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异能古董商 > 第一百八十九章太有才了

异能古董商 第一百八十九章太有才了

作者:元宝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11 来源:笔趣阁

乔迁虽然是那么个意思,可是小东北他可不是那么理解的:“我知道了,原来你小子是做假证的,被警察收拾了一回,跑这里避风头来了。要是这样的话,你这样手艺我是相信的。”不过,他转念一想:“但是,你雕刻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啊。和原来的颜色都不一样了,还是瞒不过我那未来老岳父。”假证贩子可真是了得,作假的手法也是日趋完善,愈发的和真的一样了。这些假证贩子,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出外打工的人,有几个不知道假证贩子的大名的。

这个回答好悬没有让乔迁气趴到地上:“你才做假证的。我自然是有办法让你老岳父看不出来丝毫的破绽。你乐意不乐意,不乐意拉倒。我又没有收你一分钱,还跟我求你一样。以后媳妇黄了,可别怪我啊。”乔迁也知识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可行的,所以就想着顺便的就帮小东北一把。要是自己做的玉锁连小东北都满意。那么,怎么赚钱可就多了一条门路了。

大概的是听了不要钱,小东北有点来精神了。拉这乔迁就往外跑。硬是掏钱要请乔迁吃饭。这事情,可是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娶媳妇的大事情。可是不能在这个地方省钱。乔迁虽然说是免费地帮助自己。但是小东北毕竟是出来那么长的时间了。这该做的人情,那还是要做的。

这个雕刻,自然是难不住乔迁的,正如每天都要练习一下寸拳一样,乔迁的八刀分浪同样是每天都在练习。不要说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工匠做出来的玉锁,就是说现在要乔迁拿和氏壁雕刻传国玉玺,他都一点不发怵。这不是不可能地,印章和别的古董不同。比较好模仿。如果找到了传国玉玺,乔迁找到一块玉质差不多的玉,就能原样雕刻上去。不过是没有人找到传国玉玺吧了。这样的事情,乔迁为了练习一下八刀分浪的刀法,还是很乐意向秦朝的工匠学习一下技术地

雕刻一个玉锁,很是容易。雕刻的一模一样也是很容易的。但是现在乔迁已经练成了八刀分浪了。技术高超。就算是原样雕刻玉锁,但是在刀法的内在神态上还是象极了八刀分浪的。就象一个大学生解一道初中生的问题一样,总是要带有高等数学的影子。乔迁面临的就是一个这样的问题。

等小东北买来了玉石,大嚷着让乔迁快点开始的时候,乔迁地脑子里的灵感象是一道闪电一样一闪而过,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地办法了。他让小东北手握刻刀,然后自己再握住小东北的手。这样,虽然玉锁还是由乔迁雕刻而成地,但是,力道的控制却是由乔迁和小东北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雕刻东西虽然是慢上一点。但是那就比较象是乡村的工匠雕刻出来的那种古朴的气质,就不会有人能从玉锁上看出来这是乔迁雕刻出来的了。

而乔迁地这个手法就叫借力使力。不是太极上的那一种借里使力,而是有清朝皇帝雍正首先使用地一种推卸责任的方法。

那一年。康熙马上翘辫子了。康熙的几个儿子那就忙的不可开脚。这有资格竞争皇位的谁都想当皇帝。

说实在话,康熙这老家伙真是个好皇帝,文治武功都不错,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了。但是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就未必是一个成功的父亲。这一点尤其是对太子而言体会的最为深刻。

你想想,康熙在位多少年,六十年啊,这老家伙活了七十多岁。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康熙立的太子。怕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太子了。当时太子在位可是有二十多年了。[间太子被废过一次,又被康熙搞了复辟]。

这老子总是不死。太子就这样的在那里不上不下的。虽然希望老子早点死的儿子不是好儿子。但是。当时的太子却是最希望康熙死的一个。可是,太子越是希望康熙死,康熙偏偏的越的活的越硬朗。就是不死,你能怎么着。后来终于把太子给熬的忍不住出手了。以后的日子里,康熙就再没有了立太子的心思了,我立什么太子,立了太子让他来再害我一次吗?干脆,这一次康熙也玩了一个无赖,老子就是不立太子,你们兄弟就闹去吧。老子我直接立皇帝。

于是传位遗诏就放到了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康熙也玩了一次光棍,我死后,那怕洪水滔天。估计康熙就是这个心思。

后来,还是当时的雍亲王抢了一步先手,第一个看到了传位诏书。上面居然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雍亲王当时一看就火了,都是你的儿子,怎么偏偏的向着老十四啊,我还有一个弘历呢,感情你白疼弘历了。怎么这登上大宝的儿子都应该是我才是啊。

历史上关于这一段,是那么传说的,说是雍亲王改了诏书了。将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当然这是原本民间传说。雍正也不会让正史把这事给记载下来。

当时雍亲王可是不敢让别人动手改诏书,这事情知道的人是越少越好。所以,他必须是自己动手改,不过,要是有人从诏书上看出来是雍亲王做的手脚,那么,八王联合收拾他,后来的雍正他也不用干了。所以,他亲自动手也有不妥。

这该怎么办啊,天亮以后,这诏书是一定要昭告天下的。大清的新皇帝眼看就是别人了。后来,他看了一眼守在外面的心腹侍卫李良全,然后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是,他就将李良全喊了进来问:“良全,现在爷有难了,这进一步,爷就是大清的皇帝,九五之尊。退一步我就是连一个闲散的王爷都未必能当的上啊。在我那几个兄弟里,想我死的可不是一个。这

