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篡清 >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八十二章 最后一战(四)

徐一凡所谓的钦差总领辽南诸军大臣行辕,就设立在离前线诸营不过十余里的地方。站在行辕大帐前的土丘上,用望远镜东看,沿着辽河,以田庄台为核心的战线一览无余。清季用兵,钦差之尊,离一线之近从无可比徐一凡者。

其实这还是辽南诸军苦劝大帅保重的结果了,经历了这么多血雨腥风,徐一凡的胆子早就练了出来,更别说当初他还跟着步兵冲阵,猛攻安州前的日军防线了。

钦差行辕是数十个牛皮大帐组成,从这里一直到锦州,都竖起了高高低低的木杆,有线电报线一直拉了过来,机器也多是从锦州电报局拉过来。行辕设立在这里,也能和辽阳还有锦州后方保持联系。同时还起着督战的作用,徐一凡亲身巡视诸营,而李云众坐镇行辕,设立督战队,有敢退避过行辕一线者,定斩不饶。

十余里的路程,在徐一凡不要命的催马疾驰之下,转眼即到。行辕外围守备的卫兵才问了一声:“什么人!”

就听见队伍中溥仰那全军熟悉的嗓门儿----他也经常奉徐一凡的命令大声传令,在当初禁卫军主力回师安州的时候,行军的官兵没少听见他那京片子跟叫驴似的队伍前头后头的嚷嚷。

“大帅回辕!有紧急军务!传李大人!”

他上马而去,直奔聂士成顶在中央的禁卫军第三镇续备军营头而去。跟在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和骑兵们也纷纷下马。勒住缰绳不安的看着眼前一切。

战前的计划就是从两个方向。在西起辽河,北到大石桥,南不过牛庄的地方,和日军打一场决定性的会战。种种迹象也表明,日军的确是在这一区域展开了主力。谁知道才展开打了没几天,徐一凡就在这个晚上跟发了疯似的赶回来,说小鬼子要撤!

李云纵沉吟一下,不动声色的淡淡反问:“大帅。这是前线诸营头侦察出来地鬼子动向?行辕为什么没有得到军情汇报?”

徐一凡总不好说是自己做了场梦。突然就跳出这个念头。而且这个念头还不可遏制,膨胀得越来越大。让他骑在马上,都忍不住有些发颤!

这最后一战的胜负之机,也许就在这须臾之间!

他读史也算不少,大军统帅,总有一些说不出来的直觉。这都是因为大军统帅位置在最高处,种种情报,都在他那里汇总。政治军事,大军统帅都有全盘了解。这些念头往往都在统帅脑海中盘旋不去,下意识的就在反复分析,总结,推测。也许就在某个时候,推断出来地结果就以突然的方式突然跳出来,撕开眼前一切的战场迷雾,将所有因果和可能发生的变故,**裸的展现在面前!

李云纵一向以标准军人自许,只是专注于战事。和战事相关的国内政局变化,他也从来不多过问。而徐一凡却并不一样,这场甲午,从穿越伊始,就在他脑海中念兹在兹,盘旋不去。战事起后,随着战局的变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推算,考虑,判断每一种变化,每一种可能。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这个时代地深刻了解,对双方统帅心态,意志,能力,决心地把握。这都是后世百年的研究成果,这样地优势,在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享有!

在这一刻,他无比相信他自己的直觉。

但是此刻,对于李云纵的发问,他也只有板着脸回答:“这是我自己的判断!不要问什么情报汇总,参谋想定了,都是老子一个人的决定!”

“没有这些支撑,如何能骤然改变大军动作?大帅想过没有,以轻兵袭远,做纵深追击,胜利的希望就系于日军是在突然改变部署,大幅度后撤的基础上。轻兵袭远可以扰乱他们,压迫他们,迫使他们的撤退变成溃败!但是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那么这样的奔袭,只会在日军严整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大帅,禁卫军乃此战基石,不可轻掷!”

“这是老子的禁卫军!”“这是民族的禁卫军!”

徐一凡目光冒火,捏着马鞭和李云纵毫不动摇的目光对上,几乎碰出了火星!

