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又打口水仗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又打口水仗

作者:我不是阿斗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0:50:49 来源:笔趣阁

第一百四十二章又打口水仗

刘厚给他们的这些东西足够他们暂时自保,但想要有什么大动作是不行的了。他们也只是一支还没成型的火器部队,需要在驻守的这段时间内加紧训练,尽快成为一支合格的火器部队。

而赵统离开亲卫团(也即是羽林卫)后,空缺出来的职位,由糜照顶上,羽林中郎将这个皇帝的近卫头子,需要的是绝对的忠心,还是由勋戚担任最令人放心。

只不过羽林将是两千石的大官,糜照同学刚一毕业就身居高位显然并不好,于是,刘厚只是封他一个营长的官职,连代理羽林将也没有,不过实际上他需要承担之前赵统承担的责任。

而正儿八经的羽林将职位暂时空着,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空出来的职位就是为糜照而设的了,毕竟他已经在行使羽林将的权力了,只要他的资历和能力一到,又没有犯什么错误的话,当上羽林中郎将是妥妥的事。

亲卫团一共有四个营,糜照的同学孔慈当了另一个营的营长,原营长则高升到战斗部队去当团长了。还有两个营长一个叫李遗,一个叫马秉,这两人也算是勋贵之后。

李遗是李恢的儿子,而李恢是刘备的老部下了,他初出仕建宁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刘备称帝后,他又任庲降都督,他有连结马超归顺刘备的功劳,在原历史上,他还跟随诸葛亮征伐南中立下赫赫功劳,最后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

要说这些都不能引起刘厚的注意,而李遗最让刘厚注意的地方就是,在民间传说中,李遗娶了关公的女儿关银瓶。不过在这个时空,关银瓶已经成为刘厚的皇后之一,显然李遗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这些原历史的轨迹一点也不影响刘厚对李遗的信任,李遗也同样是被他父亲早早就送到大汉龙腾学院读书的勋戚子弟之一,父子两辈人都对刘氏政权忠心耿耿。

刘备驾崩后,刘厚顺理成章担任起学院的院长(喔,刘厚为了有蒋某人那种感觉,自称为校长,),所有学院毕业的学子都算是天子门生,对刘厚都有一种天然的忠心在那里。

马秉也不是普通人,他是马良的儿子,前面已经介绍过,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是马氏五兄弟中最优秀的一个,他的儿子马秉也是蜀汉名臣之子中少数几个有好名声的人。

四个营长当中,除了孔慈是普通人出身外,其余三人都是勋戚之后,其中糜照属于外戚,和皇家关系最是密切,这也是他能代理羽林将的主要原因,当然,除了靠关系拼爹外,他本身的能力也很不错,足以担当这个重任。

刘厚虽说下令撤军到荆州,但是口头上还是要讨一点便宜的。他在撤军前除了安排麦城的留守军队和调整羽林卫的将领外,还让郭攸之写了一封信给司马懿。

信里当然也先叙说了一番民族大义,并说自己原本也想北上帮助魏国对付鲜卑蛮夷,不过粮草不济,无法成行。蜀军现在只好先回到荆州筹措粮草。

信里还让司马懿在三个月内解决鲜卑人,以免蛮夷外族继续劫掠我华夏子民。如果他在三个月内还没能解决鲜卑人,就太无能了,到时候蜀军将北上“帮助”他们抵抗外族的入侵。

相对于司马懿那封充满陷阱、令人烦恼、很难应对的信,这封信只能说是讨些口彩而已。信里首先说蜀军退到荆州是因为要去筹措粮草,这就为以后的事情留了一条台阶,留一个后手。

万一鲜卑真的没有寇边,是司马懿凭空捏造出来忽悠人的,万一他想用这件事抹黑刘厚,让他成为一个千古二百五,那么刘厚就可以用这个台阶来尽量减少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影响。

他大可以辩解道:“我可不是被司马懿忽悠走的喔,我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回去筹措粮草的喔,和司马懿的大忽悠没有什么关系喔。”他甚至可以不承认有收过司马懿的信,那样就更没有人有办法证明他是被司马懿骗走的。

当然,这件事关键还是看以后谁是胜利者。谁胜利了,谁得到天下了,那么历史自然由谁来书写,舆论导向也自然就控制在谁的手中,所以,这封信充其量不过是一块遮丑布而已,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信里最后还“威胁”了一把司马懿,说三个月后自己就要北上“帮忙”解决鲜卑问题了,这也不过是刘厚不甘心就这样白白撤走,临走时撂下狠话而已。就像那些被人欺负了的古惑仔一样,临走一定会说一句类似:“你等着,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话一样。

很快,刘厚就带领大军回到了荆州,而早早就带兵北上的司马懿在路上也收到了刘厚的回信。继续扮了一会深沉后,司马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幽幽地道:

“唉!蜀国小皇帝竟然连探查也不探查一下鲜卑是否真的寇边,就第一时间退兵了。他们竟然不抓住这个机会北上进军。难道真的是人无欲则刚吗?难道这个蜀国小皇帝真的将北地百姓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利益、名声更重要?还是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傻瓜,什么都没看出来?