已经写明了,大清的皇帝就是我那十四弟,要是让我当了皇帝,我可就真是什么都没有了,当年老十四他母亲的那个案子可是我办的,老十四恨着我呢。”

李良全新里咯噔一下子,王爷把这个事情告诉我做什么啊。他李良全给雍亲王当侍卫已经十多年了。什么该知道,什么该不知道那都是很清楚的。要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在宫门内那就是死里一条啊。

很显然,雍正告诉他的这个消息,那就是属于大清顶顶天的机密了。知道后就是砍头那都是主子的恩典,这样的事情灭他李家九族都不稀罕。象方孝儒那样灭他十族那都不是不可能。可是,雍亲王偏N偏的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了。这个时候他就不明白雍亲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表忠心的时候,那他李良全可真是脑子进水了:“王爷,小的是个带兵的,只知道为主子尽忠,别的也不懂什么,王爷有什么吩咐,小的赴汤蹈火,死而无怨。”

雍亲王大喜,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贴身侍卫都是很忠心的,但是要别人去死,那就另说了,这一次李良全要是不愿意,自己可没有时间再去找另外一个心腹了:“好,良全,爷有事情也不瞒你了。我是要将这诏书该成传位于四皇子。不过以后你可就不能活着离开这里了”雍亲王一字一句地说。

李良全听到这里。起身就要去改诏书。却被雍正阻止了。雍正告诉他:“我地笔记别人认的出来了,你是我身边的侍卫,你的笔记未必就没有人认的出来。这个风险我可不能冒。要是一个人能写的诏书,我就不用你进来了。这诏书为了避免让别人把给认出笔记来,必须是两个人一起写。也就是所谓的借力使力了。”

康熙的笔记雍亲王早早地就练习了,没有想到今天正好就派上了用场了。不后果,为了避免有心人认出是自己模仿的笔记,所以雍亲王才找来了李良全。两个人一起写。那么,就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了。

后来诏书改了过来,雍正对李良全说:“良权,爷记着你的好,曹寅的儿子不是抢了你的红莲吗?爷即位后第一件要办的案子就是帮你将曹家办了,这么多年来。曹家可捞了不少啊,灭他们一家是够了。”

可惜李良全对红莲是余情未了,终于还是向雍亲王求下了一个情分,后来雍亲王对任何犯官都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地态度。曹家贪污了不少的钱财,[为康熙贪污的,康熙下江南,有三次都是住在曹家的,据说,康熙与曹寅的女儿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这些罪名。灭了曹家一族,确实是绰绰有余了。为什曹家没有灭了,那就是李良全向雍正求了一个情分的原因。

雍亲王向李良全应了下来。并且说:“你儿子李卫也有十七八了吧,你死后,我会把他收到手下,只要他不反大清,我就保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后来李卫果然是一辈子顺顺利利的,没有太大的波折。这也是雍亲王向李良全还地一个情分。

雍亲王在改诏书这个事情上,欠了李良全那么大的一个情,所以。对李良全地承诺,履行的都很好。本来这个事情是不可能让外面地人知道的。但是。后来外间传言是雍亲王改了诏书。所以对雍亲王的很是不高兴。他仗着自己的手法巧妙。前无古人。所以就让那诏书留下来了,谁不相信可以去看诏书,果然是没有人看出来破绽来。

所以,后来这事情就有文书为凭,那份诏书曾经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流传到了民间。后来经过一个郭姓专家考证,用显微镜仔细的研究了那诏书上的笔记。结合当年皇宫里的记录。雍亲王在皇宫被一个与起有旧仇地太监刺杀。他的地侍卫李良全为救主而死,这明明是不合情理嘛。那个太监叫什么没有写,与雍亲王有什么旧仇也没有写,通通的一笔就带过了。

所以,结合诏书上的破绽,郭姓学者就推断出来了以上的历史了。

对于郭姓学者诱奸自己带的女研究生[这个不是污蔑,而是真有这事情,那女研究生现在应该还活着],风流,风流不下流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的。与唐玄宗把自己儿媳妇杨玉环给取了进门。老郭的事情在现在顶多是个绯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名人但是这些作为。

对于老郭的学问,那乔迁是非常的佩服的。所以,就记住了雍亲王改诏书的时候用的这个借力使力的手法。

当乔迁将玉锁雕刻出来有点不一样。要不,那就跟真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乔迁接过来扔进了小东北的电杯里面,插上电煮了半个小时[后来乔迁实验有发现其实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电杯里面的就是乔迁收集的自己的的汗液,虽然这些汗有点难闻,但是,再怎么难闻。能有尸油难闻吗?乔迁连尸油炼过的东西都是照样收,那就更不用说汗夜了。有时候,为了能更精益求精,那就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的精神来。

半个小时后,乔迁打开电杯,将玉锁取了出来,小东北乐跟一只不想家的老鼠一样,笑着说:“真是神了,一模一样。这下可不怕我那老岳父看出来什么破绽了。小子,要不是我亲眼看见你将新的玉锁给投进电杯里的,我还以为是你小子将我的玉锁给偷去了呢。”

乔迁当然保证没有问题。小东北的族长和岳父都是个农民。他们在看玉锁的时候,总不能搬出来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真假吧,所以,乔迁知道小东北在一次娶上媳妇,那是没有问题了,至于小东的那个电杯不能再用了。

马上都要回去娶媳妇了,电杯就用不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