“好,你李云纵好得很……这个时候跟我叫民族的武力了…………”徐一凡烦躁的来回踱步,马鞭挥得忽忽声响,侍立在他身后的人提心吊胆看着,生怕徐一凡一鞭子打在李云纵身上。夺权锦州以来,大帅的情绪总有些阴晴不定。

此时跟在徐一凡身边的没有楚万里这狐狸,李云纵不愿意去猜徐一凡心思。聂士成他们不敢猜,溥仰他们是干脆猜不到。

要是楚万里在。一口就能叫破徐一凡心里面的挣扎,他又想当民族英雄。想从头到尾将这一战打完,亲手挽回百年国运。一边又知道这场战事他捞到的个人好处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最好地办法是功成身退去两江,积蓄实力,再挖大清的墙角。国家气运和个人野心夹杂在一起。每一个抉择都有挣扎,才让他如此暴躁难安。楚万里多半还要加一句刻薄地评论。

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徐一凡缓缓站定,努力的平息着自己纷乱地吐气。他转头向东,出神的看着沉沉黑夜。周围人的目光也被他牵动,向东看去。

“…………天下虽大,英杰虽多。但是此时此地,云纵,你知道么?整个日本,他们的敌人。唯我徐一凡一人而已!同样,我也是身后这个国家,身居高位的绝大多数人之敌!以一人当天下,过瘾得很。也累得很…………平常时候我都放手给你们,但是这百年气运转折关头,我却只相信我自己!这是老子地使命!老子不是白来的!”

王霸之气不是靠你的地位,靠你的钱财,靠你的手腕。读史穷尽三千年,总有王者兴焉。挟剑之士景从,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靠的是你的功绩,你翻转天下的能力。还有你的决心和意志!

徐一凡嘴角带着一丝轻蔑的微笑。还是看着远方:“云纵,你想想。如果一个国家,只以你一人为敌。此时战事,最好地选择是什么?将我拖在这里,耗在这里,他们已经知道,面对面的已经打不垮我了……他们要和我背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联手来对付老子!其行不一,其心如一…………

***,徐老子会怕他们?”

徐一凡猛的骂了一句脏话,猛然回头,死死看着绷紧了脸地李云纵:“这个关头,老子再荒谬的决定,你也得跟从,要不就滚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老子的决定,就是要将这场噩梦终结在自己手中,将今后百年的血色,亲手荡涤干净!日军,今夜必撤,而我们,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两线都轻兵袭远追击!”

李云纵默不作声的立正行礼,淡淡道:“大帅既然决定,标下决然执行…………只是楚万里现在恐怕还在辽阳,咱们原定的计划,是攻势展开之后七天,他再移镇大石桥一线,相机发起全面攻势。如果日军今夜就退,只怕大石桥方向进行压迫攻击已经来不及了……至于说正面,聂士成正在赶回来。但是他地第三镇续备军可用来执行袭远追击地精锐不多,调整部署,今夜也来不及了……宋庆和依克唐阿两军…………”

李云纵几乎不可见的摇摇头,仍然站得笔直:“大帅将一标一营交给我吧!还有姜大人率领地数百骑兵弟兄。有这千人,也可以打过去了。其他的标下不敢保证,只要有一兵一卒,还有一口气在,标下一定追击压迫日军,直到他们崩溃!”

一标一营就是徐一凡带过来的小舅子营,姜子鸣还带了收拢的二三百名骑兵。这就是徐一凡现在手头全部的机动兵力,唯一可靠的战斗力量。刚才李云纵的话让他火热的心头已经冷静了一些下来,对于部队展开情况最为了解的他,说的兵力情况都是再现实不过。大军是按照原来战役想定所部署的,日军如果真是今夜突然要退,那么辽南正面来得及调用的也只有这点部队,其他营头都指望不上。至于大石桥一线,位于日军北面的禁卫军主力。兵力调动不是玩电子游戏,更没有现代的通讯指挥手段,想让禁卫军主力在他一个决定之下就马上转入攻击,神仙也做不到。以区区千人的兵力,追赶压迫上万日军,其九死一生,可见一斑。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这千人左右的兵力全部填进去了,也不见得能将鬼子压迫得崩溃!

