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95 横空出世印度洋

海上长城 395 横空出世印度洋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ps: 感谢我喜欢胖一点,感谢ruoliuc123,感谢轩竹0001,感谢青青河边草打赏月票。最后几个小时了,流水还缺无票,求了求了。

列种少校带队的印度洋号航母是十月二十五日到达马达加斯加的。这艘航母,对于李广来说算的上是砸上了血本,海抗军在这几年中有几次经济困难与这艘航母的投入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三年多以来,这艘战舰本身的投资是一次次追加,随着物价攀升,随着设备的升级,以至于当初预计的一千万美金投入根本就不够,到了舾装完成竟然翻了快一倍,总投资额达到了近两千万美金。而后期的训练和战机配置,更是耗费的巨大的人力物力。

仅仅一个数字,就知道航母这个吞金兽的恐怖。在八个月的飞行员训练中,消耗汽油量竟然达到了八千多吨,占了海抗军所有空军十月以前一半的消耗。

而且,这艘战舰能够造成,与李广提前做材料储备有着极大关系。要是现在的美国政策,船用钢板都很难购买的,更不要说某些大型的型钢了。至于装甲钢板,绝对是休想。

即便如此巨大的投入,对于这艘航母,李广即满意又忐忑。

满意的是,这艘航母比起自由龙号航母来说要正规的多,很多配置尤其是外形都达到了李广的要求。忐忑的是,这艘航母仍然是当初的乌龙船厂设计师罗伯特一干人操刀设计的。

当初罗伯特一群美国设计师因为美国的经济萧条,被李广招聘到了乌龙船厂。得益于西班牙人拉莫先生弄来的图纸,比葫芦画瓢设计了潜艇。

后来更是设计了低档次的鸟粪船和皮卡号驱逐舰。再后来又设计了自由轮。不管怎么说,这几种舰船除了性能,倒是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对于舰船没有什么研究的李广。因此也就相信了这帮设计师的水平,竟然把设计航母的重任交给了罗伯特这群人。

再后来,美国摩根财团接手了乌龙船厂的管理。罗伯特这帮设计师的水平立刻露出了马脚。人家摩根财团根本看不上这种档次的设计师。其设计的大肚子天狗级驱逐舰更是被摩根财团挖来的高级设计师耻笑。

李广这才感觉到事态严重,但是大笔的投资已经撒了出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硬着头皮干了下去。

罗伯特后来也脸红的承认,当初就是看上了高达三万多美金的设计费用。

美国人求职,无论是二战还是后世,有一个通病,会一点就敢吹精通。这个罗伯特仅仅是在美国建造某艘航母时。担纲一个小角色,资历和经验知识水平都严重不足。不过仍然是忽悠住了李广,以至于李广找了这么个半瓶子水的设计团队。

曾经有一个阶段,印度洋号航母的进程非常不理想。要知道李广定下印度洋号航母投资的时候,是三九年年底看到了德国的袖珍战列舰之后就确定的。但是在四零年。海抗军从敦刻尔克之行回到乌拉圭时,工程进度极其缓慢。罗伯特等人进行的工作只是在订购锅炉和某些零部件。以及设计制造某些零碎的船上附属建筑。

李广那里知道:罗伯特这帮工程师们,接了这么个大活,半年时间都没有能确定船体的诸多重要参数,更提不上结构设计了。幸亏在欧洲之行,海抗军搞到了当时名字还叫敦刻尔克号的法国战列舰,这一下子。罗伯特同学终于有了山寨的目标。

因此,海抗军这艘印度洋号航母,如果不看上层建筑的话,其实就是大西洋号战列舰的翻版。

山寨设计师罗伯特。其实几乎是照搬了大西洋号的舰体设计。只是航母要求船体要长,罗伯特简单的加强了龙骨和某些主体结构的材料,把大西洋号拉长了二三十米,就成了印度洋号航母船体。

然后拼凑上李广所说的航母外飘造型,风艏首,斜甲板和滑跃式起飞甲板,就成了现在的印度洋号航母。

航母设计可是一门综合学科,这个年代的航母虽然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尖端,也绝对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象征。这样山寨加拼凑出来的战舰能不能用,可是一个严重问题。李广的忐忑就在于此。

