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40 锡兰之再接再厉

海上长城 340 锡兰之再接再厉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初战告捷,海抗军全体立刻士气大振。鲍刚得到汇报,心中的紧张情绪也稍稍有所缓解。

虽然李广此时还在珍珠港,但驻扎在马达加斯加的参谋部已经给出了回复:要求鲍刚以确保唐港不失为目标部署军队。海军已经开始准备支援锡兰作战,但是郑学昌的战列舰编队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到达锡兰海域。而任天洋带领的第一潜艇队将会陆续到达唐港,协同陆军作战。

兵力方面,马达加斯加参谋部也给出了承诺。半个月内将会为鲍刚补充一千新兵,准备用潜艇和驱逐舰输送兵力。

唐港指挥部中,鲍刚经过近一天的侦察,加上英军的情报,基本上能够确认日军的兵力状况。盘算一下手头的资源,鲍刚对齐瑞轩再次下达命令--坚守布特勒山七十二小时。

唐港北方,本来有四道阻击阵地。但是最佳的一道阻击阵地摩纳勒山,被英军稀里糊涂的就丢失。

布特勒山,卡特勒山,提斯玛丽湖区就成了海抗军能够依托的阻击阵地。

当然,海抗军在唐港的防御更加强大,但是如果被日军逼近唐港,唐港的基础建设和工业设施怕是要遭受严重损失,不到万不得已,鲍刚绝对不愿意在自己的“家”中作战。

拒敌于家门之外,这是鲍刚的作战总思路。

不管布特勒山还是卡特勒山亦或是提斯玛丽湖区,战前都处于英军的管辖之下,并没有构造战地工事。因此鲍刚需要时间,三天时间,这是海抗军在卡特勒山构筑阵地所需的最短时间。

在日军分派到唐港方向军力不明的情况下,齐瑞轩要担负起阻击日军三天的任务。担子不算轻松。

指挥官要做到知己知彼,情报不足,鲍刚做不到“知彼”,但是他“知己”。

海抗军的野战一营装备强大,虽然只有一千作战兵力,但是辅兵却有两千多。

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在唐港的海抗军除了主力部队,又组建了一支辅兵部队。这支辅兵部队比较特别,海抗军只派出了辎重兵充任军官,士兵则全部是由海抗军在索马里俘虏的黑人部队组成。

海抗军在索马里俘虏了三万多的意大利黑人仆从军。回到唐港之后。由特别后勤参谋胡博丰负责处置。

其中大部分黑人俘虏被充作了苦力,而六千多身体素质相对好一点,更重要的是相对嗜血一点的黑人俘虏被编入了后勤部队。这年头,说黑人比较温顺,绝对不是天方夜谭。这些黑人智商不高,但是真的是非常听话的。

这些黑人部队的任务除了挖工事。就是担任后勤补给任务。必要时充当炮灰。在海抗军中这些黑人辅兵部队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昆仑营。

名字来源于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昆仑奴》磨勒的故事。唐朝流传的一句行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能干乖巧;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踏实耿直,性情温良。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据说这昆仑奴就是黑人。李广曾经和几个文化人争辩过,唐朝时所说的昆仑奴--黑人几乎不可能是非洲黑人,但是袁教授的一个朋友,也是学历史的古之兑。古教授拿出了证据。

所谓证据,其实是唐代诗人张籍写过一首诗叫《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争辩到最后,李广就不想和古之兑这样的文人争辩了,中国传统的文人讲的是法祖,反正老祖宗说的,对的是对的,错的还是对的。鉴于古之兑教授这一帮文人在海唐国的宣传机构作用巨大,李广还是给予相当的重视。反正李广需要什么方向的宣传,这些文人总是能从唐史中找到先例,然后加以演绎。真是相当好用,至于和李广的思想严重相悖的,李广总是以拖字诀应对。

古之兑教授对辩论的胜利洋洋得意,因此这支黑人部队就被命名为昆仑营。

二战期间还是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黑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文化知识,就连基本的劳动技能都不具备。在他们认为神一般的白人带领下走上了战场,除了充当炮灰,就还是炮灰。

