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39 锡兰杂记 下

海上长城 239 锡兰杂记 下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现在最令李广头疼的反倒是潜艇部队官兵。潜艇部队分到了六十个大学生,按说已经不算少了。但是要是看到潜艇部队的扩张速度,就知道这个人数远远不够。

四月份,海抗军再次服役了三艘狴犴级潜艇,一艘狻猊号补给潜艇。眼前人手倒是够用,但是问题在于年内预计还有六艘潜艇服役。

这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手。潜艇有一个特点,三四十人的一个编制,高技术兵种需要的一点都不比一艘一百五十人的驱逐舰少,甚至还要更多。

招不来合格的高学历人才,海抗军只好自己培养。季克良因为两艘貔貅潜艇受损,现在正在石像岛承担教学任务。

四月份,海抗军的作战潜艇数目达到了十二艘(两艘貔貅潜艇在改造),实际能作战的十艘。

经过调整,共计十艘潜艇都划归了第二潜艇队。由于新兵太多,部队的战斗力严重下滑,而南海海盆的作战环境比起太平洋来说要危险的多,任天洋也只好一边练兵,一边保证唐港的安全。

本来任天洋郁闷的以为,这样的任务,难以再立新功,战绩无论如何也难以赶上季克良了。但是谁知道,从三月开始,唐港周围频频出现日军潜艇的身影,任天洋受到了挑战,开始带领这支菜鸟成群的潜艇部队绞杀日军潜艇。

需要指出的是,石像岛的潜艇设计师们开发出来了新品种。其实也不算是新型号。而是补给潜艇经过摸索,终于定型。这款潜艇,简单的来说就是狻猊级(水下排量一千两百吨级)的外形,三十五米潜深的外壳强度,狴犴级潜艇的动力,德国人潜艇的蓄电池(电池少,只有一百吨。)

原因是,设计师们在制造了一艘貔貅级补给潜艇之后,发现性价比不合适。经过严密的计算,他们设计出了一款专门用来补给的潜艇。这款潜艇的性能不值得一提,战斗力也不值得一提,但是有两个最大优点。

第一,造价低廉。一艘潜艇的造价尚不足三十万美金。

第二,装货多。一艘水下排水量只有一千两百吨的潜艇,竟然能够装载五百吨的货物,简直是惊人。

不过从这两个参数,也能看出来这种潜艇的简陋。说实在的,这种潜艇很不合李广这种重视伤亡率的思维。但是,这个方案受到了军方和商业集团的热烈赞成。

军方赞成的原因在于,这样的潜艇大多数时间都不承担作战任务,可以顺便训练新兵。水面舰艇上的新兵,很多都是在苏茂德的商业集团实习,或者在鸟粪商业集团实习,更多的是在渔船上实习。这些实习环境为海抗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潜艇相比之下,就没有这么多便利了。要知道石像岛仅仅一艘老式潜艇担任训练艇,而且这艘艇还得承担巡逻任务,实在是训练手段缺乏。根据季克良的估算,如果没有更多的培养新兵的办法,海抗军的潜艇部队不仅不能随着潜艇的增加,战斗力提升。而且会随着潜艇的增加,战斗力不断的下滑。而且这还是在潜艇不出现战损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战损,那么部队中的新兵比例增长速度会更加惊人,战斗力的下滑将会更快。

虽说潜艇练兵,以老带新算是很不错的方案。但是这些新兵如果有长期实践经验,即使没有一线战斗经验,成熟起来也会更快。

商业集团的赞成原因在于,这种潜艇如果到中国大陆沿海运输物资。要知道,日本鬼子根本就不可能把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全部占领,有许多沿海地区,日本鬼子根本连去都没有去过,有的城镇,也只是短暂的占领。这种潜艇在这些地区有着极大的前景。商人们会算账,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一艘潜艇如果运输贵重物资,比如子弹炮弹。一两趟就能赚回这艘潜艇的造价。

国内的物资输入通道,从仰光到昆明,然后再到中国的内地或者东南沿海。这是绕了一个大圈子,这个物资运输的陆地通道,长达数千公里。经过这样的折腾,豆腐卖成了肉价钱。所以使用潜艇运输,尤其是专业设计的运输潜艇,大有可为。

正因为商人们的要求,这款潜艇发展出相当多的型号,有专门输送柴油的,汽油的,也有专门输送干散货的,甚至还有专门运送人员的。有的潜艇装备鱼雷,有的只有一两挺重机枪,还有的干脆没有武器,仅仅在舱底安装了一枚炸弹。

