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23 零号计划 上

海上长城 223 零号计划 上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四一年的元月六rì,美利坚总统罗斯福承诺美国将作为mín zhǔ国家的兵工厂,并将支持那些为四个zì yóu而奋斗的国家:言论和信仰zì yóu、免于匮乏和恐惧的zì yóu。他还提议美国不应是借钱给英国,而应是提供武器,直到战争结束以后才支付。

罗斯福说:“我们不能,而且我们不会告诉他们说,他们只能因眼下无法购买那些我们知道他们必须拥有的武器而去投降。”

并且罗斯福总统因此不建议国会,向英国和盟国提供必须以美元偿还的贷款。其言下之意就是贷款可以不还了。

华盛顿,1月10rì。美国国会开始研究租借法案。

罗斯福总统即将得到国会授权,这就是后世广为人知,著名的租借法案。

虽然这个法案还在讨论中,但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方的注意。李广自然是极为关注的。他很明白,后世没有哪个国家还钱的。对于海唐国对于海抗军来说,首要的问题很明显---如何得到美国的贷款和物资。

袁然到达亚丁湾,却一直没有来索马里。一则是因为这里是战场,李广不愿意美人冒险,二则是袁然要陪伴老父亲袁晔总理。

不过在这一天,父女两个一起来到了甘大拉。李广一贯对于这种情形很有些心中发憷。他单独面对袁然或者袁晔都还好,但是准岳父和女儿一起来,李广就有些心中打鼓,关键是他现在还是摇摆不定,对于苏紫紫和袁然两个,他的内心中都是难舍难分。

袁晔先是给李广讲了几件普通的公事,比如招聘了一些文笔生动的文人,现在《海抗军在敦刻尔克》这本纪实文学已经完稿。另外袁教授准备大肆的宣传海抗军在阿拉伯海和rì军舰队的这场激战,为海抗军造势。

商业方面的发展,袁教授也做了汇报。依附于海抗军的商人现在也已经成了规模,不再是当初苏茂德带去石像岛的几十个人了,而是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商人。在他们的逻辑中,有海抗军震慑,南美洲和国内的贸易有了保障。苏茂德组织的贸易集团,现在每个月都能组织超过万吨的货物贸易,绝对不是苏茂德自身的资金实力,而是众多的商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商人集团的壮大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个方面,李广在美国订购的几十架老式运输机,就是苏茂德和蒋夫人宋美-龄合作的商业航班。从这一点,就能知道,一个封闭的国家一旦有了一条有安全保障的商业渠道,会勃发出多大的威力。

苏茂德的商业集团,现在拥有的货轮虽然等级都不高,都是类似于鸟粪船那样的廉价船只,但是排水量已经超过了五万吨。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海抗军如果能给这些商人以发财的希望,那么其资金的助力绝对不可小觑。李广以前真是小看了中国的商人,一旦有了一条相对有安全保障的商路,商人们迸发出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李广绞尽脑汁想不到中国有什么可以出口的商品,但是在这些商人眼中根本不是问题,一两种商品当然撑不起经济规模,但是千百万种小商品自热而然的就汇聚成了一条滔滔商河,正在奔涌向前。中国出口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众多的餐饮业和服务业。在乌拉圭已经有数百家餐饮业或者按摩保健的小店正蓬勃兴起。在不知不觉中,乌拉圭又有两个行业被中国人几乎垄断。一个是木工业,一个是建筑业。

商人的组织能力是李广一个人所无法比拟的,从40年三月的乌拉圭动荡之后,华人在乌拉圭的发展已经蓬**来。

由于商人们找到了在乌拉圭最适中国人发展的产业,比如木工业和建筑业。他们以老乡带老乡,亲戚传亲戚的方式开始大量的通过各种渠道奔赴南洋,然后通过海抗军的商船奔向乌拉圭。不要小看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也不要小看这种建立在乡亲和亲戚之间信任之上的人口转移。这种模式正在逐步体现出强大的威力。

到了四零年年底,在乌拉圭的华人总数已经超过了八万人,而且还在飞速的增加。要知道这八万人现在都是能够生存生活和有工作的。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仅仅是依靠乌龙船厂或者海抗军的主流宣传,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这个年代,至少有一半的中国人,一辈子生活的圈子都在方圆五十里以内。在乡下的村子中,一个农民,一辈子没有去过几十里外的县城这绝对不是一个笑话。如果没有战乱,没有饥荒,这些没有文化没有见识的农民是绝对不会背井离乡的。更何况是跋涉数万里,到地球的另一边谋生。

通过商人的共同努力,唐城开发区已经渐渐的充实起来,华人经济的触角已经开始遍布乌拉圭的各个角落。假以时rì,这些人必将成为海抗军的经济后盾。当然眼前正式投入期,一时半会儿难以有像样的收益。

