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56 经济之医疗

海上长城 456 经济之医疗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李广一踏上大唐岛,就开始了忙碌。在和袁总理进行了三天交流商议之后,李广送走了这位雄心勃勃焕发青春的海唐国政府总理。

十月十五日,袁晔带队开始了海唐国总理第一次五国国事访问。

在这三天时间里,李广对于政府的开支和投资计划也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海唐国在四三年农业收益最高,但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也是必须的。首先,袁晔和比利时刚果殖民政府签订的关于钾盐矿项目的合约已经生效,前期准备已经完备。海唐国现在就需要排出大量的人员正式开工建设。

政府为商人服务,这种观念在中国内地现在根本行不通,但是在海唐国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主要原因,海唐国的经济是一种特别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国家要获得财富,军队要获得装备,全是依靠的进出口贸易。

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商人和国家结合的愈加紧密。没有国家武力做后盾,商人们出海做贸易,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丧命大海异域。

而政府又对商人们创造的利润极为期盼,双方虽有利益分歧,但是总体上合作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这个钾盐矿项目。李广从记忆中挖出来的钾盐矿大致位置,商人们雇人勘探,政府凭借和比利时的关系促使了合约的签订,现在政府还要帮助商人解决一些困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钾盐公司的老板姓刘,名文才,乃是川中有名的巨富豪绅。由于各种原因,卖了家财筹集了一万多两黄金,来到了海唐。

李广曾因其名望。算是千金市马骨,希望能因此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到大唐岛安家落户。因此接见过一次,提出了这么个项目。

此人和某军阀有些渊源,也曾经是某一小势力的核心,过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倒是有些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刘老板算是重操旧业,此人家族在四川有几处盐井,因此听到有盐矿,虽说此盐非彼盐。却也兴奋无比。

不过,他的这一万两黄金本钱虽然看似不少,但是支撑如此之大的项目却根本不够。后来他又找了一些商人入股,最终搞到了大约一百万美金的股本。

最终商人和政府方面做出协商,政府方面不出资金。只出服务,保驾护航占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外交人员和商人们一起努力。经历了一番周转。总算把这个项目搞成了。

现在商人们遇到了新问题,再次求助于政府。

由于比利时殖民地,黑人虽多,但是愚昧不开化的半原始人,根本无法使用。要想使用,怕是要采用血腥手段。那地方。比利时殖民政府虽可以对武力睁一眼闭一眼,但是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纠纷,而且海唐国也不可能派兵。因此,进度受阻。商人们投入了钱,就想见效益,心急如焚。

刘文才的长子刘黄书(名字够怪)求见李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美国人从比利时手中购买了三万吨铀矿,比利时人倒是非常想赚这笔钱,也想用土著人工作,但是折腾多时,最终发现稍微需要点纪律性和技巧的工作,土著完全的不能担任。最终还是从各地招收白人完成了这项工程。

李广倒是打听出了美国人得到这三万吨铀矿的代价--三亿美金。听的李广龇牙咧嘴,这玩意美国实在是太敢花钱了,单吨竟然折合一万美金。要知道海唐国从澳大利亚弄铀矿,品位比起刚果的铀矿绝对在上,平均每吨的代价不过两百多美金。

五十倍的价差,李广甚至都有点想把手头的铀矿卖给美国了,不过也只是想想,最终还是作罢。

比利时本土陷落,可是现在的比利时刚果殖民政府却非常有钱。怪不得购买海唐国的武器,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甚至还有一些有钱人贷款给海唐国政府,零零碎碎竟然有一千多万美元,在这次铀矿交易中,比利时人真是吃的够肥。

在这种情况下,海唐国就必须为商人解决一些问题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需要付出一些精力的。

李广处理这种事情,一贯的有些超前。有人评价李广是深谋远虑,但李广自知他的水准也就一般人。他的青少年时代,从未有超人的表现。所谓深谋远虑其实不过是后世的一些常识而已。

大唐岛以及周边各岛黑人数量并不算多,总共不过三四十万,这些人都算不得土著,都是几百年来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此的。当下,具体有多少,即便是李广也不知道准确数目。

对于黑人懒惰,愚蠢,暴力等观念,李广有那么一些。但是在海唐国大多数人眼中,却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黑人劳工俘虏在经历了小日本俘虏的长期调教之后,真的是温顺勤劳,当然还是比较笨。