胡博丰管理这些黑人俘虏的办法很简单,他在这一群黑人中找了几个小头目,选出的这些小头目要求不高,只有一条--必须是嗜血暴力分子。

胡博丰对这些黑人,给出了承诺,跟着海抗军作战五年,不仅有吃的有衣服穿。表现的好,可以回到非洲家乡,而且海抗军将会为他们武装,并支持他们抢一块地盘,做个酋长,或者国王。这个大饼画的可真够诱人的。

相比较而言,这个条件可比意大利军给出的条件优厚的太多了,黑人小头目们被当酋长,当国王的梦想忽闪的脑门发光。做梦都在想着抱一群漂亮的黑妞在ooxx。

至于能不能活过五年,这些黑人根本就没有概念,他们甚至连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头都不数不清。

跟随海抗军野战一营出击的昆仑营部队头目,本名杜杜拉拉一长串,没有人搞的明白。古之兑,古教授就取了墨勒这个名字赐予了这个化外野人。名字取自唐传奇《昆仑奴》中那个黑人的名字磨勒的谐音,之所以还改了一点,古之对教授言:“墨,黑也。”

齐瑞轩在取得了第一场胜利之后,就开始催促墨勒开始构建工事。小把戏玩一次就够,这次齐瑞轩修建的阵地很是正规。数千人在两道山梁上一起开始动工。

竹下三郎中佐在摩纳勒山只听到一阵枪炮声,就再无其他消息传来。久经沙场的竹下三郎立刻意识到-出问题了。又过了十多分钟钟,再无枪声传来,竹下三郎意识到--出大问题了。

全川早带领的中队虽然没有电报电台。但是有旗语兵的,到了这个时候没有旗语传回,竹下三郎如果不知道是出了大问题,就真是蠢猪了。

竹下三郎即为惨重的损失心惊肉跳,要知道一天的战斗,他现在已经伤亡近五百人,尤其是全川早带领的一个中队怕是已经全军覆没。

别看竹下三郎带领了一千四百日军,其实他直属的只有四个中队步兵,其他的战车小队和炮兵中队以及辅助兵种并不是他的直属部队,只是战时加强的兵力。

五百人的伤亡已经使得竹下支队伤筋动骨。

竹下三郎思索一阵。委婉的向上司平井新一联队长发报。在电报中,他没有说明全川早中队覆灭的原因,只是表明现在他兵力不足,无法拓展控制区。

要知道,摩纳勒山和布特勒山之间的公路。在中间稍微靠近摩纳勒山的地方有一条岔道,这条岔道就是进入锡兰中部山区的一条大路。可以通过这条路杀向科伦坡。

摩纳勒山固然重要。可以保证日军南方的安全,但是要想进攻科伦坡,就必须占领布特勒山。要不然后路随时被对手威胁,仗就没法打了。

按照日军最高指挥官西村琢磨中将的部署,南路是由着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的一个步兵联队作为侧翼的掩护部队的。旅团长山县栗花生少将派出的这个步兵联队,联队长平井新一中佐。

怎么竹下三郎这个大队长是中佐。比其职务高一级的平井新一怎么也是个中佐呢?

原因很简单,两人资历差不多,都有升任联队长的本钱,两个人一直是一种竞争关系。竹下三郎战功卓著。但是平井新一关系网更上一层楼。关系网战胜了战功,平井新一在战前刚刚担任了联队长,军衔还没有能够响应的提升。因此在步兵联队中,竹下三郎中佐和平井新一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当平井新一接到竹下三郎的报告,脑瓜子转悠了几圈。

善于搞关系的中佐,打仗虽然比不过竹下三郎,但是分析文字的能力要高上一筹。读过电报,平井新一立刻意识到竹下三郎这是吃了败仗。

什么无力拓展,全是借口。其根源毫无疑问是吃了败仗。

不过即便是吃了败仗,竹下三郎的战功也足够辉煌,要知道日军的作战计划中夺下摩纳勒山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正因为如此,平井新一作为联队长,虽然和竹下三郎不和,但是却不能轻易的打击竹下三郎。

