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60 立国之战 4

海上长城 260 立国之战 4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舰队还在归航途中,杨维武发来报告,经过四日激战,海抗军已经向北推进一百多公里。

歼敌过百,俘虏四百五十余人。海抗军伤亡也超过一百。

战斗经验多了,李广也慢慢的有了点对战果的衡量经验。他知道,杨维武打的够艰苦,而法军也不是完全的软蛋。法军的防守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战斗相当顽强。证据就是法军的伤亡数字,虽然杨维武只报告了法军被击毙的人数。一般的来说,战斗的伤亡比例大约是一比四,也就是说阵亡一个人,受伤的大约是四个人。

法军既然阵亡超过一百,基本上能估算出伤员有大约四百。此战,海抗军完全的优势,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法军此战被俘的几乎全是伤员,这才投降,可见其战斗的顽强。

杨维武没有说的是,在这四天的推进中,海抗军还抓获了四千多的土著部队。或许在他的心目中,打败黑人土著部队完全值不得作为战功上报。

法军在海抗军面前表现出如此顽强,完全就是法国人的面子在作怪。和索马里一战意大利军官的耻辱感是一样的,法国人认为如果是投降给英军,还可以接受,大家都是白种人嘛。但是投降给黄种人,尤其是被法国人看成野蛮人,劣等人的中国人,这是法国绅士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打的相当顽强。

也正是法国人的认不清事实,给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法国人带来了不少灾难。法国人面对这种情况,好像脑子真的有点拎不清。杨维武对于法国人的恶感也由此而来,在以后的战斗中,下手相当的重。

马达加斯加攻略,开局良好。短短的五六天。已经达到了海抗军所定下的第一阶段目标。杨维武请求立刻派出第二梯队。

杨维武这个请求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杨维武不是作战有压力,而是推进太快,精锐部队用以保证后方安全,实在是太浪费军力。他需要由准备好的第二梯队,在后方驻守,他打算集中全部精锐部队迅速向南推进。推进速度越快,法军的组织时间就越短,海抗军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小。

于是等海抗军大队回到唐港,第二梯队就浩浩荡荡的奔向马达加斯加。

海抗军的第二梯队。除了两千新兵,还有一个水上侦察机小队--十二架水上侦察机。

和官兵一起奔赴马达加斯加的人员可不仅仅是这么两千多人。还有发改委的数十名年轻的政府官员。而最大的一批人,则是近三万的黑人俘虏。

索马里一战,海抗军抓获了三万六千多俘虏,其中意大利战俘已经被胡博丰以收取赎金的办法放回了不少。但是三万多黑人俘虏。一直在胡博丰的管理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这次胡博丰除了留下六千特别一点的黑人战俘,其他的两万多人全部要转送到马达加斯加。这是零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些黑人到了马达加斯加。几乎全部要投入建筑行业。

没有房子住,零计划中的移民大业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移民,这是零计划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趁着世界大战,形成华人占领马达加斯加的既定事实。这是李广和袁晔商议的结果。

马达加斯加有黑人土著不到三百万人口,根据袁总理和李广的推算,如果能移民五十万华人。就可以基本控制马达加斯加的经济和政治。如果没有外来的干涉,那么华人成为主流社会绝对不难。

如果移民两百万,那么即使有外国干涉,华人也将成为马达加斯加的主流民族。

如果能移民五百万。那么马达加斯加就是完全的华人国度。

要是更理想一点,移民达到一千万,那么数十年后,海唐国就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李广认为人少的国家可以富,但是很难做到强,所以李广把移民的目标定的很是宏伟。在他的内心中,如果能移民马达加斯加三千万华人,那么数十年后,这里必将是一个强大的华人国家。之所以李广内心中,把移民的数额定在三千万这个数字,那是因为李广记忆中的两场大饥荒,一是眼前的1942年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饥荒,二则是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这两场天灾,或者说**,就夺取了中国人三千多万的人口。

