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篡清 > 第四十章 结束的开始

篡清 第四十章 结束的开始

作者:天使奥斯卡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8:51 来源:笔趣阁

绪十九年八月,汉城。

禁卫军左协第一标正集中在朝鲜内藏坊的几个库房门口,士兵们荷枪实弹,军服笔挺的守候在内藏坊四处,严禁一切闲杂人等的靠近。刺刀在阳光下亮闪闪的一片,耀人眼目。内藏坊离景福宫并不很远,从景福宫的望楼上面,不用望远镜都能看见那边的场景。

朴泳孝就在景福宫的望楼上面,望楼上狭窄的空间,被他属下几个大臣挤得满满的。大家都穿着官服,满头满身的大汗,看着远处的场景,一个个都痛苦得说不出话来。

在这精锐骄横的大清新军划出的保护圈内,大量的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夫役们,正赶着骡马,从库房里面搬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木桶,木桶内放得满满的都是已经上了铜绿的制钱,不仅仅是现在的光绪通宝,也不仅仅是在东亚大陆上面流传最多的乾隆通宝。几百年来,甚至明代发行的制钱都储藏其中,甚至还有日本幕府后期开始发行的制钱!

这些都是朝鲜数百年的积储啊。

黄金,白银,古董,珠玉,书画,宝石那些值钱东西存放的库房都早就被搬得可以跑老鼠了,现在这支已经准备撤退的禁卫军甚至要将这些制钱都搬干净!

整个汉城左近,民车民马夫役都被征募了起来,一组组的编成输送队列,随着禁卫军一个队又一个队的陆续开拔。在他们的军歌声中,这些朝鲜夫役们跟着他们络绎向北,组成了从白天到黑夜都不曾断绝地滚滚队列。无人敢提出一声抗议。无人敢当着他们地面做出什么激烈的举动。只是服从。朝鲜官吏卫队只有守在景福宫左近噤若寒蝉。看着这些曾经救了汉城的军官士兵们将整个朝鲜国库搬空!

他们能做地就是一份又一份的将电报打到北洋,打到李鸿章那里,催促淮军尽快进入汉城。还能留点什么东西下来。就算经手的人剥一层皮,也能追点已经运走的东西回来啊!

朴泳孝身后的那些新进大臣们已经发出了近似于呜咽声的叹息,朴泳孝却板着一张脸不说什么。

对于他走上现今这个高位————就连北洋和清国中枢都已经认可了他议政大臣地位置!许多开化党人看不懂,以前旧大臣们也更看不懂。朴泳孝既胆子小又没什么节操,比起和他同样亡命日本的金玉均可以说负天下之望的地位差远了。结果到了最后,还是他朴泳孝在日、清、韩、朝鲜王室、朝鲜旧党、开化党势力当中如鱼得水。过得越来越滋润!

朴泳孝自己也明白,他能走到现在这步,也不过是彻底的现实主义使然。他绝对没有任何理想任何追求,只想着谁腿粗就抱着谁的。以前是日本人,后来是徐一凡,现在毫无疑问就是即将入朝的淮军系统。对于被徐一凡他们搬走的东西,论心说,他没什么好心疼的。政府运转不下去加税就是了,反正他地地位也不是靠朝鲜百姓维持。但是按照他这个尴尬身份,新主子必须巴结好。那些清国淮军大爷们,谁不是见钱眼开的手?没东西去买好他们。他们追究一个政变余孽的罪名就小不了。换过来说,要是把这些带着重兵的将领巴结好了。就算李王和闵妃要换马,也奈何不了他姓朴地!

所以这些日子,他一直这样偷偷摸摸的看着禁卫军大张旗鼓地搬东西,一边儿不断的飞马派去仁川,看清国大军到了没有。结果这些家伙,在仁川上陆,耽搁了就快小一天,再耽搁,人家最后一队都快出发了!现在过来,还能堵着他们的后队,说不定还能追上一些正在络绎朝北赶的运输队伍,抢些东西回来!

他正在心里七上八下的掂量着的时候,就听见望楼下面楼板通通直响。挤成一团的那些大臣又低呼一阵,硬生生的让开一条通道。就看见一个红衣斗笠的传骑满头大汗的直奔上来,跪在地上。

朴泳孝猛的转头:“叶帅他们到哪里了?”

