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91 定位

海上长城 491 定位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太平洋,大西洋战场上继续打的激烈残酷,呆在大唐岛的李广也一如既往的忙碌。几乎是连续半年呆在大唐岛,整日忙于处理军务政务,李广慢慢的得心应手起来。

李广的工作除了军务,政务也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内容可谓庞杂。自从李广穿越以来,一直有一种装b的感慨:累。更是哀嚎:我真的真的不想当诸葛亮。

但是一直以来,李广却不得不一边掌控大局,一边在细节上兢兢业业。人才的匮乏,力量的单薄,使得李广不得不这么做,整日算计来算计去,如履薄冰。

用李广的话说,根本就没有一国领袖的荣耀,简直就是一个小本生意的商人。别看海唐发展不错,但即便是当下的规模,也不过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

但是国家这样的架构,再加上处于战争时期,决定了他的工作绝对不是一个市长所能比拟的,劳累可想而知。

不过,进入了四四年下半年,海唐国的政府管理基本走上正规,各方面的人员配置日渐充裕,李广这才有了一丝轻松,好像有点当官的感觉了。

海唐这个国家实在太特殊,虽说是移民国家,但是和南美洲以及美国没有什么可比性,管理方面想学都难。不过令李广很满意的一点是,海唐在战争中,以及不可预知或者有预期的危险中,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内耗。再加上海唐掌权的三个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虽有竞争,但是两位准岳父对李广全力支持,故此当下的内政越来越畅顺。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李广属于那种没有什么鲜明性格的类型。现代教育的流水线产物而已。如果是正常世界,像李广这样的人或许能混个马马虎虎,不大可能有像样的成就。没有性格,也就不霸道,也就不专权,更加没有毒才的欲-望。或许成就比不得某些穿越大神,但是李广容易和军政商届融洽关系。却是没有性格的一大优点。多年以后,有某文人对李广的性格做了分析,认为海唐能发展壮大。与李广这种没有性格的性格,有极大关系。

李广有着自己的觉悟。自从他在双千工程中插手,造成了政府工作极大的被动,差点出现经济困境。虽说李广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在国家建设中比比皆是。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国其实也是异常复杂。根本容不得肆意妄为,意气用事。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个难题:总统的职责权限定位。

在这方面,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海唐没有办法学美国,美国是没有总理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海唐都无法缺少总理这个角色,而且制度已经形成,莫说李广没有取消总理的意思。即便是有。也无法实施。

但这年代,找遍世界。也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国家管理体制--总统总理并存的管理体制。

在摸索中,在工作磨合中,李广的自我定位渐渐清晰。

慢慢的惯例(还不是制度)开始形成,李广目前的工作,除了军事仍然是独掌大权,政务方面只掌握方向。

某一日,李广突然觉悟,他的工作不就是市-委书记嘛。当然了这只是李广的感觉,其实他也并不那么清楚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市-委书记是怎么工作的。

既然是市-委-书记,有了概念,李广上道速度加快:意识-形态李广就得费心思了。

海唐政府中人员复杂,儒教,马教,资本主义,什么都有。别看自由皿煮平等的观念,政府也在努力宣传。但是总体上,传统儒家思维还是占据了上风,第二种比较流行的思潮很出乎李广的意料,乃是工产-主义。(二战前后,乃是世界范围内工产主-义思想最流行的年代,这里不多写了,你懂的。)

以前李广对儒教理解不深,只是大致泛泛了解。但是当你身处这个位置,事关国家以及自身的命运,就不得不深刻了解了。

儒教,很可怕。这是李广的感觉。倒不是李广觉得儒教落后的一面很可怕,而是儒教在千年历史中完善的人文逻辑实在可怕。

不要小瞧古人,千年历史中无数惊艳人物的思考,其深度广度绝对不是浅薄的几篇文章就驳倒的。至于儒教中保守一面,压制人性的一面,其实很难都推到孔夫子头上。

在李广的倡导下,海唐政法大学设立了一个哲学论坛。每月都有议题,每周都有辩论会。

海唐虽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分歧冲突不可避免。利益不一定是暴力的根源,思想是暴力根源却屡见不鲜。这一点,即使是在战争中,大多数人也意识不到,但是绝对不包括李广这个穿越人。

