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42 宣传纲要

海上长城 242 宣传纲要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袁总理很忙,一则他要理顺唐港的民政事务,吸引华人和来自其他方向的投资。

他三天两头给发展改革委员会出题目。也亲自的和民间商人工人探讨一些问题,有时候还在部队中和战士们座谈一下。袁教授很是忙碌,但是他的很多举动,李广都看的莫名其妙。

袁教授和苏毛氏最近经常交流,李广心中有鬼,自然也多派通信兵多多侦察。李广担心的是,这两位谈论他的婚事。不过通信兵的汇报是,袁教授和苏毛氏在探讨佛法。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苏毛氏别看整天念经,但是李广很清楚,他这位准岳母根本就不识几个字。袁教授虽然不信佛,但是学识摆在那里,对于佛经的认识和理解绝对在苏毛氏之上。而苏毛氏信佛,信的叫李广都背后偷笑。苏毛氏自从石像岛那次瘟疫,佛教大胜基督教之后,对佛法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唐港也是到处宣传。不过锡兰本来就是佛教盛行,倒也没有引出多大的乱子。但是小乱子也是有的,在唐港范围内有一座基督教堂,一座小清真寺,现在成了佛教的寺院。

苏毛氏有一句口头禅,他们的佛教不正宗。这个正宗不正宗,李广也真的不好评论,要知道印度可是佛教的发源地,反正在苏毛氏的眼中,只有她理解的佛教才是正宗佛教。

苏毛氏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传教大业竟然是顺顺当当,而且没有引起什么信仰纠纷。或许借了海抗军的势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绝对没有指示军队,苏青也绝对没有带兵威胁。

反正李广是那种无神论者,对于这些所谓的信仰,态度很无所谓,只要不在军队中宣传就成,他并没有过问过苏毛氏的传道大业。

但是,事情就那么奇怪,苏毛氏在袁教授面前,谈起佛法就是神采飞扬,袁教授竟然是虚心求教。李广有些看不懂了。

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李广和袁晔的讨论重要。

这些讨论的核心就是军队和百姓的的政治思想教育。

一支军队如果想有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想核心。此前海抗军的宣传和思想教育虽然对部队战斗力有提高,但是却并不能保障其为建立海唐国而奋斗。在海抗军内,虽然大伙都知道有海唐国这么档子事情,但是并没有什么刻意宣传,官兵们对海唐国的理解还处于为了给海抗军找到几个基地,权宜之计的层次上。

像李广这样的现代人,对于国家的概念和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有很多不同。

或许欧洲人如果能控制几千平方公里,认为就可以成立一个国家。但是中国人在这方面却是比欧洲人眼界高的多,无论是不识几个字的士兵还是有些文化的军官。

数千年的熏陶,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有着一种概念--大。这些士兵就是再没有知识,也知道中华之辽阔,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首先就是一个字--大。

所以尽管海抗军已经有了几个岛屿,大多数人却没有认为真的可以在几个小岛上建国。可以说李广都有点上心的事情,可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战士们却很不以为然,那几个岛屿和他们心目中国家的概念根本就不是一档子事。

所以,在不造成思想混乱的前提下,海抗军必须逐步的进行思想改造。这玩意可是一个大课题。

首先国土面积,石像岛,天堂岛就不要再说了。先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概念,一块长两千多里地,宽一千多里地的地方,而且土地肥沃。

这样的一大块土地,战士们有没有兴趣?或者说能不能提起战士们的兴趣,从而为此而战?

什么?不知道一千多里宽,两千多里大是什么概念?不拿中国比,拿日本比。其实很多战士也搞不清日本到底有多大,但是只要说明面积是日本领土的一倍半还多。战士们就有兴趣了,好啊,比日本还大,一倍半,那就是说将来肯定不会受日本欺负。(战士们的观念很善良啊。)

当然袁教授的描述不会就这么简单,给战士们肯定会划出一个更美好的馅饼。

但是思想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是一个超级的大课题,君不见后世几十年了还在完善马理论吗?

再大的课题,李广也不怵。数十年见识是白说的?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在这一点上,李广仅仅提起一些名词就震的袁教授佩服不已。李广为此很是骄傲了一把。

所有的思想教育宣传,都离不开一个崇高伟大的梦想。这个李广真的在行,比起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行。从小学到大学,某些词汇李广都听得耳朵里长茧子了。

于是乎,一个超级宏伟的目标出现了---一个富裕,平等,自由,文明,强大的国家就是目标。未来的国家人人都可以生活在童话中,幸福的要命。

农民,需要土地,好,国家给你,五口之家给三十亩,够不够?