传骑重重喘了口粗气儿,觉着自己都快在这又热又闷的望楼上面晕倒了:“回大人话,叶帅滚牌已经到了汉城,他们即将入城了!最多还有一个时辰!”

挤成一团的乌纱官帽的新进大臣们一阵低低的欢呼,兴高采烈的看着朴泳孝。朴泳孝的脸色却没有放松半点,只是哼了一声儿:“准备仪仗,在东门亲迎叶帅大队!”

一个挂着诩卫大将军,以前不过是个司仓小吏的大臣低声自语:“这可好了,这帮新军可得吃不了兜着走!他们也太贪了,连制钱都不放过!”

朴泳孝猛的瞪了他一眼,脸色仍然不好看:“这就要看看,他们到底谁更横一些了!咱们夹在中间,也就只有瞧着!”

~~~~~~~~~~~~~~~~~~~~~~~~~~~~~~~~~~~~~~~~~~~~

“回大帅的话,滚牌已到汉城,哨探传骑回报,朝鲜议政大臣朴泳孝以下,在汉城东门亲迎大帅!”

盛军快马拦在一辆大车前面,跪在地上,大声的向这辆大车回报最新消息。而大车周围正在奋力推挽这车的朝鲜民夫们趁机立在一旁,擦汗喝水喘息。

这车子还是在仁川找到的最大官车,四匹驿马都拖不动,又临时征发了四十名朝鲜夫役在旁边推挽,遇到高低不平,上坡下坡的地方,就是人和马一起出力。叶志超的戈什哈们骑在马上,簇拥着他的坐车,不时的吆喝加上虚挥马鞭,让这些朝鲜夫役卖力一些。一路累倒一批就又换一批。叶志超这辆挂着提督军门认旗的中军大车就这么缓缓前进。

盛军的队伍也拖得稀稀拉拉地,承平以来,淮军绝无野外拉练这样地训练。冒着夏日酷暑出发。走百余里路直抵汉城。几千兵就得至少同样数字的夫子伺候。军装粮饷甚至肩上洋枪都是那些夫子们挑的挑,扛地扛。一个个还走得叫苦连天。淮军的粮台还远在天津,朝鲜也才经乱。朴泳孝政府未曾建立牢固的对地方统治,本来沿途伙食夫役都应该由地方备办供应。但是原来地方官不是因为身为旧

就是新人两眼一抹黑。淮军只好自己到处抓夫子,应,将民居稻草屋顶拆掉喂马。搞得一路鸡飞狗跳,见者披靡。百来里路。走了已经两天还没到汉城,这还是叶军门要求飞兵汉城的军令之下的速度了。

叶军门本来打算在白龙岛好好养养晕船损耗掉的元气地,结果李鸿章的电报和朴泳孝的特使一到,叶志超就顿时上路,打点精神要求他们盛军飞快赶到汉城。

原因无他,一是李鸿章要求他们快点到汉城,维持住秩序,徐一凡已经奉命撤退。汉城不可一日无清军震慑,特别是在中日还在交涉的时候儿!李鸿章还含糊的要求他保护住朝鲜府库,字里行间都透出意思,这次是李中堂自己掏腰包办交涉办出兵。要是朝鲜能够自觉报效补贴一点儿,李老中堂绝对乐观其成。

朴泳孝传来的请求就**裸多了。徐一凡在席卷朝鲜府库。和清朝中枢打明白这个官司的话,估计那些钱都不知道给徐一凡花到哪儿去了,现在徐一凡又在朝鲜,不敢太得罪他。只有拜托叶大帅,夺回朝鲜府库的话,这些钱朝鲜和北洋共之!

利益刺激之下,叶志超立刻就道。

听完传骑地回报,车帘一动,一个长随已经钻出来大声下令:“记赏!传卫大人中军议事!”周围几十个戈什哈一声暴诺,纷纷应声:“传卫大人中军议事!”随着喊声,几骑马疾驰而出,直奔前军而去,周围的盛军官兵纷纷向叶志超所居的车马望来,低声议论。

“今天赶死了大队也到不了汉城,瞧瞧大家,都累得一个臭死!肚里也没装人吃的粮食,辣白菜装了一肚子,烧心得直灌水…………大帅传卫军门,是不是要抽选锋先奔汉城去?”

“好东西都是先到先得,徐大人地禁卫军在汉城,不知道捞了多少好处!听说每个兵都多了个朝鲜老婆,大车小车的朝平壤运,咱们朝脚下靴子磕个头,千辛万苦地赶过来,还不是冲着好处?调卫军门来,准是先派他赶往汉城!”

不多一会儿,马蹄声声,就看见记名提督宁夏镇总兵披风如血,扎束整齐的飞马而来,到了车前也不打话,翻身下马就钻进了车里。

车中叶志超半死不活的歪在靠垫上面,看见卫汝贵进来也就点点头,捧着手里的水烟壶抽了一口,开口就没有废话:“达三!汉城那边催咱们都快催疯了,徐一凡忙着搬东西呢。我传牌已经到了汉城,但你也知道咱们盛军这脚程,大队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你去抽选锋,快马全给你,到汉城把东西给抢回来!禁卫军闹事儿,别给他们好脸,必要的时候儿抬中堂出来…………***,想吃独食,哪儿有那么容易!”

卫汝贵轰然应是:“大帅,您就万安吧,这里面有咱们一半,标下都省得,标下护军营都是招安的马匪,马快枪利,天擦黑准到汉城!”

叶志超笑骂:“对半?我给那个姓朴的乱臣留个倒二八就不错!中堂那儿还要一份儿呢,咱们也没有白出力的…………快去!甭给姓朴的好脸,东西抢回来要紧!”

