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26 山地营出击

海上长城 226 山地营出击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索马里的战局一直不温不火,这种低强度作战正是李广所期待的。元月十五日,山地营营长杨维武的到来使得战场再次活跃起来。同时由于狻猊一号潜艇的到达,海抗军的海军力量得到加强。李广可是知道,小鬼子上次在阿拉伯海战中是有四艘潜艇的,他可不知道鬼子的潜艇是否撤离了。狻猊一号的到来,使得海抗军对付可能的危险有了更多保障。

杨维武卸任了特种小队队长,被李广指派为山地营营长。特种小队现在的队长叫左山东,外号人称座山雕。左山东和杨维武不同,左山东可是真正的文化人,也是从上海开始就跟随李广的大学生。

不要小看编制三十人的一个特种小队,仅仅李广从电影上电视上所知道的一些特种作战的皮毛就把杨维武难为的够呛。杨维武武艺高强,但是特种作战可不仅仅需要武艺高强,还需要许多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特种小队在乌拉圭和智利边境甚至内陆作战一年,人员几乎更换了三四遍,方才锻炼出这么一支三十人的特种部队。

杨维武主动让贤,原因在于他自认是难以达到李广的要求。而特种小队的左山东则被杨维武特别推荐成为了特种小队的队长。

左山东对于汽车,舰艇,摩托,火炮等许多现代武器和工具都有着极为熟练的掌握,甚至驾驶战机对他也不算很难。这一点是杨维武这个只读过四书五经的传统文人(武人?)所难以相比的。不过杨维武治军严格,为特种小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左山东的接任,其核心任务就是把这支小小规模的特种部队提高到一支现代化特种部队的程度。

杨维武在接手山地营之后,战斗风格倒是延续了他在特种小队的做派。其实山地营归杨维武指挥,有着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营有一半的班排长都曾经在特种小队当过兵,虽然有各种原因难以达到要求,但是其军事素质却是相当强悍。

在海抗军中,野战营是第一精锐。但是野战营实际上在到达索马里之前,经历过战场的人员不多。之所以算是精锐,原因在于各种战术的磨合训练最为充足。

但是山地营除了连级,营级的磨合训练少,战斗经验比起野战营来说还要高上许多。轰炸机小队队长刘国邦的父亲,曾经在四零年为海抗军提供了一百名老兵,昆明卫戍司令宋希濂也为海抗军提供了五十名军校毕业生。这些人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海抗军例行新兵训练之后,有一百二十多人合格。其中有一多半都分配到了山地营。只有一小部分被分到了其他部队,其中丛林营苏青那里分派了三十人。

除了这些骨干,山地营的士兵来源也很重要,他们大多是徐战部队中年龄稍小或者是战士家属。这些人不少都上过战场。

所以说论起战场经验,山地营比起野战营还要高上一筹。当然了,苏青的丛林营,有战场经验的比例更高,至少一半都是原来在海南岛打游击的战士。

杨维武到来,山地营五个连几乎每天都有战斗任务,有时以连为级别,有时以排为级别,有时以班为级别四处出击。索马里的戈壁山林为山地营提供了极好的战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山地营如鱼得水。

短短的十天时间,山地营作战次数三十多次。规模虽然都不大,但是成效斐然。

成效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山地营一千三百人全部有了作战经验,有个别的战士在十天时间里参加了三四次战斗。

第二,意大利人实在有些受不了这种骚扰性打击,几乎没有什么正面对抗,一个月时间意大利人就伤亡超过四百。

第三,更惨的是意军的仆从军,黑人部队陆续增兵,总数达到两万五千人。可惜的是到了一月二十四日,黑人部队的总数竟然不到一万人了。其中空袭炸死炸伤了一部分,更多的是部队崩溃,开了小差。

第四,山地营自食其力。山地营的辎重连按照规划是驮马制,但是条件的限制,部队还没有装备马匹。才十天的战斗,山地营竟然从意军和黑人部队中夺取了四百多匹马,其中有一半还是相当优良的战马。至于其他物资,简直是数不胜数。

对于杨维武来说,这样的战斗实在是很乏味。三十多次战斗,几乎都是训练部队的潜伏能力和翻山越岭能力。对于山地营来说,卡林山谷他们根本就不会走,这里虽然是群山连绵,机械化部队虽然难以通过,但是人行或者马匹可以通过的小路多不胜数。意军空有数万部队,也难以完全封锁整条战线。

战斗中,山地营训练最多的其实是空地协同。在空军的支援下,山地营通过意军的封锁线根本不算难。杨维武发现,只要能顺利打破对手的封锁,到山的那一边发动袭击,简直是百战百胜。每次发动袭击,无论是意军还是黑人部队都是一触即溃,根本就没有什么硬仗。

有一次,山地营一个连的部队袭击了一个黑人营地,杀死杀伤连一百人都不到,五六千人的部队就崩溃了。山地营打扫战场整整花了五个小时,都没有发现有意军的援兵。要知道,最近的意军阵地不过五公里。

通过这些战斗,海抗军逐渐摸清了对手的底细。意军放在前锋的还算是精锐部队,在后方的部队纯粹就是垃圾。

杨维武有意练兵,随后的日子里,他把重点放在了袭击意军山区阵地上。意军中读过军校的军官倒是不少,各种类型的防御,意军布置的倒是应有尽有。

意军只是战斗意志不弱,装备差,士兵素质差,但是说实在的阵地布置倒是中规中矩。这样的战斗对于山地营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战术实验场所。

在这场持久的山地战斗中,山地营战术逐渐成熟,部队的磨合迅速上了一个台阶。

山地营各种武器中,迫击炮的运用最为出彩。杨维武在特种小队的战斗中,发现山地作战实际上并不很需要射程很远的迫击炮,于是大胆的把迫击炮管截短,而且改变了装药。迫击炮射程减少,后坐力减少,后来干脆迫击炮就只留下了一个炮管,沉重的底盘以及其他附件全部扔掉,运动能力大大加强。炮手们在实战中渐渐摸索出一套瞄准口诀,自此山地营的迫击炮自成一格,小口径迫击炮全部都是手扶着炮管射击。

就这样,杨维武在战斗中逐步的磨合部队,渐渐地山地营先露出了锋芒,一支精兵在逐渐成形。再后来,这支山地营已经成为了卡林山谷的主要战斗力,接替了野战营的一线驻防。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