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九十九 航母

海上长城 第九十九 航母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李广对于雷德尔的yīn谋一无所知。他现在正在努力思考海抗军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海军方面的建设。

在李广的计划中,海抗军虽然没有战列舰这种庞然大物,但是他认为建设几艘驱逐舰和巡洋舰还是必要的,主力舰只要是二十一世纪来人肯定选择的是航空母舰。

但是在看到德国这款袖珍战列舰的下场之后,李广意识到,自己的设想恐怕不是最适合现状的。

必须调整一下舰队的思路了。无论是袭击敌人的军舰还是商船,潜艇都是xìng价比最高的武器。但是潜艇不是万能的。

在李广的计划中,未来拿zì yóu轮,改善一下动力作为简易航母出战。而护航战舰要正规一些。

但是李广现在意识到,自己的设想绝对不是有限的资金下战斗力最大化的方案。

历史告诉李广,再强大的战列舰也不是航母的对手。毕竟再有威力的舰炮也不可能如同战机一样的远程攻击。

而航母的护航舰队,二十一世纪主要是防空和防止潜艇。

设想一下,如果是舰炮强大的巡洋舰护航,如果被战列舰逼近照样是被摧毁,下场和驱逐舰是一样的。航母集群只要被对手战列舰逼近炮程而无察觉,绝对是失败。无论是否有驱逐舰或者巡洋舰护航。

既然如此,还花费巨资建设正式的驱逐舰或者巡洋舰做什么?

李广经过严密思考,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得出一个结论造相对正式的航母,驱逐舰和炮舰(巡洋舰)采用商船改装。这才是海抗军发展的最佳路径。

花了两天时间,李广绘制出一份航空母舰草图,然后和一群船舶设计师们开始研究方案。

航空母舰在这个时代还算是新奇玩意,就像现代人看到神十上天,总感觉稍微有点科幻味道。这个时代虽然世界上已经有多艘航母,但是航母并没有在海战中发挥作用。所以不少人还认为这种武器还只是试验品。

实际上,二战初期的航母很简单,远不如后世的航母那么jīng密。从造价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德国这款袖珍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一万两千吨,满载排水量一万六千吨,造价八千两百万马克。而德国正在制造的德国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号,设计排水量三万三千吨,满载有可能超过三万八千吨。

两者的排水量几乎是两点五比一,但是造价不过九千两百万马克。

这艘航母折合单吨造价,两千七百马克,也就是大约七百美元。

而德国这款航空母舰和这个时代的许多航母一样,装备有大口径舰炮。这个时代不像后世,巨舰大炮的海战观念还是主流。后世航母早就摒弃了巨炮,而是把火力集中到了防空上。

“格拉夫·齐柏林”号岛式上层建筑最厚到150毫米。为对付可能接近的敌舰,“格拉夫·齐柏林”号安装8座双联150毫米主炮。而这八座双联装150MM舰炮的武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艘巡洋舰。可见德国人根本就没有彻底的改变巨舰大炮的思维。如果论到造价,仅仅这十六门炮,以及附属的防护设置和炮塔基座等就能占到全舰三分之一的造价。而其主体炮塔重量加上弹药舱等附属物的重量就能达到两千吨。

李广打算只保留防空炮火,主炮一门也不要。这样一来造价立刻降到了不到五百美金一吨。

事实上,中国在抗战前,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曾经向美国询问过航母价格,当时的价格也不过五百美金一吨。而且还有主炮战机。

一个现代人其实对于海军武器中,最熟悉的不是驱逐舰,不是潜艇,而是航空母舰。李广的这份方案,可以说是搜集了脑海中所有的航母资料。

但是李广不是舰船专家,其中几项在李广看来天经地义的设计竟然被推翻了。

首先是船型,李广主张的飓风首造型得到了几个设计师的认可,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飞行甲板前段被风浪打坏。这种造型实际上就是封闭式船首,不仅可以避免甲板的损坏,而且还能把上层甲板作为船身结构的一部分,加强船体的结构强度。在航行时也能减少航母受到的阻力和风浪的干扰。事实上美国的列克星敦航母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不过样式稍微有区别。当然李广根据辽宁号航母的外观,设计的更加超前一点点。

