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90反攻之舍得

海上长城 390反攻之舍得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达到诱敌深入,迅速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的目标并不容易,为了达到目的,海抗军可是在许多细节上动了不少脑筋的。

理想化的考虑锡兰战局,海抗军有两种最期待的结果;

第一,阻止日军继续增援,按部就班以最少的损失消灭日军力量。但明显不切合实际,海抗军没有主力舰艇,无法阻止日军增援。即便是已经完成最后舾装的印度洋号航母到达大唐岛,也不一定有绝对把握完成阻敌增援的任务。鬼子在中途岛海战之后,虚弱许多,但是日本海军力量仍然不是海抗军一艘航母所能相抗的。

第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锡兰日军,断了日军增援的念头。但是,多番推演之下这一点仍然不切实。数万平方公里的锡兰岛,已经算是有了战略纵深。海抗军想凭借一万七千兵力,击败日军三万多部队,已经相当困难。要想在日军一个增援周期内消灭鬼子,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基于这两条考虑,那么海抗军就不得不选一种次优的战术。

古有“以战促和”的战略。李广所要做的就是打疼敌人,让日军在锡兰付出惨重代价,如果还有更大的期望的话,那就是能够占领亭可马里,使得日军增援难度加大。使得日军觉得占领锡兰的代价太高,再辅助以强大的军力展示让日军知难而退。

不过小鬼子是不是真的有头脑,能算出这笔账的盈亏,根据鬼子一贯的表现,李广还真的是没有把握。

现在海抗军要做的就是打疼日军,消灭日军在锡兰的有生力量。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考虑能不能在日军的一个增援周期内占领亭可马里。或者日军会不会知难而退,都是奢望。

但是这样一来,就和当初李广与袁晔总理商量的应对策略完全不同了。当初李广和袁晔本打算示敌以弱,让日军的全部精力转向太平洋中部和美军死磕。

战争,哪能事实尽如人意。小小海唐即便是在世界战争中抢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但是距离玩弄英美两国与股掌之上的能力还差的太远。

海抗军的战术筹划是一个整体方案,为了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在侧翼战场上,海抗军也有一整套作战方案。

在唐港的侧翼战场上,前一阶段一战成名的山地营营长佘劲松现在已经升职。成为一名中校团长。现在佘劲松带领四千兵力,正在缅甸中部的广大山区向日军反攻。

不过,反攻的主力其实并不是海抗军,而是锡兰各族组成了“炮灰兵”。而佘劲松只是指挥这些部队,海抗军官兵在这支部队中充当教官和指挥员。

成立才一两个月的军队有战斗力吗?要知道。在山区和海抗军对抗的可是日军的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六千多兵力。虽然不是什么日军的野战编制。却也算得上正规军。

绵羊带领的狮子或许没有战斗力。但是狮子带领的绵羊们也是有战斗力的。在佘劲松的指挥下,锡兰这些杂牌到不能杂牌的军队,真的有战斗力的。

从九月底开始,佘劲松指挥的锡兰军就开始了反攻。令田中久一大惑不解的是,锡兰这些懒惰温顺的土著人竟然每战争先,战斗中顶着枪林弹雨冲锋比比皆是。比日军还要悍不畏死。

田中久一搞不清原因,甚至猜测会不会有什么传说中的锡兰特产--印度神油(传统上,锡兰算是印度。)在起作用。

田中久一的猜测,虽不中。但也差不多。锡兰土著在战斗中,使用了一种被称作:“无敌丸”的药品。

这种‘无敌丸‘,可是某些“无良商人”的杰作。造出这种药品,起因比较复杂,一个是海抗军在索马里战斗中,发现意大利军用鸦片激起黑人仆从军的战斗兴奋。另一个起因是,潜艇三队队长全永海在和德军潜艇兵的交往中发现,德国人有一种药丸,可以让士兵长时间的保持兴奋,连续作战。这种药物在纳粹国防军医院中的代号叫“obm”,包装上贴着“兴奋剂”字样的标签,说明书上则说“吃1至2片,就可以不用睡觉”。

全永海当时有这个发现,还兴奋的不得了,被李广一盆冷水浇头。这才知道,那玩意说白了就是毒,品--脱氧麻--黄--碱加上可卡因再加上吗啡造出的玩意。

德国高层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危害,但是在战争期间,没有人顾忌太多。对于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士兵来说,今日不知明日事,麻醉一下神经也好在死亡到来之前,少一些痛苦。因此这种药物在德军中大行其道,危害极大。

其实在二战中,德军使用这种药物增强战斗力绝不是独此一家,俄军在历史上基本都是依靠他们最常见的麻醉剂——烈酒伏特加来充当麻醉药物,以克服战争恐惧症的。英国则购买一种精神增强药物,可以让飞行员连续执行任务超过48小时而无需睡眠。而美军中抽大-麻的比比皆是,至于巧克力实际上也算的上一种兴奋剂。华军中,双枪兵的存在几乎是普遍状况,高级将领们抽鸦片也比比皆是。甚至在某些部队中,激励士兵作战的赏格就是大烟土。

