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40 贸易杂记

海上长城 240 贸易杂记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四月,袁晔教授在乌拉圭和美国和摩根财团的谈判取得了成功。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协议顺利达成。

合作协议确认,摩根财团以一千万美金收购乌龙银行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成为乌龙银行的董事会主席。从此乌龙银行的主人就是美国佬了。

虽然都是一千万美金,但是这种购买股份和注资得到股份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区别在于银行的价值几乎提升了一倍。

李广失去了乌龙银行的控制权,但是却获得了现金。虽然卖的价格很不错。但是很明显,这一项交易李广是吃了大亏,失去了乌龙银行的控制权,也就削弱了对乌拉圭的影响力。

第二项合作,摩根财团出资一千万美金,购买乌龙船厂的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当然了,海抗军和乌龙船厂的订货合同必须完成,没有盈利的价格也被美国人接受。

这一项交易,对于李广来说等于失去了乌龙船厂的控制权,卖出股份的价格也足足的有相当利润。但是有了摩根财团的加入,乌龙船厂的盈利肯定会超过以前自己经营。摩根财团在美国的影响力和管理能力,科技实力,贸易能力,绝对不是李广能比拟的。海抗军以后购买船只的代价可能会稍微高一些,但是可以从乌龙船厂得到更高科技含量的船舶,总之影响不算很大。

总评来说,李广这项交易算是合理公平。摩根财团也没有吃亏,他们也有内幕消息的。

摩根这样的超级财团,对于美国的政策把握是相当的到位的,他们知道美国总统罗斯福很快就要下令(六月份),美国将出资三个多亿美元,建造两百艘自由轮。

摩根财团其实看上的就是乌龙船厂的十二个大型船坞。要知道万吨以上规模的船坞,乌龙船厂就有三座。这些设施并不需要很多投资,但是需要时间。没有个一年半载,休想建成。

摩根财团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只要拉来了美国政府的订单,轻松就能把投资赚回来,而且还有盈余。

更何况,摩根财团完全有足够的能力招收更多的高水平设计师,乌龙船厂将会不再仅仅局限在制造民用船舶上,或者说建造的战舰也是民用船舶的水准。这也是极大的盈利点。

仅仅从商业的角度,李广并没有吃亏。未来他从乌龙船厂获得的盈利将会超过自己经营,滚动发展所能获得的利润。

美国人控制了乌龙船厂,对于乌拉圭经济的控制力就更加强大,这当然要算是美国人的胜利。

以上两项交易,如果美国人肯持续注资,那么李广的股份将会很快被稀释,连对银行和船厂的影响力也将会失去。

在这两项交易中,袁教授表现出了对美国人足够的善意。美国人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

看似商业贸易,但是实质上双方都很清楚,这种贸易的级别实际上是对乌拉圭控制权的转让。或者说美国人买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极好的跳板。

在协议的附加条款中,海抗军又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海抗军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四千万美金无息贷款,为期二十年。注意这是海抗军得到的贷款,而不是乌龙船厂,也就是说没有抵押。而且直到此刻,美国人还没有承认海唐国,而是对一股军事势力存在作出的贷款。

仅仅是这四千万美金,袁教授也算是把生意做到了位。但是袁教授可不会因此而满足,他对美国提出了外交上的要求。

经过种种操作,在摩根财团的帮助下,在外交上为海唐国争取到了一个大突破。

袁教授不仅见到了美国副总统杜鲁门,并且在美国国会做了一场名为“我们将继续战斗”的演讲。

在美国华盛顿建立了第一个外交联络处,自此取得了和美国外交上的联系。在和美国的交往中取得了“准国家”的待遇。

美国这种国家,副总统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其实从名气就能看出来,二十一世纪,很多人都能说出美国多位总统的名字,但是却很难想起几位副总统的名字。其实美国人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总统,但是副总统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不过李广可是知道,这位杜鲁门先生在罗斯福去世后,可是担任了美国总统,真的很有钱途,前途的。此刻正是龙困浅滩,正是投资杜鲁门的最佳时机。李广立刻指示袁教授和杜鲁门搞好关系。并且李广拿出了海抗军一项技术秘密,其实也不算秘密,但是却非常有价值的一项,德国改进后的主动声呐和美国人合作。

