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勤奋的打工仔

海上长城 第一百八十七章 勤奋的打工仔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且不说rì本人有什么计划,海抗军参谋部做出的方案已经在现有条件下足够的小心了。

首先,除了海抗军初到锡兰的几天时间,海抗军战舰根本就没有在唐港停泊。在外围防潜艇网,炮台,以及专用码头没有建好之前,李广仅仅是命令战舰在唐港耀武扬威了一圈之后,就离开了,他是绝对不会把战舰停泊在唐港的。

李广最喜欢使用潜艇,把自己的舰队设在一个无防护的港口内,绝对是不会干的。

实际上,李广对于唐港的防护要求相当高。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项防御措施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海抗军专门设计了一个水下侦听系统。

而且机场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唐港比起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石像岛来说,自然地理条件好的实在太多。这次李广对机场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议,除了一个正式机场,辖区内规划的几条公路修建的也相当有特sè,总计有五段公路可以承担临时机场的任务。

总之这些防空防潜设施不齐备之前,李广绝对不会把舰队停泊在唐港的。

反正在印度洋,英国有好几个军港,rì本人只要不是提前开始对英美动手,海抗军的安全问题不大。英国在印度洋最大的军港是印度的加尔各答,然后是锡兰的亭可马里港,再然后是非洲有一个军港。这三个港口都是英国海军的基地,足够海抗军停泊的。其他大大小小的锚地更是星罗棋布。

英国的所有海外殖民地,最为重要的就是印度,而印度洋实际上的主人就是英国。在这个区域,连美国都难以插手。不过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呈现江河rì下的局面,即使扛过了二战,也难维持当初rì不落帝国的局面。

最近,史密斯少校给李广讲了个故事,对于海抗军在唐港和石像岛的防空大有借鉴意义。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不经意中就能吸收到许多的巧妙战术。

英国为了保卫长达一百六十五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找了个魔术师设计了一套灯光防空系统。灯光防空不稀罕,海抗军的皮卡级驱逐舰就使用了灯光防空。但是英国人这次使用探照灯却是相当的巧妙。其核心在于用一口探照灯,和几十面大镜子(锡板),利用灯光的折shè的原理在苏伊士运河两侧构筑了一道道光幕。当德军或者意军的飞机轰炸时打开光幕,飞行员根本就看不清地面,那么轰炸就无从谈起。

搞明白了这个原理,李广发现这个防御措施还真的算是惠而不费,立刻命令参谋部设计整个唐港和石像岛的光幕系统,皮卡号驱逐舰的光幕系统也在计划之中。反正花不了多少钱,整个唐港的光幕防空系统总体造价还没有几门高炮价值高,从美国购买到锡板之后,很快就可以开始施工。

十一月二十六rì,大英帝国从世界各地调兵遣将,总算积聚了两万六千人在肯尼亚,准备向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重新夺取非洲东岸的控制权,消除红海航道的威胁。

一个多月以来,海抗军已经算是超额完成护航任务。其实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已经把意大利守军的战斗力削弱了不少。

海抗军空军远远称不上强大,但是战斗机小队队长刘根生天生就对偷袭感兴趣,整天琢磨偷袭战术,加上李广提供的什么超低空飞行等概念,偷袭战术正在向着出神入化的趋势发展。

最近的一次袭击,轰炸机小队也出彩了一把,在没有战机护航的情况下奔袭近千公里,毁了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的空军基地。

这样一来,意大利空军最后的威胁也被削弱。

当然了,弹药消耗也比较大,英国人很有些郁闷,不过看在战果辉煌的面子上还是拨付了一千枚航空炸弹。其中有海抗军最为看重的两百五十公斤穿甲炸弹和两百五十磅穿甲炸弹。

其实海抗军空军消耗的炸弹最多的只是迫击炮弹,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一倍还多。

消耗虽然大了点,但是当惯了了rì不落帝国的大老爷,英国人怎么会嫌有人帮忙打仗。这不,史密斯又在和李广开始谈业务了。

这次英国人主动提出,要求海抗军为英军的地面战斗提供空中支援。如果肯出动步兵的话,英军更欢迎。

提供空中支援,李广可以答应。英国人为海抗军的十二架战斗机和十二架水上飞机还有六架运输机每架战机提供了每月三万英镑的军费,而且燃油弹药也完全满足。可以说这三十架战机打工一个月轻松就能赚上四五架战机,这种生意完全划得来。

