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战争 十二

海上长城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战争 十二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李广每天都在关注着乌拉圭的状况,恨不得插翅飞过去。可是两架运输机还在修理之中,机场也在rì夜不停的修理。

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搞不清鲁滨逊岛的情况,运输机飞到鲁滨逊岛,一旦不能降落,燃油耗尽就只能坠毁。

对于李广来说,现在所需要的除了时间还是时间。石像岛经过短短一天的战斗,别的还好,灵巧炸弹和152MM榴弹几乎见底。打仗真是太花钱了,一天之中,海抗军的各种损失消耗总额超过一百万美金。这种仗如果继续打下去,只用十天,李广就得破产。

短暂神奇的战斗过后,石像岛上一片忙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海抗军的组织结构初见成效,各个部门虽然稚嫩,但是运转已经井井有条,已经不需要李广花费太大的jīng力具体处理各项事务。

不要说纸上谈兵的参谋部没有用,这次战斗中参谋部的作用极为突出。这些参谋们虽然军事知识不多,但是没有思维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更加注重的是是科学的逻辑分析。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分析上的作战方案虽没有特sè,但是毫无疑问极为稳妥。不过智利舰队的偷袭却是无人能预料的,这个战果以及海抗军的损失倒是比预计的差距极大,算得上一次大胜。但是李广并不开心,他现在极为担忧乌拉圭的形势。

黄中华带领的两艘战舰一艘小型商船在三月三rì夜晚就开始了长途奔袭。石像岛距离鲁滨逊岛两千两百多公里,正常情况船队需要五天时间。但现在是战争期间,黄中华不顾船小浪高,刚踏上征途,随行的商船就以最高速度行驶。船队在整个行程中保持着近二十节的高速。

三天,黄中华仅仅用了三天就赶到了鲁滨逊岛。而且在途径十九号渔船被击沉的海域时,还救起两个船员少年。这两个少年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石像岛的土著,两人当时已经在一个岛礁上奄奄一息。这两个少年,也是十九号渔船上仅有的幸存者,两人被海浪卷送到了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岛礁上。中国少年李长江,湖北人现年十六岁。在以后的rì子里,李长江和改名为李大海的土著少年结为兄弟,一起加入了海抗军。李大海的父亲本是这艘渔船上的捕鱼技师已经阵亡。自此李大海成为海抗军第一个外族士兵。

三月六rì,黄中华带领两艘战舰到达鲁滨逊岛。当夜,鲍钢的第一步兵连从岛屿的偏僻之处上岸。

鲁滨逊岛,海抗军相当熟悉,鲍钢就是在这个岛屿上训练的山地作战。一个小小的岛屿,被鲍钢以及手下的几个排长摸的极为熟悉,根本用不着地图,岛上所有能通行的小道都成竹在胸。

几乎所有的军队,无论哪个国家。编制即便一样,但是第一连或者第一团,第一师都是毫无疑问的主力。海抗军的陆战队也毫不例外,鲍钢能担任第一连的连长绝对是竞争出来的结果。

远在海外的李广,无法从国内挖掘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种子,但是他曾经的企业经历告诉他--人才无处不在。俗话说兵多能出将,海抗军这种资格加竞争的军官选拔体制,注定了下层军官必须竞争才能升职。

鲍钢是海抗军陆战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现年三十三岁的鲍钢已经当兵超过十七年,从军阀混战到抗rì战争久经沙场,可以说战争经验无比丰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海南岛的苏青还是远在大别山的徐战都不能与之相比。甚至连目前的参谋长程仲英也无法和他相比。

鲍钢唯一欠缺的就是文化,自小从军的鲍钢几乎不识字。在旧军队中,对于士兵也没有什么人要求文化。后来在国内进入了德械第八十七师,集功成为了一名排长,这才开始识字。淞沪会战时负伤,跟随李广到了乌拉圭。再后来加入了徐战的部队,再次经历了抗rì战场上的生死,随后被调回石像岛。

也只是在最近两三年中,鲍钢学会了读书。这种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旦开始接触了军事教材,理解深度绝对不是那些从军校出来的年轻人可以相比的。在大别山的战斗中,鲍钢实际上就是徐战的副手。鲍钢回到石像岛负责练兵,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在练兵也在练自己,学习更加刻苦,三十多岁的老兵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成长。

如果说目前石像岛上有哪一个人担任步兵连连长最称职,非鲍钢莫属。能被李广派出来dú lì执行这种任务,也只有鲍钢了。而且鲍钢的老父亲和老婆孩子现在也都在乌拉圭。

鲁滨逊岛可比石像岛自然条件恶劣的多,石像岛只是没有资源,但是地理条件却是很不错。但是鲁滨逊岛是属于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李广为了在这个岛上修一个临时机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盛,交通困难。说实在的,这个岛屿除了给海抗军提供一个临时补给点,和当做跳板的机场,最大的用处就是练兵。

