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57 立国之战 1

海上长城 257 立国之战 1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四二年的元月四日,经过近半个月的航行,海抗军返回唐港。

八日,海抗军再次出征。

这次出征,自由龙号航空母舰上多了一个女兵--袁然。袁然在航母上一身军装,相当引人注目。不过这可不是李广利用职务之便,而是袁然担任此次行动的情报官。

别看袁家的老大袁子已经加入海抗军七八个月了,到了这个时候,李广才知道,老袁家的大儿子袁子竟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个小妹妹。

这一次竟然是第一次兄妹见面,兄妹见面是一番长吁短叹。袁子对李广的印象很不好,他因为老袁教授抛弃了他的生母,而远走英国二十多年。

李广现在又是脚踏两只船。在袁子的心目中,李广也是道德败坏之徒。

不过李广对于这个残废了一只臂膀的大舅哥还是非常尊敬的,袁子还真是找不到冷嘲热讽李广的机会。

李广所缺的只是实际作战经验,但是他领先这个时代数十年的见识,使得他对海抗军,尤其是航母的使用,几乎不可能出现原则性错误。这样一来,袁子连专业知识方面也难以教训李广了。军中两人是上下级关系,私下里这位袁子上校(海抗军从外部招收的军官,军衔都按原来的级别。)一点面子都不给李广,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人对这支舰队共同倾注心血。

海抗军这次出兵的规模,比起上次送礼行动还要大。水面战舰增加到十五艘。

其中自由龙号航空母舰,pjp号水上飞机母舰,大西洋号战列舰。三艘天狗级驱逐舰(刚刚建成下水),两艘皮卡级防空驱逐舰,一艘霸下级鱼雷艇。六艘霸下级防空驱逐舰(法国驱逐舰改装。)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从德国购买的几艘驱逐舰基本上都已经完工,但是现在问题是严重缺乏高炮。六艘霸下级防空驱逐舰都仅仅装备了八座双联装三英寸高炮,并没有形成完全战斗力。这次出征虽然带着这六艘防空驱逐舰,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练兵。

不仅如此,随着舰队出征的还有,四艘潜艇,这是由全永海负责指挥的潜艇三队。

海抗军尽起大军,目标却不是位于锡兰东方的南亚战场。舰队的航线,剑指西南。舰队在印度洋中,乘风破浪,向着非洲东岸进发。

海抗军这次出兵的目的地是--马达加斯加。此战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打败维希法国在马达加斯加的势力,而是“占领”。

为此海抗军的陆军这次出动了一个混成团,团长杨维武。

这个混成团的编制是李广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马达加斯加的地理环境作出的决定。

混成团以原来的山地团为基础,抽出了一个山地步兵营,添加了一个野战营,一个丛林营,一个两栖营。另外还专门配置了一个炮兵连。加上山地团自有的工兵辎重营,火力营,合计八个营,兵力合计达到了七千三百多。

如果按照袁然的情报,法军总共不过三千多人。这样一支训练有素,装备强大的军队就完全有力量击败法军。

但是海抗军这次的目标是为了占领。占领意味着,不仅仅要打败对手,还要在整个马达加斯加对所有土著施加影响,还要能够控制住所有的战略要点。从而完全掌控马达加斯加,无论是土地还是民众抑或经济。

为此,李广还准备了第二梯队,整整八个连的新兵,两千人。这两千军队可是至少都经过了六个月的新兵训练。尽管李广安排部署了这么强大的兵力,但对于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大岛仍然算不上兵力充足。

不过李广还有第三梯队的准备,新兵营中现在还有五千人,至少都经过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担任作战任务或许有不足,但是守备地方应该说还凑合。

为了这一战,海抗军做足了准备。仅仅是第一梯队的陆军--杨维武率领的混成团,就占用了十艘鸟粪船和一艘八千吨排水量的商船。杨维武的这个团虽然不是野战团,也拥有汽车就有一百辆。得益于胡博丰的特别后勤在索马里半岛的大肆搜刮,部队配置的马匹更多,达到了近四千匹。坦克火炮总数也在五十门上下。