海抗军的计划是一环接着一环,中间丝毫出不得差错。一旦出错就是数万人的生命,甚至更多人的生命。

唐港在珍珠港事件前拥有五万多华人。主要群体,约有一万多人从事军火工业。这一万多人,现在已经具备了每月五百吨弹药的产能。平均每人每月都能创造一百美元的gdp,每年就是1200美元的gdp。这个数字相当恐怖,这个时代,即使在美国人均生产总值也不超过一千美金。当然了,由于唐港的军火工业,几乎所有的原料设备都是从外部购买,产值虽高,利润远不如美国。

一万多工人之外,大多数是海抗军家属,或者南洋到唐港求生的华人。这些人有三四万,也是海抗军计划中的移民。

除此之外,海抗军目前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国内海抗军的家属和通过商业集团的宣传招收来的失地农民,以及以农垦兵名义招收的打工人员。

第二项是南洋躲避战火的华人。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仅仅马来半岛的华人就有超过五万人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逃往锡兰。而唐港也已经积聚了超过十万逃避战火的华人。

这一切都得益于海抗军此前的宣传。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几乎都得到过一个信息,如果日军进攻东南亚,那么唐港就是华人的避风港,海抗军将会保护华人,海抗军是华人的海抗军。

在战前的一年多,东南亚华人到唐港投资的人数不少,但是移居唐港的人数其实并不多。毕竟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谋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人们的移民进度并不算很快。

但是当战争来临,不少人就开始迅速的向着唐港转移。有很多华人,青壮年不想转移,他们想守住自己的家园,比如林丽丽和林谋忠林谋胜一家,他们是拿起了刀枪。

在战火的威胁下,华人被迫开始向着锡兰转移。就是选择不离开的,也有不少华人把年幼的子女,年老的父母送到了唐港。

海抗军在这个大迁移的过程中,拿出了绝大部分运力。

除了少数的几艘为军队服务的船只。其他的船舶,包括二十艘鸟粪商业集团的船只和十艘苏茂德商业集团的船只,全部投入了从南洋各地运输华人的事业中。

在南洋,华人地位虽然不高,但是华人勤劳,掌控的经济总量不少,民间也组织起数百艘能够远洋航行的船只,现在已经全部投入了人员运输中。在民族遭受危机的时刻,华人们凝聚起来,浩浩荡荡的在向唐港转移。

历史上,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攻略南洋,华人们根本无处可去。现在海抗军为华人们提供了一个避难场所,在炎黄血脉的信任感之下,数万人,数十万人一起,涌向唐港。

这是海外华人对海抗军的信任,这是中华儿女对李广的信任。无论是李广还是海抗军所有官兵都不能辜负了这一片信任。这份信任,是军人的责任。宣传大纲在此时显出了他的威力,对于华人,这份宣传大纲是吸引力,是磁铁。对于海抗军,这份宣传大纲,使得战士们知道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为之而牺牲的原因。民族危难之际,海抗军上下表现出了一种更加凝聚的斗志。

首先,杨维武的部队。李广再次下令,无论天气再糟糕(马达加斯加的雨季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推进),也必须保证推进速度。几个月时间,数十万华人将会转移到马达加斯加。杨维武和一干发改委官员的任务极重,别看有着近万人的军队,可是面对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如同大海中撒了一把沙子,根本就不够用。

马达加斯加,绝对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失误。这不仅仅是考验海抗军的陆军,还考验海唐国的行政能力。李广虽然在海唐国内部分工主管军事,但是目前的海唐国事务繁杂,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撂下就撂下的。袁晔教授组织的发改委能不能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了李广最大的一个忧心。袁晔教授此刻还在美国,李广真不知道一干年轻的发改委官员能不能把这么繁杂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战争虽然尚未波及到印度洋,但是印度洋上一点点都不平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印度洋上不仅有日军的潜艇出没,还有德国,意大利的潜艇在大海上如同饿狼一般的袭击。最近由于海抗军出兵马达加斯加,法国潜艇估计也会出现在印度洋上。为了保证航路上的安全,海抗军拨出了一支护航舰队,一艘天狗级驱逐舰和两艘睚眦级鱼雷艇(刚刚列装)开始护航锡兰至马达加斯加的移民船队。

海抗军不算强大的舰队,被迫分兵。(未完待续。。)

ps: (多谢,小邪拉拉。沙锦,风心水语,sekisushi等读者打赏月票。实在太感谢了,一定努力多码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