当初自由龙号航母,海况稍微差点就无法起飞降落战机,幸亏几次航行和战斗没有遇到特别差的海况,要不然用不着打仗,说不定就自沉了。最后在中途岛海战中被一枚航空鱼雷炸断了龙骨,几乎是造船界的笑话。不过自由龙号航母战功卓著,倒是掩盖了一二。

应该说,海抗军还是幸运的,尤其是在设计制造印度洋号航母这件事情上。

在二战前的世界上,舰船设计水平最高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然后是法国。而美国和意大利日本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至于德国相对的就更差一点点,苏联那干脆就不用提了。美国的造舰水平其实也是在二战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得益于美英两国的协作,英国舰船设计师们在战争中大批的为美国效力。

法国人有一项技术相当先进,甚至在战后也遥遥领先,那就是航母的横摇减摇系统。后世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只是一艘四万吨的小型航母,但是横摇的标准比起美国十万吨级的航母还要高的多。(船越小,横摇越不好控制。)

航母有六个自由度的摇动,都会对战机的起飞降落造成影响。而横摇正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标准。而在大西洋号战列舰上,法国人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液压减摇鳍装置。虽然不是后世的计算机控制,但是思路非常正确,设计师们采用了依靠陀螺仪机械控制的方式。

仅此一点,被罗伯特一干设计师全部照抄,就使得这艘航母的横摇大幅度降低,航母的适航性提高许多。

再加上。海抗军一贯无奈的笨方法,动力系统采用民用锅炉,笨重无比,船体下方沉重,也有助于稳定性。

结果,这艘山寨加拼凑的航母,竟然在使用中发现适航性的确还可以,至少比起自由龙号航母要好上许多。

战舰的另一项指标,抗鱼雷性能。印度洋号几乎是照抄了大西洋号战列舰的双层船底,三层防雷隔壁。不过装甲当然比不过战列舰。防炮性能稍差。

这艘战舰最值得称道的是其抗沉性能。除了六百多个水密舱设计,还有航母的外飘造型。外飘造型(二十一世纪航母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造型,航母下窄上宽)的航母,外飘部分都是密闭舱室,毫无疑问是增加了更多浮力。由于采用了这样的造型。航母一旦受伤倾斜,能够极大的避免倾覆。

要说罗伯特一干人纯粹山寨。也不完全对。至少有一项设计。这些设计师还是费了心机的,那就是舰岛设计。

由于印度洋号航母的锅炉动力不大,但是数量太多,笨重无比,动力系统布局庞大,排烟系统全部综合在一起极为困难。设计师们把舰岛烟囱合体,设计了两个舰岛。位于航母右后侧的舰岛成为了航空指挥舰岛。

双舰岛设计,看似古怪,但是却解决了李广失误的一个问题。他一贯要求小舰岛。舰岛仅仅不到五米宽度,一个舰岛部署上百人的航母指挥系统,的确不够。

看看印度洋号航母的基本参数吧:

标准排水量29200吨,满载排水量34000吨。舰长(全长)259米,飞行甲板长269米;舰宽28.35米,飞行甲板宽29.26米,最宽处四十五米;平均吃水7米。机库长174米、宽21米、高5.4米。

推进装置:十二台锅炉,八万匹马力,加上四台大型柴油机,总动力达到十万三千多匹马力。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最高速度三十节。

装甲

水线装甲带厚63毫米-101毫米,飞行甲板装甲76毫米,机库甲板装甲厚38毫米,主甲板装甲厚为38毫米。

防空武器,共计一百二十八门各种口径高炮。。

舰载机:各种舰载机七十二架。如果在甲板上部署战机的话,可以达到一百多架。

编制人数,本来计划为一千五百余人。由于在中途岛海战中,海抗军发现高炮炮手,尤其是辅助炮手数量严重不足,影响防空火力的输出连续性。再加上电信员的配置增加,所以人员编制总数达到两千四百五十人。