然后是李广要求采用封闭式飞机库,但是被设计师否决,因为战机都是烧汽油的,一旦着火,根本就扔不出来。而这个设计师罗伯特有真正的经验,1927年美国经济危机前他曾经参与建造航母。既然人家提出了道理,那么李广也不坚持。(现代航母机库都是封闭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核辐shè

自从见过了施佩伯爵号的装甲布置和水密舱设计,几个工程师表示可以借鉴,甚至可以照搬,或者加强一些。这一点李广没有经验,没有反对。他对于德国人的装甲设计很是佩服,舰底竟然是三层装甲,中间有空气隔层,即便是被鱼雷炸中,最多炸透两层,防护效果极好,而总厚度也不多。多达十三道的水密隔舱以及十多道的舱段分割,使得德国战舰在侧面被击出几个大洞而不沉没,实在是令人佩服。

侧面装甲德国人的设计更有创造xìng,外部是一百毫米装甲,而重点部位,比如水线处在里面衬了一层四十毫米厚的防雷合金装甲。

这些优点李广毫不犹豫的采用,至于这样的装甲还是难以抵挡203MM炮,李广根本不在意,他要造的不是战列舰。

不过李广提出的一项装甲安装被大多数人反对,但是强行通过。那就是飞行甲板上必须铺设装甲,而且是三英寸的重装甲。李广可没有忘记自己的对手是小鬼子,小鬼子在战争末期垂死挣扎,可是有神风敢死队直接把飞机钻到甲板上的爱好。

而甲板的形势毫无疑问的被李广确定为滑跃式起飞甲板和斜甲板。这一点没有人理解,但是李广很武断。(大多数人认为滑跃起飞是二战后航母才有的,实际上上面所说的德国航母就是第一个使用滑跃式甲板的,只不过德国这艘战舰根本就没有上战场,就沉没了。知道的人不很多。)

作为航空母舰,最为困难的设计是动力,几个工程师一致要求采用燃油锅炉蒸汽涡轮发动机。论造价,燃油锅炉和发动机不贵,甚至连重量也不多太多。唯一缺点就是燃油轮机耗油量大,李广要求续航能力在一万五千海里之上。据测算这样需要携带近七千吨燃油,造成之后满载排水量超过三万五千吨。

李广突然想起,后世好像有一艘航母是柴油和燃油混合动力。李广有四台大功率柴油机和十多台中等功率柴油机,挤占了大量资金。

就和一干工程师探讨了一下这个混合动力方案。(泰国的)

这点建议一出,被工程师们鄙视了半天,理论上可行,但是动力布置结构复杂化。

但是当讨论深刻以后,才发现说不定还是个好主意。因为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在巡航低工况时,耗油量较大,经济xìng差。因此特地为巡航装备柴油机,这就使巡航耗油量降了下来,既提高经济xìng又能增大续航力。燃油锅炉只需要在平时耗费一点燃料就能保持锅炉压力,并不会影响突发战斗时急需提速的要求。

燃油锅炉升温极快,甚至可以在仅仅依靠柴油机从巡航达到满功率的十多分钟内从冷锅炉转入正常工作状态。

在大家基本确定这个方案之后,华人工程师李普曼道:“要是德国战舰上传动轴和螺旋桨还在的话,打捞起来就能用,那可就更省钱了。”

李普曼说这个是有原因的,就在施佩伯爵号沉没后的两天,英国海军潜水员下水搜索了一边,发现没有多少高科技物品留下,随即放弃这艘钢铁怪兽。而沉船所在仅仅水深八米多,军舰虽然被炸毁,但是许多部分距离水面不过两三米,甚至到现在还有钢铁裸露在海面上。

但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根本就无法打捞起来这艘巨舰。不要小瞧传动机构和螺旋桨的造价,三万吨级别的船只,要想达到高速,螺旋桨就有几十吨重,加上传动机构,造价不菲。

李普曼出了个主意道:“整体不好打捞,我们用高爆炸药把船炸成小块,一二十吨一块,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打捞起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高实在是高。

众人都是做工程技术的,立刻纷纷献计。据估算,打捞费用绝对用不了十万美金。(二十一世纪有人打捞,预计需要五百万美金,按照可比价格,大约当时也就是十万美金。小说中又是炸成碎片打捞,应该更少。)