难道老子真的没法给这场战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先前多少努力,到了最后还就得功亏一篑?老子已经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在这里粉碎这股大敌,欲只手而补天裂。这天裂得却如此之大,后世垂近百年。多少仁人志士以身而为五色石填进去…………难道老子真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老子赶到这茫茫夜色才不祥初起的时候,用了这么多生命来献祭,甚至不惜将自己也填进去,难道还不成么?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不起啃不掉龟缩一地地日军。自己油滑一点,主动赶紧请调两江。朝廷巴不得他赶紧离开这京师肘腋之地。更不需要他来竞这全功----不是不想留他在这里虚耗实力,而是他有两万兵在手,谁也没法将他怎么办。赶他到两江远远的,也是次佳地选择。可是这些鬼子怎么办?最大的可能,在他走后,还是在列强地协调下,以说得过去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事。朝廷让步点,日本少吃点,列强的好处再给点……天下太平。但是日本的野心没有彻底从脊梁骨打断,他们还会休养生息。还会卷土重来…………最重要的,这不是他想要地那个甲午!

致远,沉了。邓世昌,死了。他不想愧对他们。不想这个时空的国人,还象他来的那个时代,一提到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年头,就有喘不过气来的压抑!

沉默之中,姜子鸣突然愤然出列,单膝落地:“大帅,下令吧!标下等蒙大帅恩养收留,又干的是这光宗耀祖的活计。大帅一声令下。我们为大帅追到这海东尽头!”

戴军陈彬也出列打千:“大帅。下令吧!”

数十名前马贼,现禁卫军骑兵也纷纷打千半跪:“大帅。咱们知道天下谁是英雄好汉,给好汉子牵马,也不给赖汉子当祖宗!这都是给咱们争口气的活儿,咱们不干,没脸见人!不能让那么多弟兄在朝鲜,在东北白死了!”

“当初在口外,和一个都统当对头了不得了。现在咱们大帅是和整个小日本儿,还有那么多王八操的当官儿的为敌!这滋味儿…………嘿嘿!”

小舅子营代营官王超也在随侍队伍当中,这个时候早就涨得满脸通红,想挤到前面也请战。他也是南洋学兵出身,国家民族意识不用说了。徐一凡孤身站在夜色当中,傲然与整个日本帝国为敌,与整个天下为敌。这等风采,热血男儿身处其间,只有热血沸腾!

…………虽然这大人恶趣味当真不少…………

他还没开口,站在他前面地溥仰也冬的一声跪下去了:“大帅,爱新觉罗家,也不全是松包软蛋!***,打完这仗,回头收拾这些王八操的。大帅当军机大臣,当宰相,当天下兵马大元帅…………封个王也不过分!咱们来重整这江山!您要说一声儿不让我去,我死在你当间儿,血喷你一脸!”

徐一凡一笑,伸手要去拉马缰绳:“一块儿去。”

他手才伸出去,就被李云纵按住。这个英武青年认真地看着他:“……大帅,虽然您说的什么百年血色,我还有些不明白,也不知道您为什么就对这场战事耿耿于怀……可是我知道,大帅不是为了自己才做这个决定,您,其实是可以走开的…………天下,唯大人一人而已。男儿为鹰犬驱策于大人麾下,此生何负?天下少得了我等,少不了大人。这队伍,我带。”多亏大人拉拔。标下不能让左冠亭在地下笑话我啊!其他营头指望不上,说实在地,他们能奉命朝前攻攻,已经不容易了。这战事,还是咱们来收拾吧!大帅恩典,来生再报!”

徐一凡拍拍他肩膀,头一摆。示意他入列。聂士成一声大吼,跟着他从朝鲜转战出来的戈什哈们纷纷策马入列。徐一凡一句话也不说,肃然立正行礼。李云纵回礼之后,再不回顾。大声发令:“出发!”

千余将士,无一人回头。夜色中策马而前。只有聂士成回头向西南而望,那是北京城方向:“皇上啊,您瞧见了么?这样下去,您争不过大帅了呀!”

北京城。

颐和园,德和楼。

高达七丈,成三层楼高地戏台子上,正是锣鼓喧天。顶板七个天井。地板上的地井。主台上地水井和五个方池。正满天神佛,飘摇而降。锣鼓点也打在分际上。京城出名的琴师杨隆寿正一脸肃然,配合着急急风的锣鼓点儿拉着起霸的调。

谁都知道,杨隆寿是京城四名琴师之一。不是他去傍角儿,可是角儿去傍他。出场包银和京师顶级名角儿一个价,四百两京平!脾气还大,没有云南马蹄土让他香够了,别指望他出场。可是今儿,他没了半点架子,摇头晃脑的,拉得比谁都认真。

