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48 太平洋战争前的盘点

海上长城 248 太平洋战争前的盘点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在最为紧张的训练阶段,李广最为关注的是自由龙号航空母舰。由于美国人提供的轰炸机到货太晚,轰炸机的上舰训练就成了重中之重。

李广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全部呆在自由龙号上,严厉的督促着海抗军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训练。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个多月来的训练之严酷。六十名精锐飞行员一人丧生,三人受伤。每架飞机的起降次数都超过了五十次。而这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就消耗了超过五十万美金的物资。

由于在阿拉伯海战中的经验,鱼雷机实际上很难突破战舰的防空力量。于是在海抗军的航母舰载机中,毫不犹豫的摒弃了鱼雷机这个机种。当然了,也是因为没有鱼雷机。而舰载水平轰炸机,李广干脆没有想,连美国人现在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舰载水平轰炸机。

由于美制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机翼不能折叠,占用机舱空间极大,导致了自由龙号上的战机搭载数量减少。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李广不顾海水对甲板上战机的腐蚀,毅然决定在甲板上也充分的布置舰载机。(注意,日本鬼子的航空母舰搭载战机数量比美国少,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日本鬼子不舍得把珍贵的飞机放置在甲板上风吹雨淋。)

最终自由龙号航空母舰上搭载战机的数量保持在四十八架。其中二十四架战斗机,二十四架俯冲轰炸机。

训练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到了四一年的十一月底,海抗军这支以航母为中心的混编舰队终于具备了初步战斗力。

李广所做的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海抗军终于达到了他心目中的海军模样。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已经是一支现代化海军了。

在一九四一年,海抗军没有冒险出击,除了潜艇没有间断战斗,其他部队对日军战斗都不多,但是这一切在李广看来都是值得的。

抗日战争不是一天就打完的,海抗军只有更加壮大,才能对日寇打击更重。

深知敌我力量的差距,李广岂敢凭血气之勇,拿弱小的海抗军和日军决战。李广在这一年中告诫自己,也劝告手下的官兵,磨斧不误砍柴工。

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海抗军陆海空三军合计人数两万六千,后备新兵人数近九千。这就是李广到这个时代几年来的成就。

经济方面,海抗军自身的产业收缩了。比如乌龙银行和乌龙船厂,但是利润在未来的一年多,将不会减少,甚至会大幅增加。

乌拉圭的唐城开发区,经过两年的投入期,袁晔总理的政府部门第一次见到了一百多万美金的利润,随着世界大战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大的利润突破。

苏茂德为代表的商业集团,虽然一直以来政府没有真正的抽税,但是账目上积累的税收总额也已经达到了三百万美金左右。而这些资金,将会是海抗军未来的发展基础。

技术方面,海抗军现在的潜艇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潜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技术的提升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提高的,到了四一年底,海抗军的潜艇设计水平已经相当的领先世界。到了这个时候,李广才有点身为现代人的自豪感--总算有一款领先世界水准的武器了。

海抗军所能生产的鱼雷,现在两款最主要的鱼雷--533mm电雷和热动力鱼雷全部定型,李广虽然不敢说领先世界,但是绝对不算落后。

三英寸炮系列,高炮,和步兵炮到目前为止产品都不比德制火炮差,所缺的只是产量而已。

虎一坦克,在李广花费了巨量的资金之后,终于定型。到了这个时候,李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款坦克的真正先进之处。李广太追求火力,一款二十五吨的中型坦克,装备71倍径的坦克炮。这个指标,无论是这个时代的哪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的,71倍径的三英寸炮穿甲能力固然强大,但是后坐力也是极其可怕的。二十五吨重量的坦克,很难承受如此大的后坐力。为了达到装备这款坦克炮的目的,设计师们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坦克一样采用刚性炮架,而是采用了和高炮近似的柔性止退。经过多次的实验,炮管的后退距离达到了三十五厘米。这样以来,坦克的炮塔部分空间就被迫加大。结果这款坦克造成后,李广竟然是越看越喜欢,实在是太像现代的坦克了--炮塔比起这个时代所有的坦克都大。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坦克,炮塔和底盘之间的重量比例大约在一比三,而海抗军这款坦克,炮塔和底盘的重量比例是二比三,很是接近现代化的坦克。

别看海抗军这款坦克的总重量只有二十五吨,但是李广可以肯定的是,这款坦克的防护绝对不比苏联的t34坦克差。且不说装甲厚度基本上在同一等级,前装甲更是达到了四英寸100mm的厚度,仅仅是坦克的高度就使得这款虎一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绝对要强过苏联的t34。t34高度2.45米,而虎一型坦克的高度还不到两米。正面的受弹面积大大减少,受弹面积小,被击中的概率就低,生存能力就强。至于美国的谢尔曼坦克,高度近三米,在这项指标上就更难与虎一坦克相比了。

而装甲的布置,无论是车身还是炮塔,都是倾斜的装甲,不仅能弹开炮弹,还能增加穿甲弹的破甲难度。

至于这款坦克的越野能力,李广很是自信,首先是柴油机的功率四百匹马力,足足的使得这款坦克达到了16匹马力每吨的指标,再加上五百零五毫米的宽大履带,都使得这款坦克有着良好的越野性能。

但是这款坦克虽然各方面性能都不错,却是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价格太高。这个缺陷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大量的零配件采购,所有的原材料也都是采购所得。二是这款坦克的精度要求也高。按照目前的制造成本,这款坦克造价在五万美金上下,即使未来加大了采购制造批量,怕是也难以降低多少成本。

总之这款坦克的设计制造在李广眼中并不算成功,怕是难以给海抗军带来利润,即使是自己使用造价也实在有些受不了。

弹药生产,无论是海抗军自有的发射药厂还是联营的炮弹子弹厂,在四一年的年底总产能接近每个月五百吨。虽然不算大,但是已经差不多能达到中国国内的弹药总产量了。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仅仅能生产几种子弹和六英寸以下口径的榴弹,但是也算不小的进步。

(这两章算是过渡章节,写完了更觉自己是流水账,不过还是觉得必要的说明一番。就不敢求推荐,求收藏了,抱歉。还是谢谢书友aaa215045的打赏。)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