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89反攻之谋战

海上长城 389反攻之谋战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阳光铺洒在战场上,满地死尸,天气的酷热并没有能驱散日军心头的酷寒。

一夜激战,日军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最后更是祭出了同归于尽的战术,这才拿下卡特勒山。

伤亡数字伤亡总结,但是田中久一很清楚,他的第二十一师团已经在这场残酷的夜战中几乎打残。伤亡最惨重的一个步兵联队,此时只有不到千人还能出气。而伤亡最轻的一个联队,减员人数大约也在四分之一左右。

一夜苦战,日军伤亡人数近七千,伤亡近半。

日军伤亡惨重,海抗军也不好受。一夜激战,海抗军玄甲团两个加强营,四千精锐,伤亡过半。其中阵亡人数超过六百。

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胜利,李广也必须硬起心肠。为了诱敌,海抗军在卡特勒山扔下了两百多挺轻重机枪,百余门迫击炮,数千支步枪。更是扔下了三百多海抗军战士的遗体。

玄甲团团长齐瑞轩是被李广严令押下战场的,对于战斗计划,齐瑞轩很清楚,但是抛弃三百多海抗军战士的遗体,齐瑞轩心如刀绞。

-----

唐港的海抗军整体作战指挥是由第二纵队司令鲍刚负责,作战计划也是鲍刚和参谋部的军官一起制定的。但是这场战役李广提供了一个创意。

李广自认在陆军战术指挥上并不比海抗军陆军的三个纵队司令高明,但是身为一个穿越人士,对于日军,尤其是日本陆军的战术认识却是最深刻的。数年以来,浸淫在战争中,李广无时不刻在思考。已经有了相当判断能力。对于后世他所受到的教育或者从各个方面得到的战争知识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战后,美军对日本陆军战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总结,最主要的一项结论是:日军只会进攻。无论什么仗,什么局势,具体到日军的手段只有一个--进攻。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战争格言并不完全正确,战争是一个战术的综合体,没有一支军队能全部依赖进攻手段获取完全的胜利。

正是站立在对日军的准确把握基础上,李广提出了此战的创意-利用日军习惯性偏爱进攻,甚至是痴迷于进攻的恶习,诱敌深入。

卡特勒山阵地。海抗军可以依据有利地形对抗日军。以精锐部队,强大的火力对抗日军的进攻,其中有利的条件并不少。伤亡比例绝对战据优势。

但是,更加深入的看这场战斗。海抗军在这种战场上,看似有利。却无法真正的发挥海抗军的优势所在。

第一点:田中久一趁着雨季挖掘战壕坑道,无形中限制了海抗军最强的一股力量的发挥--装甲团从开战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露脸的机会。

第二点。海抗军空中力量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对于分散在七八公里宽,十多公里纵深如此之大面积的日军炮兵部队和藏在坑道战壕中的陆军兵力却难以形成摧毁性打击。

第三点,海抗军的重炮部队部署在卡特勒山背后,由于山体的遮挡,有着太多的炮击死角。明明力量超出日军数倍的火炮力量。却无法完全展示威力。

因此,为了发挥海抗军一系列的优势,就非常有必要把日军引到更加有利于海抗军的战场上。

当然,主动弃守卡特勒山这样的有利地形。对海抗军来说有些冒险。但是海抗军士气高昂,加上对自身火力的自信,鲍刚和海抗军其他军官都很支持这种诱敌深入的战术。

-------------

如果说战术上,李广的造诣不如海抗军的三个纵队司令。但是李广的位置,确定了他看待这场战役的层面更高。

目前的海抗军,有一个最大的困难。海抗军在没有主力战舰的情况下,最致命的缺点就在于无法阻止日军援兵。

日军在这个时期兵力也不足用,但是日军可以大肆扩军。而日军兵力即便是再紧张,增援三四个师团并不算是难以做到的。

反观海抗军虽然在这个时期,陆军算是空前强大。但是总兵力尚不足四万,苏青虽然在缅甸凑了不少新兵交给美军代为训练,但是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派上用场。海抗军即便是全力增援唐港,也不过是能抽调三万兵力。

从这个角度看,海抗军的战争潜力远不如日军,和鬼子耗不起旷日持久的激战。而且,海抗军如果赌上全部三万多陆军力量,那就是一锤子买卖。说日本鬼子喜欢赌国运,海抗军要是三万多陆军兵力全部投放锡兰,岂不是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赌上了海唐国运?