今儿他傍地角儿也了不得,四九城闻名的杨猴子杨月楼!谁都知道他的猴戏,有出风入云之概。他的拿手镇场子戏《安天会》,更是等闲瞧不着。不过今儿,可是什么功夫都拿出来了。上一场戏,出场那一百零八个跟头翻得是台下人目眩神迷,采声不断。老命都豁出来了!和他搭班的都是名角儿,演李靖的俞菊笙,巨灵神的张胜奎…………这些角儿脾气都挺那个,能把他们弄到一个台子上可不容易!领戏的往常磕头也求不到啊。

原因无他,今儿在台下的是慈禧老佛爷,皇上他老人家色笑在一旁承欢。老佛爷还恩典在京二品以上,有实缺的大员,连同各王府地王爷,郡王,贝勒,格格们一起瞧戏。说是万寿不过了,可是戏总得瞧一场吧,图的就是这个乐和。

德和楼戏台下面,到处晃动的都是油光水滑的大辫子。宗室年轻爷们儿,到了这个场合也不爱戴帽,图地就是这个潇洒劲儿。当官的有点顾忌,领顶辉煌,一丝不苟。坐在那儿也在低声谈笑。帝党后党的人物差不多各自一半。在戏台下面,似乎也没有了往日朝堂上面的隔阂。现在大清算是国泰民安,大家各安其位。各有各的好处。小鬼子也没有了前几个月的折腾劲儿,西洋鬼子都说要调停,他们还有几天蹦达头儿?要说大家有什么心思,也就是辽左之地,那手握重兵的家伙。一天他还在那儿,大家就有一天下意识的担

朝局现在初步平衡了,大家日子也还算滋润。这个家伙却越来越难以复制。想想都发毛。几万兵摆在那儿,就算他没那个心,谁不担心他进京来一勺将大家烩了?偏偏现在还没法子对付他!

老佛爷今儿钦点这出《安天会》也是其来有自。东海出了一个天不管地不收地泼猴,搅了王母娘娘地蟠桃盛宴,最后还是将这泼猴压在五指山下…………老佛爷也得讨个好口采嘛!这些日子,朝廷谁不觉着都给那海东泼猴逼得步步退让?

戏好,角儿好。大家干脆就放开怀抱,乐上一天吧。管***在辽南谁胜谁败呢。

戏台上,杨月楼已经出场。正唱道喜迁莺地曲牌,一副云遮月的嗓子:“望瑶池祥云笼罩。见苍松翠柏阴交…………此处正是瑶池,有两个童儿在此把守。岂可放我进去,这这这…………”

加上他那身段,那做科,不愧是杨活猴之名,两句唱罢。已经是满堂的采声!

慈禧端坐在二层的莲花座上,身边全是莺莺燕燕地宗室贵妇贵女。李大姑娘和秀宁侍立左右。光绪坐在她斜前方的座儿上,都在偷眼瞧着慈禧脸上神色。看她露出笑容叫好,顿时个个拍掌喊好。李大妹子开口,一口保定乡音:“老佛爷,这么好活计,应该赏!”

听到她开口,宗室贵女都腹诽,这么个一脑袋高梁花子地丫头,居然得老佛爷宠爱。真没天理!

慈禧笑呵呵的,一脸慈祥:“是该赏,是该赏!你说该赏多少?”

李大妹子眨眨眼睛:“赏五十两?”

慈禧一笑,秀宁在旁边笑道:“小鬼子现在只能求和。朝中众正盈朝,国泰民安,老佛爷,给您求个情,多赏点儿吧!”

“这丫头,还是这么可人意思,瞧瞧多会说话?”慈禧大笑,指着秀宁对在座儿地贵妇说。贵妇们都点头。心里头那醋火冒得更高:“一找不着男人的老姑娘。偏偏这么招老佛爷喜欢!老天爷都瞎了眼!”

慈禧招手:“莲英哪,去拿二百两散的。装箩里,赏他们一把吧!”

坐在前面的光绪一直在陪笑,腰弯得跟虾米似的。下面突然有个二品大员听到长随说了几句什么,悄悄回头朝上面看了一眼。光绪除了照应着慈禧神色,一团神地还留意着那边。看到讯号,看到了那官儿的暗示,陪笑着站起身来:“老佛爷,求您发个慈悲,儿臣坐久了……”

“要去五谷轮回之所?”慈禧笑着用念白说。宗室贵女们捂着手绢儿一阵笑。光绪也陪笑:“老佛爷明鉴万里!儿臣不孝,罚儿臣待会儿跪着陪老佛爷听戏。”

