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三国之三国霸王 > 第五十三章 精练士卒四

重生三国之三国霸王 第五十三章 精练士卒四

作者:鬼神吕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0:29 来源:笔趣阁

众人有了经历,再到下午站军姿时便好了很多。站完军姿,依旧是绕场跑步,刘俊义又加进了新花样,把后世军队的那套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刘俊义在队列前头喊口令。

“一!二!三!四!”众人喊的震天响,他们知道,喊的声越大,这刘长官就越是欢喜。

跑步之后的操练主官由许褚担当,开始训练士卒队列。看到许褚有板有眼的喊着:“稍息……立正……向右看齐……齐步走……”刘俊义不禁赞叹,大哥的悟性真高,自己不过就和他说了两遍,他便掌握的如此熟稔,此时教起众人来,俨然便似自己那世见过的后世军队教官。

刘俊义还要忙的事太多,首先要落实军营内的食堂和伙头庖厨,然后还要明细军中的等级制度,汉代军制,每五人有一个伍长;两伍为什,每十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人有一个队率;两队为一屯,每百人有一个屯长,即为都伯;两屯为一曲,每曲设一个军侯;两曲成一部,每四百人设一个军司马;每五部为一营,通常统领者就是将军或校尉了。

但刘俊义总觉得不太科学,决定还是采取后世军队的军制称谓,便给步卒队伍起了个威武的名字:虓(音xiao)虎营。这是刘俊义想起了《三国志》上陈寿给吕布的评语:吕布有虓虎之勇。因此灵感一发,由是命名。

刘俊义自然就是虓虎营营长,张峰源初建军时就是统领,多有劳苦,便为虓虎营副营长,而后,每两百人左右为连,可设四个连,许褚为一连长,典韦为二连长,赵云为三连长,李鹏为四连长,刘俊义因足智多谋,更代行营参谋之职。各连每五百人就可以设排,像参加过斩首行动的吴俊李昆等人,刘俊义便有意直接任命为各排排长,其余排长,则由步卒推举,百人为班,班长也在步卒之中推选,以后视军功表现,擢除升迁。

当然,关于后世军队中政委这个职务,刘俊义是十分欣赏的,以后可以考虑选派一批政治思想过硬,忠于刘俊义的人下到部队里去担当政委指导员的角色,可以有效的掌控部队,杜绝有军权者独大的弊端,这是后话了。

平常的训练教官,主要由几位连长担任,最终的指挥决策权则交给营长刘俊义,也有助于提高刘俊义的威信。

有那世经历的刘俊义,也一直在思考军衔制问题,军衔在战争中极其重要,是军人区别其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称号和标志,马虎不得,那世的军队曾一度取消军衔制,以示官兵平等,事实证明,这是不科学的。

看此时的大汉军队,只有从头饰甲胄和衣服质地才能看出将校和普通士卒的区别,但是究竟将校之间包括士兵之间具体是什么等级,却难以识辨。

刘俊义认为一定要在自己的队伍中推广起军衔制来,和刘龙商议了一下,刘龙对这个理念接受的相当快,立刻建议,以甲胄制式区分:班级干部基本与普通士兵同,穿扎甲;排级干部就可以着掩心甲(毕竟资源有限,不可能做到普通士兵人人都穿上铁甲),戴头盔;连级以上的,才能配备肩甲,全身披挂。刘俊义觉得还是太笼统,并且只适用于步兵,如以后准备建制的铁甲连环的重骑兵部队就很难按照这样的方式区分军衔。

仔细思量了一番后,最终决定,在护腕上做文章,护腕为每个为军者必戴,区别就在于身份高的戴的是腕甲,还可保护手腕;普通的士兵所戴多为革制,甚至布质,主要为了敛拢衣袖,刘俊义参照了那世解放军的军衔样式,采取士官横杠,尉官校官竖杠加星的做法,鉴于汉代之时对五角星的概念还甚为模糊,刘俊义寻思以虎形铜扣代替,倒与虓虎营的称谓相得益彰。

由此,刘俊义又想到部队的铠甲兵刃的打造,医疗后勤保障制度的建立,甚至情报系统的发展,所需筹备之事极多,这次行商积聚的钱财粮秣都将派上大用场。

至于练兵,刘俊义走之前吩咐设立的绳网、独木桥、木墙等,四位师傅都已做好,安置在校场东侧,刘俊义准备在那些最基本的军训科目完成后,就要开始军事技能的培养了。

当然,看这些步卒的体格,想来大部分最终达到合格的军事技能不成问题,关键是他们的思想,不仅要有为国为民,忠义自持的操守,也要有自身的军人荣誉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样的信念支撑,即便是面临绝境,也能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在辛苦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只让他们刻苦训练,身体总是像绷紧的弦一样,这样迟早会出事。那世喜欢足球的刘俊义清楚记得,小时候看96年亚洲杯,中国队败的极惨,据说那就是每天一万米,把球员练僵的结果,殷鉴不远那。(作者:“从183年到1996年,还殷鉴不远啊?”刘俊义:“厄……”)

每天晚上晚饭后,先由各班为单位大家开会,有什么想法尽管会上讨论,有建议有意见,由上级主官做决定,解决不了的,也可逐级上报,充分发扬民主。而后,开始识文断字的学习时间,这方面主要交给刘俊义。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这些步卒识文断字也非常重要,除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主要的,还能由此观察众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这方面能力强的,再综合军事训练时的表现,还可以选拔出来一批出色的人才,组成一支特种小分队。

一琢磨起这些后续工作,刘俊义就觉得极为繁杂,万事开头难,一件一件来吧。

天色将晚的时候,刘家的私兵也赶来集结,约有二百余人,内中大多数都参与了此次远行走商之途,吴俊、李昆、张俊、朱江、张灿、小龙都在其中。

刘家本就待私兵甚厚,迎风峡血战后,伤亡的私兵都得到了刘家高家的厚恤,别的私兵看在眼里,更是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吃晚饭时,刘令也赶了来,带来了两个消息,一是刘龙拜会了益州牧刘刊,决定上奏天子,动用官府力量,对天戮进行彻查剿除,刘俊义听到这消息,不禁暗笑:“天戮这帮家伙,惹上了老爹,算他们倒霉了。”

刘令又说了第二个消息,那伙劫掠涿郡乡村的山贼自刘俊义等人回来后,竟是销声匿迹,再无踪影,荆州牧刘龙因此怀疑,很可能是邻近州郡的流寇,流窜至此犯案。

典韦对这伙贼寇恨得牙痒痒的,恨声道:“他们便是跑到天涯海角,老典也要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刘俊义拍拍张飞:“二哥勿急,这帮人跑不了。”心想,正好想成立个情报系统呢,就用查探这伙山贼踪迹来开张。便对刘令道:“你也在军中住下,日后还有大用!”

刘令显得很是兴奋,躬身答道:“诺!”

晚上由刘俊义将不识字的步卒集合到了一起,场上竟坐了六千多人,刘俊义见状感慨,这年月,文盲真多。

依张峰源的意思,本是要用《诗经》做教材的,内里许多诗歌,那些人虽不识得,但经常听说,有的甚至还会唱,正好合适。刘俊义却觉得,《诗经》里的文字在一开始教他们有些难了,坚持以名字和数字这些相对简单的入手。

这天晚上,刘俊义一共教了二十二个字:从壹到拾、刘、俊、义、许、褚、典、韦、赵、云、杨,还有两个——峻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