不可能啊,就算他是个傻瓜,他身边的人也个个都是人精,怎么会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老爷,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老仆人一如既往地侍候在他后面,见司马懿喃喃自语完后,开口问道。

司马懿扬了扬手中的信纸,苦笑了一声,道:

“嘿嘿,真没想到这次的阳谋也奈何不了他,有了这封信,老夫就算想抹黑他,毁他名声都不是那么容易啊。我们还能怎么办,蜀军不进反退,现在都已经退回荆州了,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布置都已经完全没有用了。

鲜卑人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了,我们既然已经北上,就加紧行军,继续北上,争取早日赶到边境,将鲜卑人送回去他们的草原吧。”

司马懿这次写信给刘厚,用的是阳谋,就是无论刘厚怎么应对都会落入算计的计谋。进军北上和退兵回荆州上面已经说过了,这两种选择都会中计,而且还不止如此,就算刘厚按兵不动,依然呆在麦城同样是错。

如果刘厚在麦城按兵不动,司马懿就会派人抹黑刘厚,说他枉为汉人的皇帝,眼睁睁看着北地那么多百姓在外族人的屠刀下受苦,竟然还只顾着内斗,只顾着抢利益和地盘,而不肯退让一下,让魏国腾出手来对抗外族。

这么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生死,不理民间疾苦的人,不配做汉人的皇帝,不配得到这个天下,等等等等。司马懿的这个后手连三个臭皮匠也没有算到。

但是,算不算得到不要紧,刘厚才不管司马懿这一招当中蕴含着多少种变化,也不管你在这件事上包含了多少祸心,他只用了“不管你几招来,我只一招去”的方法应对。

也不管你包含多少祸心,我只走对百姓最有益的那条路,偏偏这条路也是最好的一条路。你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我就应以煌煌然的对策,我心中正义凛然,不为一己之私行事,你自然就算计不到我。

就像《整蛊专家》里说的那样,如果对方没有贪念,就算是整蛊专家出马也无法整蛊到他。

司马懿的这条计策,最大的一个坑还是利用人的贪欲,一般人得知敌人背后有异族人捣乱,多数会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可以趁着敌人自顾不暇时,多抢夺利益。

司马懿的最大布置也是围绕这一点来做的,如果刘厚真的抵抗不住这个诱惑,悍然北上抢夺地盘,就会掉入司马懿预先布置好的圈套,必然会损失惨重。

至于其他抹黑的法子,是在这个最大的坑不奏效时,用以补充的后手。没想到,刘厚根本没想过要北上趁乱抢夺利益,所以,司马懿最大的布置已经没用了,剩下的就只能是施用后手抹黑刘厚了。

可是,现在这封信也使得司马懿的抹黑后手起码被废了一半,这令司马懿很是郁闷。

不说司马懿一边北上去驱赶鲜卑人,一边使一些文人骚客去破坏刘厚的名声,且说刘厚回到荆州后,也找了一些读书人,率先发动,对司马懿进行舆论攻击。

可是,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舆论工具,没有电视、收音机、报纸,更没有网络,这些先进的宣传工具统统没有,唯一的舆论工具就是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于是,这段时间在魏国和蜀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两国突然莫名其妙停战,然后两国的读书人纷纷谈论或者撰文抹黑对方的君主或统帅。

魏国主要的攻击对象是刘厚这个蜀国皇帝,基调无非是愚蠢、不自量力、痴心妄想、妇人之仁、假慈悲等。当然,由于刘厚一下子娶了三个皇后,荒#**无度、好色如命、白日宣#**等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也肯定少不了被人多次提到。

蜀国攻击的对象除了司马懿还有曹丕,主要是指责他们勾结外族蛮夷残害老百姓,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导致北地百姓被屠戮、被奴役、被侮辱等,怒斥两人是汉奸,不但不配做大将军和做皇帝,甚至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个人生活作风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毕竟曹丕的老婆比刘厚多得多了,其风流轶事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后世也是经常被人提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