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回乡小农民 > 第一百八十四章美食故事

回乡小农民 第一百八十四章美食故事

作者:挣钱买房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9:10 来源:笔趣阁

吃了一会儿孩子们就嚷嚷着吃饱了,想要出去玩。

“叔叔,我吃饱了!我去抓鱼可不可以?”天天歪着小脑袋问王勇。

“恩,行!不过你要听明明哥哥的话,不许调皮知道不?”王勇和蔼地嘱咐道。之后又回过身来对早就吃饱了,正一副跃跃欲试地想要离开饭桌去玩的明明说道:

“明明,天天他们都要比你小,你是大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知道吗?”

明明小家伙一听,就眼睛一亮,挺着小胸脯说:“恩,我是哥哥,他们都要听我的。”

王勇一听明明的这句话,就知道自己的希望肯定要落空了。正在想着怎么才能留下这帮调皮捣蛋,没人看着估计都能把天给翻过来的孩子。突然一个声音的响起,王勇眼前一亮,想到了主意。

“妈妈,我还要吃豆腐。”

天天的小朋友,那个小胖墩大壮,正指着一盘麻婆豆腐对他妈妈说道。因为小家伙刚刚学会使用筷子,这要对付这盘软软的嫩豆腐,完全是在他的能力之外。这让十分喜欢这道菜的他很是着急,但自己有对付不了它,只好出声让妈妈帮忙。

“大壮,叔叔问你,你知道这是什么菜吗?”王勇看着正盯着那盘豆腐流口水的大壮说道。

还没等大壮回答呢,天天就在一边接过了话茬,挥舞着两只小手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叔叔,我知道。”

“好,好,那你告诉叔叔这盘菜叫什么名字啊?”

“麻婆豆腐。”

“恩,天天真聪明!”

听到叔叔夸奖自己,小天天立刻就骄傲的四下里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小伙伴。只是还没得意多久,就听见叔叔继续问道。

“那天天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麻婆豆腐吗?”

这句话问出来,回答他的是一片左右摇个不停小脑袋。不过。王勇还是小看了天天的聪明,小家伙儿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问妈妈。

“妈妈,妈妈,为什么它要叫麻婆豆腐啊?”

望着一脸不解,仰着小脑袋问自己的儿子,乔曼爱怜地抱起天天,放到自己腿上,一脸疼爱的说道:“是因为发明这道菜的是一个脸上长着麻子的婆婆,所以大家就叫它麻婆豆腐。”

天天听到妈妈的解释,立刻满脸兴奋地回头对王勇说道:“叔叔。天天知道了。因为它是一个麻子婆婆做的。对不对?”

看着一脸兴奋的小家伙。王勇摇摇头。这个动作顿时惹来了桌上这帮孩子父母的惊讶。怎么回事?难道不对吗?不应该啊!这个故事自己听到的也是这个版本啊!

“好了,都坐好,听叔叔给你们讲一讲这道菜的故事。到时候你们要告诉身边的其它小朋友哦!。”

王勇招呼着已经成功被自己把注意力给吸引过来的一帮小家伙儿做好,一边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清末民初的四川成都北门外。府河转折之处,有一个叫万福桥的地方,万福桥的北端有座城隍庙每到夏季,城里人就会蜂拥而至来这里乘凉喝茶,特别是清明,中秋,那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这天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从乡下到城里谋生。看到这里车来马往,人气很旺。于是就在桥头边租了一间茅草屋,开了一家小饭馆。

这夫妻俩,男的叫陈春富(也有说是叫陈森富),女的叫温巧巧。

起初。俩人觉得自己本钱小,本事也小,只是随便卖一点小菜便饭,提供些茶水,挣俩个钱养家糊口罢了。

当时饭馆附近有一家王姓豆腐坊,那豆腐做的细嫩,绵软。每天早上总会做上几板豆腐放在饭馆门口招揽客人。而这条路上呢,来来往往的经常有一些挑着猪肉,牛肉贩卖的小贩。路过的时候也会进到饭馆里歇歇脚,等待客人。

