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关系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关系

作者:我不是阿斗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0:50:49 来源:笔趣阁

在多日的冲突中,魏军占不到任何便宜,第一师拥有多种火器,而且现在弹药充足,两军只要一接触魏军就会迅速被击溃,速度快得令姜维无法置信,而且伤亡也大得让他胆寒。¢£頂¢£点¢£小¢£说,

魏军一退再退,再退就会被赶出雍州,被人赶回西凉了。最令姜维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几天虽然都是小范围的交战,可是,魏军的伤亡率却大得惊人。

敌人那些火器太恐怕了,杀伤力太大了,出战的士兵几乎都是有去无回,而敌人且几乎毫发无损,双方的交换比接近于无穷大。这样的战果令一向自负的他备受打击。

可是,面对这种局面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他已经想尽办法,施展浑身解数了,可谓智计百出了,却起不到任何作用。他感觉到自己以往学的那么多兵法,全部白学了,自己的任何算计,仿佛都被人看透了,自己的所有布置都被人轻易破解。

他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怎么思维那么缜密,难道是那个传说中的第一军师诸葛孔明亲临了?否则的话,怎么能克制得自己死死的?

姜维当然不知道,他的对手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个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所以,他的对手比诸葛亮更可怕。一个人可能有思维死角,考虑问题很容易出现偏颇,但是,一个团队互相拾遗补漏就不容易犯错了。

而只要不犯错,或者只犯小错不犯大错,以两军之间大如鸿沟的实力差距,蜀军的取胜也是毫无悬念的。

是以,这几天魏军一直被人追着打,姜维却是被打得毫无脾气。正当他在郁闷中,突闻手下来报:“蜀军使者求见。”

姜维心中一动,道:“让他进来。”

没多久,一名蜀军的参军进入大帐,双方见礼完毕,这名参军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果然不出姜维所料,这个人是来劝降的。原来,张苞收到刘厚的来信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派了一名参军过来劝降。当然,他也没指望这名参军能成事,只是想让他先初步接触一下姜维,探探口风,然后在安排进一步的行动。

姜维当然不肯那么轻易就投降了,他当即用了一大堆“忠臣不事二主”之类的话搪塞应付过去。那名参军见谈不拢,最后道了一句:“敝国诸葛丞相想托将军向昔日同窗好友孟刺史问好。”然后就告辞了。

中国人最擅长拉关系,办事也总喜欢托关系。例如,一桌人在喝酒,很多人都喜欢找些名堂来劝酒,例如,在场姓李的喝一杯,又例如,江西人喝一杯、粤北人喝一杯,再例如,男的喝一杯或者女的喝一杯等等。

只要有心找,这些人似乎总能找到彼此间有某种关系:同乡关系、校友关系、相同专业、同姓、同一年龄段,实在不行,性别也能成为借口。

这一拉关系,好像彼此之间马上就亲近了一点,有些话就好说多了,有些事也好办多了。酒桌上只是一个缩影,这种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所以,才有这位参军说的这句话,目的也就是七拐八弯地拉拉关系,为将来进一步谈判打好铺垫。千万别小看这七拐八弯的关系,有时候,没有关系你想和人家说一句话都不行,有关系了,凡事都好说话了。

类似《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两军正在交战,某方一位谋士一类角色跳出来,对自己的主公说:“主公,某和对方的某某有旧,某愿去说他来降。”

注意,这位谋士首先说的是,他和对方某某有旧,也即是有关系,这才能去说服对方来投降。所以,关系真的很重要,是办成某些重要事情的基础,没有这重关系,可能啥事也办不成。

不过张苞和姜维拉的这份关系可真的够曲折,张苞这边和诸葛亮没有直接关系,严格来说只不过是同事关系而已。

而姜维和孟建的关系更疏远,孟建是他上司的上司,如果不是这次孟建将姜维破格提拔,让他领兵出征,可能姜维连见都未必能见上孟建一面。

当然,现在情况好一点,自从孟建破格提拔姜维后,孟建算是对姜维有知遇之恩了,两者的关系近了不止一筹。

不过不管怎么样,靠着这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双方好说话多了。自此,双方不断派出使者交涉,而之前摩擦不断的两军也偃旗息鼓了下来。

当然,双方该有的警戒还是有的,毕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使诈。战争史上假意谈判麻痹敌人,趁机发动偷袭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双方都是深谙兵法的聪明人,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在谈判期间,虽然没有再交战,不过双方却没有放松半分的警惕。

张苞这边一边派出使者到魏营去劝降,一边八百里加急派人送信给诸葛亮,让他写封信送过来给孟建,帮忙劝降孟建。孟建是姜维的上司的上司,如果孟建归降了,马遵也会投降,那么姜维自然也只能跟着归降,否则他就是抗命不遵。

当然,就算孟建不肯归降,能让诸葛亮帮忙拉拉关系也是好的。姜维这边表现得也很奇怪,一方面他一直不肯松口答应投降,另一方面,他也没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既没有攻击汉军,也没有下令部队拔营逃跑。

也许是他觉得打不过汉军,所以不敢动手,但是,从他这种平静的举动,第一师参谋部分析认为,对于归降大汉姜维其实已经动了心,不过可能由于矜持或者想哄抬身价或其他什么原因而一直没有松口而已。

所以,第一师也一直不动手强攻魏军,而是扎下营盘与之遥遥相对,只是每天派出使者对姜维进行思想工作。姜维的确是动心了,他对汉军参军给他讲的什么刘汉正统地位那套理论其实是蛮认同的。

况且,就算不认同又能怎么样?他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就应该知道,现在的天下大势之下,投降蜀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这本来就是三国时代的常态,现在蜀汉的小皇帝明显是一位千年难得一见的明主,不选择他还能选择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