战争之恐怖,正是人类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

当海抗军有了黑昆仑营之后,这种药物再次被秘密的提上了计划。不过这种无敌丸就没有那么高科技了,只是在美国购买了大量的脱氧麻-黄-碱,混合上大烟膏而已。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是挡不住量足。效果那真是刚刚的,温顺的锡兰人吃了这玩意,连督战队都不用,嗷嗷叫着就向前冲锋。

战场上经常是战线这样一幕,锡兰人嗷嗷冲锋。日军火力点和防御阵地完全暴露,海抗军重火力在后面一一清除,有时候战机还会出动加以配合。

战术简单粗暴。但是一次不成来两次,两次不成就三回,小鬼子最后发现,他们真的耗不起。半个月的战斗中,佘劲松就这么一招,但是却打得鬼子节节败退。一个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就在这种送死战术之下,伤亡过半。至于锡兰军的伤亡,海抗军没有做过统计。

这才是海抗军在十月反攻中,连环计的第一步。海抗军摆出一副不惜代价。从山区进攻的架势。由不得田中久一不接招,如果田中久一接招,日军对于唐港正面的进攻必然减弱。如果田中久一不接招,那么田中久一唯一可选的胜利道路只可能是山区采取守势,牵制海抗军力量。而正面发动强攻。以期在海抗军把日军从山区完全驱除之前,拿下唐港。日军只要占领唐港。那么海抗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日军完全可以徐徐图之。

反观海抗军,表面上是死守卡特勒山,在山区发动进攻。一旦把日军从山区驱逐出去,就可以顺势占领锡兰首府科伦坡。这样,就可以绕过锡兰中部的山区。进攻亭可马里军港。同样的,日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有增援舰队到达。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港口登陆。仗已经打了这么长时间,海抗军有戒备的情况下,鬼子再也不可能采取六月份那种出其不意的登陆战术了。

两军对垒,尤其是面对日军这样相当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任何太一厢情愿的战术和计谋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海抗军参谋部制订的这个计划,就是堂堂正正的阵仗,可谓是阳谋。

阳谋,就是那种你看得懂,却不得不被动应对的玩意。田中久一看的很明白,本来他并不认为在山区进攻的海抗军能够迅速拿下科伦坡,即使是海抗军不计代价的使用锡兰军队。

但是,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山区的日军第三十五独立混成旅团伤亡惨重。这还不算,更严重的问题是:日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有一个少将旅团长,五个步兵大队长。这才打了没有几天,竟然死了整整一半。

这个战绩当然是海抗军的无线电侦测仪发挥了效用。不过,不学无术的鬼子们根本想不到这种手段,而是把精力投向了缅甸奸细。

这种损失给了田中久一极大错觉,仿佛海抗军在山区的推进用不了几天就能兵临科伦坡城下。

事实上,佘劲松指挥的部队到了十月八日,已经打得精疲力尽。总共三万出头的锡兰军,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阵亡六千余人,伤兵近两万,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如果继续强攻,那就要真正的消耗海抗军的兵力了。

不过,这种错觉,也迫使田中久一加快了进攻唐港的节奏。田中久一实际上此时已经开始进入海抗军设定的节奏。

---

卡特勒山一战,日军损失惨重,但是不管怎么说算是拿下了这道拦路虎。而前面是一马平川,田中久一已经被严重打击的心态重新开始昂扬起来。

久经沙场,田中久一也不是没有想到海抗军有什么阴谋。但是眼前海抗军已经没有了有利地形可以依靠。而且海抗军在卡特勒山丢下大批的武器,两百挺轻重机枪和近两百门迫击炮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日军一个师团也凑不出这么多的。小鬼子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像这样丰厚的收获,并不多见。因此,田中久一判断,海抗军是真的败了,扔下如此多的武器装备,距离崩溃不远了。

促使田中久一下定决心,继续猛攻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在长达四个月的战斗中,日军第一次俘获了海抗军战士的遗体。

缴获如此丰厚,海抗军连弟兄们的尸体都顾不得收,足以说明海抗军是真正的败了。田中久一也因此放下了最后一丝的疑惑,压上了全部兵力,准备在平原上和海抗军一决胜负,一战拿下唐港。

实际上,海抗军丢下的轻重机枪都是差不多已经打废的武器,迫击炮更是老旧的东西。李广根本就没有一点的心疼,只有三百多具将士的遗体,才是李广内心的隐痛。但为了胜利,李广不得不在内心中对弟兄们道个歉:对不起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海抗军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冒险放弃有利地形,就是为了诱敌深入。

至此,田中久一开始向着错误的道路越陷越深。

十日白天的战斗中,海抗军节节败退十多公里,直到傍晚才在几个湖泊之间构筑的第二道防线上,站住脚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