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80 蝴蝶之六月六日 1

海上长城 480 蝴蝶之六月六日 1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李广回到大唐岛没几日,袁总理再次带着外交使团出访南美。这一次出访与以前的外交访问完全不同,海唐国可是大大的在国际上露脸了。海唐国是作为南美三国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战争的调停人出场的,而且是唯一的调停人。

本来像这种事情一般的来说都是英美等大国碗里的菜,再不然也是南美大国阿根廷或者巴西应当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舞台。莫忘了,当初上海抗战时,蒋委员长也是祈求国联调停的,说白了是祈求英美列强调停。但是这一次却是三国一致要求海唐国出面调停的。

南美洲三国打了几年仗,虽然规模不能与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相比,但是本来就贫弱的三个国家已经耗尽了最后的精力,官兵伤亡惨重,经济已经崩溃。无论是秘鲁玻利维亚一方,还是智利一方,都是实实在在的打不下去了。

调停战争,表面上看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稍不注意就会得罪某一国。但是背后隐藏的利益实在太大,大的简直难以估量。

直接的利益是,海唐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到这三个国家的经济蛋糕中。再不济也能拉到国际政治中的盟友。间接上,海唐自此成为一个国际事务中的“大国”。

“大国”的名头有什么用?

看看二十一世纪中国南海纠纷中,美国态度在其中的作用就知道了。这玩意对于当下的海唐来说,乃是刷声望的大杀器。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海唐这次派出的外交使团规格超高,不仅是袁总理和颜外长出动。工商界也有数十名代表随行。

要问为何这样的好事能落到海唐头上,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海唐对南美洲只有资源需求,这是正常的商业范畴,没有人反对的。海唐没有政治控制的**(当然了,也是没有能力。在这一点上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看的很明白,他们也不想引狼入室的。)

第二。南美三国由于去年在战争中互相放火,烧毁了大量的农田,粮食极端匮乏。饥荒已经爆发。而海唐国不仅控制了乌拉圭的农产品出口,还得到了阿根廷的一部分粮食出口份额。更重要的是,海唐现在手中有大把的粮食,乃是赫赫有名的粮食出口国。

粮食。在四四年全世界减产的背景下。乃是真正的紧俏物资。粮食就是武器。海唐当下也不是只看钱,就卖粮食的。在这种背景下,海唐就成了南美三国的首选调停人,而且是唯一的。

后来,在海唐外交使团的调停下,南美三国的战争划上了句号。其停战协定中,有一最重要的条款:智利割让北部的海港阿里卡地区。

作为补偿,玻利维亚则割让两国交界处的同面积土地给智利。作为交换。

秘鲁则承担自由港的公路铁路港口建设费用。

该地区成为三国共同管理的自由港。

这一协定,表面上看玻利维亚最吃亏。割让了一大片土地。但是,玻利维亚付出了一大批山区,却得到了一个出海口,对于其经济来说有着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所以玻利维亚虽不很满意,却接受了这个协定。

对于智利来说,土地面积没有什么损失,也能对国民有所交代。而且自由港,还有三分之一的产权归智利,应当说还是赚了。

至于秘鲁,虽说是要付出不少的经济代价,但是却拥有了自由港三分之一的管理权。

其实,这个协定暗含的一个意义是,未来如果三国发生冲突,这一自由港区域,则成为三国共同的军事缓冲区。即使是打仗,也不会一下子把战火燃烧到自己的本土。这一点,对三国来说都有利。

那么,海唐国的利益又如何体现呢?

海唐很大度的,根本就没有要任何利益,只是要求自由港对海唐商品,现阶段主要是粮食,免收关税。

在自由港设立的初期,海唐以公证人的身份无偿的为自由港提供部分的法官和政府人员,一俟三国的管理机构走上成熟,就撤出这部分人员。

这就是海唐的利益所在,看似不起眼的条约,隐藏着海唐的巨大利益。

免收关税,如果仅仅是当下的粮食贸易,对海唐有利,对南美三国也有利。但是,这三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者说对海唐有不经意的轻视,他们不认为海唐这样的国家除了粮食有什么商品能出口,一国经济不是那么容易发展起来的。李广笑曰:等着海唐的商品狂潮吧。

另一点,海唐在初期以公证人的身份帮三国建立管理机构,看似一点点好处都没有。但是,三国之间的利益真的是那么容易调和的话,战争还会发生吗?这个时间,袁总理的计划是--永远。

此外,海唐在阿里卡地区有一个优势,如果读者记得一百二十六章的内容,就知道那里的伊基克城有着大量的太平天国战俘的后裔,虽说现在已经是混血人种,但是语言习俗都没有完全消失,在政治家的手中,有操作空间的。

总之,海唐所有的利益,将会在未来得到回报。而能否如愿,则要看海唐的发展,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李广对此有着充分的信心,海唐上下都有此信心。

