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六十四章 难度重重

海上长城 第六十四章 难度重重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在六月份,李广悄悄的把炮管生产设备也转运到了石像岛。虽然大炮设计小组设计出了三款炮,但是现在又有了新问题。苏联人销售给海抗军的炮钢还是粗钢坯,必须经过水压机热锻成合适的尺寸。李广不得已再次投资从美国购买一台两千吨水压机。两三个月后才能到货石像岛。

苏联人更坑爹的还在于,销售的炮钢单锭不过五百公斤。而大炮炮管的成材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下,也就是是说只能制造二十几倍径的山炮炮管。加农炮和高shè炮那是休想。

根据郑学昌的汇报,李广知道这是苏联人出口炮钢的规定,无论是谁也很难改变。不过郑学昌表示,苏联人在材质方面绝对没有偷工减料。他亲眼看见,苏联人用这些钢坯生产大口径火炮,而这些钢坯是苏联人故意截短的。

着急的冒火的李广,很是后悔,他在五月份才给苏联再次提供了一份情报,条件是两千吨炮钢。如果都是这种坯料,岂不是都只能做山炮了?

苏联老毛子看似粗狂,实际上真是够yīn的。根本就不想别的国家生产重炮。

当李广找到几个美国火炮设计师,这几个设计师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困难当回事。很快就找出了解决方案。

原来德国的88MM高炮采用的是三段炮管,说白了也是接起来的。(二战中期,德国技术提高改成了两段炮管连接),几个工程师如果是创造估计难以想出来这种办法,但是山寨的话毫无问题。

而且rì本进口美国的设备实际上也只能生产四十一倍径的炮管,也达不到李广要求的七十倍径。

由于前段炮管没有炮膛,材料用的少,两节连接就能生产七十倍径的炮管了,不过这也是目前的设备最大限度。

而正是这些条件的限制,海抗军在以后的抗战生涯中,其实只生产了两款76.2MM炮管,一种是二十四倍径的山炮,(仿造德国的步兵炮)一种是七十倍径的高炮(仍然是仿造德国高炮,也充当坦克炮)。拉莫曾经为李广提供的德制步兵炮和高炮被全部山寨。

工程师们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向李广提出生产76.2毫米的火炮,而不是此前计划的75MM。

原因在于,76.2毫米炮炮弹可以和欧洲美国大部分国家的炮弹通用,而且一旦战场紧急可以使用75MM炮的炮弹,甚至弹壳都可以不更换。这样一来无疑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

李广自然是从善如流,立刻接受了这个意见,而且还很虚伪的对这几个工程师表示了感谢。

坦克的生产现在进程倒是也算顺利,底盘已经完全造好,由于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现在只能弄了个汽油机,加了减速机运行,正在检验。也正是因为没有炮塔,这项生产试验被李广以拖拉机为借口搪塞乌拉圭zhèng fǔ。

不过很快的,这款坦克底盘加了铲子之后,就真的被当做了拖拉机。一共造了十二辆,在石像岛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已经到了三九年六月,可是李广最寄予希望的柴油机却没有能够完成实验。

不是李广给的建议不正确,也不是招聘的技术人员水平太差。而是柴油机是一个综合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此前由于依靠轮船运输,在美国和乌拉圭之间购买零件,实验节奏被大大拉长。

现代的柴油机和当时的柴油机在外观上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个头。而一个最明显的技术参数是转速。

比如潜艇和皮卡号上使用的2500匹马力柴油机,转速只是两百五十转。李广也没有敢太大胆,仅仅把速度提高到了七百五十转。这和后世一千五百转甚至动辄两三千转已经算是足够保守了。但是实际上问题仍然多的要命。目前看来别说使用,就是试制成功也是遥遥无期。

不过一个明显的进展是小型车用柴油机,现在进程虽然也很慢。不过这款柴油机成功的可能xìng最大。现在只使用两个缸筒的时候,柴油机能达到七十匹马力。而这款柴油机的转速比现在美国采用的柴油机速度增加了一倍,体积减少几乎一半。按照预期将来十二缸的时候功率应该能达到四百二十匹马力。如果再加上涡轮增压机构,估计达到五百匹马力应该问题不大。

这一切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柴油机的体积可以减小到能装到虎一坦克中。美国现有的320匹柴油机不说技术不够成熟,噪音大,故障多,仅仅是个头就叫李广只能干瞪眼。实在是太大了,高度一米三,重量两吨八多。

如果想装到坦克中,高度绝对不能超过一米。对于李广的坦克来说,这是必须攻克的难题,重要xìng还在坦克炮之上。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李广现在被迫降低期望,把研发jīng力全部投入了车用柴油机上,大型的柴油机只能是往后推。

也是在六月份,热动力鱼雷的研制工作总算有了初步结果。五缸行星发动机的确够威猛,制造出来的第一枚鱼雷速度最高可以达到四十五节,不过也因为发动机太威猛,极其消耗燃料和液态空气。shè程只有十公里。而另一个缺点是装药太少,只有一百公斤。

不过李广不嫌弃,只有这样shè程的鱼雷才能使得皮卡号和霸下号有真正的对抗驱逐舰甚至巡洋舰的能力。

不过这款鱼雷的造价实在是太高,李广采用的五缸行星发动机实际上和战斗机的行星发动机是一个类型,只不过相对要求稍微低一点。

对于高的离谱的造价,而shè程还不理想,李广还是只好继续加大投资,希望研发再进一步,希望能把shè程和装药量进一步提高。

作为成熟产品的电雷,李广的另一项改进工作并不涉及自身的设备和技术,而是必须在美国高价订购。那就是电机里的硅钢片。这个时代最好的矽钢片也是厚度一毫米的低硅片,导磁率低的很。李广已经在美国下了订单,给出了技术要求。如果美国能生产高导磁率的硅钢片,那么电雷的马达可以大增功率,shè速和shè程都能够进一步提高。(现在海抗军使用的电雷已经是最好的电池了,shè程可以达到四点五公里。)

李广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被克服,心中的疑惑却更大。他真不知道自己所选的发展道路是不是正确,在乌拉圭这个非工业国发展重工业已经够困难了,在石像岛哪个荒岛上企业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他实在没有太多的把握。有时候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把一些企业搬到美国去,那里的工业基础绝对不是乌拉圭能比的。但是目前看来没有这个可能了,石像岛已经成了海抗军的重心。

眼光还是不够长远。李广的自我评价。当初为了有一块落脚的地方,落户乌拉圭,现在想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