慈禧笑着摆手:“去吧去吧,你跪着,谁还能站着?这戏还听不听了?”光绪如蒙大赦,行礼退下。李莲英才吩咐完小太监去拿赏钱,转回头来就凑在慈禧耳边:“老佛爷,姓文的回京师了,多半是才从辽南回来的…………皇上想抓兵哪……”

李莲英在那儿说话,离慈禧最近的李大妹子和秀宁都不动声色的挪开了一点。互相望望,都没吭声。只有秀宁,大眼睛里略微有丝忧色,悄悄的看了光绪离开的地方一眼。

“世老三告诉你的?”慈禧神色不动的问。

“是,世大人说了,求老佛爷拿个主意。”

慈禧哼了一声:“我没主意,让皇上和那姓徐地打擂台去,我不管着。”

“世大人说兵皇上可抓不得…………”

慈禧猛的一拍椅子扶手,怒道:“就皇上皇上!你们就盯着那点儿被皇上的人抢走的位置!除了皇上,那姓徐地你们都不管了是不是?皇上能收拾得了他,我给皇上念佛!”

慈禧声音略微一大,顿时就吓得周围闺女们脸色发青。慈禧朝她们笑笑,转头又从牙缝里面挤出几个字:“告诉世老三,就让皇上和他斗!谁输了,我都不心疼!”

在离德和楼不远的一处院子里面,光绪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院子外面,都是贴心的太监把守。自从紫禁城之变慈禧二度归政以来,光绪也大着胆子换了身边几个太监。现在算是有点小小的自由了。慈禧也对他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

进了院子,就看见里面坐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便装中年,正是帝党骨干,二度归政之后被光绪提拔为兵部侍郎的状元郎文廷式。他在帝党后党争斗中忠心耿耿,多是冲在前面,几次要充军,几次都阴差阳错地被保下来。现在是后党心目中接替翁同地旗手。这次。是太监们用运水车装进来的。

看着光绪进来,文廷式扑通一声跪下。光绪眼睛里面也泛出了泪花儿。忙不迭地亲手来扶他:“道希。道希,当真辛苦你了。辽南兵荒马乱,徐一凡又是那样跋扈的将军,我真担心你地安危!”

被皇上称自己的字,这是何等荣宠?

文廷式不顾光绪搀扶,重重磕头下去:“圣君在上。臣敢不效力,继之以死!”

光绪感慨地笑:“好好好……起来说话。道希,你这个人,我很明白…………进行得如何?”

文廷式站起来肃立在那儿:“幸不辱命!宋庆和依克唐阿的营头臣都去了,徐一凡带到辽南地不过千把人,几万人他们也盯不过来。宋庆和依克唐阿都表示,决然听皇上的话。在前线誓不力战,让这仗打久一点,好让朝廷有上下其间的余地…………不能让徐一凡竟了全功,这功劳。不管后来是抚是剿,都是皇上的!”

光绪感慨得不住抚胸:“国有良将啊…………道希,徐一凡毕竟在打鬼子。没他那句不降,也没有我今天这个位置。如此对待他,是不是…………”

文廷式扑通一声又跪了下来:“皇上,徐一凡如此跋扈,皇上保全他荣华富贵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功高盖主是什么下场,徐一凡应该明白,他如此不知收敛地继续行事下去,什么下场等着他,他也该明白!现在是圣君在位。不是小人当道。用不着他在外面当藩镇!权归于一。则事定于一。只要徐一凡不能速胜,给小鬼子挡住。皇上要调他的职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下来。这和战大局就是皇上主持!”

他说得兴奋,甚至手舞足蹈,光绪也笑吟吟的听着,一点也不责怪他的失礼举动。

“剿,则以宋庆依克唐阿两军为主,困也困死了小鬼子!海上通道,有西洋兵船帮助封锁。抚,则将藩国朝鲜拿出来,出力西洋列国,甚或日本只要肯退兵道歉,也可分一杯羹……皇上,此事不是自撤藩篱,而是削去徐一凡根本!更重要的是,原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皇上插不上手。现在正可以借助此事,和西洋各国搭上关系。皇上圣君气度,更宽宏大量,洋人都是重利之徒,必然远人来朝!此战结束,皇上外接列国之欢,内则有复社稷之功。天下何不归心?国朝中兴,比见于当代!”