除此之外,李广为这次军事行动准备了一万多吨的物资弹药,其中仅仅弹药就有两千多吨。这个弹药量大概是日军一个师团的会战份额,足够杨维武的部队三个月使用。如果算一下,每个士兵都差不多可以均分两吨的物资。这种标准如果放到国内华军,怕是能支持三个师消耗一年。不仅如此,李广还为这支部队准备了一千吨刚刚生产出来的凝固汽油弹。

海抗军的陆军在四一年中,除了参与了索马里战役,几乎全部是在训练。但是参加索马里战役,和这次的马达加斯加之战意义不同。

参加索马里战役,李广需要给大家着重说明原因。但是攻略马达加斯加,李广仅仅在战前会议上指出,这是一场--立国之战。

所有军官都立刻沸腾,三个主力团长,纷纷请战。这是每一个有着拓土开疆的军人的梦想。

军人,保家卫国。但是更大的荣耀则是拓土开疆。

百多年来,中华屡屡受辱,能不丢失国土,已经是奢望。即便是军人们也已经失去了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然而拓土开疆这种中华传统军人的思维已经深入骨髓,当一个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三个团长表现出的热切简直如滚烫的铁水。

最终,经过一番竞争,这个任务落到了杨维武的手中。

任务到手,现在杨维武和一干军官都憋足了力气,要打好这一仗。论资格,论战功,杨维武在三个团长中并不占多少优势,能拿到这个任务,原因在于杨维武的作战计划。其精彩部分不在如何打仗,而在于如何降服当地土著。

杨维武在这一点上领先其他两位团长,方才得到这个极为荣耀的任务。

这一仗不是为了英国人,也不是为了美国人,而是真真正正的为了海抗军,海唐国,为了拓展中华的生存空间。

此战意义重大,胜,海抗军占领此处就将真正的拥有一块可以立国的土地。

对于官兵来说,尤其是杨维武来说,他有了一个机会。成为海抗军第一个旅长的机会。

拿下了马达加斯加,杨维武就是旅长,将会成为一个上校军官。

对于杨维武这样的武人来说,身上挂一颗将星那是无上的荣耀。上校旅长距离将军可就是一步之遥了。在杨维武这样,有着浓厚的古代武将心理的军人心目中,将军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号,这个称号对他有着无比的吸引力。

杨维武对于宣传大纲中所提出的拓展中华的生存空间的理解,其实就是拓土开疆,而他也是对手下几个军官如此宣传的。

对于这一战,杨维武的混成团战士,战意高涨,杨维武的宣传也颇有杨氏特色:“一刀一枪,打出个大唐。博得个子孙富贵。”

为了配合杨维武的军事行动,pjp号水上飞机母舰也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留在马达加斯加,归杨维武指挥。

古人有,兵马后动粮草先行。现代人知道,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李广对于这次出兵,无论是情报还是后勤都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但是打仗绝对不是只看物质的,要不然干脆把家底拿出来晒晒,判断输赢就成了。想取得胜利,还需要海抗军将士拼上热血,指挥官的运筹帷幄。

海抗军选择这个时机出兵攻击维希法国盘踞的马达加斯加,这是李广所能想到的最佳时机。

一则英国经过两次潜艇补给和袭击事件,对于维希法国掌控马达加斯加已经极为不满,说不定也想出兵控制此处。

二则,海抗军刚刚向美国送了一份厚礼,袁总理还在美国大造舆论,美国人不至于立刻干涉。

第三,海抗军也算师出有名,毕竟海抗军的商船也在这片海域受到了日本潜艇的“威胁”。海抗军此举是为了消除威胁。这个军事行动,无论是对海抗军商船还是对英美等国家的商船都是利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日军正在东南亚攻城略地,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精力来管海抗军,他们自己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呢。

谁知道,在元月十五日,海抗军正准备发起进攻时,从南美洲传来更加利好的消息。

乱了,全乱了。

南美洲大战爆发。先是智利和秘鲁以及玻利维亚联军大打出手,这次可不是小规模的了,而是双方动用了超过十万的陆军爆发激战。再然后是阿根廷,不知道发了哪根神经,竟然在这个时候要求英国归还其领土马尔维纳斯群岛,虽未开战,但是局势紧张。

