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篡清 >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

篡清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

作者:天使奥斯卡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8:51 来源:笔趣阁

公元一**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广岛,日军大本营。

这几天充斥于大本营各处的狂醉,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片山雨欲来之前的闷热烦躁。就连秋日本来应该晴爽的天气,这几天也仿佛如夏日一般闷热得不可自解。

人影来来往往,而陆海军将佐,高级文官,都猬集在室内,每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大汗。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擦拭一下,只是盯着地图,盯着一份份往来穿梭的文报电稿。

前几日阳台上狂欢的摆设尤自未撤,几瓶洋酒还在白色桌布上面放着。却再无一人到阳台上置酒高歌狂欢。夹杂着燥热空气的海风吹过,将白色桌布高高掀起,却有点象大殓的裹尸布。

“…………美国驻支那公使田贝已经致电,李鸿章向其委婉表示,今后的事情,他将不负责任,也无法再负担责任!”

一个外务省的信使急匆匆的冲进了大本营的会议室,人还未到,就已经大声的报告了最新收到的电报。这信使穿着整齐的西式洋装,但是白色硬领早就给自己扯开了,整齐的油头也凌乱不堪,只是直直的一边冲进来一边喊。

室内传来了几声抽气的声音,几个陆军将领先跳了起来,椅子给碰得乒乓乱响。

“支那人,最狡猾!说过的话都可以不算!”

还有的将领冲着呆坐在人中,身子僵硬,眼神发直的外务次官日置益男爵大声发问:“外交人员都是饭桶,都应该切腹!当初是谁向军部确保,说可以有切实把握掌握李鸿章?还建议陆军开始复员?是谁上了支那人的当?现在李鸿章已经说不负责任,当初阁下说的建议陆军复员的话语。已经动摇了前线天皇陛下忠勇将士血战到底地决心!这个责任,军部绝不承担!”

日置益呆呆的坐在那里,眼睛都不动一下。他原来不过是日本驻清国全权公使。日清开战之后,召回国内,因为他了解清国内情,被拔撰到了外务次官的位置上,作为外交部门参与大本营地代表人员。并不承担全局外交责任----从根上来说,大本营设立之后,整个大日本帝国的权力,一时间都集中在伊藤博文手中。和清国交涉和谈的步骤,渠道。全部由伊藤博文亲自掌握,不要说他一个聊备一格的外务次官了。就算外相也发不上话啊。

可是日本外相本来就是陆军老前辈陆奥宗光伯爵大将。现在正带着第三军在山东攻略作战。现在交涉不利,局面一下翻转过来,这些陆军军头。火气不朝着他发泄,朝谁发泄?

日置益不想分辨,也无从分辨。他自己也在糊涂。他出使清国垂十几年,自诩深深了解这个古旧帝国方方面面的一切,明治以来,帝国的有心人士,对这个大清下的功夫还少了?

这个已经上下解体。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仅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而且就连这衰退的国力都无法全部动员起来的老旧帝国。只要在门上重重踹一脚。整旧房子都会塌下来。极而言之,一个不是近代化民族国家地帝国,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日置益甚至怀疑,整个大清,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近代化民族国家这个名词!

以前的情势发展,果然如大多数帝国名眼人所逆料当中。虽然在朝鲜战局有所小挫,但是在对清国本部地打击,一直是相当顺利。清国中枢,也根本没有动员起全国力量进行战斗地能力和胆识。一旦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作战,必然会导致慈禧苦心经营而成的微弱平衡局面被打破。清国中枢,已经不敢面对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的局面。宁愿这么死气沉沉地一直下去。

而整个国家抵抗到底的风潮鼓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近代化民族国家意志焕发出来。要不就是明智开化,受到教育的国民自发获得这个体认。要不就是有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以他的胜利,引领这个风潮澎湃激荡,直至席卷一切。放眼清国,又何曾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只要集中打垮北洋的水陆实力,已经是清国第一流人物地李鸿章都已经垮台,谁又能取代他,做此中流砥柱,激励这么一个老大帝国,抵抗战斗到底?

李鸿章果然垮了,他并不是可以超越时代地人物。

清国中枢,也果然决定投降了。他们害怕现状被打破,更胜于向日本投降。

清国那些地方实权督抚们,果然也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清国国民也一如既往地混混噩噩,因为并没有一个人,引领出这样的风潮,让人追随,让雷声振荡到这个老大帝国的深处!

