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异能古董商 > 第133章老家来人了

异能古董商 第133章老家来人了

作者:元宝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11 来源:笔趣阁

雅阁还是先前那般模样,朱红的门头上悬挂的是龙飞的狂草[雅阁]三个大字,只是,这三个字写的也太狂草了,要想知道上面到底写的是哪三个字,要不就是你事先知道底细,要不那就需得仔细看了,而且你还要有书**底的人才可认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否则,那是根本不晓得这是三个什么鬼画符的,按照朱贵老板的话讲,这就叫距离产生美,认识这匾的人越是少,那么,越是显得他朱老板店面的门槛高,闲杂人等是便不会进来。

朱大老板讲的那个物件一是张画一张美人画,画中美人清馨如出水芙蓉,一身粉红宫装,随风轻舞,颇有吴衣笔法的神效。不过,这美人的那张瓜子脸,却是与古代人物画的手法不一样,这一副美人的瓜子脸,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写实,此画的手法非常写实。就如法国安各尔那家伙的《泉》一般,美目盼兮,左右流之。东西方结合的手法可真少见

更重要的是,这同样是一副没有印章提拔的画,单单的是绘了一个宫装的美人儿。不过看其纸张,却是宋徽宗赵常用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明月金宣,这明月金宣与薛涛的松花小笺并称为两大名纸。松花小笺早已绝迹,这明月金宣可惜也传世不多,单就纸张而论,比之黄金还要珍贵几分,更何况这上面还有一个这般传神地美人。加上这画的奇怪技法,那就更让人琢磨了。不过没有印章和题跋,那就难估价了,古董有云认印不认人,就是说的这印章的重要性。要是没有明月金宣的话。这画根本就不值多少钱。

乔迁不慌不忙的用两仪天眼术鉴定了一下,然后又看了看紧紧守护在一旁的一名农村老汉,想来这就是画的主人了。不过按照朱贵大老板地脾气,就这个的乡下人到了朱大老板的手底下。那还不是等同于羊入狼群。这样珍贵的一张画,朱贵能给这乡下老汉三五千块钱那就已经是不错了,就是买不过来,朱大老板下黑手,打闷棍,手下小弟众多。乔迁可不相信他朱贵干不出来这样的事情。人家朱大老板可是混黑道起家。早就把那一点慈悲心肠给丢去喂狗了。

看到什么意思,于是马上解释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老家来地人,在村里按照辈分来说是我的一个叔叔。他今天来,那是因为他的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因为家里负担不起儿子上大学的学费,这才想着将自己家的这个传家之宝给拿出来卖了。”

原来是老乡啊,难怪朱贵他不敢下黑手。玩阴的。老家来人了,在那可是一见可大可小的事情。甭管你是亿万身家。还是高官显贵。老家来了人,那必是要好生接待的。起码要请出两场酒,若是老家来的人要办的事情不是万般为难,一般来讲主也是不会拒绝地。这就叫血脉缘分。若的将老家老人拒之门外,或者是敷衍了事,那虽然不算地大逆不道,也是薄情寡意。要被老家人被后戳脊梁骨的,事情做地太绝的话,甚至连死后都入不了祖坟。落叶归根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朱大叔一身白色粗布衫结实耐用。干农活来也方便。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沟壑纵横,写满了人情世故。一看就是个精细的老头。他抽了两口烟说:“大小他考上了大学,这可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二贵他是我们村第一的大学生,我家那大小就是第二个,也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二贵他现在在京城置办的这个家业,就可以买我们半个村子了。还是有文化好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考上大学,那也算是以前地举人老爷了,大小这孩子又算是对的起他祖爷爷了。”二贵,显然就是指朱贵了。

看到乔迁一脸地糊涂,朱贵在一旁解释说:“我朱大叔的祖上是清朝文学家朱彝尊。朱公五十岁时,以布衣身份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入选,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是我们村的近代最有名气的一位大儒。可惜以后后我们村就再没有出过一个哪怕是举人了,算命先生说是我们村的风水有问题,但是就是支吾着不讲为什么,直到有一天,天雷降临,将我们村头的一棵老槐树给劈成了灰,正巧,那个时候我就出生了,算命先生又过来说,我们村的风水可以改变一下了,有望出两个大学生。二十年后我就考上了大学,又过了十年,今年朱大叔的大小子又成了大学生,正好的就应了那算命先生的话。”

乔迁彻底无语了,天道成命,要是人人都相信命运,都不与天斗争。那还要修真干什么,那人类还发展干什么,干脆都回到森林里面学那孙悟空一样占山为王,呼啸山林多好。你们村不出大学生,那是是教育的问题。要照你们的说法,朱大麻子就该在庙里敲木鱼,还出来争什么天下,做什么皇帝。他不就是不相信命运才创立了打明江山。不过乔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农村还是占了很大的市场的,他解释都没有用。

看看这面前的朱大叔,怎么都和那朱彝尊联系不上,在他身上看不出来一点文学的影子。清朝文学家朱彝尊,字锡,号竹垞,晚称小长芦钓鱼师,浙江嘉兴县人。“少而聪慧绝人”,“书过眼复诵,不遗一字”由于他治学严谨,根底扎实,终成一代大学者。确实是想朱贵将的那样他五十岁时,以布衣身份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入选,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此人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最终成浙西词派的创始人

富不过代,文不越两世,那就是说一个人富裕的话,不会富裕三代人,一家文学家最多可以连续有两代可以在历史上成名成家的。乔迁以为前一句绝对是屁话,要是这样的话,皇帝这个天下最富有的人,那不会超过三代了,可是历史上超过三代的王朝那可不是三五家。至于文不越两世,这倒是真是,根据乔迁知道的,历史确实没有三代人同时可以在文学史上成名成家的。

那朱老汉又说:“大小上大学没有学费,四年大学的花消要七八万呢。二贵说他要替我们拿。又不是三千两千的,我可欠不起这样一个情,所以就把这祖先的一副画卖给二贵。”这样时候,乔迁才看清楚,这朱大叔农民身子里的那股文人的清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