实质上就是和杜鲁门合作,给杜鲁门送政绩送钱。至于中间如何操作,袁教授很容易从副总统先生的暗示中得到信息。

袁教授第一次以海唐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在美国国会进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演讲。袁教授是什么人,李广认识的越来越深刻。海唐国这位总理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据袁教授讲,如果读懂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你就该明白,手段才是中国政治人的第一信条。如果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好手段。批判崇洋媚外的只有愤青,袁教授认为自己的演讲叫投其所好。

即便如此,多年后袁教授还是删改了自己的这一篇演讲,中间实在有太多的对美国的肉麻吹捧了。

在演讲中,袁教授历数了海唐国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他讲到美国援助的至关重要性,做出结论:“我们不会失败或胆怯,我们不会虚弱或疲倦。不论是战斗的突然冲击还是警戒的长期考验都不会让我们垮掉。给我们武器,给我们物资,我们就将完成这种艰苦的工作。”

看看,这种演讲的行文格式,根本没有什么中国文字的风格,完全是西方人的风格。袁教授的友好姿态,获得了美国人的赞同。而袁教授签名售书,《海抗军的敦刻尔克战记》更是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美国,民间舆论就是力量,海抗军,海唐国既需要美国上层社会的支持,也需要民间的支持。

短时间,或许只能得到一点捐款,但是早晚这些举动都将会为海抗军,为海唐国,为中华带来无穷的受益。

不少人评价这场海唐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人是战据了上风。李广的举动甚至看似鼠目寸光,为了钱竟然出卖了海抗军的经济根基。

但是,如果从海抗军的建国计划来看,这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海抗军缺钱,在弄到了这六千万美金之后。

李广的手头才不是那么紧张。但是对于海抗军来说,再多的钱也不够用。仅仅是交给乌龙船厂的货款就高达一千五百万美金(航母,潜艇,驱逐舰等的货款。)

柴油机厂和坦克底盘早已经定型,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大批生产。在得到了这笔巨资后,李广立刻拨款五百万美金。要求准备一千台柴油机和两百辆坦克地盘。

资金更紧张的所在是潜艇的建造。基础建设在充足的人力协助下,早已经具备了每个月一艘的制造能力,但是产能根本就没有能够释放。原因还是一点--缺钱。为了使得产能能够充分发挥,李广一次性的拨款一千万美金,足足备下了十二艘潜艇的原料。

还有更加紧迫的一项,更是急需资金--那就是鱼雷。石像岛的鱼雷工厂,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什么存货。要知道海抗军所有舰艇仅仅列装的鱼雷就有近两百枚。鱼雷实在够贵,即使自己制造,成本也足够令人龇牙咧嘴。海抗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储备。眼看着大战将起,李广在这一项上拨款五百万美金。估计能够生产五百枚电动鱼雷和两百枚热动力鱼雷。这样的储备量,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战时的需要。

至于炮厂,李广也拨款五百万美金,加大了原料储备。其中拨款两百万美金奔赴苏联采购炮钢。李广对德国苏联开战的时间可是清清楚楚,希望能在开战前做成这一笔生意。

这些资金也只是能生产两三百门高炮和坦克炮以及步兵炮。别的不说,仅仅计划中的航母和防空驱逐舰,以及坦克就不够用。

其实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购买战机,比如购买炸药,购买石油,购买食品,购买车辆。这些采购计划都被李广推迟了。

还有一千万就全部挤出来购买某些物资,为将来的德国贸易做准备。

李广希望,在和德国人的贸易中大赚一把,要知道这一段时间来,石像岛的资金都向着电池生产倾斜,近一年的产量可不是小数目,占用了海抗军大量的资金。

只有和德国的贸易成功,海抗军才能真正的储备一些资金。没有资金,占领马达加斯加岛就是一句空话。打下来,军费或许用不了太多。但是要达到在马达加斯加建国的目的,费用将会是一笔天巨大开支。

而军费,李广也没有敢再压缩,留下了一千万美金作为部队的军费和训练开支。而这一千万美金,海抗军要支撑半年以上,绝对不那么轻松的。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是古谚。袁教授和李广走出这一步,就标志着:海抗军,海唐国未来的目标只可能是马达加斯加。如果不能拿下马达加斯加,又失去了乌拉圭的影响力。

要知道乌拉圭比起天堂岛和石像岛条件够优越,可是能够作为后路的一块地盘。

总之,拿不下马达加斯加,李广和袁教授就是做了一笔超级烂生意。

和美国在外交上的突破,是海唐国在未来的立国零计划,军事行动中的一个保障。

现在看来,付出了银行和船厂的控制权,海抗军在外交上已经有所突破。不过这个外交关系尚不牢固,还需要悉心经营。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