当清国求和电文传到,以日本国运做倾国一赌的这些海军陆军,文官财阀精英们,是如此的欣喜若狂!

提前一步睁开眼睛,更有幸聚集这么多能人志士汇聚于明治之年----日本神武纪元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也从未有过这样的运气!二十年苦心经营,二十年始终盘算布置,冷冷的看着隔海那个老大帝国,二十年赌上一切拚命的整军经武。让这个贫穷的岛国,两千年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以攀上亚洲最高处的机会!

这些日本人两千年未曾有过的如此多的超级牛人,可以说在这战之前,已经用尽了全部心力来推断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并且一步步的进行布置。甚至也算到了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家底,打到这个地步,也差不多山穷水尽----这和徐一凡始终维持一隅之地的作战规模,并且不轻易寻求会战的补给规模不一样,是横贯两处海域,支撑着十几万大军海外外线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消耗巨大的近代吞金巨兽----海军。

虽然可言是倾国运之一赌,但是上至伊藤博文,下至具体指挥作战的部队长。都认为这场战事收功有七成把握。

可是,偏偏清国出了一个徐一凡。

这个彗星般崛起在东亚政坛上面地人物,如此深刻的变动了这场战局。让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筹划。所有野望,都全盘落空!

清国宣布求和投降。

徐一凡不降。

他有一支覆灭了日军两个野战师团地强悍部队,他占据辽西辽南的内线地位,他收编了数万辽南的清军,而且他仿佛知道,只要打下去,日本就难以为续!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已经鼓起了风潮。清国并不是没有战斗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他们作战。徐一凡已经代替了灰头土脸的李鸿章。一时成为天下之望!

日置益当初不是没有评估过徐一凡和他势力,日本收集清国情报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对徐一凡的评价。各个渠道汇总而来地资料和最后论断都差不多。外交部门对徐一凡的评价还尤其高一些,因为多少了解一些徐一凡在南洋地内幕。认为他有相当地力量。但是大家都认为,徐一凡僻处海东。又不像李鸿章那样海陆师俱备,在大清政坛各方面奥援又多,财力也雄厚,并不是一支超过李鸿章的力量。大家还同样认为徐一凡很有野心,在日军对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进行打击的时候,象他这样地野心家,按照中国历史的传统路数。应该按兵观衅。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败得越惨,他就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清国中枢本来就很不待见徐一凡。他手头的实力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会为了清国把自己本钱拼干净?

当初对徐一凡这支力量战事起后的判断就是,徐一凡很可能利用这次战事,顺势从朝鲜退到满洲境内,很可能会囊括吉黑两处,让开大路,然后趁机拣奉天的便宜。谁也不认为他会坚决抵抗。

谁也没想到,徐一凡坚决抵抗了,还让陆军吃了大亏。更千里回师,在天下皆降地时候,喊出了那振聋发聩地一声。

徐一凡,不降!

这一声鼓荡的风潮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日本二千年积蓄地元气所作育出来的明治一时汇萃之精英,毕生的苦心竟然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看着陆军那些将领通红的眼睛,日置益在心中只能长叹。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军人的迁怒。只是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堵得慌,这场战事,到底要走到何处为止?

战争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本来就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震慑住昏愦的对手。将战事一下展开在三处同时进行也就是这个目的。

可是当战事无法结束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海风,却没有一丝吹进大本营会议室内。气压越来越低,让每个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脸色铁青。

屋子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屋中呆坐的大本营幕僚们目光都转了过去。现在来的都是外交情报,所有军事情报通传都是一律暂停,外面脚步声响,来的一定就是信使。谁知道又送来了什么倒霉消息!屋子里端坐的几十个人,好像被集体催眠了,各色各样的目光----疯狂,呆滞,不甘,绝望,愤怒,暴躁…………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一处,整齐的缓缓转动。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屏住了。

一片寂静当中,就看见一个专门传递外交情报的信使脸色苍白的走到了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情报邮袋,封口火漆殷然,但是看那信使的神色,分明已经知道了邮袋内的情报是什么。

“…………清国已经发下上谕,求和文电,是翁同擅自所为……翁同已经被革职还乡,清国光绪皇帝亲发上谕,不与帝国议和,而委徐一凡和李秉衡为南北两面钦差大臣,和帝国战斗到底!”

屋子里所有人的心仿佛一下就坠入谷底,那种从万丈高台落下的心情。仿佛都能听见碎裂的声音!

