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四十七章 返航

海上长城 第四十七章 返航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李广经过几次战斗之后,变得很是有耐心。一直等到脱离战场两天之后才开始对接到的电报开始一一回复。rì本人已经露出了主动声呐这种武器,不知道小鬼子是不是装备雷达。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貔貅号已经多天没有对外联系了。

第一条需要处理的事情是,郑学昌顺利到达了广西,不过这次情况稍微特别,海军方面和杜月笙没有购买废钢铁。不是不想做这笔生意,而是被李宗仁全力吃下。桂系的第一大佬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不仅挡住了两方压力,而且更是挡住了更高层伸手。

现在交易已经谈妥,李宗仁付一百万大洋的现金,其余的全部用钨砂充当货款。并且不仅如此,这次李宗仁竟然赊账给了李广四千吨钨砂,价值两百万大洋。也就是说,郑学昌这次送到广西两船废旧钢铁,不仅得到了一百万大洋,还有价值四百万大洋的钨砂。

李广一直不知道,广西竟然也有钨砂。他一直认为只有江西有钨砂。

根据郑学昌打探的内情,原来桂系在得到上次的数千吨废钢铁之后,大量的制造迫击炮炮弹。现在桂系主力在第五战区作战,地处大别山和桐柏山,迫击炮非常适合山地作战。依靠着两千吨钢材,桂系不仅迫击炮炮弹自给,而且还能销售给友军。现在国内战场上桂系迫击炮已经是声名远扬,极大的增强了华军的战斗力。

而李宗仁如此大手笔的赊账只是希望李广能为桂系购买炸药。现在rì本海军已经开始封锁中国沿海,虽然还没有进攻广西,但是想必不会时间太久了。李宗仁对于购买炸药根本没有说价格,表示相信李广,也就是说价格随李广开。

李广对于这位在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将军很是佩服,大人物就是大人物,真正的大手笔,竟然对李广如此放心。

不仅如此,对于海抗军申请zhèng fǔ番号一事,李宗仁表示一力承担,相信不久就会有军令部的批复。

在郑学昌表示了鸟粪运输的隐忧之后,桂系的第三巨头黄绍竑做出了决定。只需要李广把鸟粪运输到越南的海防港口,短运由广西方面解决。现在黄绍竑已经见到了鸟粪的成果。本来李广认为一吨鸟粪每年能增产两吨的粮食,但是实际上经过近一年的使用,一吨鸟粪足足能增产三吨的大米。

一吨鸟粪才多少钱?不到四美元,而一吨大米在国内现在已经是二十块大洋,也就是十个美金。这个生意看似不暴利,实际上对于广西的民间经济影响巨大。

黄绍竑的办法一下子解决了李广的忧虑,要知道在三八年鸟粪商业集团才为广西运送了五十万吨的鸟粪。但是随着船队规模的扩大,现在已经达到每月能运输二十万吨的水平了。

只要rì本暂时不敢占领法属印度支那,那么鸟粪商业集团的生意就能继续下去。李广印象中,rì本是在德国打败了法国之后才开始占领印度支那的。也就是说在四零年中期之后。

李广的记忆不是很清晰,如果鸟粪生意真的能再持续一年多的话,至少能运输三百万吨。这三百万吨鸟粪至少能供应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个省,能保证粮食在三年时间内每年增产一千万吨。这个数目就极为可观了,一千万吨的大米至少能养活四千万人口。

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家做贡献,有了充裕的粮食,那么几年之后的中原大饥荒或许会缓解不少。李广已经冒出一个念头,想办法引导中原地区的灾民往南方来。

第二件事情,李广有些头疼。老乡徐战带了近千的老弱病残前来投奔。本来这些人员李广不很担心安置,甚至希望多一些。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是徐战真是伸手不知道脸红。

徐战要留在国内,他要继续上战场。

要是只这样也就罢了,徐战还请李广支援些武器,支援些人员。

李广看到徐战的要求,简直无语。当初在美国李广最先收了这个跟班。而刚到南京,徐战就把李广丢到了一边回家组织义勇参加抗战。

末了,徐战为了安置手下的家眷,把这么一大堆人托付给了李广。都是中国人,李广能者多劳,接收这些老弱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徐战竟然要借人借枪。