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那就是弹药的供应。海抗军在前期作战中,伤亡比例一直远远小于日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火力强于日军数倍,当然消耗量也是日军的几倍。海抗军本来算得上充足的弹药储备,打到这个阶段,已经有些后继乏力。要知道,海抗军相当多的炮弹都缺少制造能力。像150mm,152mm榴弹,穿甲弹,几乎全是消耗库存。

李广着手准备炮弹生产,时间不能算短了,但是炮弹的生产,尤其是高爆榴弹和穿甲弹的生产在工业上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如果简单的话,蒋委员长也不至于大口径榴弹全部依靠进口了。

在国际上,榴弹的价格大约折合两千美金一吨,迫击炮炮弹价格大约折合一千五百美金一吨。在长期的生产摸索中,海唐下属的炮弹工厂,商人们宁可把迫击炮炮弹的价格压到利润微薄的一千美金一吨的水平,也不愿意生产制造难度高,材料难以购买的榴弹和穿甲弹。

身管火炮的炮弹在炮弹出膛之前,要承受数千倍加速度的火药推力,还要能够承受每秒数千转的转速。如果材料不是合金钢,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恶劣的工作状况。难度更高的是工艺要求。炮弹弹头还需要复杂的预破片工艺。

而迫击炮炮弹,和身管火炮的炮弹工作环境不同。只需要购买普通的熟铁,简单的熔炼成灰铁就可以铸造。机加工难度也极低,各种工艺要求比起榴弹低的太多。

说到底,还是海唐国工业几乎没有基础造成的。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李广这个穿越人士所能解决的,就好像李广能够设计相当多的超时代产品,但是却不具备制造能力。很多看似简单的现代工业产品,都需要材料技术的整体升级才可以做到。

---------

海抗军面临的困难重重,但是无论国际政治还是海抗军官兵都要求打下去。

相对于大国,海唐现在没有什么战争潜力。更没有什么经济潜力。在美国和英国的政客眼中,海唐国对战争的作用远不如华军,甚至不如已经投降的法国。

海抗军由于切入点比较恰当,有相当的海军力量,这才成为世界战场上的一股能够吸引一点注意力的力量。否则的话。仅仅五万人的一支军队,英美两国真的不会正眼相看的。

要想在世界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海抗军必须展现自己对世界的贡献。

或许滑头一点。可以减少伤亡,减少付出。撤军,海唐国目前完全能够做到,但那绝对不是大智慧。那样一来,海唐在国际社会中好不容易树立的形象就会失分。

要想从战后的利益中分一杯羹,海唐国必须有所付出。分一杯羹。不仅要求自身有足够的实力,也需要战功战绩做注脚。尤其是在战后的“分赃”方面,战绩辉煌话语权自然就高。

而锡兰战场,这个关乎世界战略的节点。这就是海唐国的舞台。甚至对于海唐国来说,能够独自承担锡兰的战事,独立在这个世界战争的节点上发挥作用,对于海唐的形象建设来说甚至算的上一次机会。毕竟,在世界战场上,如此之大规模的战争中,海抗军如此至少的兵力,种种形式之下,却成为左右印度洋的一股力量,真的算是幸运。比起某些战场上动辄数十万大军还要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

最近海唐国的外交方面,有所进展,其实也与此有关。苏联已经和海唐正式建交。英国虽然没有正式承认海唐国对大唐岛的合法拥有,但是却在武器弹药的供应上作出不少让步。海抗军急缺的一千磅对舰航空穿甲弹,大英帝国一次性提供了五百枚,水雷也提供了足足五百颗。除此之外,一万支美制m1步枪,大量的子弹再次送到了大唐岛。

在这个时期,不仅苏联方面经济状况窘迫,英国人也比历史上状况更加窘迫。要知道,大西洋上每天都有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消耗的都是英国的国力,消耗的都是美国的产能。

海唐国和英国之间的外交谈判正在进行,守住锡兰对于海唐国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谈判筹码。

战后,海唐国和法国几乎不可能避免一战。对于海唐的长期战略来说,虽然不大可能把英国人拉入海唐阵营,但是英国人能保持中立,已经是海唐的巨大胜利。现在,就是海唐国和英国谈判的关键时期,因此海抗军不能撤离唐港。

从海唐国自身的发展来说,锡兰一战也势在必行。且不说控制锡兰的经济利益,要想树立海抗军在日军面前完全的心理强势,也就是任何时候对日军都有必胜信心,那么就必须打赢这一仗。

没有将领愿意在逆境之下作战,但是没有在逆境中死战的军队绝对算不得一支无敌的军队。逆境亮剑,这是海抗军的信条。

海抗军是什么军队?海抗军建军最基础的宗旨就是抗日。

建军几年来,海抗军海军每天都在和日军作战。但是陆军仅仅在海南岛和缅甸有对日小规模作战。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要和日本鬼子见个高低。现在日本鬼子就在当面,要弟兄们撤退,海抗军官兵也不会答应的。

君不见,唐港海抗军士气正旺,全军上下一心杀敌。在唐港作战,海抗军士气和在索马里作战完全不同。甚至比海抗军在大唐岛作战谋求立国,那时的士气还要高昂。

----------

内外因素交织,使得海抗军不得不战,而且还得迅速解决锡兰日军。这也是现在海抗军主动放弃卡特勒山阵地,诱敌深入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