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二十章 世纪大海战 2

穿越1879 第二十章 世纪大海战 2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英国皇家海军贝蒂中将乘坐的英国指挥旗舰“狮子”号被德国的四五艘战舰围攻,全舰多处中炮,电力系统中断,无法再使用无线电和灯光信号指挥作战。小说于是,贝蒂指示英国“新西兰号”舰长阿奇博尔德·穆尔少将率领其他舰只继续追击德国的战舰,务求全歼。他特意吩咐属下用令旗发出指挥信号:“攻击敌后部。”

这个指令,贝蒂中将指的是还在向“狮子号”开火的德军舰队的战列巡洋舰。英国“新西兰号”上接替贝蒂指挥英国舰队的穆尔少将却以为贝蒂指的是原先在德军后部,不过是东北方一堆着火残骸的“布吕歇尔号”。

穆尔执行了这道他认为非常明确的命令,指挥整个舰队和英国轻型巡洋舰一起用暴风雨般的炮弹轰击德国的“布吕歇尔号”。穆尔甚至让跟随他的“老虎”号、“罗亚尔公主”号和“新西兰”号都不再追击德舰,调转炮口,与“不屈”号一起,向已遭重创的德国旗舰“布吕歇尔号”进行了集火射击。

最终,德国的“布吕歇尔号”两座210毫米口径的前炮塔失灵,锅炉和舵轮损伤,人员伤亡惨重,千疮百孔的战舰活像一座人间地狱,但它像大战中多数德国造的舰艇一样耐用和顽强,身中7枚鱼雷和大约100多发炮弹,并一直坚持还击到底,掩护德国其他战舰逃走了,英国的皇家海军取得大捷的良机,就这样阴差阳错丢失了。

贝蒂发现攻击“狮子号”的德国战舰都跑了,立即命令再打旗号“向敌人靠近些”,他本意是让穆尔追击德国的军舰,没想到穆尔就把他的中队向运气不好的“布吕歇尔号”再靠近些,狠狠打!

穆尔不打沉“布吕歇尔号”不罢休!于是,从船头到船尾都着了火、几门小炮还在无规律地发射的“布吕歇尔号”,在这样一场激烈但毫无指望的战斗中牺牲,在中午12时15分徐徐倾覆了。而德国的海军中将希佩尔早转移到了其他军舰上,指挥他的舰队加速逃离,在大西洋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上消失了。

贝蒂气得吐血,赶紧把他的司令旗移至快速驱逐舰“攻击号”,再把他的司令旗移至战斗巡洋舰“皇家公主号”,继续率领他的舰队追击希佩尔的舰队!但一个小时后,12时30分,丘吉尔发来的电报警告贝蒂:“穷寇勿追!德国的整个公海舰队已经出动,他们要把希佩尔中将的舰群护送进德国的威廉港口。”

英国的贝蒂中将此时率领的英国舰队虽然有45艘战舰,但整个德国公海舰队下属5个战列舰分舰队,光无畏战列舰就有14艘,还有22艘前无畏舰、8艘岸防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7艘装甲巡洋舰、12艘小型巡洋舰、89艘驱逐舰及19艘潜艇,显然不是贝蒂的这支舰队能抗衡的,贝蒂只好指挥英国舰队返航。

在贝蒂向英国返航时,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爵士的主力舰队才赶到现场,协助贝蒂把打坏的“狮子号”拖回罗赛斯修理。

这次世纪大海战,是英德战列舰、巡洋舰的首次正面交锋。这次海战自始至终全是大口径远程火炮的天下,小口径炮和驱逐舰一直没派上用场,英国的大口径舰炮首次以超过16500米的射程进行攻击。海战的结果,是德国海军的“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被击沉。“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受重伤,伤亡1034人。英国海军只有“狮子号”遭重创,死15人,伤80人。这次大海战之后,丘吉尔询问了战斗的过程,对海军少将穆尔的指挥无能表示极大的愤怒,甚至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已经老年痴呆了吗?我真怀疑你的少将军衔是泥巴捏的!”穆尔被认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耻辱,他立即被撤职。

德皇威廉二世也对这一大海战的结果十分不满,他立即解除了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英格诺尔的职务,因为他的战列舰队没有能及时地援助希佩尔舰队,让德国海军第一次露脸就被打脸了,威廉二世同时也命令希佩尔舰队应避免进一步冒险,以免再次损失主力战舰。

多格尔沙洲海战后,德国人从“塞得利茨”号遭重创的教训中总结出:防止炮塔起火爆炸是确保海战生存的关键。他们马上采取相应措施,把炮弹和发射药分开,分别装在两个钢筒内严加防护,以控制火灾发生。另外,德国的海军部最不安的是英国人预先知道它的海军行动,他们也意识到似乎德国的海军通讯密码被破译,于是开始研发新的密码,又见识了英国海军强大的炮火实力,德国公海舰队便入港停泊,把重点放在潜艇活动方面。大战开始时,德国只有二十八艘潜艇,有十艘能巡航到二千英里外的地方。

两个月后,德国的潜艇战略就已显出它的优势。德国的u-9潜艇艇长奥托·韦迪在返回威廉港之前,通过潜望镜作最后一瞥,从朦胧的轮廓立即辨认出是三艘英国装甲巡洋舰的形态。在水下十二英尺左右,当英国的“阿布柯尔号”驶入他的射线时,韦迪根发射了一枚鱼雷。“阿布柯尔号”的舰长误以为是自己舰艇上的水雷爆炸,发信号给其他两只船靠近些,以搭救幸存者。但这只船沉没得太快,甚至没有来得及放下救生艇。

在英国的巡洋舰“克雷西号”放下救生艇时,德国u-9发射了又一枚鱼雷。之后,韦迪根没有移动方位,把第三枚鱼雷射入了“霍格号”,这条船当时正在向四周乱开炮。只有“克雷西号”仍然半浮地在榜徨。最后,德国u-9艇长韦迪让潜艇浮上水面,把“克雷西号”消灭了。到这时候,幸存者方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次战斗英国海军有1600多人丧生,德国的u-9潜艇也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75分钟击沉3艘巡洋舰的记录。23天后,这艘u-9又击沉了英国一艘排水量7700吨的巡洋舰“老鹰”号!

