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227 东非开战

海上长城 227 东非开战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1月24日,李广接到英军东非司令官艾伦。坎宁汉中将的命令,要求海抗军向着意军发动进攻,尽量牵制意军的兵力。艾伦。坎宁汉中将倒是不算苛刻,给李广的命令很是宽容,几乎没有什么硬指标。

率领杂牌军作战,很是不易。坎宁汉将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憔悴不少。英军采取的战术相当的“高明”?或者说乱套。

坎宁汉将军的麾下现在兵力已经不是两万六千人,而是整整十二个师,大部分来自非洲殖民地、南非和印度,七万五千兵力。当然意军现在纸面上的力量,也极其强大,仅仅在索马里境内,就有意军三万五千,七万黑非洲军人的部队,合计超过十万的军力。

要说两军合计近二十万人的战争规模,绝对不能算小了。但是坎宁汉采取的战术却是把大军分成了数十股,在东非广大的区域展开了乱战。

这种打法,别说是如此杂牌的军队,就是精锐部队也无法有效指挥。但是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坎宁汉经过短短的几个月根本就无法将人种不同,语言不通,信仰不同,装备不同,目标不同,待遇不同,无数不同的军队整合在一起。

丘吉尔首相已经催促多次,北非的韦唯尔将军接连胜利,势如破竹。中非的普拉特将军也进展神速。坎宁汉无论有多少理由也必须开战了。

照李广看,坎宁汉这就是破罐子破摔,反正指挥不了,干脆划分一下区域,各自为战吧。这就是坎宁汉将军的核心战术思想。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李广率领的海抗军当然是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歇着。

你别说,坎宁汉将军的这种打法,对于也是一堆杂牌军的意大利来说还真是有效。

元月二十四日,坎宁汉将军带领的主力“第十二非洲师”和一个旅的“国王的非洲来复枪队”轻易就突破了肯尼亚的塔纳河防线,意军的边境据点立波伊陷落,索马里的大门立刻向英军敞开。

此刻,整个索马里和肯尼亚边境,随处可见战火。具体的战斗情形,就连坎宁汉这个将军也难以掌握,总之打的乱七八糟,全是糊涂账。

坎宁汉将军掌握不了全局,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带着他的精锐,主力继续向南推进。

索马里是一个干旱的国家,那里荆棘丛一直延伸到天边,到处都是苍蝇,部队的推进简直是杂乱无章。

坎宁汉和其他英国将军一样,老想创造个励志名言,就到处发电报,并且在军中挥舞着拳头大吼:“打他们、使劲打他们并再打他们!”

坎宁汉的鼓励对于李广来说毫无作用,对于他麾下的其他军队来说,士兵们还以为是要打苍蝇。这个季节,索马里的苍蝇实在太多了。

坎宁汉的第一目标是,推进到朱巴河(riverjuba)和基斯马尤(kismayu)港,以便在六月份雨季后向这片地区内部更深入地重点推进和进入埃塞俄比亚。这一点倒是给所有的部队都通知到了,但是每支部队如何达到这种目的,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基斯马尤在肯尼亚边境和索马里首府摩加迪沙中间。)

意军指挥官德西蒙将军,就是他去年8月夺取了英属索马里兰。和大多数意大利将军一样,兵书也读了,战略要点也很清楚。

他现在正组织人力,在朱巴河构筑一条防线。他打得主意也是欧洲人一贯的那种军事思想,想用这样一条防线,把英军拖入对峙,形成静态战线。以迫使英军进入阵线作战从而使其机动性失效。

在这场杂牌对杂牌的战争中。说白了坎宁汉是交出了指挥权,任凭手下的各路杂牌们自由发挥。意军的德西蒙将军却是拿着正规军的战术,来指挥杂牌作战。

这场战争的胜负,可以说胜负根本无从判断。不过李广知道,他只知道英军是打败了意军的,随后才惹出了大麻烦--希特勒派出了爱将隆美尔上场。

所以在接到了坎宁汉的命令之后,李广就开始了利益最大化的军事行动。

李广的行动很迅速,海抗军不进反退。

当天海抗军就撤出了卡林山谷,让出了博萨索港口,反正胡博丰担任‘特别后勤’参谋实在太尽职尽责,那里已经是石器时代了。全军退守比利维科要塞。

对于这个行动,李广是得意洋洋:“叫意大利人见识见识什么叫示敌以弱。”

这个动作,李广可是想了好久,三十六计被他翻来覆去好多遍,才想了这么个歪招。海抗军主动撤退,意军自然是大胜了,被折磨了快一个月的比安奇上校总算松了一口气,开始向德西蒙将军报告:“我军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击退当面支那军队。”

比安奇上校的电报,李广倒是预计到了。但是德西蒙将军的应对却没有达到李广的满意。德西蒙只是没有继续向卡林山谷增兵,并没有减少士兵。原因很简单,这么多杂牌部队,他真的指挥不了,就是抽调到基斯马尤,对于他来说也没有用途。而比安奇上校面对海抗军的后撤,更是没有一点收复失地的觉悟,继续驻扎在卡林山谷按兵不动。当然了,他想进攻的话,他能不能控制部队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李广第一次陆战用计失败。