而饭馆的主要客人都是一些挑油粮的挑夫,每天,他们起早摸黑,进城送完了粮油,回到万福桥时,个个都是人困体乏,饥肠辘辘。

于是就会三五一群,搭个伙儿,大家分摊一下钱,割上几两猪肉或者牛肉,或者再来上几块豆腐,再端上一个钵子,来到饭馆。将挑油的油篓倒立,把余油一点一点地滴入钵子里。最后他们拿这些食材以及油一块交给老板娘请饭馆代烧。

陈妻温氏知道,这些下苦力的人口味吃的重,偏好麻辣鲜烫。于是,她就用自制的粗辣椒面加上些花椒面、豆豉,再把客人买来的肉切成片,一起烹制豆腐。

结果,这么做出来的豆腐,红亮诱人,麻辣鲜香,而且又热又烫,挑夫们吃起来解馋、解饱,还解劳。

就这样陈妻有着“麻、辣、烫”风味的豆腐,一传十,十传百,就散布开来。而这位陈妻温巧巧,人长得白净漂亮,聪慧贤能,非常讨人喜欢,而且性格开朗很有亲和力。

她的丈夫陈春富呢?脸上有麻子,坑坑洼洼的,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叫他陈麻子。既然是陈麻子的老婆,大伙儿都戏称温巧巧为陈麻婆。

豆腐出名了,大家伙儿自然也乐得称呼它为“麻婆豆腐”。于是,麻婆豆腐就这样被叫了下来。之后经一代御厨,川菜一代大师关正兴的改良,麻婆豆腐就这么流传至今,成为了川菜的一道极为出名的代表菜。

“故事讲完啦,小伙子们都听明白了吗?”王勇笑着香味道自己身边的一帮小家伙儿们问道。

“听明白啦!”小家伙儿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之后就纷纷七嘴八舌地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是麻子阿婆做的,是因为老爷爷才是麻子,他的老婆就是麻婆。”

“是因为老爷爷的脸上有麻子,他的媳妇儿就被人叫做麻婆。”

“都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麻婆是没有麻子的,她老公才有麻子呢?”

“你好笨呢,人家说什么你都听不懂。”

“哇!伯伯,你好有才啊!”趴在王勇腿上的明明瞪着大眼睛,十分崇拜地望着王勇说道。

在他的小心眼里,自己的伯伯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等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一定要像伯伯这样,什么都知道,到哪里都受人敬佩,那该多厉害啊!

“是啊!今天真是长见识了。王先生真是博闻多识啊!”

“要不是您给我们的讲解,恐怕我们还一直都认为麻婆是脸上有麻子呢!”

不过也有一些人似乎并不认同王勇所说,面色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不说。代表人物就是小崽儿。

“王勇,你这都听谁说的?真的假的?不是你又编故事逗我们玩呢吧?”

这话问出了所有对此表示怀疑的那群人的心声,大家都注视着王勇,等待着他的答复。

“逗你玩?我可没这闲心。这都是听张叔说的。你觉得可能是假的吗?”

“呃!好吧!既然是张叔说的。那我就信你了!”

“你信他什么啊!他的话你都敢信?”

话音刚落。大伟就提着一篮子稀奇古怪的蔬菜,水果出现在小崽背后。

“大伟?你来的正好,王勇刚刚说了这个和大家知道不一样的麻婆豆腐的来历,丫还说是从张叔那里听来的。你是专业人士。你来给我们说说,到底这麻婆是不是脸上有麻子啊?”小崽儿迫不及待地没等大伟和大家打招呼就拉着他开始盘问。

“麻婆豆腐?哦,那是他昨天刚听我师傅说的。”

“你个混蛋玩意,撒谎都不带打草稿的。昨天我根本就没见到张叔好不好?”王勇立刻反驳这种对自己名誉造成很坏影响的不当言论。

“行了,行了。既然知道这是真的就行了。对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餐厅的股东之一,全国闻名的伙夫,高伟先生。”小崽儿一脸正经地说道。

这话立刻就惹来大伟的激烈反击:“小崽儿同志,请注意你的言辞!”

