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三十一章 权力变局 4

穿越1879 第三十一章 权力变局 4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恭亲王在宫中的耳目将安德海从中挑拨离间的事情告诉了恭亲王,恭亲王知道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不能得罪,一是像安德海那样的小人,二是像慈禧那样的女人。恭亲王是想干大事的人,他不想冒然和慈禧翻脸,于是派人往慈禧居住的慈宁宫送了二十盆含苞欲放的梅花。没想到安德海又从中作手脚,利用手中职权,吩咐小太监用开水浇梅花,结果一夜之间使梅花全部凋萎。恭亲王听说后十分恼怒,对安德海动了杀心。

慈禧这样霸道的女人,信奉的处事原则是:“谁让我不高兴一阵子,我就让谁不高兴一辈子!”恭亲王惹到了她,她也毫不示弱,1865年4月1日,农历三月初六,那天在慈宁宫,慈禧发飙了,当头责备恭亲王重用汉人,厉声道:“军机处、总理衙门现在到处是汉官,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

当时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暴乱,清廷才让汉人率军独当一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脱颖而出。恭亲王一愣,跪下问道:“太后何出此言?李鸿章等人不是太后说要重要的吗?”

慈禧并不接话,半天不说话,站起来呵斥恭亲王:“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

恭亲王见慈禧不讲道理,加上在地上跪久了,作为摄政王,他并不用下跪的,顿时也火了,站起身表示不服,道:“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皇子。”

恭亲王久跪,忽起立,慈禧太后像一个泼妇一样大声疾呼:“打人了,打人了。”

恭亲王一愣,当时慈禧是单独接见他,东太后慈安那天身体抱恙,也不再场,没有别人,慈禧这一喊,安德海马上招来四个太监,将恭亲王撵了出去。

恭亲王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他要去打慈禧?那可是对太后大不敬之罪。当天上朝,就有翰林院的言官参劾恭亲王对太后大不敬,恭亲王苦无证人,只好认栽,被慈禧革去了议政王的职位。恭亲王遭此大辱,对安德海更加痛恨。

但此时,慈禧对安德海这个干弟弟宠爱有佳,不仅是因为他当年帮助她出宫,替她打听咸丰皇帝的秘密,安德海还很忠心。安德海忠心到什么地步呢?慈禧垂帘听政,有时候一坐就是四五个时辰,坐久了有点痔疮,安德海晚上就替慈禧慢慢舔菊,让慈禧很舒服。慈禧对安德海偏袒到什么地步呢,比如同治帝渐渐懂事之后,也渐不满安德海的所作所为。一次为某事斥责安德海后,自己却受到慈禧的训斥,心中充满了对安德海的仇恨,但却无可奈可。

恭亲王只得曲线救国,求助于慈安太后。现在很多历史砖家信口开河,对慈安太后有一种误解,说慈安太后没有主见。其实慈安是正儿八经册封的皇后出身,母仪天下,是“母后皇太后”,权力并不比慈禧少,1861年如果不是肃顺等八大顾命太过嚣张,慈安选择固守咸丰皇帝的遗命,不跟慈禧配合,中国历史就会改写。国内很多历史砖家把慈禧掌管大清王朝从1861年算起,说慈禧执掌大清四十年,完全是偷懒的说法,不然历史上她的“干弟弟”安德海就不会被杀,荣禄就不会被赶出京城,而且同治皇帝之所以敢自己选皇后,也是得到了慈安太后的支持。

真实的慈安太后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咸丰皇帝死后,她作为皇后,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慈禧每次遇事都需要先跟她商量。恭亲王奕訢和慈禧两人的性格,都很强势,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争吵日渐多了起来后,恭亲王越来越少去西宫里找慈禧,反而和“识大体”的东宫太后慈安太后越来亲近。

这让慈禧妒火中烧,经常找京剧的名伶进宫解闷,久而久之,终于把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捧红了程长庚、小叫天、谭鑫培等好多京剧名角。慈禧太后最喜欢看的,就是私情戏,比如杨雄之妻潘巧云和和尚师哥有一腿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慈禧心里对恭亲王是又爱又恨。

时间到了1868年,恭亲王对安德海和慈禧的飞扬跋扈忍无可忍,终于决定要动手了。那一年,同治帝已十四岁,两宫太后有意为皇帝纳后。安德海自得势后,经常在京城作威作福,早就想找个机会到京都之外转转,于是趁此机他极力劝说慈禧,想亲往江南为皇帝督制龙衣,说江南织物好,顺便也为太后织几件顺心合意的衣服。

但是清廷祖制,太监离京者,地方官员可以抓了杀掉。慈禧对安德海出宫有所顾虑,安德海便用言语刺激慈禧,说不可为‘祖制”所束缚,否则当个太后也不自由。

安德海的激将法奏效,慈禧小心叮咛他务必机密行事。同年秋,安德海离京扬帆南下。安德海恃势胆大,离京私选十名名妓,乘太平船打着“奉旨钦差”“办龙袍”字样的大旗,沿河道而下,一路上招摇过市,好不热闹。所过州县,官吏为之迎接,排场很大。

