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侯 > 第1313章 欢喜和忧愁

逍遥侯 第1313章 欢喜和忧愁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8:49 来源:笔趣阁

不同于一般的母子关系,李中易和薛太妃是一起共过患难的母子,感情自然非同小可。

“儿子拜见母亲!”李中易一马当先,大礼参拜薛太妃。

薛太妃的眼圈猛的一红,想哭却又担心晦气,楞是收住了泪。

“起来,快起来,都起来吧。”薛太妃心里一高兴,就一连声的催促子孙们赶紧起身。

“谢母妃!”这是李中易的妃嫔们。

“谢过祖母!”这是李中易的儿女们。

李中易坐到薛太妃的身旁,薛太妃一时情急,居然拉着李中易的手。

薛太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细细打量了好一阵子,最终长松了口气,叹息道:“老天保佑,我的大郎终于平安归来了!”

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

只要李中易出征在外,薛太妃每天都要焚香祈祷,愿老天保佑他平安归来!

一大家子欢聚于一堂,说说笑笑的,何其快活?

可谁又能想象到,就在昨天,李中易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之时,整个老李家处于风雨飘扬之中的惨况呢?

李中易见薛太妃始终有些走神,他略微转动了下眼珠子,顿时计上心头。

玲妞和思娘子几乎同时接收到了李中易的眼神暗示,可是,玲妞反应明显快一拍。

根本不需要李中易提点,玲妞三步并作两步的扑进了薛太妃的怀中,甜甜的叫道:”老祖宗,玲妞要吃糕。”

“这孩子,天生是个饿死鬼投胎。”薛太妃搂着小孙女,顿时忘却了忧愁。

思娘子被玲妞抢了先,顿时急了眼,她迈开小短腿,几个健步就窜到了薛太妃的跟前,纵身一扑,便钻了祖母的怀中。

“玲妞,不是我要说你,糕饼实在是太甜了,吃多了伤牙。”思娘子不愧是牙尖嘴利的孩子,刚一张嘴就把玲妞噎得直翻白眼。

“我说思娘子啊,你这是跟谁学的?”

薛太妃既好气又好笑,思娘的母亲费媚娘可以坐一整天不说半句话,思娘子却可以一刻钟说几百句话,这孩子倒底像谁呢?

“奴家是跟爹爹学的。”思娘子原本望向了费媚娘,话都到了小嘴边上,楞是来了个十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嫁祸给了李中易。

李中易吃吃一笑,思娘子这孩子,打小就是个话多的机灵鬼,聪明得狠呐!

众人围着薛太妃,好一阵插科打诨,楞是把薛太妃逗得前仰后合,乐滋滋的笑口常开。

其间,李中易起身去了内室,看望卧床不起的父亲李达和。

替李达和重新诊过脉后,李中易的脸色变得不怎么好看了,很显然,李达和是肝有问题,并发了肺部感染。

肝炎其实可以慢慢的调理,虽然无法治愈,却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可是,肝炎并发肺部感染了,就成了大大的麻烦事儿。

幸好,李中易以前研究过中医治【】肝病的各种古方,赶紧换了药方,命人马上煎药。

在煎药的同时,李中易也没闲着,他拿出银针,对照着李达和手三阳经,一路针灸了下去。

忙活了好一阵子,李中易亲自帮李达和灌下了汤药,又等了一刻钟的时间,李达和方才醒过来。

“大郎啊,咳,咳……咳咳咳……为父怕是不行了……”李达和也是医术极其高明的大夫,他虽然把不清楚自己的脉相,身体的日益虚弱,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父亲,儿子想了好几个偏方,应该很有效的。您只管放宽心养病好了。”李中易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总不能让李达和瞎想吧。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说,更能帮病人稳定住病情。

“唉……咳……咳……”李达和撕心裂肺的狂咳了一阵子,稍微缓口气的时候,这才把话说完了,“我已过知天命的寿数,也该知足了。你又非常成气,已经不需要我担心什么了。只是,你那个不成才的二弟,成天知道要钱喝酒耍子。若是我那天不幸那个啥了,他毕竟是你的亲弟弟,还望你多多照应一二。”

李达和这番话,形同托孤的遗言,李中易当然很为难了,李中昊那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多活一天就多一个祸害。

然而,李达和说的也没错,不管李中昊再怎么不是个玩意儿了,他毕竟也姓李,并且是李中易同父的异母弟弟。

“父亲,他只要不参与谋反,我都可以包容。”李中易咬了咬牙,狠下心肠,只得作出了唯心的承诺。

李达和欣慰的笑了,他这一辈子啥都不缺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李中昊这个孽子,实在是忒令人担忧了。