这次,对刘文才的钾盐矿,李广大手一挥给出的帮助就是:第一批拨付一千黑人劳工,至于保安队什么的,刘文才会自己解决的,武器李广会支援一些。

自此这个钾盐矿,运营模式就渐渐形成,从刚果开矿运回大唐岛钾盐矿,再从大唐岛运输粮食和黑人家属。

在某种人道主义的名义之下,陆陆续续的把这些黑人还有他们的家属都送到了刚果,十多万黑人自此扎根非洲。

当然,此时的李广只是出于挖矿和把黑人移出海唐国的思想,还没有狂妄到立刻插手刚果的念头。再者说了,比利时总算是海唐国一个比较不错的朋友,李广说:俺是讲道义的。

李广和刘黄书做了一番深入交流,两人年龄相同,共同语言也多一些。这番话,这个刘黄书在以后数十年的岁月中,搅动非洲的风云。引起了非洲格局的诸多变化。刘黄书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李广,深谋远虑,眼光直透未来。李广在四三年十月份和他的这番交流,一直在指导着他的人生。

刘黄书有些言过其实,诸多成就是其努力的结果。李广对刘黄书的评价:中华不是没有能人,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的人物大有人在,刘黄书就是其中之一。

--------

有些政务,李广处理的很是爽快恣意,比如刘文才父子的盐矿项目。但是有些政务,就由不得李广任意而为了。

海唐国有一个一千所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在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李广的超前思维,这个计划一再的超支。

而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迫使海唐国政府再次加上一个新的计划--医疗卫生生育计划。政府开支不得不再次大幅度超支。

袁总理已经做了个初步计划,而李广的办公室一干秘书们也做了充分的调查。最终结论,必须投入。而且是加大投入,事实上此时才开始投入政府已经做的晚了。这是政府管理的严重错误。李广倒是无意责怪政府方面。事实上他也忽略了这个方面。而且议会也失误了,没有这方面的建议。

一个新成立的政府,机构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像这样的事情不能下情上达,这就是制度的错了。

海抗军当初在石像岛曾经经历过一次瘟疫,当时李广怀疑是国人的某种疾病带到了哪里。石像岛土著由于长期和外部环境隔绝,没有抵抗力。

因此,在大唐岛开始移民时,海唐国还是建立了一套防疫计划的。经过一两年的完善。被称为“洗礼”的卫生措施,现在已经成为一套新移民入籍必备的程序。

其中包括补充营养,理发洗澡换衣服,治病,讲卫生课,灌输国民精神,入籍宣誓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治病这个环节实在是完善不起来。政府由于资金的紧张,做的还远远不够。只能是抓重点。

这个年代,饥饿是穷人最大的敌人,饮食不卫生是正常情况,在移民中最广泛的病例竟然是蛔虫病,故此大多数的新移民只是吃了驱虫药。至于其他病症,或者可能引起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不仅是技术上无法保证,资金上也无法保证。

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加上某些不为人知的因素,在大唐岛最近一年多来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瘟疫七八次。而这一回就不像是石像岛只是土著得病了。生病的不仅有土著,也有唐人。根据统计,一年半以来唐人死亡人数竟然达到惊人的万人,至于土著死多少,李广可以不关心。

海唐国的移民之路本身就充满的了艰辛和鲜血。切不说灾民们从故乡到达昆明这一段漫漫征途中的伤亡,仅仅是从昆明坐飞机到缅甸的密支那,从密支那步行或者坐车到印度的列多,再从列多坐火车或者汽车到达加尔各答港口,再坐船到达锡兰专程到达大唐岛。这么长的旅程,这么长的时间,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两年以来死亡人数也不低于万人,有死于疾病,有死于海难,有死于日军轰炸,有死于印度暴民的抢劫。

对于有些伤亡,或许可以归结为不可抗力,但是这些贫民到达大唐岛之后,眼看可以过上温饱日子,竟然死于瘟疫。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袁总理和李广都不会任其发展下去,这是对国民的犯罪。因此建立完善的基础医疗体系,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海唐国国民的健康,还关系到海唐国对国内移民的吸引力。

而医疗卫生生育计划中的另一个方面--生育。也是必须立刻重视的,当然这里肯定不是要计8划8生育,而是要通过医护手段,尽量的保证孕妇的安全,婴儿的顺利生产,以及幼儿的成长。

海唐国情况特殊,目前总人口大约两百五十万(土著暂时没有计入)其中从国内来的两百万移民中至少有九成都是男子,女子不到一成。

更严重的是未婚男子居多,汉家女儿远远不够。

政府以一切手段,甚至是很不道德的手段弄到了三四十万的各族女人,其中有缅甸印度锡兰等地的女人。

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

海唐国有婚姻法,但是百姓有变通手段。

从中国内地来的女人或者女孩。适婚年龄的或者年龄尚小的,无论俊或丑早就被军人和政府官员以及商人子弟早早订婚。

据李广所知:苏毛氏的几个丫鬟,不怎么识字,也不怎么漂亮,但是嫁的人家可是都很不错的,至少也是海抗军的连长。从这一点,就知道中国女人在海唐国是多么的受欢迎了。

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办法平等,条件好男子的自然是有婚配的优势。

次一等的是缅甸女人,因其和华人长相几乎没有区别,虽然语言有异。但也如同疯抢一般的成为唐人的配偶。而欧洲白种女人在大唐岛虽不多,也有一些,审美上虽不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是自古中国就是以白为美,总之也不愁嫁。