工人,需要工资。好,国家给你工作岗位。

担心贪官污吏?好,给你选票,干的不好叫他滚蛋。

孩子,需要教育。好,国家给每个孩子五年义务教育。

担心老人没有生活保障?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每月给六十斤大米。

在这份名为《宣传纲要》的最后,还是要指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一切都要在政府的带领下才能做到。至于谁代表政府,政府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涉及。

唯一提到政体的一点就是,官员干的不好,百姓可以把他选下去。注意是选下去,而不是不选。

这一点是袁晔坚持的,袁教授白活了一大通素质论,总之他认为选举在这个时代肯定行不通。

李广和袁教授争论了半天,最后一个崇尚民主的现代人,竟然被一个整天翻“故纸堆”的历史学教授给说服了。李广有些不服气,但是他真的争辩不过袁教授,内心中竟然有些赞同袁教授的理论。难道自己的思想真的太超前了?不过在李广的坚持下,给人民一个选的机会,不是选某人是否当官,而是某人能不能继续当官,需要人民的选举确认。

袁晔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就很公平,只要完善了,就可以消除弊端。而且据他调查,无论是百姓还是战士对科举这样的选拔制度其实没有意见。千百年来形成的制度,不仅有着强大的逻辑支持,还深入人心。李广想想二十一世纪的公务员考试,或许袁教授说的也不一定错?

在李广说起欧美的选举时,袁教授很有些大汉主义,一句话,那些浑身长毛的野蛮民族懂什么叫文明?欧洲人的所谓文明纯粹就是瞎说,几百年前他们连书都没有,连国王都不识字。

李广对此有些怀疑,但是袁教授一句话使得李广竟然再次迷惑,难道欧洲中世纪以前的历史都是胡编的?

“整个欧洲,谁能找出一本一千年前的书?没有书记载,所有的历史都是传说。就像中华的历史,三皇五帝就属于传说。或许有历史的影子,但是很难称为信史。”

对于袁教授的论断,李广还真没有多少分辨力,人家是专业的哈。李广在这方面根本就不是对手。

不过袁教授这种吃透了历史书的人物,也没有那么狭隘,真的会固步自封,排除西方的优秀。

在某天的讨论中,李广也震了袁教授一把。袁教授学富五车,竟然不知道在婆罗洲,也就是现在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曾经出现过一个华人民主国家--兰芳共和国。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优势,李广虽然不研究历史,但是他读过关于兰芳共和国的一些资料。兰芳共和国即兰芳大统制共和国,1770年,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成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建立时,第一任总制是陈兰伯,第二任总制是罗芳伯。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亦有人因第二任总制罗芳伯而称其为方伯共和国,其国家首脑为大唐总长。

立国一百一十年后被荷兰殖民统治者所灭。其伟大之处在于比美国的建国仅仅晚上一年。

袁教授对此兴致极高,还专门让人把兰芳共和国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不过袁教授的兴奋点却在于--兰芳共和国的首领叫大唐总长,他认为这个名称好像比总统还有味道,。

比总理就更加。。?袁总理没有说。

看得出,袁教授很是推崇唐朝。他对唐朝的兼容并蓄很是赞赏,唐朝人见到国外有什么好东西,根本就不争辩,拿来就用。无论是服装饮食,歌舞科技,甚至是官员的任命。

据袁教授讲,李世民手下的外籍大将数量极多,甚至有相当于国内战场上战区司令长官级别的将领。在这方面,袁教授倒是和李广很接近,没有什么血统论。或许是因为袁教授前妻是高丽人的缘故?

袁教授弄出的这个《宣传纲要》经常会出现一句话,知道唐朝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某某政策。其实到底唐朝有没有这样的政策或者国策,没有人知道。不是说有一千人就有一千个梦回大唐吗?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对大唐的认识。

至于和唐朝明显不同的有些措施,袁教授的解释很有袁教授风格--与时俱进嘛。

接触的时间越长,李广就对袁教授的思想有了更多了解。袁教授属于实用主义,拿来主义,什么好用就采纳,门户之见只是争论的题材而已。

不管怎么说,这份思想教育的总纲算是出来了。

李广觉得好像有些不够精致,理论的推理不够完善。但是袁教授却认为,这样就好,已经足足够用了。反正李广所提出的那些个名词,如果未来的世界真的会是那样,袁教授认为对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吸引力,相比对普通士兵和百姓的吸引力会更大。

后来李广才发现,自己好像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党派的问题。记忆中好像被袁教授一句君子不党给糊弄了过去。

当李广思维更加深入,他才发现,这个思想体系,缺少的不仅仅是政党,而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参与。李广可以代表军人,袁教授可以代表官员,甚至可以代表文化界。但是工商和百姓阶层的代表没有参与。