示敌以弱并没有能够减少对面的意军数量,也没有能引动意军贸然进攻。对此李广只能是尴尬一笑。

不过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主动进攻的。英军在基斯马尤打得越激烈,索马里半岛的意军早晚会减少。李广不着急,着急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乎,李广仍然是空军陆军一起练,战场上照样是热热闹闹。

在李广的军事思维中,军队是一个整体,陆海空应当是整体作战,在他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时代的军种划分,最近的战场就是李广的军事思维的一种体现。

二月五日,李广期盼已久的大西洋号战列舰到达索马里。

大西洋号战列舰在经过了一系列改装之后,战斗力大增。尤其是防空战斗力。

当初缴获了这艘战列舰,李广就对其防空能力大为不满。改造方案中,把这艘战列舰的舰尾副炮裁掉。仅仅保留的四门大口径高炮。于此同时,海抗军的技术人员又安装了上百门高炮。防空能力大大加强。

大西洋号战列舰的战斗力增强,可不仅仅是增加防空武器。除了海抗军一贯的声纳安装,电力升级之外。在舰尾部重新布置了水上飞机。经过改造之后,这艘战列舰可以携带十二架水上侦察机,预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阿拉伯海战中的日军重巡洋舰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做了改造,能够搭载十一架水上侦查机。)

大西洋号战列舰的战斗力,如果评估的话怕是在原来的太平洋号战列舰两倍以上。除了其自身性能的先进,还在于,这艘战列舰上有一半的官兵都经历过阿拉伯海战。算是海抗军海军的精华所在。

伴随着大西洋号的到来,是崭新的皮卡一号防空驱逐舰,以及经过改装的pjp号水上飞机母舰(二十三节速度。)。至此海抗军的战舰编队重新拥有了七艘战舰:

大西洋号战列舰。

皮卡一号防空驱逐舰。

皮卡二号防空驱逐舰。

貔貅一号潜艇。

狻猊一号潜艇。

pc号水上飞机航母。

pjp号水上飞机母舰。

令李广更加高兴的是,八日自由龙号轻型航母在黄中华的带领下,完成了第一次远航。从美国带回了三十六架战斗机。二十四架老式运输机(已经在唐港卸货。),十二架水上侦察机。

黄中华的到来,立刻缓解了海抗军战机的紧张状况。要知道,这几个月来,海抗军的飞行员培训已经走上正轨,石像岛每月都会有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个的飞行员送到唐港。空军方面,无论是刘根生还是刘国邦,手下都是三四十个飞行员,但是合计才只有二十三架战机(修复了三架),人员够多,可惜的是这些飞行员捞不到飞机开。

黄中华出手就是不凡,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海抗军运输飞机的工作。而且又找到了一条商路。美国人英国人现在也为飞机的运输工作发愁。现在寇蒂斯公司的飞机不是制造不出来,而是有订货,但是大量的挤压在码头,没有合适的船只向英国,澳大利亚,甚至是美国自己的港口输送。美国当然是有航空母舰的,但是航空母舰输送飞机一则成本高,二则美国的航空母舰现在也已经枕戈待旦,预防突发事件。

黄中华给李广报告,他完全能轻松拉来一年的生意,保证可以使得自由龙号轻型航母生意不断。

当然了,李广怎么可能让一艘造价六百万美金的轻型航母专门干这种事情,速度的确够快,但经济上不划算,燃油的消耗量太大。计划中,黄中华再跑一趟到两趟美国,就必须开始最后的改装,而且飞行员也将上舰训练。

不过由于水上飞机母舰的有两艘,加上大西洋号战列舰上也有十二架水上飞机,倒是可以腾出一艘pc号。

李广当即决定,pc号水上飞机母舰回乌拉圭改装成运输航母。pc号实际上比起自由轮要“高档”,其速度轻松可以达到二十三四节。要改造的话,仅仅是改造上层建筑烟囱等部位的布局,舱室和甲板的结构而已。如果仅仅是从运输飞机的角度考虑,不考虑战斗。估计连三十万美金的改造费用都花不了。

如果有人会对李广这种铸剑为犁的行为嗤之以鼻,当他知道运输一架战斗机的运费是三千美金,运输一架运输机的运费是七千美金。这样的价码简直令李广眼中冒火。pc号的速度,足以使得他能够一年跑上十趟。随便算算就是五六百万美金。这样的盈利,完全能赚回一艘战舰,这生意完全做得,动手晚的话,美国人的运力跟上,这种好生意就算错过。(历史上美国人其实是在六月四日才制定了一个计划,改装十五艘商船为护航航母,一则是为了护航,二则就是为了运输飞机。)

不过在此之前,pc号还有作战任务。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