你不是战功卓著吗?那就继续打下去。

竹下三郎已经损失了两个中队,再损失一些,怕是只能回印度支那补充部队了,也就失去了争夺联队长的资格。

平井新一奸笑一声,开始下达命令。

摩纳勒山有后续部队负责驻守,竹下三郎则全力拿下布特勒山。

竹下三郎接到命令,他虽然不善于勾心斗角,但是他不傻,知道平井新一这是玩借刀杀人。对于面前的对手,他已经有了相当认识,能十分钟消灭一个日军精锐中队的力量绝对不会弱。

竹下三郎估计对手有一个团的兵力,甚至更多。想依靠他现有的不到一千部队,拿下布特勒山,谈何容易。

但是军令如山,竹下三郎此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组织进攻。

从五点钟打到夜幕降临,四五个小时的战斗,竹下三郎别说直接发动对布特勒山的进攻,连靠近布特勒山都难以做到。布特勒山前有一片大约四公里的开阔地,海抗军的炮火严密的封锁了这一区域。

海抗军野战营配置的火炮虽没有重炮,但是四门法制85mm炮威力却是相当强大。尤其是射程超过了日军炮兵中队配置的75mm山炮。一个下午,这四门85mm炮根本就没有停歇,炮弹不停的在日军队伍中爆炸。

竹下三郎不是没有想过用炮火压制对手,但是很无奈,他的部队虽然有六门75山炮,但是射程明显比对手近。两次部署炮兵阵地,每次一发炮,就被对手不计代价的炮弹炸的四散奔逃。

一直以来,李广不计代价的培养技术兵种。到了今日,炮兵的水准得到了展现。

一直以来,各国的炮兵都在寻求对敌人炮火的反压制手段。但是有效手段其实不多,除了依靠庞大的炮群反击,好像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理论上,根据对手的炮弹弹道可以计算出对手炮兵阵地的位置,但是实际上,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对手的炮弹轨迹,想找出对手炮兵所在,极为困难,没有电子计算机,没有精密的雷达,没有完善的数据,想炸中对手的火炮极为困难。如果说,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依靠炮手的经验数据。

今天的战斗中,长期的训练终于见到了成果,海抗军的炮手和观察哨配合极为默契,四门85mm野炮连续不断的打击,不断的调整弹着点,终于见到了成效。

等到了傍晚,鬼子六门山炮连续被击毁,最后只剩下两门,携带不多的炮弹也已经消耗一空。本来竹下三郎缴获的英军武器弹药不算少,但是英军是76.2mm三英寸炮弹,日军无法使用。

如果日军步兵敢靠近一点的话,步兵炮和迫击炮就成了日军步兵的噩梦。

几个小时的炮战,海抗军再次以极其微小的伤亡,炸死炸伤日军两百余人。

竹下三郎被惨重的损失几乎搞的吐血,他不是不想呼叫战机支援。但是在登陆的第一天,日军支援战机很忙的。即便是不忙,日本海军的航空兵也不是那么听招呼的。在日军中,海军和陆军矛盾重重,要海军航空兵支援陆军的土包子,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登陆战的第一天,海军航空兵有着更为重要的任务,比如保证登陆船只的安全,轰炸机英军机场,实际上也腾不出手来。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一贯以飞机大炮对付华军,但是到了锡兰,竟然反了过来,竹下三郎被海抗军的大炮折磨了一个下午,想尽办法也难发动有效进攻。战斗持续到傍晚,进攻再也难以维持,即便是竹下三郎再愤怒,也不能催动一个小鬼子了。

连续高强度行军,再加上几场战斗,到了傍晚,竹下三郎的部下已经连腿都抬不起来了,根本无法继续战斗。

晚上,竹下三郎打不动,也不想打了。但是齐瑞轩却不会轻易的饶了鬼子。夜间,齐瑞轩派出一个排的兵力,轮番骚扰日军。

在损失了几十个鬼子之后,竹下三郎只好把部队撤进了摩纳勒山,严防死守进山的要道,大部队在山中龟缩不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