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38 锡兰杂记 上

海上长城 238 锡兰杂记 上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四月份开始,海抗军的海军还是一边练兵一边承担护航任务。陆军经过索马里一战,开始了扩军。

去年的十月份,海抗军从石像岛转移到唐港时还只有几个不满编的营。

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陆军的人员得到了大幅度的增添。李广的感慨是两个方面的,一是海抗军的陆军终于达到了他的目标,一线战斗力过万。二是,中国这样的人口资源大国,即使海抗军身处海外,陆军还是最容易扩建的。比起海军和空军来说,要容易的太多了。

李广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对海抗军的陆军进行了调整扩编。

首先是野战营,扩编成了野战团,兵力整整翻了三倍,总人数达到五千人(到年底将会满编)。

其中三个三连制步兵营(暂时不满编)一个三连制火力营,一个三连制辎重营。一个两连制的工兵营。一个团部(连级)。

山地营也正式扩编成为一个团,不过这个团除了三个步兵营之外,只有一个辎重营和一个团部。没有火力营和工兵营。总人数接近四千。

丛林营则正式扩编成丛林团,只有三个步兵营和一个辎重营。总兵力只有三千人。

而白崇福的两栖连则独立出来,,扩充为三连制的一个营,配备四十八艘登陆艇。经过是索马里一战,海抗军发现了登陆战的又一个要素,第一批登陆的兵力绝对不能少,弹药也不能少。经过工程师们的研究,这个两栖营有了一个特别装备,专门配置了不少人力独轮车,其实就是国内农村常见的那种独轮车,不过这种独轮车为了适应沙地通过,专门采用了宽宽的小汽车的橡胶轮胎。

技术兵种的发展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发展速度超过了过去的一年多。海抗军在去年得到了两千名理工科学生,这些学生一到石像岛就被瓜分了。其中身体条件适合参军的有近一千人,海军占了三分之一,潜艇部队,炮兵,装甲兵,空军瓜分了其余。

而一千多没有能够进入军队的理工科学生,迅速被各个单位哄抢一空。

现代社会,大学生满地走,李广根本意识不到两千理工科学生的珍贵之处。

在唐港,海抗军已经开始面向东南亚的华人招收学生兵,其中的重点就是理工科学生,李广希望能在日本发动对美国的战争之前再招收到两千学生兵,那样的话,他计划中的舰队和空军陆军将会真正齐装满员。

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够实现。即使海抗军的宣传已经遍及了东南亚华人的圈子,仍然只招收到了不足四百人。要说在东南亚,华人的生活水平比起国内要稍微高一些,教育水平也稍微好。但是实际上,这个时代的教育,一个大学生就完全能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中国人在这个年代的教育,由于千年以来的科举制度,以及根深蒂固的观念,学习文科的大学生比例高达九成。

李广从招收理工科大学生的难度,才真正的意识到了国家的落后。也真正的认识到了,这两千学生,即使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蒋委员长如果不是被战局逼急了,也是不舍得组织如此多的人才提供给海抗军的。

这个年代,理工科大学生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宝贝中的宝贝,精英中的精英,这些学生即便是搜尽国内一个相对发达的省份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基。

李广在意识到了这批学生的宝贵之处后,他甚至感觉到如果真的把这些学生送上战场,那他李广不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是在犯罪。他很是迅速的做了很多调整。各个军种,除了必须的岗位,都尽量的不使用大学生。

大部分大学生被李广迅速分配到了海抗军下属的各个工厂,尤其是船舶,潜艇,鱼雷,炸药,火炮,柴油机,坦克这些最为需要技术的部门。

除此之外,李广还挑出了三四百名理工科精英专门从事几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其中a计划占用人才最多,达到了两百四十人。

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李广还挑出了一百多人送往美国继续深造。

这两千多大学生的到来,除了填补了海抗军众多空缺的岗位。还在以后的岁月中为海抗军提供了更多的助力。那就是他们的家人。

在国内能读大学的学生,家庭经济都相当富裕。一个拥有一两百亩土地的小地主,根本就不可能供养起一个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很容易的和海抗军发生了信息上的联系,然后是经济上的联系,再往后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两千多户富裕家庭的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这些家庭在许多地方都属于当地的士绅名流,名门望族,他们为海抗军提供的助益简直是无穷无尽。

真正的参加到部队一线的学生兵其实不多,只有不足六百人。但是这六百人对海抗军实力的提升却是切切实实的。

先说空军,除了有二三十个大学生成了飞行员。有七八十个人都被安排到了飞机维修和辅助兵种上。空军所需要的许多辅助兵种,不是大学生还真的难以完成,比如气象参谋,比如通讯参谋。

有了足够的维修人员,有了后勤保障,现在的空军总算可以有计划的产出人才了。每个月都能增加十名左右的飞行员,预计到年底,海抗军能参加空战的(一线精锐)飞行员数量将会达到一百五十人。第二梯队的飞行员也将会有一百五十人上下。随着这些新加入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的熟练,这个速度甚至有可能翻上一倍。

同样的,有了大学生的加入,装甲营也名副其实了。不再是一个连的兵力,守着一大堆的坦克。其实装甲营不缺驾驶员,也不缺炮手。坦克的驾驶和射击其实不是很难,一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用不了几个月就能掌握的非常熟练。

但是海抗军以前急缺维修人员,根据此前的维修人员的配备,出动两个连的装甲部队已经是极限了。

在获得了六十个理工科大学生之后,装甲营真正的名副其实。在编制中,虽然仍然被称为装甲营,但是已经是一个副团级的编制。該营拥有六个装甲连,六个辎重工兵连。人数合计在两千五百人,其中作战部队和后勤人员数量达到了一比一,具备了完全战斗力。

混成炮营也是大变样,本来只有两个具备战斗力的连队。炮营的问题不是炮不够,而是除了大炮,什么都不够。但是在获得了六十名大学生之后,别的不说炮术参谋足足够编制六七十个炮排。(海抗军一个炮排有的四门炮,有的两门炮。)这些大学生们在知道了炮兵技术的内容之后,几个月时间就可以胜任炮兵参谋的角色,对于制定计算射击诸元,以及图上作业等炮兵参谋必须的知识已经掌握的相当有水平,假以时日,这些人必将成为炮营的中坚力量。

炮营的五个炮连,在其他条件具备之后,成为五个炮营根本不是问题。将来如果成立五个炮团,甚至五个炮师都有了人才基础。(顺便说一句,苏联在二战中,大规模的火炮使用战术,实际上也是因为炮兵人才的缺乏,一个成熟的炮兵指挥官往往要指挥数十们火炮,一个团只有一个能够制定射击诸元的炮兵参谋一点都不稀奇,其炮手只是负责装填炮弹等体力活动。)而实际上,海抗军这个炮营装备的火炮比起德国或者苏联一个炮兵师都不差。

至于海军方面,像航海长,鱼雷长,轮机长,炮术参谋等必须高学历的部门,现在储备人员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不少军舰上都是双岗,甚至四岗。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按照海抗军的造舰计划,这些人员还远远不够。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