~~~~~~~~~~~~~~~~~~~~~~~~~~~~~~~~~~~~~~~~~~

汉城东门,迎接上国钦差的仪仗都摆了出来,朝鲜新政府的大臣们纱帽冠带,在大太阳底下汗流如雨,翘首等待叶志超的大队赶来,每个人都是一脸急切。传骑不断的过来,一边通报禁卫军的车马不断从北门而出,一边通报盛军前锋还有多远。

等到天将将擦黑,接风的宴席都换了一桌,才听见东面啼声如雷。官道上烟尘斗乱。朝鲜百官啊的一声乱了起来。都是喜动颜色。转眼间就看见大队骑兵从地平线那头冒了出来,当先武官顶戴花翎,披风如血。身后骑士都是横眉毛立眼睛,多半没戴帽子,辫子盘在头上,都水淋淋地。每个人都横背着洋枪,从毛瑟到雷明顿,什么都有。一阵风似地卷过来。

到了近前才看见这些马都喘着粗气。白沫四溅,都快跑脱了力。

乐队顿时奏起了上国官乐,朝鲜上下都按品级站好,抖袖子就想行礼。当先那红顶子武官飞一般的奔到面前,勒着马团团转了一圈,看也不看面前行礼的朝鲜百官:“我是盛军总兵卫汝贵!禁卫军那帮家伙在哪里?带路!”

朴泳孝先是目瞪口呆,接着脑子转得飞快,忙不迭地大声下令。身后五军营卫士也已经上马。朴大臣更是不甘人后,带着卫士们就冲在前头,直奔内藏坊而去。

卫汝贵瞧着朴泳孝勤谨,又看看他身上服色。催马就和他赶了个肩并肩:“阁下是朴大臣?叶大帅要我转告中堂带的话儿,朴大人只要和北洋同心协力。这朝鲜就如磐石之安!”