海抗军海军加上陆战队总共才六百人,力量还差得远。比如李广如果想再组织一艘潜艇的人员都很难凑齐整。

不过郑学昌给李广发的电报中竟然满篇都是为徐战说情。李广知道国内抗战的条件艰苦,但是不知道竟然艰苦到了无法描述的地步。

根据徐战的描述,华军中不少部队竟然连人手一支步枪都做不到。而他曾经跟随的胡宗南,算是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了,枪虽然齐整,但是弟兄们上战场不过十颗子弹两枚手榴弹。而后勤供应更是缺乏,很难想象这些热血男儿平时一天中只能吃两顿饭,一顿干饭一顿稀饭,许多时候竟然是饿着肚子上战场的。

受伤的战士几乎没有什么药物治疗,徐战手下的弟兄曾经多次出现受伤后得不到医治,活活的疼死。

徐战也是上过军校的,可是部队严重缺乏火力,弟兄们几乎是依靠血肉在和rì本鬼子厮杀。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使得战场上华军弟兄伤亡惨重,出现敌我伤亡比例十比一的情形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华军训练严重不足。几乎就没有打过几颗子弹就上战场的新兵比比皆是,这样的部队伤亡惨重几乎是必然的。

徐战不是不知道出海也能为国家抗战做出贡献,但是他的良心叫他不能离开国土,他不能抛下阵亡的弟兄。

李广的印象中,徐战虽然有些冲动,但绝对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这次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想必也是无奈之举。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广决定答应徐战的要求。于是一支小小的海抗军编外游击队成立了。郑学昌的船队中有皮卡号上的八十号人以及押送商船的七八十号人。经过计划,李广给徐战提供了三十六个士兵,三十六只枪。四挺重机枪。并且划拨了一些药品弹药。

担心这个小老乡火力不足,专门从桂系那里弄了四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末了还给了徐战一千大洋作为军费。

李广给徐战提了个要求,尽量在沿海发展,不论是华北华中或者华南。只要是沿海,一旦有什么危机,貔貅号还能冒险支援一把。

就这样,徐战带着三十六个弟兄,一本《孟子》一部电台就重新踏上了抗rì道路。

对于钱和军火,李广还能大方,但是这三十多个战士,李广可是心疼的很。要知道这些战士经过一年的训练,耗费了大量的弹药和军费,现在不敢说素质超过华军最jīng锐的老德械师,在苏青这个正牌德械师连长的评价中已经算是中上。

训练一支部队绝对不容易,海军陆战队虽然没有参加什么战斗,但是李广花费的心血很是不少。

第三件事情,叫李广有些不知所措。苏青和苏紫紫的父母要来乌拉圭。未来的泰山要来,李广当然要表示出欢迎了。但是李广高兴不起来,袁然的父母也同船要来乌拉圭。现在正处于矛盾中的李广,对于这四位的联袂到来简直是头大如斗。

李广仰天慨叹,天哪,这不是玩我吗?

在郑学昌的船队返航前,桂系大佬李宗仁还是给李广弄到了一份委任状。不过这个委任状叫李广有些郁闷。

国府倒是批复了中国海外抗rì军,但是没有级别。也就是说李广连一个军衔都没有混到。

李广有点怀疑是不是郑学昌办事能力不足。按照商量好的,申报个团级就成,难道郑学昌报的不是中国海外抗rì支队?而是直接把海外抗rì军的名字报了上去?

这个怀疑虽然不准确,但是也有些中的。李宗仁出于热心,把海外抗rì军的名号报了上去。本来对于这些杂牌军,蒋委员长还是很大方的,敌后的游击队几十个人都能弄个司令的名号,甚至给个少将军衔。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是李宗仁报上去的。

以堂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声威,如果是申报个上校甚至少将根本就不会被拒绝。但是这次李宗仁一口吞下了一万六千吨钢铁,很多人都有意见,结果这个申请到了蒋委员长那里就出了点小小变故。

蒋委员长顺水推舟,你申报的是军,好吧,我不驳你面子,准了。结果委任状上军倒是军了,但是没有军衔。

李宗仁多聪明的人物啊,立刻就知道被委员长玩了。但是争辩也时间不赶趟了,于是李广捏着鼻子应下了这个军长--没有军衔的军长。按照国内的规则,和地方游击队自封的司令是一类货sè。

李宗仁觉得很是不好意思,作为补偿把徐战这支小小的队伍纳入了第五战区,徐战摇身一变成了dú lì营营长,正儿八经的少校军衔。而且还没有上司,直接归第五战区管辖。

实际上,一个第五战区数十万兵力,哪里会排上号。这实际上是李宗仁示好,实质上徐战成了第五战区的zì yóu人,想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反正第五战区只给点军饷,不给军费。结果徐战这支小部队就成了有编制的游击队。

海抗军出现了一个奇迹,军长还没有军衔,一支编外游击队队长竟然有了正式的少校军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