李广对政治算是没有什么经验,但是他绝对不是白痴。李广肯定,袁教授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是他的城府绝对有所隐瞒。

别看这只是一份思想教育总纲,但是如果稍微深入分析,这就是一部宪法的雏形。几天后李广才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

袁教授如此处心积虑的和李广探讨这么多,绝对不仅仅是要搞出一份宣传纲要。如果仅仅是统一战士的思想,最早在石像岛,袁教授说过一句很霸道的话:“一本水浒传,一本七侠五义,就能完全当军队的思想教材。宣传的好,加上充足的军饷,他保证部队忠心敢战。”

李广暗自思索,从袁教授的反应看,他内心所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怕是和自己的差距不小。无论袁教授有着这样那样的“乌托邦”设想,李广绝对不敢拿海抗军和十多万华人的前途供袁教授试验。

虽然说现在袁教授的工作和海抗军的整体目标没有什么分歧。几年前李广绝对是一个没有城府的小青年,但是在连续说谎(穿越身份的解释就是说谎)几年之后,李广也是有些心机的。

李广和袁教授不同,袁教授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找到了精髓,但是李广却是从后世的网络信息轰炸中得到了历史观或者是政权的残酷斗争观念。海量的电视电影以及图文资料的灌输,李广以前可以当成娱乐看,但是现在却是真正的在做。

政权,这个东西比起什么都要恐怖。李广再无知,也知道多少豪杰因此身死家灭。可是一波又一波的天才人物都前赴后继。

李广不认为自己是那些天才人物,他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些心机和天才们一比高下,他更是对内耗深恶痛绝。

但是要避免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从道德层面去相信别人,甚至相信自己。

苏紫紫回到了唐港,苏茂德老先生想念女儿,最近也回到了唐港。李广在一次家宴上,提出应当成立一个大唐工农商联合会。这个工农商联合会的任务嘛,就是保障权利,监督政府。

苏茂德能做的大生意,自然对于这样的组织不陌生,对于准女婿的提醒更是放在心上。有李广的推波助澜,这个民间组织的成立很是迅捷。

不过苏茂德的这个工农商联合会,商人的名号虽然排在最后,但是成员里九成都是商人。那剩下的一成还是李广塞进去的海抗军伤残老兵。反正这些老兵的家人都是做工或者务农的,也勉强算是工农的代表了。

李广这个政治小白,总算开窍。(打个问号)用阴谋论的观点,他甚至想到了袁晔教授和美国人的商业谈判。袁教授的一切谈判决策,这中间虽然有李广的意见,但实际上是在挖李广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虽然获得了经济上和外交上的大把收益,但是要深入核算是否划算,却是难以说清。

海抗军此前所有的经济来源九成九都是李广的产业支撑。但是从今往后,怕是要依靠美国的援助了。另外由政府控制的乌拉圭唐城开发区,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盈利,但是也已经开始勃发生机,大幅度盈利就在眼前。

欧洲虽然打的一团乱遭,洲际之间的邮轮(客轮)并没有停航,对阵双方都对客轮保持了克制,毕竟都要顾及一下国际舆论。乌拉圭那里的移民数量在迅速增长,这些欧洲人带去了大量的财富,华人的房地产事业在迅速的发展。

美国人的援助法案已经通过,袁教授很清楚的知道,美国人的第一次拨款就是七十亿美元。或许他是想从美国获得援助,依次掌握经济上的控制权。

李广用阴谋论的观点分析了眼前的情况,越想心中越是发冷。他真不愿意以此来看待袁教授,或者未来的岳父。

有一个观念,李广深以为然,好的制度下才有好人,坏制度会把人变成鬼。李广信奉的是制度比人品更可信任,权力必须被关进笼子里。

于是乎,李广以视察的名义为工农商联合会撑了几次腰。唐港这里的政府每每将要出台新措施,工农商联合会就派出代表前去探讨一番。现在的海唐**权第一,政府权力第二,李广在有意的培植民间势力。之所以视察联合会代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打擂台,李广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民间势力参与对政府的监督,渐渐的形成惯例,然后再形成制度。

形式上虽然暂时是民间对政府,但是李广有意把这个工农商联合会打造成一个议会的雏形。没有民众参与的政府早晚会走到毒菜的道路上,没有任何道德能制止这一趋势。李广不相信自己能抗拒权力的诱惑,抗拒身边人的怂恿。

李广不知道,这算不算阴谋手段。不过东南亚的华商对工农商联合会的认识很是深刻,有聪明人立刻就看出了这个联合会的特别之处。

才两三个月,民间已经出现了把工农商联合会建设成为正式的议会的呼声,而且呼声还蛮高的。

李广窃喜。

(五千字大章节,还是给点推荐收藏好不好?拜托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