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一百三十章 大西洋警*察

海上长城 第一百三十章 大西洋警*察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报告,发现不明潜艇。’一声报告打断了李广的沉思。

刚刚进入北海,就有客人上门。对于潜艇,李广不是很担心,现在海抗军的四艘潜艇围绕着PC号形成一个十公里直径的防卫圈。对手想突入这个防御圈的话,要先问问貔貅号和唆猊是否答应。

进入北大西洋,PC号除了一次在英吉利海峡受到了英**舰的盘查,并没有受到其他干扰。或许是李广人品好,一艘潜艇也没有遇到,航程极为顺利。

实际上此时的德国只有二十多艘潜艇能远洋作战,加上在北海活动的潜艇也不过百十艘,远远没有邓尼茨担任海军司令,发动狼群战术时那么恐怖。

克劳德的报告得到了邓尼茨的赏识,而且被希特勒也欣赏,德国的扩建潜艇计划已经提上了rì程,但是等大批的潜艇出现在大西洋上,怎么也得个小半年时间。

小心无大错,李广立即命令准备战斗。PC号上现在可不是运输的标准配置,而是足足一百多士兵。一时间枪炮林立,对准了海面。

最近海抗军再次发展了一种防鱼雷的手段。最笨,但是也是最后的希望。李广曾经从拉莫那里弄到了一千多挺苏制转盘机枪,但是由于子弹和国内的武器不通用,并没有装备陆战队,也没有送到国内。而这些机枪被装备到了战舰上。

这款轻机枪shè速高,弹容量大。在鱼雷接近战舰的时候,不失为最后的手段。

PC左舷,貔貅一号潜艇露出水面,随即步话机中季克良请求指示。李广也很有兴趣知道,自己的潜艇战斗力到底比起欧洲国家如何,随即就命令:“围猎。”

李广在经过了石像岛一战,心态变化极大,现在他对于游走于战场上的感觉很着迷。这里可不是南大西洋,北海在战前要算是英国的澡盆,即使现在英国的海军在北海也有极大的优势。

李广敢于在这个区域动手,却也不算是莽撞,至少天时对海抗军相当有利。北海上乌云密布,但是风力不算很大。这种天气,无论是英国战机还是德国战机都难以升空作战。而且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就是对手有战舰的协助,想抓住PC号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此时PC号距离不知国籍的潜艇还有相当距离。这个目标仍然是潜艇先发现的。在潜艇指示了方向之后,PC号上的观察员才看到了海面上若有若无的烟雾。这艘潜艇明显在海面上充电,柴油机发出巨大的声音。

晴朗的天气,观察员通过望远镜观察几乎可以搜索周围五十公里直径的海面。但是在这种yīn沉的天sè中,即使有专门培养的夜视观察员,也很难发现十五公里的目标,更何况对手是没有高大的舰桅的潜艇。

片刻之后,观察员确认,不明国籍的潜艇距离大约八海里,PC号的安全不用担心。海抗军的四艘潜艇此时已经悄无声息的就摸了过去。

四艘潜艇以静音速度从水下悄悄靠近这艘不知国籍的潜艇。进入四零年,海抗军的战术逐渐成熟,水下潜行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一整套方案。四艘潜艇在大海中如同游鱼,悄无声息,直到接近不足一公里,对手仍然是没有丝毫反应。

对手实在太弱,负责指挥的任天洋很是不满。于是这小子脑筋一转,竟然打起了歪主意。随即就对四艘潜艇下达了一个命令:

全速上浮。

四艘潜艇之间没有电报,仅仅是任天洋在潜艇耐压壳上轻轻敲了几下。这是任天洋和季克良在南海作战时摸索出来的一个简易潜艇水下通讯

技术。不过这种技术局限xìng很大,只能在五公里之内使用,即便如此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潜艇配合作战联络的难题。

这是一艘英国潜艇,等四艘庞然大物升到海面,英国海军才被惊得目瞪口呆。

周围黑洞洞的鱼雷发shè管正对着这艘英国潜艇。此时潜艇上的英国人已经被吓傻了。

这些英国潜艇兵,本来是趁着充电,到甲板上透透气,呼吸一下海面上的新鲜空气。这片海域位于英吉利海峡以北,海峡两边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的战机只用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属于相当安全的区域。这些英国潜艇官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被包围了。

遭遇突变,英国人此时已经被吓傻了。当这些甲板上衣着不整的英军已经准备投降时,四艘潜艇齐刷刷的下潜,消失不见。惊慌中的英国人,甚至没有看清海抗军潜艇的形状。

英国水兵此时不知所措,也不知敌我。别看潜艇已经下潜,英国人此时没有一点胆量动弹。生怕一点点过激动作就引起一堆鱼雷的攻击。

这个时候,有一个眼尖的英国水手拉着艇长,道:“有灯光信号。”

“jǐng。察,立刻停机,接受检查。”

李广在远处已经看到了季克良一伙人的恶搞,也起了兴致,冒充一把大西洋jǐng。察。

英国人真是够听话的,等PC号到了眼前,还规规矩矩的,丝毫没有轻举妄动,甚至连电报都没有发出。

李广一本正经对着英国潜艇艇长布鲁斯道:“我怀疑这艘潜艇走私毒、品,现在请你们配合检查。”