不过支援地面战斗和护航战斗难度不同,护航战斗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海空军自己手中,想什么时候偷袭就什么时候偷袭,想炸什么目标就炸什么目标。

而支援地面作战,肯定是要根据战斗实际需要出动战机的。所谓实际需要,肯定是战局吃紧,甚至有意大利空军的对抗,危险xìng就大多了。

李广决定可以和英国人再谈谈条件,比如搞一些330MM炮的炮弹。

维持一支海军难度极大,有些物资可以通过贸易获得,但是有些物资根本就不是钱能解决的。比如大西洋号战列舰上的炮弹不多,每门炮备弹不到一百发,看着不少,如果敞开了训练就明显不够。而李广和德国人做生意求购这种炮弹,如果能到货的话也在明年下半年了。

再加上那种炮弹可以用来改造灵巧炸弹,也能改造成航空炸弹。海抗军可谓急需。

这种炮弹,英国人也没有,但是具李广所知,英国人扣留的法军战舰上有不少这种炮弹的。(袁然在非洲为维希法国的海军打捞沉船,搞到了一些330MM炮弹。)

这件事情,从史密斯交涉的过程来看,难度不小,英国人也没有办法为几艘战舰重开一条炮弹生产线。最终史密斯联系了英国海军司令部,提出希望换成342MM炮弹。口径差了点,不过对于海抗军来说问题不大。

如果作为大西洋号战列舰的舰炮炮弹的话,肯定是不行的。作为灵巧炸弹或者航空炸弹更是一点问题没有。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海抗军空军每消耗一吨炸弹,英国人负责用同等重量的342MM炮弹,或者250KG航空炸弹,250磅航空炸弹相抵。李广大喜,海抗军很多炮弹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迫击炮炮弹。先后两次从德国弄回来一万五千吨迫击炮炮弹,卖给国内一部分,目前库存还在仈jiǔ千吨。

为了多多的消耗迫击炮炮弹,李广立即召回了在缅甸接送人员的六架运输机。

一个多月来,这六架运输机的工作卓有成效。昆明那里海抗军招收的新兵两千多人,以及两千多海抗军家属已经被运送到了仰光。

不仅如此,这六架运输机还跑了几趟国内远程,从第五战区运来了上千新兵。

这次空运,打破了李广的一个概念。以前李广总认为空运的费用高于陆地运输。但是在这个时代,中国的道路状况,交通运输状况决定了陆地运输的费用绝对不低,而空运的费用并不高。

当然了空运只能运人或者贵重物资,低价物资加上运费的话就成天价了。缅甸仰光到昆明因为有铁路公路,陆地运输成本比起飞机来说要低上不少,但是河南湖北安徽到昆明没有火车,陆地运费就高的相当怕人了,比起飞机来只高不低。

根据几趟远程运输的成本核算,从河南运一个人不过十美元费用,当然条件不好,四五十个人挤在一架飞机中。

天气状况如果好的话,再有一个月,海抗军就能把一万新兵全部运到缅甸。不过既然有了赚钱的好机会,新兵的运输工作可以放一放。

于是从十一月底开始,海抗军的轰炸机小队和战斗机小队就开始了勤奋的打工生涯。

勤奋程度,使得大英帝国这样的雇主都感觉不好意思了。天气只要适合,海抗军的空军就不休息。好天气的情况下,空军能每天消耗五六十吨的弹药,十多吨的汽油。简直如同喝炮弹一般,有一段时间,英国在也门的后勤部门都开始叫苦连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