意识到潜艇的巨大威力之后,德国扩大了潜艇部队的规模,将德国的u-9潜艇增加到上百艘,从此,德国的潜艇成了德国人对付英国海军的秘密武器!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闻讯大怒,下令重点英国海军重点盯防德国的潜艇。另外,德国公海舰队坚守不出,英国皇家海军便对德国施行了海上禁运,使得同盟国的大部分港口不能进口货物。

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甚至公开违背国际法,宣布整个北海都为战区,不仅德国船只不许运送任何食品和药物到同盟国的港口,连中立国的船只和中立港口也处于禁运状态。到最后,英国海军甚至宣布封锁地中海,扣押此海域所有的商船,希望拖死德国,这让中国和美国感到很愤怒,中华帝国和美利坚合纵国趁着欧洲大战,与欧洲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封锁地中海,等于断了中国和美国的财路。

地中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被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商贸通道。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地中海,德国便几乎没有商船在公海上了,便开始用潜艇反击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还宣布英国和爱尔兰的海域都是战区,包括商船也不许靠近。德国就用潜艇袭击商船,来反制英国人海上的封锁。

一开始,德国人很刻板。德军的潜艇攻击商船时遵守“俘虏规则”,按照这个规则,海军舰船在攻击商船前要表明身份,潜艇得浮出水面,等待乘客和船员转移到救生艇中后,才能发射鱼雷攻击。但英国人不按公理出牌,把一些军舰伪装成商船,即q船,或在商船上安装大炮,这对当时体积小、航速慢、上浮慢的潜艇来说,异常危险。德国潜艇按传统规则浮出水面,几乎等于自杀,在损失了五六艘德国潜艇后,德国的潜艇就不遵守“俘虏规则”了,上百艘潜艇肆意无规则攻击。

这样一来,商船就很难前往欧洲了。当时,中国和美国两个中立国都是欧洲国家的大客户,中国约占欧洲市场份额的55%,美国占25%。因为欧战的关系,欧洲列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国家,对战争所需的物资有着极大的需求。问题是战争本身消耗的物资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国家,比如俄国,连武器装备都无法满足,更何况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些物资。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英法等国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买,从中国、美国、日本,还有南美的诸多国家那里买。历史上,这种海量的物资需求,给上述国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如美国,在战前还欠英国四亿英镑,可是战后英国却倒欠美国八亿英镑,足足十二亿英镑,这几乎已经相当于英国战前七八年的财政收入。在开战之后,英国等国家不得不开征了许多新的税种,还提高了税率,来弥补政府的亏空。而美国也正是凭着这场战争当中赚到的一切。在战争结束后成为了可以与英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而1909年这场世界战争,中华帝国的商品有着低价的强大竞争力,赚了许多英镑和黄金,不但国内的军工业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工业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跑步进入工业化”。国内的财政收入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09年中国的工业实力,在几个主要的指标,比如钢铁产量、煤炭产量都已经和世界第一的英国差不多。比如东北三省,已然成为中国几个最重要的重工业区之一。尤其是在钢铁等方面,东北的钢铁产量,甚至比日本全国还要多出差不多一倍。

为了维护中国的切实利益,于是李经述决定去美国访问,想寻求美国支持,商谈两国“不惜使用武力维护中立国地位和自由贸易”。李经述访问美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得到了情报:英国除了对德国禁运,还因为中华帝国设立了大西藏区,在暗中支持日本。

日本也是这次欧战的受益国。尽管遭遇了军国主义的大祸,日本伤筋动骨,然而日本这个民族确实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还完战争赔款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很快,欧战对物资的需求,也使得日本国内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其在这场战争当中捞到的好处没有中国和美国那么多,但也非常可观。

有了钱,日本的军事力量同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日本人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把陆军自卫队的兵力扩充到二十万,海军除了从英国新买两艘一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国内也开始了仿制造舰计划。日本国内那些精神不怎么正常,习惯叫嚣的右翼分子,甚至嚷嚷着要再跟中国一战。但是,中华帝国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让日本的大正天皇有些绝望。当时中国采取的是低赋税的方式,可是财政收入却依旧要比日本高出一大截来。再加上辽阔的领土和殖民地,取之不尽的人力和物力等,和资源贫瘠的日本相比,中国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为了备战,在后期中华帝国的陆军兵力扩充到了三百万,海军在规模上也成为了仅次于英国海军,和德国差不多,而且中国的军工也很发达,坦克、潜艇、飞机都是世界一流的。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之后,中华帝国的国防军在训练上已经丝毫不逊色于日本人,其无论是训练还是实战经验。而且由于中国的限制,日本重工业相对较差,无法如中国相抗衡。

德英大海战之后,李经述觉得中国开始行动的时机成熟了,而且他决定趁这次世界大战,彻底解决日本的后患,便决定先去美国访问,试探美国对战争的底线和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