而这艘船自重也在一万多吨,就是卖废铁也能值个五十万美元,绝对是赚钱生意,说不定还能打捞出几门没有炸毁的大炮,那就赚大了。而且这艘战舰即便被炸成碎片,许多东西还是能够直接使用的。至少装甲质量工程师们公认应该在美国人产品之上。

李广还对一项设计做出了要求,那就是电力要足够强大,最后做出决定,利用两台1200马力柴油机作为发电机动力,为全船供电。李广在经历的如此长时间的船舶制造业之后,还是发现了这个时代船舶的一个缺点--电力设备不足。不注意电力供应,将来航母受伤或者起火的时候管损水泵动力都会不够,更不要说战争中所需要的电子设备和照明设施也都需要充足的电能。李广也是看过几艘战舰的,但是好像各国对于这个问题都不够重视。

关于航母的其他几个要求,众人都表示支持李广的建议。具体到水密隔舱多少道,分成多少个舱段这样的纯技术问题,李广没有经验,就全听这些设计师的。但是李广也没有他所知的,和将来航母上会采用的两项技术全部兜底给这些工程师,那可是号称二战后航母的三大创新的技术。

李广要求设计两万五千吨左右的排水量,舰体结构、管路、电缆、电气设备等,均接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民船建造规范来设计,相关材料、设备采用民用品。由于民用品销售广、产量大,价格比军用品要低廉得多。

实际上,民用品只要严格质量管理,在个别考核指标上不如军用品那么苛刻,效果也不会差。本舰虽然部分应用民船建造规范,但在涉及与作战、生命力有关的关键项目上,如:飞行甲板、动力装置、电力分配系统、损害管制系统等项,则仍按军用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其次,在设备的选用上,突出确保飞行作业这一重点,其它可装可不装的设备一概予以省免。

但是根据李广对于装甲动力各方面的要求,工程师们估计将来这艘战舰的排水量估计会超过李广的预期,有可能在两万八千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在三万五千吨上下。

仅仅采用民用标准就能降低造价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而船厂刨除利润和某些资金成本,高炮全部按照自制成本,李广估计将来的净造价将会在三百美元每吨排水量。

也就是说,这艘航母最低造价将会在一千万美金以内。发动机已经有了一半,两百万美金。也就是说李广需要筹借大约八百万的资金。

李广为这次船舶设计所开出的设计费用是一吨一美元,也就是说三万美金。这个价格给的不高,但是按照目前的行情也算正常,关键在于以后每造一艘,仍然能够得到半美金一吨。按照李广制定的标准,以船厂的生产能力,一年半就能造出一艘,如果有两个大船坞的话,一年半造两艘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对于总共只有二十多人的船舶设计所来说,这笔收益并不算少。

船舶所的几个工程师已经对李广的眼光佩服万分,李广推出的两款民用船都是供不应求。不过价格暂时达不到预期,zì yóu轮现在的订货已经出厂四艘,在建的还有两艘。而干散货轮现在添十万美金费用改造一下,立刻就是三十万美金到手。

从九月开战到现在,干散货轮已经改造六艘。除了两艘用于石像岛运输和汤加的运输,其余四艘已经全部出售。由于瑙鲁距离乌拉圭距离过远,鸟粪价格李广虽然做出了让利,但是运费高企,价格仍然在三美元左右。销量不算很大,但利润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毫无问题。而李广只准备留下二十艘货轮继续运鸟粪,其余的全部改装销售。

李广准备在干散货轮改造中赚到五百万。船厂现在的备货材料也能提供三百万。这样一来,航母的资金也就基本够了。

在确定下航母的主参数之后,李广不等图纸出来,就开始向美国下订单,大功率的燃油锅炉和发动机可是没有现货的,必须走到前面。主动力的参数并不难确定,这个时代有相当多的参数可以借鉴。由于李广对于工期要求很严,现在船舶设计所的工程师们立刻开始设计龙骨,准备边设计边制造。

另一项发财项目,打捞沉船,也已经迅速展开。领头的是一个对爆破颇有研究的八十八师老兵方工海,因为受伤不合适留在军队,但组织这样的有危险的工作还是相当称职的。而这个打捞队其他的成员都是没有能通过三个月基础训练的新兵。基本纪律还是相当不错,足以升任这种浅海打捞工作。

李广没有想到的是,在以后多年的战争中,这支打捞队为海抗军做出了巨大贡献,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