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第四百零七四章 秀才遇上兵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四百零七四章 秀才遇上兵

作者:我不是阿斗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9:19 来源:笔趣阁

听了董访的一番解说后,夏侯充依然不为所动,他说:“那又怎么样?”

董访接着说道:“既然你是一个忠义之人,就应该忠于我们真正的皇帝陛下,建兴皇帝。你刚才都说了忠义就是要忠于君主,而曹丕显然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君主,相反,他不过是一个篡国的逆贼而已,所以你不应该忠于他,而应该反对他才对。”

“这……”夏侯充脑袋一时转不过弯来,竟然无言以对了,他觉得董访说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好像又在某些地方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具体是哪里不妥,他一时之间,却又想不出来,没办法,只能沉默以对了。

这个时代,皇朝仅仅经历了秦和汉,其中秦朝仅仅十几年,之后的四百年时间都是汉朝,所以皇朝正统的地位在百姓心中是很牢固的。

如果是后世知道历史走向的人,肯定会反驳:朝代的更迭是很平常的事,皇侯将相宁有种乎?像朱元璋这样的乞丐出身也能当皇帝,像蒙古人、满洲人这样的化外蛮夷也能入住中原,哪里还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的区别,管你什么出身、什么来历,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当皇帝。

就算再不可能的人也能称为“真命天子”,你若是不服就打到你服,你若是不降就杀到你降,何必跟你多费口水,讲什么道理,老子手上的刀就是道理。

那一次朝代更迭不是伴随着一阵阵的血雨腥风,那一次开国过程不是屠戮千里,尤其是在外族侵入中原的过程中,整个中原大地都是人头滚滚。

那些异族哪里需要给汉人讲什么大道理,讲什么天命所归、真命天子,在他们眼里汉人不过是可以任意宰杀的两脚羊而已,谁会给羊讲什么道理,反正不服统治的就一个字:“杀”,将刺头全部杀光,剩下的人想不成为顺民也不行了。

可惜,夏侯充早生了一千多年,后面历史所发生的事情还没发生,他没有案例可借鉴,况且他也不是个擅于辩论之人,这一点,早就被董访考虑到,并利用上了,所以,他不出所料地被董访辩得无言以对。

董访并不打算这样放过他,继续道:“夏侯将军,就算你不承认刘氏的正统地位,那请你睁开眼睛看看当今天下的形势。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了,大汉的复兴已经是势不可挡,很快,建兴皇帝就能重新统一天下。俗话说,胜者王侯败者寇,重新得到天下之后,编写史书的史官就是汉官。

夏侯将军,请你想一想,到时候这些史官会怎么写这段历史?董某认为,这一段短暂的三国鼎立的历史,肯定得不到那些汉官的承认,在他们眼中,这段历史估计只是一段国内发生叛乱的时期而已,而不会作为一个朝代存在历史上,正如王莽建立的新朝一样。

尤其是曹丕,他是篡位的主角,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现在,你依然认为,你应该忠于这样的一个逆贼吗?”

夏侯充这下彻底的无语了,董访这段话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如果最后是魏国取得胜利,由曹氏统一天下,那么,就会由魏国的史官来编写三国鼎立这段时期的历史。

那自然一切都好说了,曹操还是太祖,曹丕就会成为真正的开国皇帝,可以称为太宗皇帝,自己也顺理成章成为开国功臣,到时候封侯拜相极尽荣宠都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一旦最后是由蜀汉统一天下,那问题就大了,写历史的人是汉朝的官员,史书上的任何东西肯定都会倾向于刘汉,其他人一概是乱臣贼子。

特别是对于曹氏父子,这两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干脆篡位代汉,他们的这些行为肯定是要遗臭万年的,一定会被汉朝的史官唱衰的,那么自己这个帮助曹氏打天下的人,肯定会成为曹氏这个反革命集团的同伙,一同被唱衰。

对于一些人来说,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根本不在乎,否则的话,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干出那些人神共愤的混蛋事了,但是,对于夏侯充这样的以忠义为行为准则的人来说,身后之名就很看重了。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能青史留名是这些人一生的追求,如果在历史上留下恶名,那就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这可以说是一种优良的品德,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很容易被人利用的弱点。这种人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他们:为名所累。

董访的话有理有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来说,都无可驳斥,这个时候就算来个饱读诗书的大儒也是无话可说的,更何况是夏侯充这种武夫。

但是,武夫有个好处就是,他不一定要和你耍嘴皮子,讲道理讲不过你的话,他是可以动刀子的。所谓的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武夫在嘴皮子上面讨不到便宜,他们就耍横,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不听,逼急了就动武。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喜欢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和人沟通。

文人最擅长的沟通方式是滔滔不绝的话语,犀利的辞锋、引经据典的长篇道理,这些都是他们武器,这些武器可以直~插敌人的心灵。而武夫则直接多了,他们最擅长的沟通方式是他们的武力,就是他们的拳头与刀子,他们耍起横来的话,会直接从**上消灭敌人的。

这两种沟通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坏处,就看用在什么场合了。而现在,董访这个文人祭起了他最厉害的武器,很快就将夏侯充杀得丢盔弃甲。

在这种口头的交锋上,董访可以算是完胜,可是,这种胜利有时候并不管用,因为这种胜利也只存在于口头上。这种口头上的胜利是需要敌人承认才管用的,如果敌人不承认,那就一点用处都没有,说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白费口水而已。

夏侯充虽然心里是认可董访说的道理的,至少他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可是,他就是不肯屈服,就是不肯投降。道理既然已经说得那么清楚了,那么他不肯投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没有什么原因,起码他自己也说不出个原因来。他早就被董访的一番话绕晕了,他的脑袋已经成为一团浆糊,现在几乎停止了思考,脑袋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道理,他心中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不能投降,不能背叛魏国与曹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