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二章 对外战争的疑问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二章 对外战争的疑问

作者:我不是阿斗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0:50:49 来源:笔趣阁

中南半岛的战场就更不用说了,高定除了致力于砍伐树木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捉捕当地的土人。一开始他捉捕当地的土人是想让他们作为劳动力,为自己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的。

后来听了另外两处战场的做法后,才一拍脑袋,暗骂自己蠢笨,竟然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做法。于是,他也开始仿效其他两处战场组建由当地土人组成的仆从军。

从此,他这个方向的汉军由于战斗减员的士兵也很少了,倒是各种各样的热带病将他们虐得死去活来。

总的来说,这三场战争损耗的青壮年劳动力并不多,相反,却带回来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充斥在各个矿山、修路队、水利建设队、建设兵团等,都是做着最累最苦的活,却仅有够果腹的食物,没有工资也没有福利。

这些俘虏大大改善了国内劳动力不足的情况。通常一名汉军的性命可以换回来几十上百名俘虏,而这些俘虏干的活又抵得上数名汉人劳动力,消耗的生活物资只有汉人劳动力的几分之一,这样的交换比率对于万恶的资本家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当然,如果从感情上出发,自然是不能这样算的,无论谁也不想拿自己的亲人去换利益,即使这个利益很巨大,收益比付出大无数倍也不行。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则必须理智,这些赤果果的利益计算是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刘厚的这番解释,那些儒臣们还是不能接受,说皇帝是在巧言令色诡辩,当然,他们没有说出这几个不客气的词,不过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刘厚又对他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他们尽管到民间调查调查,看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再说。于是,这些儒臣们出了皇宫,到民间、到军队、到一些相关的官衙,对民生、经济等各方面进行考察。

很快,这些儒臣们纷纷回来回报,一名儒臣说市面繁荣,果然看到很多北方、西方、南方的商品在贩卖,而且这些商品很受百姓们欢迎,百姓纷纷争相购买。

并且,他还深入到寻常百姓家里去访问,结果发现百姓们使用了这些商品后,生活质量果然大受改善。例如,大量的牛羊肉输入中原,使得市面上的肉价大跌,很多本来终年吃不到一顿肉的百姓,现在碗里也能隔三差五见点荤腥了。

奶制品更是改善了汉人的营养,毛制品则使得汉人在冬天有了更好的御寒衣物和被褥。可惜奶制品和毛制品还是太贵了,只有中等以上的人家才能吃得起、用得起,有鉴于此,他甚至建议皇帝加大对草原的出兵力度,争取让更多人能用得上奶制品和毛织品。

得,这位儒臣由坚定的反战者变成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另一名儒臣则考察了农村,他汇报了两点变化,一,农村的耕牛再也不紧缺了,大量草原牛输入,缓解了这个长期困扰中原皇朝的问题。

当然,草原牛用来耕田远没有水牛、黄牛好用,需要慢慢调~教,不过这并不重要,有牛总比没牛好,就算是草原的奶牛也比用人力去拉犁高效得多。

他汇报的第二点变化就是,现在各地已经很少征发徭役了。就算有些地方偶尔还征发徭役,也没有以前那么大面积征发了,征发的徭夫也不用从事又苦又累而且死亡率很高的工作。

原因很简单,现在那些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挖矿、开凿陵墓什么的苦工,几乎都让在三个战场上捉捕的蛮夷俘虏包办了,现在基本上没有汉人徭夫什么事了。

对此刘厚早就心知肚明,因为这些都是他下令的。前期从魏、吴两国俘虏的士兵,除了征召入伍或者冲入辎重队外,还有很多被编入建设兵团,去从事种植、挖矿、修路等苦工。后来随着异族俘虏逐渐增多,刘厚陆陆续续下令解散各个建设兵团,将这些汉人俘虏遣返回乡安置。

特别是三国终于归于一统,天下动荡的土壤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蛇无头不行,两国皇室除了东吴小皇帝跑掉外,其余的已经杀的杀,囚的囚,没有人带领下,那些曾经的两国士兵就算被放回去,也不用害怕他们再造反了。

于是,各地由汉人俘虏构成的建设兵团逐渐被解散,而他们原来承担的工作都转给了蛮夷俘虏来承担,此举极大地减轻了国内百姓的负担。

当然,如果硬要由人道主义角度来说,这些蛮夷俘虏的遭遇是悲惨的。不过无论是刘厚还是朝中大臣,甚至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儒臣对此都几乎视而不见,看来众生平等这句话在这里并不适用。

还有一位儒臣调查了军队和军需处,获知由于大量草原皮革输入,现在部队有充足的皮甲供应,现在的汉军再也没有人穿纸甲甚至不穿甲上阵了,都是一水的皮甲,大大增强了士卒的防护力,这也等于增加了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几率。

另外他还发现,由于筋、漆等物资大量输入,制造弓箭等武器的原材料也很充足。他称赞皇帝出兵草原之举是一项强军的举措。不过他的话被刘厚在心里大大鄙视了一番,现在汉军几乎都用热武器了,军工厂之所以还在生产弓箭,基本上是供给那些仆从军使用的。

不过也不能怪这位儒臣,火器生产厂的保密级别很高,这位儒臣根本无法深入去调查,只能去调查冷兵器加工行业。

还有位儒臣跑去大司农那里(相当于财政部和税务总署)调查国库了,结果发现,国库充盈,并没有因为三场战争而虚耗国库。

至此,那些反战的儒臣再也没话说了,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他们不信,他们纷纷转变了态度,不再反对对外征战,甚至有些人变成积极主战,例如上面说到的那名调查民生的儒臣。

刘厚终于清静了下来,开始安心治理国家了,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治理国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折,每天都有见不完的大臣,使得他不胜其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