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雷神下凡的传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雷神下凡的传说

这个试验的结果并不能令刘厚太满意,从试验结果来看,这种水雷对付静止的船只效果不错,但是对那些正在航行中的船只,恐怕效果不佳。

要解决对付运动中船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解决触发引信问题,即水雷在碰到船只时,第一时间爆炸,这样就不需要傻傻地挂在船身上等引信燃尽了再爆炸,也就不用担心水雷挂得不够紧,被水流冲刷下来的问题。

不过触发爆炸的事情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的了,只好还是将问题提出来后,交给研究小组慢慢去解决了。研究的事情难说得很,有时候灵感来了,一拍脑袋问题就解决了,有时候进入了死胡同,几十年也想不通,所以,刘厚也不敢过份逼迫他们说限你们多长多长时间,一定要拿出成果来。

反正这一次教训东吴的行动,碰撞触发引信是指望不上了。幸好,根据情报,东吴的舰队多数集中停靠在一个地方,除了一些巡逻的和训练的,多数是不会开动的,这样一来,这些第一代的水雷就足够使用了。

刘厚发下命令,全力生产这种水雷。荆州城中火药的储备足够多,引线也不成问题,生产的重点主要是在容器上,也就是木桶和陶罐,还有需要做密封处理的盖子。不但是军中的工匠,连城中民间的木匠、陶瓷匠人也被征集起来帮忙生产容器。

一连十天,整个荆州城的生产部门都在高速运转,工匠们加班加点抓紧时间生产着这种浑身带刺的水雷,终于制造出一千个这种水上大杀器来。

看着堆在码头的一千个最大有一人高,最矮也有半人高,水桶粗的水雷,刘厚高兴极了,今天就是放水雷点大炮仗的时间了,他亲自到码头来给布雷部队送行。

整个行动被刘厚命名为“雷海”计划,计划包括了制造水雷的过程,而主要行动就是在今天晚上的放水雷炸东吴舰队。但是,在三天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那就是送一封信给东吴人。

这封信是由刘厚口述,郭攸之执笔,经过润色后写成的,大意是:左慈左仙翁最擅长夜观天象,日前,左仙翁夜观天象,获知雷神将下凡,不日之内将降临长江,途径荆州,一路到达吴国境内。

鉴于蜀国和吴国是亲密的盟友,又有秦晋之好,大汉国皇帝好心提醒吴王,要尽快做好防雷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尽快将聚集在边境的舰队开走,跑得越远越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最后那句话没有说得那么直接,而是由郭攸之精心润色,委婉地提出这个建议。

不过再委婉也掩饰不了蜀国想赶东吴舰队离开的企图。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封信通篇都是在胡说八道,什么雷神下凡,什么雷击长江,这不是装神弄鬼糊弄人是什么?

有谁见过这种神神化化的东西,就算真的有天庭,有神仙,谁又能获知这种天庭的秘闻?难道左慈真的是有通天彻地之能的神仙不成?如果他是神仙,还会跑到蜀国去当什么狗屁教授吗?神仙不应该都是隐居在深山老林的吗?

这封信分明就是蜀国用来开脱的说辞,这分明就是蜀国想推卸责任预先埋好的坑,是为免两国撕破脸而特意蒙上的一块遮丑布,这种言辞,这种借口拙劣至极。

偏偏,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明白人,现在在东吴水师大营中坐镇的甘宁1就是个不是那么明白的人。

甘宁,字兴霸,曾经组成黑社会团伙,在江上抢夺船只财物,其人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

后来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可见,甘宁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事实上,甘宁武功高强,但性情易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这方面有点象张飞。和张飞不同的是,他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而张飞对自己的大哥刘备那是言听计从的。

除了易暴躁外,他的性格也有好的一面,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因此,士兵都乐于从命。

刘厚的信第一时间被送到他手头上,他接过信一看,不由得嗤笑:“切!这个蜀国小皇帝,真会胡说八道,什么雷神下凡的,分明是在胡诌嘛,可惜啊,一代枭雄刘备死得那么早,甘某少了一个好对手啊。蜀国交到这样一个小屁孩手上,迟早会被他败掉刘备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产。”

说完,甘宁不屑地将书信扔到案桌上。没有和刘厚的hong军交过战的甘宁自然不知道hong军的厉害,虽然东吴的军队屡屡在刘厚手上吃瘪,但是,高傲的甘宁只会认为是步骘、陆逊之流太不入流了,竟然连这样一个小屁孩都打不过。