历史彻底改变,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生的“马岛战争”竟然有提前几十年爆发的可能。这个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抗军很是熟悉。无论是商船还是军舰经常的走这条线路。此处扼守着南美洲的最南端,虽然没有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重要,但是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本来二战中,南美洲算是最为安静的一个地区,但是现在不仅亚洲在打仗,欧洲非洲也在打,现在又加上了南美洲。

究其原因,与德国和海抗军以及南美洲的贸易有着直接关系。南美洲各国虽然富裕,但是都没有什么工业,武器装备也很是落后。在得到了德国销售的数万吨武器弹药之后,智利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就开始有些不可一世了。智利是想报仇,阿根廷怕是看英**力紧张想火中取栗。

李广对阿根廷的评价是,时机的选择比几十年后要好的多。

当然了,海抗军选择出兵马达加斯加的原因和阿根廷近似,不过双方的目标不同,阿根廷招惹的是焦头烂额的大英帝国,海抗军找的却是垂死的法国。

南美三强中的两个国家都已经开战。三强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巴西,据说是已经投入了美国的怀抱,美国以帮巴西建设钢铁工业为条件,已经逐步掌控了巴西。不过在南美大战爆发的时刻,美国人能不能稳住巴西,也需要画一个问号。

至于乌拉圭,还是一如既往的第一时间发出中立的宣言。

历史开始改变,李广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还在认为自己的力量太小,没有能够改变多少历史。谁知道历史的改变到了这个时候才真正爆发。

其实李广不知道,还有一项巨大的改变。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屯兵莫斯科,到了现在还没有被打退。这和历史已经大大的不同,要知道历史上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只坚持到了珍珠港事件前一天,也就是十二月七日,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元月十五日了,德军竟然还在莫斯科城下和苏军打的残酷无比,双方数百万军队如同绞肉机一般的在雪原上厮杀。

究其原因怕是有三项缘由都和李广有关系。

第一点,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现在已经全部改装了长身管的主炮,虽然并不能在性能上完全压倒苏联的新锐坦克t34,但也不像历史上坦克主炮难以击穿苏军的t34坦克装甲,主力坦克之间的搏杀,性能上双方算是势均力敌。但是数量上德国人占据了绝对优势。

第二点,李广和克劳德的私人贸易。五十万件羊皮衣帽被克劳德卖给了德军。这些羊皮大衣虽然做工极差,但是御寒的功能极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很好的保护了德军的战斗力。克劳德甚至因此被希特勒升了军衔,成为一个德意志海军的少将,简直如同飞一般的速度在升官。

第三点,九月份苏联和德国在北冰洋上的那次遭遇战,德国人损失惨重。也使得德国早早的就重视了北冰洋航线,苏军和英军护航力量虽然加强,但是德军的潜艇和战机也不是吃素的。苏军难以大量获得外部的武器弹药支援。现在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有一条重要线路走的是马达加斯加西边的莫桑比海峡,然后进入阿拉伯海,从波斯湾通过然后用火车送到苏联。火车运力根本无法和海运相比,苏联正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

而这些都是可以从报纸上新闻中听到的变化。实质上有些变化却是在慢慢的改变着世界大战的进程。

由于几乎每每隔上个三两天,就能听得德国潜艇袭击商船的新闻,李广有些熟视无睹。他没有意识到这中间有什么变化,其实德国对英国的潜艇威胁比历史上要大的多。在过去的一九四一年,海抗军大约击沉日军商船三十五万吨。

但是德国人竟然击沉英国商船的五百多艘,总吨位近两百五十万吨。比起历史上的数据高出近百分之二十。这里面有德国人加大建造潜艇数量的因素,也有李广提供的电池的助推。

历史上英国在四一年每天的军费是一千一百万英镑,折合约四千四百万美金。而由于德国潜艇的疯狂袭击,这个数字在年底已经接近了每天五千万美金。而随着德国潜艇开始全部改装通气管,在刚刚到来的四二年,潜艇对商船的威胁必然大增。

李广的到来,已经搅乱了二战的历史进程,世界会有什么样子的变化,已经有些难以捉摸。

经过数年的战争,李广现在心智坚毅,他会为历史的大变感觉到不适,却不会在大变面前迷茫。

此战必须占领马达加斯加,这是最好的时机,绝对不容错过。

这也是零计划的关键一步,目的非常明确,占领,趁着世界大战的混乱,造成既定事实。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