和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对比一下,就知道缺陷所在。

两款航母的排水量和载机量都差不多。印度洋号只有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动力的三分之二强一些,但是动力系统却重了近两千吨。动力小,最高速度也当然不如埃塞克斯级航母了。而且附加的一个极大缺陷就是燃油的携带量,只有三千多吨。这个数字只是埃塞克斯级的一半。虽然印度洋号航母,巡航使用的是柴油机动力,对燃油的消耗量小,但是却无法保证航母编队航行中为其他战舰充当补给舰。远航作战的话,少不了一艘油轮跟随,而油轮不可能速度达到三十节,实在是严重的限制了舰队的整体机动性能。而机动性能偏偏是航母最大的优势。

但是,印度洋号航母也有李广值得骄傲的所在。这艘航母已经具备了航母在二战之后的最重要的三项改进技术。

第一项,斜甲板布置。这一项使得航母可以同时释放战机和回收战机。假如中途岛海战,日本采用斜甲板航母,那么南云忠一就不会纠结是先放飞战机还是先回收战机了,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悲剧。

第二项,滑跃式起飞甲板。这样的起飞方式,不仅能缩短战机的起飞滑行距离,还能够使战机起飞时增加载弹量或者载油量。

第三项。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其原理很简单,海抗军制造的也水平不高。但是在斜甲板前方部署五排定向定角度的彩色光线,形成五个阶梯,照射向船尾。很简单的就可以使得降落的战机飞行员掌握自己的飞行姿态,也能更好的调整飞行姿态,从而安全着舰。

海军飞行员训练,有两个阶段失事率最高。第一,放单飞的阶段。第二着舰训练阶段。着舰训练,有的飞行员只需要三两天就能熟练自如,但是大部分飞行员却需要两个月左右。而且这个阶段,飞行员伤亡和战机的损毁比例极高。当初海抗军自由龙号航母训练飞行员,那一批是海抗军最精锐的几十名飞行员,硬是摔了近十架战机,牺牲一名飞行员,数名飞行员受伤。代价之高,令人咋舌。

但是在采用了这套助降系统之后,一百多名飞行员,而且是远不如当初自由龙号航母飞行员素质的一百多人。在着舰训练阶段,仅仅摔了六七架战机,几名飞行员受伤,无一人牺牲。

而美军和日军在着舰训练阶段,摔飞机简直如同家常便饭,训练出一百名飞行员摔个三二十架飞机几乎是正常状况,死伤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英国航母在二战中,飞行员一直使用笨重缓慢老式的双翼鱼雷机,其实就与着舰训练的伤亡比例有关,没有人舍得拿着精锐的飞行员去适应新型战机的。而且欧战刚刚爆发的阶段,英国飞行员的伤亡实在惨重,根本就找不到足够的精锐飞行员。再加上,英国对付的是没有航母的德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使用先进但是操作难度更高的舰载战机没有太大必要。所以,二战中英军航母的战斗力其实是远远不如美军和日军的。

使用了这三项超时代技术,海抗军的印度洋号航母就有了保密的必要。这玩意,美国人一看就会,绝对不能轻易的让美军知道。之所以印度洋号航母在石像岛完成最后的舾装,其实就是不想让美国人无偿的得到这项技术。

在大唐岛东海岸,距离大唐岛南端大约有三百公里左右有一个大大的内海。方位上算大唐岛是东北,而中国的渤海也是位于大陆的东北,所以这个面积不到渤海一半的内海也被海唐国命名为小渤海,其周边几个海港小城也被分别命名为旅顺,天津,青岛。

不过在四二年,小渤海周边荒芜,更是被海唐国严禁外国人靠近,保密效果相当好。因此成为印度洋号航母的锚地,后来更是成为海抗军海军第一特混编队的基地。

另外,珊瑚海海战中,海抗军军官们提出的混凝土飞行甲板方案没有成功,在航母的堆积实验中,发现堆积两三千吨的物资之后,这艘航母的适航性会大幅度下降。因此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夭折。

李广回大唐岛,一则为了海军第一特混编队的成军编制。二来,海抗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需要和政府方面做一探讨。

(求票票了,求票票了。本月月票数量严重不足,很脸红啊。)(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