“小崽儿是谁呀?”一个小姑娘在王勇身边怯生生地问了一句。

天天白了她一眼。很自豪地说道:“小崽儿是我爸爸啊!”

“噗——”

好几个人都忍不住地喷了。谁也没想到,长的高高壮壮的孟总竟然有这么一个小名。尤其是这个小名从天天嘴里自豪的喊出来。

“行啦!别闹了!你这是过来干嘛?”王勇赶紧劝着俩个已经开始互相瞪眼的家伙儿。

“哦,差点让这个家伙儿给耽误事了,都怪你!”小崽儿恶狠狠地瞪了小崽儿一眼,才继续说道:“胖子说小美姐要回天海了。让我给弄点咱村的蔬菜什么的?这不,刚摘得,我正准备再去养殖场弄点黄金蛋。”

“恩,那还不快去!多给小美姐拿点!”

“放心吧,这还用你说啊!对于你的东西我一向很大方的。”

“滚!”

“我也要去。”明明听说伯伯要去养殖场立刻跳了出来。

“我也去,我也去!”看到明明哥哥要走,天天这个小弟自然紧随其后。

于是,大伟就肩负起孩子王的重任,领着一帮喧闹不已地小家伙儿们穿过餐厅,向位于北山(也就是王勇家后面的那座)半山腰的养殖场,浩浩荡荡而去。

“大家别停啊,继续吃!”王勇招呼道:“刚才光顾着这帮孩子了,赶紧的,咱们继续吃。”

“吃什么呀!该吃的都吃的了,这肚子也差不多了!”小崽儿歪坐在椅子上,吊儿郎当的说道。

“是啊,都吃的差不多了,坐着歇会吧!”

“对,对!这超级蔬菜真是名不虚传啊!这吃的我是实在不想动了都。可又舍不得放下筷子。”

“哥,要不让服务员把空盘子撤了,上点茶水,这还有这么多水果,咱们聊聊天。你就再给我们讲讲这名菜的故事吧!”乔曼在王勇身旁建议道。

“行啊,那我就在给你补补课,给你讲一个,嗯,就讲它吧!“王勇指着桌子上的一盘菜说道。

“宫爆鸡丁?”

“错!名字都叫错了!这叫宫保鸡丁!宫保,其实是这道菜的发明人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中国历代职官词典当中有这样的记载:明清各级官员皆有虚衔,最高荣誉官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皆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通称宫衔。

咸丰后,不再用师,而多用保,故又别称‘宫保’。”

说到这里王勇停了一下,看到大家都在很认真地看着自己等待自己的下文,才继续给给大家述说这道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甚至许多外国人业知道的名菜的由来。

丁宝桢治理四川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于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这个官衔正是宫保之一,所以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丁宝桢十分喜欢吃辣椒与猪肉或与鸡肉爆炒的菜肴。所以家里的厨师十分给他做各种用鸡肉作原料的菜肴。

一次他到拜把兄长家里玩耍兄长杀鸡款待他,因为着急吃,所以来不及炖。兄长就别出心裁的将鸡胸脯肉切成鸡丁,用鸡油爆炒鸡丁块。加上干辣椒,橄榄菜,蒜苗等再加水煮熟。

丁宝桢吃了之后,觉得味道甚佳,赞不绝口。后来便经常制作此菜食用。据说在g任职时就经常让家里的厨子做“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

而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后,一次微服私访中,在一个小酒馆里吃到加了花生米炒制的辣子鸡丁。回到家后,便叫家里的厨子加以仿制。从此丁宝桢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一同炒制。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

这道菜原本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穿越广尽人皆知。

现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店,宫保鸡丁这道菜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而有些菜单中将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有人认为这也许是烹饪方法为爆炒的缘故。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些人跟本就没有弄清楚这道菜的由来。

ps:

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