恭亲王得知安德海离京,暗中密诏予以信任的部将山东巡抚丁宝桢做好诛杀安德海的准备。恭亲王密电丁宝桢,一旦安德海到了山东,借机逮捕,格杀勿论。

丁宝桢接到密令后,立即令德州知州赵新侦探安德海行踪,密谋擒捕。赵新侦不敢得罪安德海,丁宝桢又命东昌府知府捉拿安德海,也未奏效。丁宝桢大怒,命令山东总兵王正起率兵追赶,在泰安将安德海捕获,押送济南。安德海死到临头还不可一世,丁宝桢当面斥责安德海违背祖训,私出京城,不顾其他官员的劝阻,将安德海先斩后奏。

丁宝桢的奏折送到恭亲王那里,恭亲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亲自书写懿旨,令丁宝桢“严密捕拿,就地正法,勿庸再行请旨”。

其实,此时安德海在济南已经被诛杀,等慈禧知道这件事时,丁宝桢送回京的就是安德海的人头了。

亲王和慈安太后一起作决定,杀了陪伴慈禧多年的“干弟弟”安德海,射手座的慈禧充分展现出偏激的缺点,找奕訢大吵了一架,两人面红耳赤,奕訢对慈禧的印象分直线下降到骂街村姑的水准,他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身上背负着爱新觉罗家族和天下,他俩的身份变了,不能再感情用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青春躁动期已过去了,大家都成年人了,是时候担起肩头的责任了。

慈禧虽然对恭亲王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此后几年言行收敛了一些,对身边的太监,比如李莲英等,管教严格了。恭亲王奕訢觉得要让慈禧彻底收敛,就必须先解除她的“兵权”。但慈禧这只母老虎,恭亲王暂时不敢动。他想要虎皮,又不敢动母老虎,于是觉定拿荣禄开刀。

说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说荣禄。荣禄一生追随慈禧太后,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条忠实走狗。荣禄因为在1861年的政变中护送慈禧回北京,受到了慈禧赏识。而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载淳病死,慈禧决定迅速立光绪皇帝,荣禄又充当了走狗的角色。他亲自率领禁兵层层防布,严加守卫,以防发生不测。众亲王大臣见宫廷内外侍卫森严,兵戈耀眼,没人敢再跟慈禧唱对台戏,只得依了慈禧。

慈禧再次垂帘听政,荣禄又立了汗马功劳,因而更受到了慈禧的信任。为了奖赏荣禄,慈禧命荣禄担任“以内务府大臣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同被顾命”,并代表太后亲自到醇王府迎出4岁的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入继大统。

恭亲王也是政治老手,他知道对于荣禄这样的军中老虎,常用的打虎手法,应该先升官调离岗位麻痹他,解除兵权,事就好办多了。光绪四年,他将荣禄由步军统领升为工部尚书,实际上是解除了荣禄的兵权。之后,在河北遵化为同治皇帝修皇陵的醇亲王上奏朝廷,点名要“精于算计”的荣禄去帮忙,慈安太后又表示同意,荣禄就这样被赶到河北遵化去修陵墓去了。

对于安德海的死和荣禄被赶走,慈禧忍气吞声了五年。甚至在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45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后,慈禧还是没有进行报复。

但是不报复,并不代表慈禧忘了恭亲王对她的伤害,她一直忍耐着,在等待着时机。一直到中法战争之后,也就是1884年,她才对恭亲王来了个釜底抽薪,只要是跟恭亲王有一点关系的官员,都被慈禧罢官。此后,恭亲王相当于被慈喜软禁在恭王府,被严密监视。从这时候起,慈禧才算是独揽了清廷的大权,比有些历史砖家说的晚了二十三年。

到了1890年,慈禧自己也快六十岁了,老了,醇亲王又病死了,她才考虑要不要让恭亲王复出。

慈禧那天在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颐和园里问李莲英:“哀家和六哥斗了大半辈子,现在是不是该和好了?六哥六十岁的寿诞快到了,哀家是不是应该请个大戏班子到恭王府为他热热闹闹做个寿?”

李莲英充分吸取了前任太监总管安德海的教训,为人低调,不乱说话,慈禧突然问起这么一个问题,他慌忙跪下,道:“回太后,此等军国大事,奴才不敢妄议!至于请个大戏班子到恭王府做寿,这个奴才可以去张罗。”

慈禧看了李莲英一眼,点点头,说:“起来吧,那请戏班子的事,就交给你了。你派人去宣直隶总督李鸿章进宫吧。”

李鸿章收到慈禧的懿旨,让他进宫。李鸿章心里猜到可能清廷的权力格局又要发生大变局了,他也不太清楚慈禧到底是想用恭亲王,还是庆清王,他去北京前,问李经述:“痴儿,你觉得这次皇太后会用哪个,恭亲王,还是庆清王?到时候皇太后问题,为父该如何是好?一旦表态不合皇太后之意,站错了队,后果不堪设想。”

李经述心想,恭亲王一旦上位,满清估计就不好推翻了,他想了想,道:“家父不如回答太后,让她自个选一个自己比较舒心的。”

李鸿章点点头,道:“六十耳顺啊,确实可以这么回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