光绪本来已经坐下来听了,听到激动处又猛的站起:“好好好!这才是忠臣谋国之言!徐一凡虽有大功,但跋扈过甚,只有用这个法子才能保全他。朕对得起他!至于日本,不过藓疥之患,朝鲜分一部分给他们,也该满足了----朝鲜南面本来就是他们在占着嘛!朝鲜北面给出力西洋各国,也是正论,没有白跑腿的道理…………此战了结,咱们君臣一体,好好做!朕必不负你等,也不会负翁老师,朕要给他平反昭雪!”

“皇上…………”文廷式大哭,伏地叩首。浑身抽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光绪也眼泛泪花,被自己感动了。君臣莫逆,似乎就在这一哭之间。

这头在上演这感动的戏码,德和楼这里却人人吓得脸色苍白。原因无他,小太监将装赏银的箩子拿上来,只要慈禧说一声赏,顿时就马上朝台上扬去。慈禧无意扫了那箩一眼,就气得脸色铁青地站了起来。

箩子里面都是散碎银两,碎银子不够,来不及现剪,就凑了些洋钱在里头。宫廷赏戏班子,讲究的就是用碎的那么一扬,看台上抢去。那些包银四百两一场的大角儿也撅着屁股抢得热闹,知道老佛爷爱看这一出

没成想,凑地洋钱里面,很有几枚徐一凡私铸的徐大头。这洋钱成色好又方便,托大盛魁广泛的行销网络,已经通行北地。朝廷也早就发现,当一个徐一凡的罪过报给过上面儿。徐一凡的其他大罪朝廷都拿他没法子,这私铸洋钱还能拿他怎么办?慈禧心里憋气,看到有徐一凡头像在上面的洋钱就心悸。现下几枚徐大头亮晶晶的躺在箩子上面,给慈禧看个正着,那还有得好?

慈禧在那里脸色铁青,小太监已经尿了裤子。连李莲英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底下座上也觉出不对,一个个扬脸朝上看,偷瞧着连李莲英都跪下了,胆小一点的已经扑通一声跟着跪了下来。台上正热闹地场面也僵住,个个角儿发呆和木偶一样站着。转眼之间这么大一个德和楼,居然鸦雀无声!

秀宁在旁边暗叹一声,轻轻走了过来,伸手拿起那几枚洋钱。周围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秀宁的举动。就瞧见她轻舒皓腕,将徐大头朝台上掷去:“谢老佛爷地赏,徐大头落地喽!”

李莲英是何等人物,知道秀宁在替他解围。感激的看了秀宁一眼,飞也似的跳了起来,抄起箩子拿出吃奶的气力就朝台上扬:“谢老佛爷赏,徐大头落地喽!”

碎银洋钱纷纷落地,戏台上这些角儿才反应过来,嗡的一声就撅着屁股抢在一处,喊声阵阵:“徐大头落地喽!徐大头落地喽!”

慈禧已经展颜而笑,闭着眼睛坐了下来,似乎很享受这样的喊声。

一片热闹当中,只有秀宁幽幽一叹。

德和楼的喊声,也传到了不远处的院子里面来。徐大头落地喽这几个字喊得昆明湖似乎都起了水波。

光绪和文廷式侧耳听听,文廷式笑道:“皇上,好口采。”

光绪也微微点头,淡淡一笑:“是啊,好口采…………”夜色当中,白发老将宋庆悄然而立。在他身后,侍立着毅军的亲信官佐。

徐一凡离营,他们追出来恭送,没赶上。但是宋庆也不回营,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风寒露重,谁劝他回营,宋庆都不听。这位老将似乎猜到了徐一凡要做什么,只是翘首向行辕方向西望。不住派出哨探,远远的打听行辕动静,然后回报。

消息一个个的传过来。

徐一凡疾驰回营。

行辕所有禁卫军将士整队集合,排成纵列,做好临战准备!

聂士成从中央战线赶回来,亲身加入了这个纵列!

千余将士,振旅而行,直指没被宋庆打下来的田庄台,直指田庄台背后的辽河,无一人反顾,只是在夜色当中一直向前!

徐大帅身边仅余亲卫一,肃立夜风当中,向不顾而去的千余虎贲行礼。久久不曾放手!

最后一个消息传来之后,宋庆身子一摇,转头看向不远处的辽河,火光之下,河水上浮动的似乎就是道道血光。

他身子一晃,硬是喷出口血来,不是风呛了肺管,而是硬生生将下嘴唇咬下一块肉来!

老将放声大哭:“我对不起这些好汉子啊!我对不起徐大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