真理不辨不明,这是李广的信念,也是李广主动设立这个论坛的原因。当然了,不很自由皿煮崇高的说,这也是控制舆论的手段。曾经愤青的李广,现在竟然主动钳制舆论,无他,屁股下的位置而已。其实,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府都在控制舆论,只是手法各有不同,隐蔽与否的区别。

这一切,李广必须做。李广有李广的理想的海唐,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国家模式,其中必然有冲突不同。但无论什么样的理想模式,都必须以不影响海唐整体发展为前提。

在多场辩论会中,受西方思维影响颇深的年轻人,有些还是学法律的学生,这些未来将成为律师或者法官的年轻人,竟然在辩论中不是社-科院一帮传统文人的对手。

无他,年轻人本身对自-由平-等皿煮的理解不深。某些概念只是感性认识,根本没有完整的逻辑和理论。而儒教虽破败,但是却有着完整的一套逻辑。而且即便是抛开那些天人感应虚无缥缈缺乏逻辑实证的一套。仍然有强大的说服力。

李广不抵触儒教,但是儒教必须改革,吐故纳新。看到辩论会竟然出现了新思维势弱,儒教大胜。

于是李广悄悄的提供些弹药,让这些年轻人充实一下。比如,最近比较热闹的议题:自由和多数人的暴政。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慢慢的,李广发现这种掌控意识形态的办法。还真不错。辩论会中失败一方,或者某些被批驳的谬论,自然是不好意思再登报纸了。久而久之。未经充分辩论的观点,在海唐没有市场,形成惯例。

其实,这种辩论看似公平。后台操作太容易了。要知道。报纸广播,全部被李广互为竞争的两个女人控制着。某些李广看不惯的论调,李广只需在背后稍稍拨弄一下,或是多辩论几场,或是报纸上一笔带过,结果不是被发现了错误,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论坛当版主的爽意不过如此。当版主上瘾,于是李广洋洋洒洒一下子在记忆深处找了数十个题目。这些题目大大小小,涉及各个方面。按照每月一个题目的速度。足足够海唐专业的或者非专业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玩上个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李广此举,可不仅仅是为了统一舆论,开启民智,他意在深远,在下一盘大大的棋。这个被李广称为“版主计划”的方案出炉,李广很是自得了几日。而且,这个计划直接掌控者,李广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自掌握。李广的“亲信”新闻出版署长--蒋则名,乃是具体执行者。

即务虚也要务实。

国家的建设的大方向,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李广是所谓的“高瞻远瞩”。一惯的毛病,李广也自知,即便是他已经故意的“观念落后”,但事实上经常有些超前,水土不服。没有办法,现代人在四十年代就这毛病,改都改不了。虽然李广不敢肯定自己的计划全是正确的,但是他肯定至少九成正确,其他的一成也不会错的离谱,穿越人的优越性就体现在此。

渐渐的,务实方面也大致有了模式:李广提概念提目标。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目标太远大的,制订分步计划,分步实施,一年不成就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甚至二十年三十年计划。然后在议会取得共识,政府实施,司法监督保障。

这样一来,李广的工作其实就是提概念而已,这玩意,李广真的真的在行,工作量大大减轻。

外人,包括在海唐工作的英国人美国人都没有看出来,表面上海唐一直是按照民主国家打造的框架。但是在李广的内心中,越来越感觉海唐当下的情况,尤其是政府结构和经济结构,非常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政府管理机构人员众多,国有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工业版图,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无数的特征都在宣示,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其中李广并没有特别刻意,这种国家管理模式是政府议会司法之间在博弈协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某夜,李广终于想通,老马的理论或许有待商榷,但是有一句话极有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唐当下的经济基础,明显是政府一家独大,经济结构比例也类似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状况。所以这些有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制度,也是理所当然。

这是海唐上下,务实的表现,在摸索中,创造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李广不敢贪功,他的确没有在这方面提供多少建议。用某种宣传口吻来说:这是一种必然。

于是,李广也不再为这些社会--主义特征纠结。没有一种国家发展模式是可以全世界通用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某些方面来说,这样的国家制度模式,李广更熟悉,发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