由于商业潜艇不涉及什么高级的军事技术,甚至连通气管都被取消,李广特许苏茂德的商业集团可以采购。

这种潜艇的制造比起作战潜艇来说,容易的太多,建造速度在规模化以后,简直如同流水线一般。

狻猊级运输补给潜艇的大量制造,使得海抗军的狻猊级潜艇,竟然被货运潜艇的名字所代替,在民间流传甚广,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狻猊级潜艇有真正的作战潜艇。军方的狻猊级潜艇,除了远洋作战的两艘潜艇,还有一款很特别的设计,专业布雷潜艇。由于极少承担袭击任务,竟然被民间也看做了运输潜艇。

这批大学生的到来,对于李广来说,参谋部得到了充实。以前参谋部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时候李广都不得不加入繁重的计算工作。

现在参谋部不仅有各兵种的参谋分部,还有情报参谋部,后勤参谋部,通讯参谋,装备参谋部,气象参谋部,地理参谋部,防空参谋部,反潜参谋部。一个大大的总参谋部结构已经逐步成型。李广称之为联合参谋部。

不过现在的参谋部已经有了点真正军事机构模样,除了各个专业的学生参谋,还有众多的黄埔学生。不过总参谋长的人选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找到。李广不得已兼职总参谋长。

袁晔总理在得知军方成立了这样一个参谋部,立刻心思灵动,也在政府内成立了一个类似机构。工作内容很有点类似后世的发改委。名称也被李广恶搞,称为发展改革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没有行政权力,只有策划的权力。和海抗军的参谋部一样,有策划的职责,却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胡博丰这个特别后勤参谋,现在升官了,成为了特别后勤参谋长。专门搞他的后勤工作,比如说搜刮,变卖物资,压榨俘虏。

胡博丰对于这项工作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爱。对于这个胡参谋长,李广有些无语,明明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新青年,却是偏爱干点比较黑暗的事情。他带着几个参谋,把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

比如俘虏的安排。经过摸索,俘虏们的工作有了定式。黑人们基本上就是修路修工事,挖煤烧砖,开荒种地。胡博丰为了利益最大化,意大利俘虏们被允许向家里面写信,只要肯付赎金,海抗军一概放行。没有赎金?那就继续挖煤吧,哪天出了事故哪天为止。有了这三万多俘虏,唐港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发展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

李广虽然现在已经不直接管理民政,但是唐港这里的发展还是很令李广欣慰的。最令李广满意的是炮弹和子弹的生产,犹太人自此和海抗军拉上关系之后,迅速的在唐港投资了几条炮弹生产线,现在已经开始生产子弹和炮弹。

而苏茂德的商业集团和东南亚的华人更加积极,这个年代,无论是哪个国家军火都是暴利产品。商人们遇到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准入。不是每个商人都有资格生产武器弹药的,即使是美国也是如此。

但是在唐港,根本就没有准入这一项,政府在全力的鼓励商人们投资这个项目,任何人都可以生产军火,而且政府第一年还不收工商税,更是连关税也不收。以后军火工业也是和普通工商业一样仅仅三十税一的低税收。仅仅是在海抗军订购军火的时候,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优惠。

这种针对军火的税收政策,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难以做到。在所有的国家里,军火的税收都相当的高。

对于政策的威力,李广是深有感触的。想想中国的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政策对工商业的松绑。仅仅是松绑了一点,中国经济就爆发出强大的活力。而唐港对于军火工业的政策,已经不再是松绑了,而是在支持,相信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商人们都会看见的。

已经有一个比利时商人在唐港投资,正在建一座生产手枪的工厂。如果说有什么原因,除了唐港的政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海抗军在敦刻尔克曾经救助了比利时军队一些官兵。

低税收,表面上对于政府来说是损失,但是一旦形成了良性循环,整个经济体就会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迅速增大,从而形成潮流。即便是很低的税收,也能为政府带来惊人的收益,但是这需要时间。其实即便是不能为海抗军带来直接的收益,守着弹药厂,也能为海抗军增添战斗力,也能为中国增添战斗力。

唐港现在已经有了五万民众,直接间接为军火工业服务的至少有三万人。这些产业为唐港吸引来的投资,至少在五百万美金以上,随着时间的发展,必将会更加的庞大。这也是海抗军战争潜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已经成为了东南亚的投资热点。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