日置益闭上了眼睛,他还没有那种智慧理清现在乱成一团的思绪,他只是深切的感觉到。东亚历史,从此刻,已经深深地不同了。

屋子内短暂的沉寂迅即被打破,几个眼睛血红的陆海军将领猛地跳了起来,发狂一般的敲着桌子。

“膺惩这些不讲信义的支那人!”

“帝国陆军虎贲十万,当决死进击,荡平一切敢于抵抗的清**队!”

“发动直隶平原合战!将战火烧到北京城脚下,将清国皇帝俘虏到东京,将徐一凡俘虏到东京!”

“帝国海军。纵横东亚,未尝一败。现在更不可能失败!再度炮击天津。扫荡清国沿海。在天津,在上海,在广州。在台湾……在清国一切港口上陆!哪怕海军还剩下一兵一船,也要战斗到底!”

“直隶平原合战,直隶平原合战!川上君的遗愿,我们来替他实现!”

这直隶平原合战,是当初川上操六在世的时候,主持编列对请作战纲要时所设想的最终会战。战事进行到如今,日军所有部队都撒了出去。陷在三个战场上面。海军更是疲于奔命。哪怕没有徐一凡堵在辽南那里,按照日军现在所拥有的力量。也不可能会战于直隶。维持能战的第二军第三军就已经耗尽了日本全部地补给能力,如何再进行这样的大攻势?现在再吼着要推进这最终之战,无异痴人说梦。

国力是最实打实地东西,特别是在做攻势国战地时候,更是一点虚假都来不得。有多少精练的常备军,有多少船舶运输吨位,有多少可以购买军火物资的外汇,有多少生产能力,来不得半点虚假。日本是从一个比清国贫弱近二十倍地底子起家,这些年的经营,虽然占了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便宜,但是国力,非长时间的积累不可。在敌人的国土上作战,把每一个士兵运到敌人的国土,打出每一粒子弹,都是国力的体现。而日本已经将这几十年地积累,早就在这场战事当中发挥到了极限了!

可是看着那些军人将桌子敲得震天响,口角泡沫飞溅地样子,大本营其它幕僚们,谁还敢多说一句?

只不知道是谁,低声的嘟囔一句:“这些都要伊藤阁下做最后地决定…………”

一句话提醒了这些军人们,一个个又瞪大了眼睛四下乱看:“伊藤阁下呢?这种场合,需要他统一大家的意志,上奏天皇陛下,战斗到底!数万将士捐躯,山县川上诸君成神,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继续战斗下去!”

伊藤博文呢?就连闭着眼睛的日置益也睁开了眼四下看着。伊藤博文一定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他始终以他的铁腕掌控着这场战事的进程。这个时候,伊藤阁下会用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他一定会有办法吧?

海风越来越大,天边乌云堆积,风终于吹进了这大本营的会议室里面。带着潮湿水气的海风进来,将窗户吹得乒乓乱响,勤务兵们忙不迭的去将窗户关好。屋内郁结到了极处的气氛仿佛也因这海风而一松,军人们胡乱的扯开领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吼叫声也越发的高涨起来,从外面听的话,仿佛大本营会议室跟疯人院也没什么两样了。

就在这些吼声到了最高处的时候,入口处传来了一个冷冰冰的声音:“谁要战斗到底?”

所有人一下收住了声音,目光转过去,就看见伊藤博文不高的身影站在门口,身上礼服整齐,正将礼帽交给侍立的勤务兵,一副盛装准备赶赴东京陛见的模样。他脸上神色不动,头发也整整齐齐,只是眼袋又深又大,仿佛几夜都未曾入睡了。

他大步的走到了会议桌的前面,扫了一眼零乱的案头。什么文电,地图,烟头堆满的烟灰缸,在长大的会议桌上到处都是。所有人都屏住气息看着他的举动,特别是那些军人,一个个涨得脸色通红。

伊藤博文冰冷的目光扫视了一圈,猛的将面前那些乱七八糟地东西一扫,全部推到了地上。轰隆哗啦的声音吓得所有人心都是一跳。

“帝国并没有陆沉,为何如此慌乱?”

他声音沉稳,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嘘了一口大气。一个陆军军官趁势站起。磕响马靴低头行礼:“阁下!恳请阁下下令,立即全军奋击,将清国彻底击垮!帝国还有力量,请国人不愿意投降,就让他们灭亡!”