他可不认为自己也不是刘厚的对手,他这次屯兵在边境,好几次都想冲到蜀国境内找刘禅的茬,可是一直被顶头上司陆逊死死压制住,使他无法轻举妄动。加上,对面荆州的驻守大将是关公,他虽然看不起蜀国小皇帝,但是关公的威名却不容他小视。

人的名树的影,关公现在是魏蜀吴三国公认的大英雄大豪杰,即使他之前北伐最终惨败而回,也于他威名无损,大家都认为他是因为被魏吴两国优势兵力夹攻而导致的大败,而不是他本人的能力问题。在随后魏吴两国长达差不多一年的围困荆州过程中,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整整一年,被几十万大军围困之下,他牢牢地守住了荆州城,使得魏吴两国几十万大军无法寸进。他个人更是经历了大小几十次大战,期间斩杀魏吴两国大将无数,用一次次的战斗证明他的宝刀未老。

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甘宁心里有足够的尊敬,但是,自负的他也有足够的斗志,无时无刻不希望能有机会挑战他,击败他,取代他成为威震华夏的英雄豪杰。

“可惜啊,云长一代英雄,却要辅佐这样的一个小屁孩。若不是有云长和翼德的辅佐,刘禅这小子还能支撑蜀国到几时?”甘宁继续发着牢骚。

甘宁的牢骚并非自言自语,旁边是有人听的,旁听的人年约十八,长得唇红齿白,好一副风流俊雅的模样。他是军中的长史,名叫顾谭,字子默,这个顾谭出身名门,乃顾劭之子,顾雍之孙。顾雍和顾劭都是东吴的重臣,也难怪在这个拼爹的年代,顾谭年纪轻轻就可以在军中身居高位。

“将军,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刘禅十三、四岁就独自带兵征伐各方,一路杀来从未有败绩。以顾某看来,此子绝非善类也,再者,就算他荒诞不羁,但他身边有邓芝、郭攸之、步骘三大谋臣常伴左右,此三人皆是有本事之人,非比寻常也。郭、邓两人你不知,难道步骘你还不了解吗?”

甘宁不是个明白人,但是顾谭年纪虽轻,却也是个有学识的人,他家学渊源,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号称“四友”,在东吴年轻一代中已经崭露头角。这个时候见甘宁对刘厚的书信不屑一顾,不由得劝谏道。

“哼,步骘这个狗贼,竟然敢背叛主公,某下次如果见到他,定将他碎尸万段。”甘宁道。

见甘宁的话偏离了主题,顾谭赶紧道:“甘将军,此信乃蜀汉皇帝发来的,那就等于是国书,以顾某之见,还是将它呈送给陆大都督甚至是大王才好。而且,这封信既然有示警之意,我们也需要警惕,做好迎战的准备,以防受到什么人的偷袭。”

“这封信的台鉴就是水军都督啊,这就是给甘某的信嘛。哼!这封信哪里是什么示警,分明是胡言乱语,妖言惑众,刘禅发来这样的一封信,也不知道是不是用来戏弄甘某的。管它做甚,要是将这封信呈给主公,没的叫他取笑。”甘宁道。

“甘将军,切不可如此,无论这封信说什么,这也是蜀汉皇帝发来的信,是国书,本来就不应该由我们来看的,更不能由我们来决定怎么处置它。最起码,我们要将他转交给陆大都督。”见甘宁不肯听劝,顾谭着急地道。

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是甘宁的上司,可惜他的行辕在夏口,虽然离着这里不远,可是却不是常驻在水师营寨中。水师营寨的主将是甘宁,在这里甘宁说了算。可是,桀骜不羁的甘宁连孙权的话都未必肯听,何况是陆逊。

“哼,陆伯言号称什么智计百出,还不一样败在刘禅手下。某三番几次请求出战,他都压住不给某出战,某看他是被刘禅打怕了,吓破胆了。说不定这封信给他看了,他还当真呢,某看他都快变成老鼠胆了,真是好笑。”说完,甘宁一挥衣袖就要走出帅帐。”

“将军,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啊。”顾谭一看甘宁要走,心里一着急,上前拉住他的衣袖,苦苦哀求道。

甘宁一甩手,顾谭被甩得倒退了几步,撞在一根柱子上才停了下来。甘宁从小力大无穷,武功高强,虽然是那么随手一甩,顾谭这样的文弱书生竟然也承受不住,被他甩出几步远,如果不是有根柱子挡住,他可能还要再退几步,说不定还要摔个屁股墩。

饶是如此,顾谭被一股大力推动,重重地撞在柱子上,后背也被撞得生痛。

注1:甘宁本来在公元220年就死了,不过为了情节需要,作者找阎罗王商议过后,同意将他的死期推迟两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