服侍李达和熟睡了之后,李中易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内室,外室里妇孺们都装作忘却了李达和重病卧床的事儿,想方设法的逗薛太妃开心。

实际上,薛太妃啥都明白,她只是不想破坏了儿孙们的一片孝心罢了。

这就好比有些现代的家庭里,长辈得了癌症,儿孙们却说是比较厉害的炎症,担心长辈知道了真相,精神上受不住巨大的压力。

薛太妃其实是个明白人,不然的话,那些年曹氏当家的时候,她若是敢露出半点不驯服的姿态,只怕早就被曹氏打卖了出去。

李中易安抚好了薛太妃之后,回到了他的内书房,出兵在外很多天了,有很多次等重要的公文,都积压了下来。

一般而言,需要李中易亲批的公文,主要有以下的几类,人事任免、拨钱粮、救灾物资等等。

有些公文看似的简单,实际上,需要精通当地的情况,并相互对照,才有可能得出真相!

“禀皇上,内阁的李相公和孔相公,在外面求见。”张三正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案旁边,向李中易禀报了内阁那边传来的新消息。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随即笑道:“请两位相公进来吧。”

不大的工夫,李琼和孔昆一前一后的迈步进来,快到李中易跟前的时候,李琼一边含笑行大礼,一边大声说:“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次相李琼,叩见皇上,皇上万福!”

“臣内阁参知政事孔昆,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孔昆参拜的说词,明显比李琼更有古味,也更有讲究。

李中易哈哈一笑,站起身子,快步走到李琼和孔昆的面前,爽朗的说:“平身吧,赐座,上茶!”

“皇上,臣有个请求,请您务必允准。”落座之后,孔昆抢在李琼的前边,毕恭毕敬的说,“臣自请为迎驾使。”

李中易笑了,孔昆虽是外孔的子弟,却也是整个孔门地位最高,实权最大的子弟。

以孔昆内阁参相的名分,充当主持登基大典的迎驾使,无论是才学,还是分量都是足够的。

李中易并没有马上点头,而是看向了李琼,李琼赶忙拱手笑道:“孔参相就任迎驾使,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按照历史上的惯例,迎接新皇登基,必须要政事堂的相公主持。

只是,李中易掌权之后,将政事堂彻底的架空了,改为内阁掌管天下的庶政。

内阁目前仅有四相而已,孔昆是内阁的实权参相之一,无论身份还是地位都是足够的,也完全说得过去。

经过了此次石守信、王溥等人谋反的风波之后,魏仁浦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待在首相的位置上了,更换首相势在必行。

李琼年纪大了,又是武将出身的次相,文学功底比孔昆差太多了。

至于刘金山,刘参相,资历实在是太过于浅薄了,不足以承担迎驾使的重任。

李中易的心里其实很清楚,孔昆主动提出作迎驾使,显然是光明正大的想捞功劳。

一般而言,新君登基之后,迎驾使和宰相都会获得不小的封赏。

李中易心里明白,孔昆的如意算盘是:他既是内阁的参相,又是迎驾使,分功劳的时候,只要中途不出差池,功劳独厚。

“孔相公,若是差事办的漂亮,朕绝不吝惜厚赏!”李中易的话音刚落,孔昆马上顺着话头往上爬。

“皇上,如果差使办得还行,没出什么差池,臣也不要什么封赏,到时候只想求皇上一件小事。”孔昆果然是带着目的来的。

李中易略微一想,随即明白了,孔昆是个大大的明白人,绝无可能提出李中易办不到的要求,恐怕是和其女孔黛瑶有关的吧?

尽管李中易心里明白,却故意装了傻,决定到时候找机会提拔一下孔黛瑶。毕竟有些事情,暗中进行操作比较好一些,真把话说白了,反而容易伤了孔昆的面子。

李琼暗暗叹息不已,可怜天下父母心呐,为了孔黛瑶的前途和命运,孔昆简直是豁出老脸来了。

决定了迎驾使后,李琼和孔昆就内阁目前难决之事,向李中易一一做了禀报。

李中易很喜欢这种开小会的感觉,不仅效率极高,而且意见很容易获得统一。

从古至今,真正办得成大事的会议,无一例外,均为暗箱操作的小会。

ps:响应特杆书友“老喷”的号召,票数没到,司空就先完成了连更三章,再求票票的鼓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