一声起而百声和,凡事军人,无不起身,所有人都行礼垂首。感情特别激动地,还热泪长流。死死的看着伊藤博文!

天边乌云当中亮光一闪,照得阴郁的室内。所有人脸孔都是惨白的一亮。

伊藤冷冷的看着这些军人。淡淡道:“算了吧……是该结束的时候了。鄙人将赶赴东京。上奏天皇陛下,结束这场战事。大本营对陆海军的最后指导,就是准备撤退复员。其它事宜,政治外交解决。”

这个时候雷声才从远处传来,闷闷的在天际乌云中反复响个不休,可是雷声再怎么样卷动,也比不过伊藤博文的这一句话!

咣当一声,一个陆军军官一直紧握手中地军刀落在了木头地板上。

另一个军官立即拍案而起:“帝国并没有战败,为何要让陆海军蒙受这种屈辱?阁下。您说的话是认真地吗?阁下。请不要做帝国地国贼!”

“天皇陛下绝不会认可此等背逆行为!阁下,请收回您说的话!”

“这就是国贼。国贼!”

“陆海军不服从大本营的乱命指导!不然无颜见成神地诸君,无颜面对帝国国民!他们将子弟送进军队为帝国死战,他们勤劳奉仕,拿出最后一枚铜板,不是让我们承认失败的!”

“陆海军亦有帷幄上奏之权,我等将誓死奉请陛下,亲自指导战事,将此次战事进行到底!”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大本营军人幕僚,就连文官幕僚也有不少人跳了起来,大声的发出议论。几个军官更是起立收起公文夹,大步的走了出去。留在场中的军人们,已经失去了往日对伊藤博文奉命唯谨的样子,捏着拳头大喊大叫,手指都快指到了他的脸上。

而伊藤博文只是冷冷地看着这些已经疯狂起来地大本营精英幕僚们。

屋外,接地连天的大雨倾盆而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些幕僚们才一个个愤然而去。毫无疑问,陆海军将会行使他们地帷幄上奏权力,誓死反对伊藤博文这个让他们理解不了的决定。

虽然清国徐一凡不降将大局翻转过来,但是在整场战事当中,日本还是占据上风!再打一打,还能谋求体面的结局!

会议室内,只剩下日置益一人。伊藤博文不言不动的站在那里,窗外闪电的光亮,照得他脸色一阵明,一阵暗。他一直挺直的腰背,在这个时候,也渐渐的弯了下来。

日置益轻轻站起来,走到伊藤博文身边,垂首行礼:“阁下……”

伊藤这个时候仿佛才惊醒过来,看了他一眼,苦笑道:“日置君,你也反对我么?”

日置益缓缓摇头:“我相信阁下的判断,只是很难想明白……”

伊藤苦笑:“谁不明白?只是你们不愿意承认失败罢了!”

他神色萧索:“战争从来都不是以杀人多寡成败,只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帝国奋起而进行甲午一击,无非也是承东亚大局变动而顺势而动。英法列强需要一支能平衡俄国在远东扩张的力量。帝国是小国,比起清国而言,更加好控制。所以他们乐见我们战胜清国,并且可以瓜分我们战胜的红利…………可是战事一旦僵持下来,特别是在满洲僵持下来,就给了俄国人卷进来的借口…………英法列强,绝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出现。我们一旦不能速胜,就只有承认失败!没有他们的支持,帝国是绝不可能单独战胜清国的!

…………战事再僵持下去,各种势力将纷纷卷入。清国结局如何,难以猜测。但是大国毕竟容易挺过这场风浪,他们有缓冲的空间。小小日本,却只有没顶的份!我们已经赢得了尊重,为了将来,就只有撤退了,再战斗下去,我们只会失去手中所有筹码!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却没有这个勇气承认…………我们只有退回来,等待下次的机会…………”

日置益只是默默的听着,在平日,以伊藤博文之尊,绝不可能和他这样长篇大论的倾吐心声。这个时候,伊藤博文却是整个日本最孤独的一个人。

“阁下,如果我们退回来,下次还有机会么?”

伊藤博文一时没有回答,只是信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大雨。宇品港外,深黑色的波涛翻卷,白沫如斜雾一般茫茫布于海上,一条来不及归港的渔船在如山一般的波涛中穿行起伏,岌岌可危。

“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这两千余年来最好的机会…………真想让日本站在亚洲顶峰啊…………哪怕只有一百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