这言下之意还有什么听不出来的?朴泳孝一脸忠诚奋发:“从此之后,朝鲜下国,将于北洋一体!”

~~~~~~~~~~~~~~~~~~~~~~~~~~~~~~~~~~~~~~~~~~~

就在盛军拼了老命,飞奔汉城从徐一凡手里抢东西的时候儿。

千里之外的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内,荣禄正跪在那里一身直冒冷汗。

慈禧对禁卫军的忌惮之意,对他这个心腹总算是说出来了。

这禁卫军,到底是撤好,还是不撤好?他脑子从来没有转得这么快,今后他地事业荣辱,也许就系于这句话上!

第一反应,毫不犹豫是撤禁卫军。让徐一凡那个混蛋家伙好看,没了兵在手上,撤回京师赋闲,还不是要他圆就圆,要他扁就扁?

转念之间,徐一凡送行时候儿的那些话就又浮上心头。他在西安的宦囊所积,都换了当初钦差宣慰大臣的差使。回到京师待罪,要不是徐一凡送的程仪,在李莲英和军机大臣那边连句好话都买不到,更别想这个禁卫军续备军练兵委员的差使了。

他对仕途心思热切得很,当初从京城等于流放到西安更加倍了这个心思。现在更是看明

平天国洪杨之乱以来,有兵就有了封疆的机会。国的这些呼风唤雨地地方重臣,一个个爵阁部堂,谁不是都在抓饷抓兵?李鸿章如此地位,还不是因为淮军是整个北中国的柱石所依?

如果徐一凡那支战斗力惊人,几天就平定了朝鲜的禁卫新军在他手中…………那么他荣禄翻身的机会,几乎就是板上钉钉地事情!慈禧给他练禁卫军续备军的名义,还不是想着这支禁卫军?

虽然老佛爷忌惮看不明白地徐一凡,但是那也是朝廷对抓住兵的重臣下意识的忌惮而已。谁也没认为徐一凡现下真的能威胁着什么。禁卫军这支强兵,放弃了可惜啊!把八千人招募入营,装备起来,并且练出来,要花的钱,要花的精力,要多大的本事,那真不是说说而已的。现下京师的人对徐一凡的本事都佩服得很,就连光绪看重徐一凡,还不是因为他练兵的本事?虽然大家不说,但是现在徐一凡在朝鲜的地位,大家对他看不顺眼又不能怎么样,还不是因为他一手练出的禁卫军?

要是禁卫军没了,还真能指望自己练出一支更强的续备军出来?

徐一凡行事如此跋扈,如此乱来,老佛爷又如此忌惮他。说不定哪天他就突然倒台了,到时候谁能收拾这支禁卫军?还不是他荣禄?满洲权贵,谁能比在朝鲜蹲过的他有资格?

荣禄脑海中天人交战不知道过了多久,乐寿堂内也一直是静静的。连慈禧身后的李莲英都屏住了呼吸。

荣禄终于肃容重重碰了一个头:“老佛爷,咱们旗人,需要这支禁卫军。现在汉人大臣掌重兵在外,咱们要有能牵制他们的力量…………还有一桩,咱们也要防着象朝鲜一样的宫变!求老佛爷再给奴才一个机会。只要一旦徐一凡有什么把柄被朝廷拿住。奴才一定将禁卫军掌握在手中,为大清,为老佛爷效死!”

~~~~~~~~~~~~~~~~~~~~~~~~~~~~~~~~~~~~~~~~~~~~

汉城至平壤官道之上。车马粼粼。到处都是升起地篝火,是向北撤退地禁卫军左协主力和更多的朝鲜民夫造饭的火光。

徐一凡不顾自己腰酸背痛,才扎下营地来,就带着幕僚卫士还有军官们四下巡视,摆足了一夫未食不先食,一夫不眠不先眠地架势。

每到一处。迎接他的都是敬礼和小小的欢呼声音。

这场朝鲜变乱,的确是禁卫军最锋利的磨刀石。耀兵于朝鲜王宫之前的仪式,更是让这些军官士兵们骄傲到了极处。

一支军队,是需要一些荣誉感地。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支军队必不可少的东西。

禁卫军最后被迫撤出汉城,也增强了这支军队上下的凝聚感。他们始终是被歧视,是被提防的对象!也只有面前这个带着微笑问候他们的年轻徐大人,才是维系这支军队的全部根基所在!

看了几处营地。徐一凡和军官们都满意的发现到处都是整整齐齐,还派出了哨兵。虽然一切远未规范,但是对于新手军官和才入营未久的士兵们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最重要地是。在朝鲜民夫敬畏的眼光当中,禁卫军上下都严格的以军人姿态来要求自己。似乎刻意要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一般。

这已经是一支军队了。

楚万里跟在徐一凡身边。看着他到了一处篝火照不到地僻静地方,敲着自己酸痛的双腿,笑问道:“如何?”

