达的到来提醒了李广,当夜,他记起了两件事情,rì本进攻马来亚的时候,还有一支华人义勇军抗rì,rì本人在新加坡还进行了针对华人的大屠杀。

如果不知道,李广还能泰然处之,但是当李广记起来rì本鬼子的罪行,就必须为南洋的华人做点什么,最起码也得给一个提醒。

当夜,林方达病逝于石像岛。而李广和林方达甚至没有谈到如何相互支援,没有谈到一点实质xìng的合作。

随着林方达前来的是林方达的儿子林谋中,女儿林丽丽和孙子等几个家人。等接过林谋中手中的一封信,李广才知道,林方达这趟万里之行是为了托孤。

林方达不仅把家人托付给了李广,还把两百多人的一支游击队也托付给了李广。更是把他一生的理想托付给了李广。

李广当夜在海边坐了一夜。

等林方达入土为安,李广把林谋中和林丽丽送上了货轮。他已经知道了这支小游击队的一些情形,这支小小游击队根本就没有经过多少训练,李广决定先把这支部队接过来加以训练。而林丽丽则是带了一部大功率电台回新加坡负责提供情报的中转。

对于林家的一些情形,李广最近几天了解不少。林家在南洋也是相当有势力的。林谋中的堂兄林谋胜(此人有历史原型,暂取同音名。)为新加坡建筑业公会会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新加坡福建会馆执委兼教育主任,成为新加坡华侨的一个杰出的青年领袖人物。

林谋中和林谋胜同岁,都是三十岁,林丽丽现年才二十五岁。这一家算是英才辈出,实际上游击队的作战都是林谋中带领的,丛林战颇有心得。而林丽丽则是林方达因为通信不便专门送到美国学习电信的。而林谋胜在三七年年底,rì军全面侵华开始就组织了多场针对rì本人在马来亚的橡胶和铁矿的罢工。

但是目前在华人群体中,主流都支持中国的抗战,但支持武装dú lì建国的并不多,故此林方达虽然名声赫赫,但获得的财力支援不是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