布鲁斯被弄得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年月啊,到处都在打仗,怎么还有缉私的?就是查禁毒、品也不用这么大声势啊,刚才布鲁斯被吓的几乎要尿了,潜艇上的英国水手都被吓的够呛,甚至已经有水手门小便顺着大腿潺潺而下。

在一干英国人被全部带到了PC号上之后,李广立刻带人开始进入潜艇,举着相机,好一顿的拍摄。

临了,李广也没有忘记揩油。李广派人试验了英国潜艇声呐的xìng能,发现被动声呐和德国人基本一个水平,但是主动声呐水平高出不少。主动声呐的核心是超声波发生器和示波器,也被李广摘了下来。而且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英国潜艇上的鱼雷卸了一枚下来。

几个小时后,一帮英国人脑袋发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竟然怀疑鱼雷中有毒?品.

说是敌人吧,人家根本不抓俘虏。说是盟军吧,为何卸走了自己的鱼雷?直到被释放,这些英国人还没有想明白这些东方人是哪个国家的。

临走,李广还煞有其事的道:“请注意保守秘密,看到这个标志了吗?”

李广指了船舷上巨大的五爪金龙标志。

“以后长点眼睛,大西洋jǐng,察,知道吗?哥们儿可是大西洋jǐng,察。以后只准打仗,偷袭商船。不准强*jiān妇女,走私毒*品,拐卖儿童。”

舰长被唬得一愣一愣,心说这什么jǐng,察啊。打仗,袭击商船不管,只管刑事犯罪。

这种菜鸟潜艇艇长,比起海抗军的几个艇长实在是差的远了,且不说潜艇xìng能,就是其jǐng觉xìng都令人怀疑。

本来李广有点想抢了这艘潜艇,不过想了想他还真没有办法处置这群菜鸟。总不能全杀了。如果留着,等到战后又是一个极大的矛盾。

李广感慨一声,谁叫俺是好人呢?最后这些英国海军如同做了一场噩梦,竟然全须全尾的毫发无损。

在李广研究了一下英国这款潜艇之后,他发现,英国潜艇并不落后,至少不比德国潜艇差的太远。这款海狮级潜艇,排水量670/960吨,1990/1300马力,外形尺寸63.63*7.32*3.2M,13.75/10节,10节/3800海里,39人,潜深95M,6具533MM鱼雷管。其设计相当合理,虽无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xìng能均衡,体现了大英帝国深厚的航海业根基。

至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拆卸下的一枚鱼雷,那是李广一贯的作风。李广自从来到这个时代,第一个主业其实就是制造鱼雷。可惜时至今rì,鱼雷的技术参数仍然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提高鱼雷技术,捷径自然是先山寨后吸收然后再提高。

海抗军曾经得到过一枚德国造的鱼雷,对于海抗军生产的鱼雷技术提高极大。现在碰上了号称二战最为可靠的鱼雷--鱼雷。李广自然是不会放手的。英国的MK8鱼雷,1927年开始装备的鱼雷,数据平庸得一塌糊涂,但是就是非常非常可靠,一直用到二战后,1982年的马岛海战,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还用MK8击沉了阿根廷海军最大的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关于这款鱼雷,李广是有所耳闻的。李广早在三八年就发现,拉莫购买美国的触发鱼雷引信极为不可靠,不得已采取了增加数量的办法改善鱼雷的可靠xìng,直到现在海抗军使用的鱼雷触发引信数量都是三倍于德国鱼雷。

这种笨办法虽然使得鱼雷的可靠xìng提高不少,很少发生鱼雷shè出不爆炸的情形,但是也使得海抗军的鱼雷头部装置复杂,占用了鱼雷本来就很紧张的体积。使得海抗军的主打产品533MM鱼雷装药量明显低于德国G7鱼雷。

比如英国的MK8鱼雷,装药就达到了三百四十公斤,比起海抗军的鱼雷装药整整多了一百四十公斤。

实际上英国这款鱼雷的xìng能不比海抗军现在刚刚能生产的热动力鱼雷差,其平庸主要是和二战中后期的德国鱼雷美国鱼雷相比的。除了威力巨大之外,其航速也相当惊人。最大航速45.5节,最大航速时航程4572M,中速41节航程/6400M。这个指标远超海抗军的热动力鱼雷。目前海抗军的鱼雷厂生产的热动力鱼雷在采用了行星发动机之后,动力足够大,但是shè程和shè速一直很难达到满意。原因工程师们也找到了,螺旋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低劣,尾舵的设计也有不足。高速时很难保证鱼雷的直线航行。

但是很多技术问题不是你知道原因就能解决的,想解决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这意味着时间和金钱的巨量投入。

所以能搞到这枚鱼雷,李广很是畅意。这枚MK8鱼雷毫无疑问能使得海抗军的鱼雷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李广的计划中,鱼雷应该是电池之外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但是此前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电雷还算是能够拿出手,可是热动力鱼雷简直不好意思对外销售。

这次海上遭遇,李广收获颇丰。不过世事难料,李广没有想到,他还不如俘虏这艘潜艇,无论是对海抗军还是对英国。一天后英国小体鲟号潜艇的宿命和历史上一样,40年4月18rì被3艘德国辅助反潜拖轮击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