条约签订之后,在海唐的倡议下,三国同时宣布加入盟国,对轴心国宣战。而且,这三国各出兵一个团(规模有点小,只有一千兵力),在海唐军的领导下对轴心国作战。虽说三千兵力,对于世界大战来说,不过是象征性的。但,意义却非同小可。

这一点,更是增添了海唐无数威望。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只能干笑着表示祝贺。更是为这三国的参战,专门划拨了三百万美金的军事援助。

再后来,在海唐的影响下。乌拉圭也宣布加入盟国,派兵一个团参战,仍然归于海唐军的直接指挥。

海唐自此在国际事务中,声望日隆,话语权大大提高。

------------

一九四四年的六月六日,是李广关注的焦点时刻,这一天是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的时间。也是被美英宣传了几十年的伟大行动。李广虽然对二战历史不很清楚,但是对于诺曼底登陆知道的实在不算少,可以说耳朵都摸出了茧。

在这一天。李广接到的第一个消息,却是一个真正的坏消息--洛阳陷落。

对于国内战场,海唐军不能说不够尽力。主动帮忙,还需要向蒋委员长说好话。苏青担任指挥官。海唐战略空军这才能被尽数派往国内战场。

海唐军不能说不尽力。轰炸机加上运输机战斗机,总共超过一百五十架。而且,在海唐战略空军司令刘国邦的带领下,英勇奋战几个月,不仅打残了日军一个装甲师团,更是完全掌握了中原战场上的制空权。

几个月时间,海唐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战机损失超过五十架。飞行员伤亡过百人(包括运输机机组人员),燃油弹药更是消耗过万吨。更严重的是。由于几乎日夜不停的军事行动,一百多架轰炸机也运输机,零件磨损严重,不休整修理已经不能继续战斗下去。海唐这支战略空军,事实上已经失去战斗力。

即便是海唐战略空军已经竭尽全力,中原战场上,华军仍然没有顶住日军的进攻,中华古都洛阳陷落。而这个陷落的时间,仅仅比历史上晚了十天而已。

消息传来,李广一掌打在桌面上,半天憋闷的难以呼吸。

这是李广所知道的一场战役,而且也预作了充分准备,但是,仍然落得个这样的结果,李广很不甘心。

他可以想象,他的故乡亲人,他的爷爷怕是要如同历史上那般流落陕西,去宝鸡讨生活了。

李广已经不知道该怪谁了。

怪日军太强?要知道日军不仅丢掉了制空权,连装甲师团都被炸成了残废。而且日军兵力不多,只有六个师团的兵力,由于黄河桥被海唐空军炸断,日军重武器也不多的。

反观华军,足足五六十万兵力,而且还有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汤恩伯军团。就是这么个华军主力军团,竟然被打的抱头鼠窜。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由此可见。

而汤恩伯军团在溃败中,竟然出现了被农民俘虏,缴械的怪现象。可见华军的**无能,已经丧失了民心。

李广有一个期望--凭华军之力,无论是蒋委员长也好,窑洞里那个毛先生也罢,在战场上击败日军,把日寇驱除国土,扬我中华之国威。

但是,在李广这只蝴蝶的煽动之下,给予了无数的帮助的蒋军,竟然在盟军节节大胜的情况下,日军已经呈现颓势,仍然难以承担战场重任。李广的失望难以言表。

难道和工农党合作才是正确的?李广很矛盾,他实实不愿意参与内战,甚至是间接参与。

其实,李广并没有看全国内战场的局势,只是因为失陷的城市是洛阳,他的家乡而郁闷,很难说这是理智冷静的分析。

事实上,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战局比起历史同期要好的多。

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接受外援的是华军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的部队,三个集团军清一色的杂牌部队。但是在物资弹药的激励下,打的有声有色,在日军几个师团的进攻下,一步不退。

而由于物资供应上不再受史迪威的挟制,蒋委员长也对缅甸战场不再热心,从西南调集了几个主力军,其中就有华军唯一的机械化军--第五军,正在日夜兼程,向东南沿海挺进。

海唐打通沿海外援通道,威力是巨大的,或者说诱惑力是巨大的。不仅杂牌军为了物资弹药肯拼命,连华军主力,蒋委员长嫡系也打的极为主动。这一点是李广所没有想到的,华军各个军头,不论嫡系或者杂牌,对物资弹药的渴望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南方战场上,华军形势一片大好。照目前的势头下去,日军发动的这次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说不定不仅打不通交通线,怕是连本来就极为薄弱的南北联络也会被华军切断。

一旦日军南北联络被切断,广东广西的日军就成了孤军,除了向越南方向撤退,别无他法。

战役前景很好,但是能不能实现,根据华军在中原战场上的表现,李广实在是难以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李广仍然命令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出了护航物资运输,在合适的时机支援一些东南沿海的华军作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