袁教授不仅是zhèng fǔ总理,还主管外交,对于南美洲的形式,现在袁教授比李广还清楚。

南美洲风云激荡,秘鲁和玻利维亚以及智利之间经过几个月的平静之后,再次剑拔弩张,很有点大打出手的苗头。

他们之间的战争,海抗军早已定下了基调,双方不打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海抗军是不会直接参战的。

但是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局势再次紧张,要说其中的原因,与海抗军也有着莫大关系。海抗军和rì军之间的这场阿拉伯海之战,在全世界都传扬的沸沸扬扬。rì本方面宣称大胜特胜。而海抗军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如rì军,毕竟到现在为止,貔貅一号击沉rì军雾岛号战列舰的消息尚未传扬开来。貔貅一号在战斗中没有能够拍照,哪怕是一张照片。

海抗军实力大损,智利海军又得到了从rì本维修改造后的三艘战舰,更是花了大价钱,从rì本手里购买了两艘老式巡洋舰。总之,有了战舰,智利海军现在又气硬了。竟然主动开始对秘鲁和玻利维亚施加压力。

不过双方仅仅是造势,还没有开打,这种情况暂时还不是海抗军关注的重点。

袁教授提到的一个新情况,才是今天会谈的重点。

现在乌拉圭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美国摩根财团和乌龙银行洽谈了一笔生意。摩根财团答应为乌龙船厂提供五千万美金的贷款,但是要求注资一千万美金,占乌龙银行的股份百分之五十一。

李广能看出来,袁教授就更能看出来。这不仅仅是摩根财团的商业手段,如此大的举动背后如果没有美国的国家战略根本就不可能。

要知道乌龙银行是乌拉圭名副其实的第一大银行,最近半年多以来的发展速度极快,营业网点不仅在乌拉圭而且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西的圣保罗都有分行。吸收的存款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美金。

尽管成就巨大,但是这绝对不是美国人看重的原因所在。因为只要是一个jīng明的生意人都能看到,乌龙银行本质上并不能算是正常意义的银行,他实际上是乌龙船厂和唐城开发区的筹资机构。

而这两项投资,乌龙船厂没有原料优势,没有技术优势,更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持,能够赚钱的原因只有一个--战争。李广早在三七年开始,经过四年的投资,此刻才真正的见效。

唐城开发区的房地产业,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欧洲人移民,连市场都没有,更不可能赚钱。其立足点也只有一个---战争。

或许乌龙银行和乌龙船厂的运作模式能唬住一干乌拉圭人,一干南美土豪,绝对是逃不出美国银行家,尤其是摩根这样的顶级财团的眼睛的。

可以说乌龙集团的赚钱模式,美国人能很轻易的复制,或许需要点时间,但是不存在技术难度。

摩根财团之所以投资,可以肯定是美国人看到了其背后的价值。因为乌龙银行和乌龙船厂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乌拉圭的经济命脉,假如乌龙船厂倒闭,绝对会引起乌拉圭的整体政治动荡。反过来说,控制了乌龙集团,就能影响整个乌拉圭的国际政治倒向。

美国人在后世的一些做法,现在已经有了雏形。他们现在已经悟出了一个扩张模式,国家为商人撑腰,商人为国家赚取利益。这正是美国在二战以后的几十年中大行其道的一种国家战略。

分析透彻之后,就能很显然的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想用一千万美金的代价控制乌拉圭。

商业就是如此恐怖。一个表面上只有两千五百万美金存款的银行,其固定资产也不会超过五百万美金,而美国人想用一千万美金获得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按说这可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分析之后就能看出来,这么一千万美金,美国人就可以控制乌龙银行,控制乌龙船厂,控制唐城开发区,从而控制整个乌拉圭。

乌龙银行的价值就在于,这是一个控制乌拉圭的最佳桥梁,最佳切入点。美国人现在想进入这个市场,重新建立一个银行,不是不能。但问题在于银行都是以信誉做生意的把戏,乌龙集团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而且这种商业模式,看得见摸得着,对民众有着无比的说服力。

摩根财团既然提出了总值六千万美金的大生意,这个生意可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三十亿美金(其实还不止)。小生意或许苏茂德可以胜任,但是这种大生意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君不见美国人给中国的桐油贷款一次也就两千五百万美金?故此就必须袁晔出马了。

这件事对海抗军至关重要,甚至超出了和德国之间的贸易约定。

李广一直以来想和美国的上层拉拉关系,但是实际cāo作中难度不小,缺乏一个跳板,而摩根财团完全具备这个资格。没有这个跳板,李广想从美国搞到租借法案项目内的贷款和物资就无从谈起。

袁教授虽然不知道战后租借法案的资金几乎是不用偿还的,但是他也很清楚能贷款对于海唐国和海抗军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很快就商定出了一个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