徐一凡身后地仰早就跟了过去,弯腰替他敲腿。徐一凡也由着这贝子爷服侍,笑道:“凑合吧,别忘了,咱们是给赶出来的!只有更强,别人才不敢欺负咱们!万里,你不是不知道现在世上一日千里,回去咱们还得加紧练兵,搜罗人才…………各种体系也必须要完备,步兵,炮兵,骑兵,指挥机构,参谋机构,后勤机构…………明年,可就是甲午了……”

“甲午怎么了?”

徐一凡一笑,错开了话题:“这次咱们够不要脸的,将朝鲜抢了一个底儿掉,下面就是想法将这钱花出去…………”

楚万里也笑:“那是,连铜钱都不放过,这不是等着和赶来的盛军起冲突么?咱们就一营人在那儿,当心吃亏!”

徐一凡傲然一笑:“就凭盛军?”

他话音才落,就听见快马驰来的声音,身边戈什哈打起了火把,远远的就像徐一凡禀报:“大人,好像是留在汉城一标三营的传骑!”

火把映照之下,就看见一个禁卫军士兵飞也似的赶来,滚鞍下马,平胸行了一个军礼——徐一凡在军中不允许下跪,说影响军人的自尊心——:“大人,一标标统张大人的公事!”

徐一凡回了一个礼,伸手接过来打开公事,上面是张旭州潦草的字迹,说来惭愧,这些经过北洋文武两途训练出来学官们,写得字儿可比徐一凡是欧游大儒好看了不少。

他草草扫了一眼,随手递给楚万里:“张旭州可不软!盛军总兵卫汝贵都给他扣了下来,上百盛军骑兵,给揍了个鼻青脸肿,正在问要不要给我解过来,我要这些废铜烂铁做什么?”

楚万里脸上却殊无笑意,看着那份紧急公事,缓缓沉声道:“大人,非要这么跋扈么?”

徐一凡笑意不减:“为什么不跋扈?我们软弱,淮军欺得更凶,我就是要他们忌惮!越和淮军叫板,说不定朝廷更看重咱们牵制北洋独大的能力!这官司,咱们和他们慢慢打吧……”

“羞辱了淮军,北洋上下,就一心和咱们为敌了!我们孤处朝鲜,扛得了一时,还扛得了一辈子?最后要在李中堂和大人当中选一个的话,朝廷还是选李中堂…………”

徐一凡眼神一下亮了起来:“我现在就是要和北洋撇清关系!未来的日子,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起背黑锅!你就以为,李鸿章还有多少时间来对付咱们?”

这话让楚万里更加不解了。绷了半晌。楚万里突然嘻嘻一笑:“大人是算命的?反正禁卫军是

想倒也由你…………”

徐一凡却没有接这个话茬,倒是摸起了下巴:“张旭州公事里面还说了那个意大利流浪汉地好话儿。卫汝贵抬出中堂,上下都有些畏缩,眼看要退让,还是那家伙飞马上去,用马刀背劈开了两个盛军骑兵,还说什么。咱们欧洲人,到手的利益从不让出!好家伙,好习惯!万里,我想,咱们似乎可以再多引进这么些洋人才吧…………”

徐一凡是真的一点都不想闹出了这事儿之后和北洋怎么善后地事情,他本来就是做出一个姿态而已。表明了绝不会被北洋归并到他们系统当中,真能那样,后来的好处可多了。不过这也犯不着和楚万里解释。他现下倒是脑子里面在不停的转。到哪里再引进一些洋人才呢?部队架子搭起来了,但是参谋指挥系统还等于没有,世界上倒是有一个国家这玩意儿是天下闻名…………

楚万里在旁边将公事默不作声的递给了呆呆侍立在一旁的仰,听到和盛军起了这么大冲突。徐一凡还满不在乎,戈什哈们都有些发呆。楚万里倒是完全放开了不想的样子。天塌下来,反正徐一凡顶着:“不管怎么样,朝鲜汉城这事儿算是完了,咱们禁卫军,就走一步看一步咯…………”

听着他地话,沉思中的徐一凡猛然抬头,目光亮闪闪的,似乎在期待着未来的什么东西一样:“结束了?这才是开始而已!明年,就是甲午!”