当鲍钢带领战士摸到了机场附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沙滩上胡乱堆放着几具尸体,已经被海水泡的的发胀,臭气熏天。看衣着都是海抗军战士。

鲍钢立刻眼睛血红,这些驻守鲁滨逊岛的弟兄他几乎都认识,当初训练时一起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亲弟兄,他的愤怒如同火山一般被点燃。

更令他愤怒的是,在机场跑道旁边,树立四个十字架,而上面钉着四个活人。

鲍钢是个老兵,在中国战场上即使是敌人,尸体也会被安葬。甚至是对外战争,甚至是rì本鬼子,中**人都很少如此糟践对手的尸体。而这些智利军队不仅对海抗军战士横加折磨,更是对死人也没有稍微的尊敬。或许在他们看来,华人不过是一群低劣的生物。

敌人很大意,没有jǐng戒,也没有丝毫防备。深夜中已经在营房或者帐篷中昏昏入睡。

极度愤怒的鲍钢强压怒火,给手下战士一一分配了任务。道:“要死的,不要活的。杀。”

随着一声令下,两百多战士如同疯虎一般就冲了出去。愤怒的战士们冲进营房,成群的手榴弹被扔进了营房或者帐篷。爆炸声中,光着身子的敌人四散奔逃。

鲍钢抱着一挺轻机枪冲在最前,战士们亮着明晃晃的刺刀扑向敌人。弹雨瓢泼,火舌肆虐,敌人一群群的被打倒。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没有怜悯,只有愤怒。

相对于智利人,海抗军战士的身材矮小。但是即便如此,人高马大的白人士兵在肉搏中也丝毫不占上风。仆一接触,就被明晃晃的刺刀捅成了血葫芦。战斗中,第一连的战士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攻击极为疯狂。

海抗军的陆战队并不能算是一支成熟的军队,在第一连中经历过战场厮杀的不过五六人。而有一多半士兵仅仅是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怒火和仇恨在这一刻支撑着整个连队,但是部队绝对不是失控的乱打乱杀,鲍钢和四个排长很好的掌控着进攻节奏。

战斗结束的很快,不到十分钟的战斗,全歼智利一个排的部队。海抗军仅仅六人受伤。

鲍钢救下了四个战士,其中三人由于伤势过重,当晚去世。这更增添了海抗军对智利人,甚至是对白人的仇恨。也使得鲍钢和黄中华对乌拉圭的情势更加担忧。

不过机场已经被炮弹炸的面目全非,没有建筑材料,想依靠这数百的海抗军没有可能短时间恢复机场运行。

李广对黄中华下令,弃守鲁滨逊岛,全速增援乌拉圭。就在这短暂的占领时间内,石像岛上的李广终于和乌拉圭方面取得了联系。

乌拉圭的局势更加恶劣。才三天,蒙得维的亚市内也已经乱糟糟,不仅有抗议游-行,而且烧杀抢劫已经不是个别事件,一天数起。而更恐怖的是,这些烧杀抢劫的情况还在扩大。由于华人已经积聚在船厂周围,这些暴徒已经把目标对准了犹太人,犹太人的房屋被烧,人员被杀。仿佛纳粹已经占领乌拉圭,甚至比德国对付犹太人的手段还要疯狂,蒙得维的亚一片血腥。

船厂周围也已经出现多次的枪击事件,而在中国人聚集的农庄附近也出现了零星的枪声,住所被焚烧的情况也已经发生多起。

在和智利海军的战斗之前,李广处理这种事情的方式相对温和,尽量不引起流血冲突。

可是被智利海军,没头没脑的一次打击,石像岛上军民伤亡总数超过了八百,尤其是阵亡三百多人,这个结果使得李广胸中戾气大盛。即使战斗已经结束三天,李广心中的戾气却有增无减。

六rì晚上,李广下令杨维武的特种小队zì yóushè击,干掉一切敢于带头对付船厂和中国人的暴力分子。

这道命令一下,杨维武的三十人小队立刻开始行动。当夜蒙得维的亚市内枪声不断,死亡人数超过三十。

第二天,乌拉圭乡下有五六个村镇也出现枪击事件,死亡十多人。

而这些死亡几乎全是抢枪爆头,死状极其恐怖。但这只是开始,杨威武的三十人小队在随后的时间里和乌拉圭军jǐng一边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一边不停的发起袭击。

这种暴力袭击使得乌拉圭军jǐng和蒙得维的亚市民开始惊惧。这已经不是暴乱或者sāo乱了,很明显是有组织的军事行动,乌拉圭zhèng fǔ方面为此派出了超过五百人的部队开始围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