至于再次一等的。就是印度女人或者锡兰女人,虽有人嫌弃。但是现实情况下。审美观的差距和血脉的观念被忽略,也根本不愁嫁人。

而最近一段时期,唐人农民和土著女人之间的通婚却越来越普遍。大唐岛这里的土著蓝昆仑族,虽然李广一直把他们看成黑昆仑族差不多的人种。因为表面上看,也相当黑。

但是随着认识的加深,大家发现。他们真的不是黑昆仑族。这些人因为平时不穿什么衣服,被热带的阳光晒得黑黝黝。但是无论落后与否,女人相对于男人还是稍微知道遮蔽一下身体的,某种研究之后。于是大家发现这些人虽然比国人黑一点,但是皮肤算是黄中泛青。

海唐国的移民中,有极大的一部分农民属于那种家无隔夜粮的,几乎是在生死的边缘挣扎。在国内也是娶不上媳妇的,但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传宗接代的思维开始占据上风。

于是乎,在万不得已之下,某些娶妻无望的农民也开始逐渐接受蓝昆仑族的女人。不过,也是挑选皮肤不是那么黑的女子。

至于黑昆仑人,李广虽未明令,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倒是没有人娶妻。

李广虽然自称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内心中对于蓝昆仑(应当算是印尼人种)这样的人种还是有些抵触的。他知道混血儿一般都健康漂亮,但是也知道据说混血儿智商稍低。

没见南美洲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纪也发展不起来吗?李广猜测,或许有那么一些白人和土著混血的因素在内。(南美只有阿根廷勉强算是纯种白人国家。)

现在,他虽也意识到,兰昆仑算不得黑色人种,但是也肯定不会把这些尚处于半原始状态生活的族群当成高智商种族。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只能是尽力做好,却不可能如同神仙一般的面面俱到。只能考虑战争胜利后尽量从国内多移民一些妇女。

不过,现在李广对于中国内的状况也了解颇多,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他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孩是多么的悲惨,女婴刚生下来,养不起的家庭溺死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没有后世的计划生育造成男女比例的扭曲,但是此时的男女比例怕是比二十一世纪还要严重。未来移民,想要多移民一些女人怕是有着相当的现实难度。

李广的记忆中有那么一条,东亚的人种智商最高。于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李广就把棒子女人和日本女人列入了未来的目标。

别管族群,至少外观上国人和棒子女人日本女人生下的孩子绝对看不出区别。这一点李广曾经见过,他一朋友娶了个棒子妞,生下的孩子健康漂亮,而且根本看不出和国人有区别。

此外,中国一贯是父系血统观念,倒是不至于形成对混血儿的歧视。

在海唐国,虽然有婚姻法对女人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保护,但是女人地位提升的根本原因却是男多女少。

男女平等,在中国很多年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海唐国倒是实现的非常快。尊重女人爱护女人保护女人的权益,政府方面几乎没有做什么,却自然而然的形成。

后来这一点,被政府无耻的拿来做政绩,在世界上广泛宣传,以至于成为文明世界的标杆。

想得太远,想的李广头疼。反正李广就是再努力,怕是也不可能使得移民们一人娶一个中国女人。与结婚伴随的是生孩子,这件事眼下必须立刻着手做准备了,绝对不能等出了大问题,然后才亡羊补牢。

海唐国虽然还是光棍占大多数,而且婴儿出生的并不多。不过由于医疗缺乏,连勉强能够承担接生任务的接生婆都没有几个,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高的惊人。李广看着数字都浑身哆嗦,实在是太可怕了。能让经历了战火死亡的李广都感觉到可怕,这个比例就真的惊人了。

二十一世纪,人们根本想象不出来这种恐怖的死亡率。

要知道,短短一两年就有近五十万对新人结婚,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四四年肯定会迎来一波婴儿潮,数量怕不有三四十万。而且以后每年,海唐国的婴儿出生量怕是也不会少的。

如果政府方面的计划延迟,很有可能造成令人难以接受的惨剧,甚至是必然。

这可是海唐国第一批婴儿,也是未来的第一代本土国民,对于缺乏人口的海唐国来说,如何重视都不过分的。

于是,建立医学学校培养医生,在各个乡镇建立医院,以及建立一个常设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等专家学者们做出计划,李广才知道,钱就是这么花出去的。

十个亿(两千五百万美金)的唐元开支列上了政府计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