“甲午又怎么了…………大人今儿是不是生病了?”

~~~~~~~~~~~~~~~~~~~~~~~~~~~~~~~~~~~~~~~~~~~~

入夜,天津。

李鸿章的签押房内发出了重重的翻到声音,几个下人忙不迭的扑过去收拾着被老头子推了一地的公文。

这些日子,李鸿章也见憔悴了。一头关心着出兵朝鲜地事儿,一头还要以绝大精力应付对日交涉,毕竟上了岁数的人了,精神再健旺也有限。

今儿又看公事,布置事情到了深夜,喝了点听头牛奶正想睡觉去,没想到朝鲜一份电文一来,又让李鸿章大光其火。

盛军一个总兵,上百的卒都被徐一凡的禁卫军扣住了!打了个鼻青脸肿,除了对卫汝贵客气一些,其他地都一捆朝搬空了内藏坊里面一塞,大摇大摆的离开汉城而去。叶志超入夜总算到了之后,看到地就是这么一幕,当即就电告天津。

李鸿章气得手直抖:“跋扈,跋扈!这辈子从来未曾见过!莲房,帮我拟稿子,我要弹劾徐一凡!”

一直在签押房和李鸿章议事的杨士骧也帮着在收拾东西,闻言抬头苦笑:“中堂,现在徐一凡可是立了定国之功的大功臣啊……朝廷对他已经是封赏不酬功,咱们弹劾,只怕有得官司打了…………”

李鸿章目光如电:“难道还让他爬到我头上来了?”

杨士骧也是脸色铁青,却是压抑着自己情绪,只是冷笑:“现在还在对日交涉,要是弹劾这个朝鲜大功臣,日本人怎么看?徐一凡就是瞅准了中堂想早了此事,才如此作为……再说了,他已经赶走了荣禄,再如果对咱们百依百顺,朝廷怎么看他?老佛爷怎么看他?他这是摆明了和咱们北洋撇清关系,不惜背上跋扈的名义…………可惜,咱们北洋不是无拳无勇的荣禄!”

李鸿章稍稍冷静了一点,他的城府,当然超过杨士骧。但是数十年依靠着纵横政坛的淮军嫡系被如此侮辱,让李鸿章顿时血冲上了脑门,这时才算落下来。老头子头还一阵阵的犯晕,定神想想,冷冷一笑:“谁说这二百五没有心计的?叶志超和卫汝贵也混蛋,有马有枪,练了多少年的兵,让穿了虎皮没几天的家伙给收拾了,还全无还手的余地!我瞧着单凭这点人,怕是吃不住徐一凡了…………”

杨士骧也冷笑:“中堂,增兵吧!徐一凡在一日,我们北洋就不得安心一日,他如此作为,必然是让朝廷明白,他迟早有一天,可以被扶植成为牵制甚至取代北洋的势力!这家伙,练兵的确是一手。听说皇上那边…………”

李鸿章一扬手,让杨士骧不要再说下去了,淡淡道:“也正好,不管怎么说,叶志超入朝,日本小东洋的调门也软了一些下来了。再增兵朝鲜,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对付徐一凡这事儿,不拿在明面上,我就和他拼拼家底。一步步在朝鲜挤垮他!真以为我李鸿章老了?本来还瞧着,他是个人物的,可惜,太不知道进退了啊…………”

~~~~~~~~~~~~~~~~~~~~~~~~~~~~~~~~~~~~~~~~~~

日本,霞关。

总理大臣官邸当中,犹自***通明。

一个秘书模样的中年,轻轻推开了总理大臣官邸的洋式书房门。***之下,就看见一个黑发黑须,带着圆眼镜的沉稳中年,在埋头写着什么。

听见秘书敲门推门的声音,他头也不抬,轻声就问:“是不是关于清国的情报?”

秘书俯身行礼,声音也同样很低:“据报,清国的禁卫军和盛军在汉城起了冲突。”

那中年人摘下圆片眼镜,不动声色的揉了揉眼窝:“北洋反应如何?”

“根据天津领事的消息,北洋大臣衙门连夜发出了火签,大概在准备调兵吧。”

“很好。”

秘书行礼退下之后,中年人缓缓站了起来,负手走到窗边,半晌之后轻轻摇头:“李鸿章…………老了。东洋潮流的大变动,就要开始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